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之 简论《聊斋志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名著之 简论《聊斋志异》.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小说,它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传奇性、文学成就最高。中国志怪小说的最繁荣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大量的优秀的作品,以干宝的搜神记最为出名。到了清初,志怪小说因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而到达了颠峰。聊斋志异里的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志怪”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蒲松龄不再像六朝的志怪小说那样,将“怪异非常之事”当作是曾经有过的事来记述,而是多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等,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便有了寄托、寓意。蒲松龄是位写鬼怪的高手,而鬼
2、怪的人性化刻画,则是蒲松龄高明之所在。鲁迅评价聊斋志异时,说:“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鬼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鹳突,知非复人。”并指出聊斋志异“说妖鬼多具人情,通典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很可怕”。蒲松龄更新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塑造出一系列具有人性人情色彩的狐鬼形象。中国的传统志怪小说中大多数狐狸故事都是以狐狸幻进人世,与人产生种种关系为创作模式的。从这点上看,聊斋志异与传统小说没什么差异。但在对狐狸形象的认识观念上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传统观念中,狐狸是一种既凶残又狡猾灵巧的动物,它常劫掠行人、诱人妻女或变为美女,
3、吸人精气,所以至今民间仍有称淫荡害人女子为“狐狸精”的说法。蒲松龄塑造的狐狸形象虽然对传统小说有所继承,观念却发生了明显的更新。他不落俗套,认为人有好有坏,狐鬼也是有好有坏的。他把狐鬼作为生命存在的人来写,托狐鬼写人,托狐鬼写事。在采取狐鬼的形体、习性特征的前提下,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性格,按照人世的社会关系进行描写。所以,他笔下的狐鬼是物性与人性的交合物,以人的形体、性情为主体,人性、人情得到强化,物性、妖性明显弱化。特别是变化为少女以后的狐鬼,不只具有媚人的特点,而且具有的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憎善恶。它们不再是荒诞不经、可恶可憎的妖怪,而是充满了勃勃生气的活人。化为了人的狐、鬼不再表现
4、得叫人望而生畏,而是富有“文才”、“武艺”与“胆识”,表现在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的机智勇敢以及谈笑之间却敌的策略上,她们的处事才能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传奇小说的发展占了很大一部分。传奇小说产生和流行于唐代,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又会把传奇小说成为唐传奇。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文言小说的叙事侧重点有了很大的不同,叙事艺术也因此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与唐传奇大多数作品重在构想之奇、情节之奇相比,聊斋志异在虚构虚幻和半虚幻的花妖狐魅故事时,有意识地把人物形象塑造放在小说的核心位置,并倾注了自己的现实感受、生活理想和精神向往。聊斋志异不再唐传奇那样,仅仅
5、把情节的奇异作为它的主要审美趣味,而是有意识地在虚幻离奇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从而把人物形象塑造放在小说的核心位置。这种创作意向突出反映在小说篇末一系列的论赞中。例如席方平篇的“异史氏”日:“忠孝志定,万劫不移,异哉席生,何其伟也!”作者命意的重点是歌颂席方平为忠孝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而不是张扬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聊斋志异不但打破了以往以讲故事为中心的小说结构模式,实现了以人物为核心来结撰小说的艺术新变,而且,从内容上看,与唐传奇相比,聊斋的人物面貌也是焕然一新的。首先,在婚恋题材的小说中,唐传奇男性主人公往往风流轻薄,女性主人公地位低下;聊斋志异则男性主人公多诚实、善良、可靠,女性主人公地位明显上升,在个人婚姻问题上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的甚至有了主动权。其次,在非现实形象的塑造上,唐传奇以显示作者幻想的奇特为主要目的,这类形象多数都不够完美;聊斋中的多数花妖狐魅则是人性与物性的复合统一,其中打着深深的社会现实的烙印,凝聚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