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墓及墓区改造项目2、项目性质:维修改造3、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位于*县双堆烈士陵园4、项目主管单位: 5、项目建设单位: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6、项目实施年限:1年7、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主要构成有:改造烈士墓公墓4座、改造烈士墓单墓1370座,透视围墙700米、道路广场29000平方米、园林绿化14000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1175米、排水管道1830米、电力电信管线1400米等。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90万元。9、社会效益革命先烈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为了国家的独立尊严,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而艰苦卓绝,浴
2、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它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的科学求实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如今,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与革命先烈生前完全不同的时代环境,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种奉献精神的内涵始终不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的创新精神。通过对烈士的祭扫纪念活动,不断增强对党和
3、人民赤胆忠心,奋斗不息决心;通过向革命烈士学习,不断地陶冶道德情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功立业。二、项目单位概况项目单位为*县民政局是主管全县民政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设6个内设机构:办公室、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救灾救济办公室、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优抚股、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主要职责有: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县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全县民政工作地方性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承担依法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监察责任。3、负责拥军优属、烈士褒扬和优抚对象的抚
4、恤、补助、优待;审核报批烈士称号,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优抚工作地方性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县双拥工作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管理烈士陵园。4、负责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管理县军队离退休干部军休服务站、军供站和县光荣院。5、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上报并统一发布灾情;负责救灾款物管理、分配及使用监督工作;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工作。6、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牵头拟订相关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7、拟定行政区划管理相关政策和行政区域界线、地名管理有关办法;负责全县乡镇设立、命
5、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审核报批工作;按规定承担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县地名管理工作;负责全县路牌、街牌、巷牌、楼牌、门牌安装设置工作。8、拟定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措施;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指导和协调村(居)务公开;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9、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标准;指导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组织指导社会捐助;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管理县社会福利(儿童)中心和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10、负责全县各类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和新办福利企业审核工作;负
6、责全县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和福彩公益金的管理使用。11、负责婚姻登记、儿童收养和殡葬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拟订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12、按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13、负责全县老龄工作,制订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老龄委决定事项的落实。14、负责全县民政事业财务工作,加强民政事业费使用和管理;负责民政统计年报和民政事业费预决算,监督管理直属单位国有资产。15、负责全县民政系统职工培训、考核和表彰奖励工作,加强民政队伍建设。16、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三、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1、编制依据(1)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
7、办法(2)*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4)*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其它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7)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8)项目书编制单位调研资料2、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研究报告从调查分析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陵园现状入手,对项目建设规模预测分析,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总体布局、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实施进度、组织机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内容进行初步论证分析,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四、主
8、要技术经济指标1、维修改造烈士公墓4座。2、维修改造烈士单墓1370座。3、完善园林绿化面积14000平方米,维修烈士墓地道路、排水、供电以及其它配套工程。4、项目总投资490万元。5、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投资490万元,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450万元,配套资金40万元。五、主要问题与建议1、问题(1)项目品位定位有一定难度,尽管初步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其定位也就相应确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2)项目时间较紧,建设资金能否按时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2、建议(1)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优化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节约投资。(2)多渠道融筹集建设资金,抓紧开工建设。(3
9、)充分尊重烈士陵园的庄严,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隐蔽,特别是烈士墓葬的改造施工必需采取隐蔽措施,尽量减少大型设备的轰鸣噪音,所有建筑垃圾必需及时清理,同时种植绿化花草、树木。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准确地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由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及地方武装约60万人,经过66天的浴血奋战,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打败了国民党80万正规军。战役历时之长,规模之大,
10、歼敌之多,都是世所罕见的,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整个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前后23天 ,经过阻击、包围、歼灭三个阶段的浴血奋战,在淮北市*县双堆集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地区被围后,徐州集团吃紧,蒋介石严令驻扎在河南南部的黄维兵团急速东进,准备北上参战。黄维率领的第十二兵团,辖第十、十四、十八、八十五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大部分为美械装备,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兵团之一,其中第十八军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1948年11月6日至8日,黄维兵团分两路从河南确山和驻马店向阜阳、宿县方向前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野主力
11、于11月11日夜间向宿县地区开进。13日晚,中野第三纵队在第九纵队一部配合下包围宿县,16日晨,攻克宿县,斩断了徐蚌之敌北援南逃的通道,使国民党军徐州集团完全陷入孤立,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准备了战场。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中野攻占宿县后,主力立即南下,阻击黄维兵团的增援。至11月22日,黄维兵团被中野部队阻击在浍河上游赵集地区。与此同时,奉命北上接应黄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在任桥、固镇地区也遭到中野九纵和豫皖苏独立旅的顽强阻击,行动不得。蒋介石的“北上解围、拱卫徐州”的迷梦破产了。22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开会动员部署围歼黄维兵团,从11月23日起
