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之、弦之、歌之、舞之──《诗经选讲》导读.doc
《诵之、弦之、歌之、舞之──《诗经选讲》导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之、弦之、歌之、舞之──《诗经选讲》导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诵之、弦之、歌之、舞之诗经选讲导读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本文为本人所撰诗经选讲的导读部分,选讲十万字,辅助於蒋庆先生所编中华经典基础诵本诗经选(出版社/2004)。蒋庆先生诵本诗经选共辑选诗九七首,计一百零四课,是为儿童读经、诵经的注音大字本。作为诵本辅助出版物的讲本系列,原亦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因故中断;本人所撰选讲即该讲本系列的诗经部分。毛诗序、关雎注评,另附於导读后。诗经本来只称诗,是一部周代的诗歌总集(部分可能商末的作品,如商颂),后来列为了经典,自西汉时代就直接称诗经了,就如易又称易经一样(易经还称周易)。就象一个人的青春少年时代总是喜欢诗一样,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早期文明,自
2、有了正式的文字后,周代的华夏先人对生活世界的感受与记载也往往喜欢付诸诗歌这种形式,(所以有“史诗”的说法)。而周代的朝廷又非常重视礼乐制度和民风民俗,所以周王室曾派人到周天子所分封的各个国家、地区采集民歌等诗歌作品,上叫做“采诗”,或者也称“采风”,故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也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du)徇巡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而诗经,就是大约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的优秀诗歌之汇编,现在存世的诗经大约编定在春秋时代,距今大约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世家中说周代的诗经原来有三
3、千多篇,并且说当时传世的诗经经过了孔子的整理和编删,是孔子把三千多篇选编为三百多篇的。诗经究竟有没有经过孔子的实际选编或删节,因为没有十分充足的证据或史料,所以我们也已不得而知了(孔子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样的话,见论语子罕,此表明孔子整理过诗经等)。但诗经最初的篇目比三百多篇还要多,应是符合历史真相的。不过现在传世的诗经却只有三百零五篇了,加上小雅里有篇名而无文辞的六篇则为三百十一篇(该六篇称“笙诗”,即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这和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时代一致,和春秋晚期以及战国、秦汉时代也基本一致,也就是只有三百多篇精华而已,所以古人往往取其整数而说“诗三百”
4、,比如孔子称“诗三百”(论语为政),又称“诵诗三百”(论语子路),司马迁则称“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诗经里的诗,在周代(前1046-前256)是用来歌唱的,往往配上和,所以古人说“古者教以诗乐,诵之、弦之、歌之、舞之”(毛诗故训传)。但是因为乐曲难以历史性地保存和,所以配套的曲子都失传了,只留下了诗的文字部分。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原文,实际上就是周代歌曲的歌词而已,所以它们都是有韵律的;即使按现在的音去读,不少篇章也依然呈现出显著的节奏感。这三百零五篇诗作,一向被编为三部分: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小雅、大雅。风多为民歌性质,小雅多为宴歌性质,大雅多为赞歌性质,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选讲 诗经 导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