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墨迹 (双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墨迹 (双色).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墨迹 (双色) 细品米字,率真天性.搬来与朋友们共享。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纸本,(各)纵31.2厘米,横538.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无款印。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通快,一气呵成。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台北叶公超亦有一本,两者皆疑为摹本。释文: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2、、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
3、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
4、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
5、,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
6、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
7、,而翰札小品尤多。 延伸阅读米芾之颠 在北宋艺坛,米芾(又名米南宫)此人名气很大。他位列北宋书坛四大家,又是“米氏云山”绘画的开创者,不过,世人对其感兴趣,还因为他是一个颠狂不羁的痴人。 米芾的求仕之路与众不同,他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世代武官出身,他父亲米佐不喜棍棒好读书,可惜没当上官,其母阎氏被选入皇宫,当了宋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大概她奶水特别好,后被封为丹阳县太君。米芾自幼随娘在宫中长大,也因高皇后这层关系,米芾后来派到地方上当了公务员,可米芾对当官并没兴趣,整日痴迷古帖字画,还对奇石大感兴趣。米芾有次去见上司,见旁有块怪石,造型嶙峋峻峭,米芾见之大喜,赶紧下跪,呼石为兄
8、,把上司冷落在一边。 米芾在官场上最讨厌逢迎,举止颉颃,不与世俯仰,因与物迕,故时人号之“米颠”。他因整日迷恋字画,地方官是当不下去了,幸亏有高皇后这个后台,他先任校书郎,后来又当了书画学博士,有机会与爱好书画的皇帝谈论书画,当上了礼部员外郎。 在北宋的文人中,米芾处世独特,他自述:“功名皆一戏,未觅负平生”,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花在迷石、写字与绘画上。他整日埋首古帖中去集字,“全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他先学颜(真卿)字,后学柳(公权)字,再学欧(阳询)体,又学禇(遂良)体。他的老友苏轼说晋人书法了得,米芾又从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羊欣的书法中汲取精华,他一生写过麻笺逾十万,其子米友仁说父
9、亲连大年初一也在练字。 米芾对自己练字要求极高,必须“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写海岱诗,写了三四遍,只有一两个字自己还算满意,如此苦练,终于创造了“米体”书法。苏轼为之赞道:“米书超逸入神”。我曾经买过好几本米芾的字帖,也在博物馆与碑林上细细品味他的字,他现存有方圆庵记苕溪诗帖蜀素帖拜中岳命诗多景楼诗,皆在字里行间,显示出雄健清新、圆润遒劲的风格。在字的结构上,厚重而爽利,险绝而沉稳,通篇看来,显示了欹纵变幻而顾盼生情的艺术特点。 米芾一生只活了56岁,甚为可惜。他在政治上的作为比不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但作为一个书画大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除了书法上的造诣,米芾在绘画上也标新立异,他与其子米友仁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技,将骤息万变的烟云雾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成为中国水墨山水的鼻祖。 米芾之颠,还有几件小事可记,一是他好穿奇冠异服,世称“伟岸不羁,口无俗语,束带一古君子”,清高离奇得让人吃惊。二是他有“洁癖”,因其收藏书画甚丰,无论是高官还是朋友要看其藏品,米芾不让对方动手,自己先洗手,然后翻开让对方欣赏。有好友劝他这样做会得罪人,他宣称“要官可忤,不可改心。”三是米芾口无遮拦,胸无城府,有一次索性与皇帝耍赖,把一块皇家名砚占为己有。其“颠狂”之态在文人中颇为奇特罕见。 (米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