12、至12月15日,历时23昼夜,分为三个阶段。11月23日至24日为第一阶段阻击合围阶段。24日黄昏,中野各部全线出击,至25日晨,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 11月25日至12月2日为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的第二阶段准备攻击阶段。黄维兵团在中野的包围压迫之下,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定乘解放军包围阵地还没有巩固的时机,向固镇方向突围,企图在固镇以西地区伸张,靠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27日,黄维挑选4个主力师向蚌埠方向突围,至12月2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5公里的狭窄地区内。这期间,为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作战,华野组成两大阻击兵团:一路北阻由徐州南犯的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一路力挡由蚌埠北援的李
13、延年、刘汝明兵团。广大指战员勇猛奋战,粉碎了敌人援救黄维兵团的企图。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这场歼灭战是完全在平原地区,面对机械化装备、武器精良、实力强大的第十二兵团,成功地阻击了坦克、大炮的一次次猛烈进攻,实现了以弱胜强,这个战例震惊中外,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研究价值。直到现在,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每年都要接待2-3批外国军事理论研究人员,亲临双堆集歼灭战的战场,实地考察研究。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位于*县双堆集镇,于1976年开始筹建,占地面积10.6公顷,包括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接待室、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公墓、单墓群、战场遗址尖谷堆、园林绿化及其他辅助设施。
14、其中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东南,正面朝北,于1988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920平方米,该馆造型美观,民族式屋檐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外墙乳黄色,44面圆顶高窗分布四周。敞开式正厅宽14米,高16.8米,进深10米。东、西、南三厅互相串通,连成一体。整个建筑色彩明快,错落大方,既有古典建筑艺术,又兼融现代建筑风格。展厅陈列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张、文物200余件,作战地图、图表、美术作品20余幅。这些展品,历史、形象地再现了淮海战役全貌。展示内容共分8个部分,以双堆集歼灭战为重点,第1至第7部分为惨烈的战役场面,第8部分突出缅怀先烈,陈列着27位烈士的事迹、遗像和遗物。自2005年以来,年均接待30余
15、万人次,每年清明节举办“缅怀革命先烈,发展红色旅游”大型活动。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为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烈士纪念园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烈士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特殊场。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褒扬环境,因为环境是陵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条件,是教育人、感召人、鼓舞人的一种氛围。它直接影响着教育基地的主体功能和最佳作用的发挥,在新形势下,更应努力强化阵地建设。通过这一系列改造,使烈士陵园的阵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渲染了褒扬
16、气氛,寓教于美,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烈士陵园除了要加强在设施上的建设和改善外,还要在美化绿化陵园方面下功夫,向生态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衬托烈士精神青春常在。现代的烈士陵园,既是庄严肃穆的神圣土地和净化人们灵魂的场所,又是特殊的城市公园。陵园已成为人们自发聚集、晨练、休闲游览的去处,人们畅游其中,享受生活。可见当今社会人们对优美环境的渴望已越来越强烈了。我们认为烈士陵园建设应纳入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烈士陵园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陵园的可亲性,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使其成为一个可供游览、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纪念公园。重视烈士陵园的环境建设,将对提高烈士陵园的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祭扫革命先烈起
17、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力地推动烈士陵园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2、烈士纪念园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举行参观巡游,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和促进旅游产业进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势。(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巡游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
18、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惊、精神的鼓舞和思想的启迪,进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进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进一步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进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3)有利于带动经济社会协调进展。通过红色旅游,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
19、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进展,扩大就业,增加收进,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进展注进新的生气活力。(4)有利于培育进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进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势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进展,增强旅游业进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区作为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
20、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3、对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的维修改造十分必要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始建于1976年,其中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等烈士纪念设施均是在1990年以前建成,20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保护改造,部分烈士纪念设施陈旧老化,房屋渗漏、广场部分下沉积水裂变,烈士墓水泥结构被冰雪损毁、烈士遗物及文物保存柜、厨窗等设备严重老化,难以发挥密封保存的效果,不利于烈士遗物及文物的长期保存与展示。总之,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的现状对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增强民族凝聚力,方便群众瞻仰凭吊,实施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
21、项目,十分必要。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第三章 项目位置及建设条件一、项目位置1、地理位置*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淮北平原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宿州市,南接淮南市,西靠河南永城市,北临江苏徐州市。本项目位于*县南部的双堆集镇,距离县城区100公里,位于省道濉刘路东侧,距离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后方医院烈士纪念园15公里,距离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临涣文昌宫20公里、小李庄15公里,靠近浍河。现状用地呈比较规整的长方形,场地地势平坦,用地高差较小。2、土地权属类别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为烈士墓地,土地权属类别为*县民政局。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气象特征*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
22、处淮北平原腹地。*县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北方型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4.5,日照时数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2)交通条件*县交通较为方便,铁路运输方面,符夹线、青阜线东连京沪,北街陇海,西接京九,公路运输方面,省道S101、S202线穿境而过,已经建成通车的京台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距县城区分别为5公里、9公里。水运方面,内河航经淮河直贯长江。空运方面,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50余公里。(3)社会经济状况*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排名稳步上升,县
23、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4)场地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及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由第四系冲积物组成,主要岩性为粘性土和砂土。(5)水文条件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适宜生活饮用和生产用水,地下水埋深3.5m左右。(6)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列度为6度。(7)基础设施条件给排水该地块靠近浍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保证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的用水和排水需要。供电该地块有供配电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通讯项目位于双堆集小城镇,现有通讯工程,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淮海战役 堆集 歼灭战 烈士陵园 改造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