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毕业论文.doc
《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 学生姓名: 学 号:BC05410332 指导教师: 年 级:05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系 别:中国语言文学系摘要随想录作为凝结了巴金先生一生心血的作品,这是一部五卷本的忏悔录,是对自身以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尽管与年轻时代的信仰已有所不同,但激情、坦率、真诚、善良、自律、真理的寻觅与宣扬,仍然是巴金先生写作的宗旨。随想录的发表在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唤吁的人格品质。这部作品正如巴金先生自己所言:“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 反思“文
2、革”、讲真话、抒真情、求真理是其主题,充满着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醒精神,以忏悔意识为当代知识分子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社会良知,以个人流血的灵魂诉说并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重新倡导了五四精神。从这部伟大的作品里也从侧面使我们这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该如何学习巴金先生一生敢于讲真话、求真理的高贵品质。关键词: 真实 反思 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理 AbstractThe essay Essay the achievement congealed Mr. Ba Jin the life painstaking care work, this is a five volume this confessi
3、on record, is to own as well as all around the question profound analysis and the bold revelation. Although has differed from with the young times belief, but the fervor, frank, sincere, good, the autonomy, truth searching raises with Uygur, was still the objective which Mr. Ba Jin writes. Essay the
4、 publication has initiated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the resonsideration upsurge in the late 80s Chinese literary arena, “said that the truth” has become the entire society rate line with the personality quality which calls implores. Just like this work Mr. Ba Jin say: “their writing all are to speak
5、mind, sends out intrinsic shouting.” The resonsideratio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tells the truth, to express the true feelings, to ask the truth is its subject, fills intense from is examining consciousness and from awakes the spirit, take confessed consciousness to retrieve as the present
6、age intellectual lost already the long social conscience, by the soul which bled personally relates and has established intellectuals contemporary energetic tradition, has initiated 54 spirits. Key words: Real Resonsideration Tells the truth Expresses the true feelings Asks truth目录概论5第一章 时代的良心51.1劫难
7、过后良心的自我探求51.2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反思6第二章 自我的反思72.1痛定思痛72.2探索中的思考8第三章 “真实”的特色93.1真实的文字93.2真实的感情103.3真实的反思11结语12注释13参考文献14致谢词15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概论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是一部具有反思、回忆性质的组品,是巴金先生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时,用他自己真实的写作,来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自“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
8、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随想录这本书是巴金先生的一生心血,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先生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的巴金先生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第一章 时代的良心1.1劫难过后良心的自我探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巴金先生在解放前已经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解放后,巴金先生本应而且可以取得更高的创作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却留下了十七年的遗憾和十年“
9、文革”的沉痛教训。个中原因,读完随想录后我们就不难明白。虽然巴金先生也曾努力深入新的生活,热情的歌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尽管也写出了若干好作品,但他总觉得写不好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而自己熟悉的生活又受种种无形的禁令的约束不好写,这使他陷入苦恼之中。只有到了新时期,巴金先生才在自由的状态下写作。从1978年底开始写作随想录,陆续在香港大公报等刊物上连载发表。他说:“我写的痛快,有话就说,无话沉默。一篇接一篇,为了编成集子,我把它们积起来,第一卷还不曾写到一半,我就看出我是在给自己铸造武器。这发现对我的确是受苦受累之后的深刻教育。从此我有了自己使用的武器库。”“这样我可以放胆的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了。【
10、1】” 经过八年的努力,巴金先生写了共计150篇、42万字的随想录,这是巴金先生晚年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最耀眼的辉煌。巴金先生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巴金先生自己所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2】”他在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揭示出“文革”的恶性威力和影响并未随着它的结束而消失,他以噩梦中与鬼怪搏斗的场景不断向自己加以警醒,或者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
11、物馆”,来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灾难的见证。事实上整整一部随想录也正可以看作是巴金先生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1.2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反思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先生向内心追问的“仟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的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这一反省在随想录中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这其中就包含了巴金先生对于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反思。最初巴金先生这样责问自己:“我常常这样想: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
12、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不然,怎么随便一纸勒令就能使人家破人亡呢?【3】”接着,他又说起了令他一生都为之困扰的一件事,这就是他小时候在父亲的衙门里看到犯人挨了打还要向知县老爷谢恩的情景,这个儿时印象最早曾出现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中,此时它再次浮现出来,成为贯穿随想录全书的总体意象。在以下篇章里,巴金不断反省自己的“文革”经历与奴隶意识的联系,他发现在“文革”初期他也曾像奴隶似的心甘情愿地低头认罪,主动改造思想,而在十年一梦中,他痛苦地喊出了这样的自谴:“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
13、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由这一痛苦的自白使随想录中的反省进一步深化下去,巴金先生以巨大的勇气来重新认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于是在怀念非英兄中又有了一次这样的自我发现:“只有在反胡风和反右运动中,我写过这类不负责任的表态文章,说是划清界限,难道不就是下井投石?”接下来的怀念胡风是他最后的也是最动感情的一篇随想,文中他详细剖析了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为了明哲保身而不惜任意上纲写表态文章时的痛苦心情,此时的仟悔之情给他造成的内心伤痛已经无以排解,而使他感到恶心、耻辱。很显然,巴金先生在这里所仟悔的,已不仅是
14、奴隶意识。所谓奴隶意识还是以相信自己有罪为前提,把自救的希望寄托于救世主,本质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但巴金先生对他在50年代的一些行为的反思,则是挖掘到一个更深的思想层次上了:即在无约束的权威秩序统治下,他是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正义和朋友,这就在事实上为无约束的权威秩序作了帮凶,而在这行为的背后,他原是明白是非的,所以他的良心也要为此而受到煎熬,结果就在愈加绝望的生存环境和身心交困的巨大痛苦中,他最终一点点地丧失了清醒的意志,放弃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的自觉和能力,也根本违背了自己曾经奉为生命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这也正是他何以会在文革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第二章 自我的反思2.
15、1反思之后良心的自我救赎当巴金先生以割裂伤口的勇气揭示出这一切潜隐在个人和民族灾难之下的深在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而随想录真正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所在,便是它由作为知识分子的仟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比如巴金先生起初通过谈论创作自由的问题,反反复复地证明独立思想对于作家的重要性文学的作用、要不要制订“文艺法” ,在后来几篇以“探索”为题的随想中,则明确地提出没有“独立思考”、“探索精神”的人跟机器人一样没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只有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通过表明对当时“伤痕文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随想录 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 毕业论文 巴金 随想 真实 特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