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doc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等再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波谲云诡的斗争,塑造了有悲剧英雄情怀的西楚霸王项羽和终成一代伟业皇帝刘邦两个生动形象。出身低微,无赖狡诈的刘邦战胜了所向披靡勇猛无双的项羽,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性格,人心向背的程度和不同的斗争策略上决定的。刘邦的豁达从容,从谏如流,收取民心和舆论宣传都为他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条件。关键词:性格 部署 人心 策略 成败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一、 不同的性格项
2、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
3、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但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他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规范,收敛自己的性情,以提高个人修养,力图改变
4、自己散漫无能的一面。“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很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除此之外,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自信和进取心,即使出身卑微,才干平庸,同样发愤图强。他还有一种冒险家的精神,敢于运用各种人才。刘邦看起来不拘小节,而且情感外化,这也是他工于心计的一个表现。这种假象可以让人感到刘邦轻浮浅层,容易被信服。他为人豁达,从谏如流,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才出谋划策。他的工于心计表现在在项羽欲烹刘邦老父时,无赖地要分一杯羹,令项羽大为吃惊。刘邦的斗争之路并非坦途,经常遇到艰难险阻,与项羽的悲剧英雄观不同,刘邦锲而不舍,积极进取,勇敢地
5、向困难挑战,凭借自己和背后团队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这不得不说是乐观主义的正面力量。 史记中有很经典的一段描写,生动地描写出两个人的性格特点。秦始皇出游,两个人都亲眼看到,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而刘邦则道,大丈夫应如是。二人都流露出了想要成就帝王伟业的心情,但项羽为人豪爽,毫无心计,透露出其野心和霸气,所以直言想要取代帝王之位。而刘邦隐藏心思,曲折委婉地道出理想,以羡慕仰望之心韬光养晦。二、 人心向背的程度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一个领导者,善于收拢人才,取得民心是制胜关键。人才可以弥补领导者的个人缺陷,集思广益。取得民心,可以得到广泛的群众基础。项羽行军打仗是一流的水平,但是却忽略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项羽 刘邦 人物形象 对比 分析 原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