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完整版).doc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完整版).doc(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推荐序/胡因梦4导读:在爱与光中6第一章人类意识的绽放(flowering)9缘起(evocation)9本书的目的11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dysfunction)12扬升的新意识14灵性和宗教16转化的急迫性17一个新天新地18第二章小我:人类的现状20虚幻的自我21脑袋中的声音22小我的内容和架构24与事物的认同25遗失的戒指26所有权的错觉28与身体的认同31感觉内在的身体32对本体的遗忘33从笛卡儿的谬误到沙特的洞见33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34第三章小我的核心36抱怨与怨恨(resentment)36情绪反应(reactivity)和怨气(grievances)38我是
2、对的,别人是错的39与假相抗衡39真理:相对或是绝对的40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personal)42战争是一种心态43你要平安还是舞台剧44超越小我:你的真实身份44所有的架构都是不稳定的45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46小我和名声47第四章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48恶棍、受害者、爱人48放下自我的定义49既定的角色50临时扮演的角色51手掌流汗的和尚52角色中的快乐和真正的快乐52为人父母:角色还是功能53有意识的受苦55有意识地为人父母56认出(recognize)你孩子的本体57放弃角色扮演58病态的小我59像背景般的不快乐60快乐的秘密62小我的病态形式63工作-小我存在与否65病中的小我6
3、6集体小我66永生的铁证67第五章痛苦之身(pain body)69情绪的诞生70情绪和小我71有人类心智的鸭子72怀抱过去73个人和集体74痛苦之身如何更新自己76痛苦之身如何以你的思想为食76痛苦之身如何以戏剧化事件为食77沉重的痛苦之身79娱乐、传媒和痛苦之身79女性集体痛苦之身80国家和种族的痛苦之身82第六章破茧而出,重获自由84临在85痛苦之身的反扑86孩子的痛苦之身87不快乐89破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89导火线91痛苦之身-觉醒之道92从痛苦之身破茧而出93你认为自己是谁95丰盛97认识自己与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knowing yourself and knowing about
4、yourself)98混乱和较高秩序(higher order)99好与坏100不在意所发生的事情101是这样的吗(Is that so)101小我和当下时刻102时间的矛盾104排除时间105梦者和梦106超越限制107本体的喜悦108容许小我的缩减108如外似内110第八章发现内在空间113物体(object)意识和空间(space)意识115落于思想之下或扬升其上115电视116辨识出内在空间117你能听到山涧之声吗119正确的行动120领知(perceiving)但不评断(naming)120谁是经验者121呼吸122上瘾症124内在身体的觉知124内在和外在空间125注意那个间隙12
5、7失去自己以找到自己127静默128第九章你的内在目的129觉醒129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131成功的概念只是小我的假相吗?我们该如何评估真正的成功呢?135你所谓的迷失你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136我该如何以了解内在目的为出发点,而找到我在外在层次中所应该做的事情呢?136你所谓的整体是什么呢?137第十章新世界140你生命的简史141觉醒与回归过程142觉醒和外显过程143意识145觉醒的作为146觉醒作为的三种形式146接纳147享受147本体的喜悦就是有觉知的喜悦149热忱149频率的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151新世界不是乌托邦152译者的话154推荐序
6、/胡因梦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
7、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藉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这种悟境令托尔不再执着于物质次元,他放下了所有关系,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园的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在一部近期发行的灵修纪
8、录片里,托尔向采访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于当下的日子: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最强烈的至乐感。但即使是世间最美好的经验,也仍然是无常易变的;他的至乐感逐渐地转化成持续性的祥和与宁静。那种感觉连旁人都能接收到,于是经常有人前来求教于他,希望也能达成同样的心境。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托尔变成了欧美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虽然托尔的教诲和其它传递终极真理的系统并无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语言的确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历史、宗教、科学、生态及身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最深的实相。也只有成就这样的体悟,人类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
9、状的新世界。导读:在爱与光中本书的作者就是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的作者。严格来说,他只写过这两本书。第一本书当下的力量曾经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多时,在美国心灵成长界掀起一阵旋风。之后,他又出了当下的力量操练手册(Practicing The Power of Now)以及无声胜有声(Stillness Speaks),但是这两本小书,内容多为当下的力量的节录或浓缩,并无太多新意。他的第二本大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在2005年出版时,成绩也不俗,但是所受到的关注并不大,两年多来只卖了一百万本左右。但是去年底(2007年),美国著名的非洲裔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
10、这本书,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大家分享。她说这本书是她二十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提升人类的意识层次,而她在读后第一次有了觉醒的感受。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本书立刻被抢购一空,而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冠军多时,据说销量已达七百万册(截至2008年4月底)。不仅如此,奥普拉还破天荒地与作者在自己的网站进行了为期十周的网上教学,从三月初开始,每周一晚上(美国芝加哥时间),通过互联网接受网友们提出的问题,盛况空前,据说每周全世界有上百万人上网观看。这些教学内容现在还是可以在奥普拉的网站上下载()。很有幸,我刚好在2008年初完成了此书的译稿,正好赶上这一波热潮。这也说明了
11、,我们华语世界的读者们,已经准备好要接收提升意识层次,觉醒到自己生命目的的讯息了。作者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为何写第二本书-因为有人问道,他的第一本书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他所有要表达的观点了,第二本要写什么呢?作者的回答大致如此:当下的力量出版后七八年来,作者在全世界授课、演讲,累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他列举了许多作者个人的经历、故事和其它的轶闻、禅宗公案等,来阐释一些比较深奥的真理。当下的力量是用问答的方式,在叙述方式上较为生硬;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则是用叙事体,娓娓道来,流畅而平顺。当然,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与当下的力量内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者开宗明义强调了人类意识
12、进化的迫切性,以及灵性觉醒会为这个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一章)。接着,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小我心智的功能失调。他首先分析了小我的成因(第二章),是来自于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像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我在第一本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华夏出版社)中,也以图示的方式指出了因为远离真我,我们向外索取身份认同,小我于焉而生,与作者的理论相呼应。而在小我的核心(第三章)这一章中,作者指出,很多人如此认同于他们脑袋里的声音,和伴随那个不间断思想而来的情绪,所以他们被小我的心智完全掌控着。作者继而把小我的各种诡计和习性,都分析得无所遁形
13、,让大家认清小我的真面貌。而对小我的有所觉察,就是我们从小我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在第四章小我的多重面貌中,作者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小我表现的各种方式,和它扮演的各种角色。其中,他谈到了为人父母有时会有的一些错误心态,真如当头棒喝般地精彩!而作者更指出,快乐的秘密,就是与生命合一,与当下合一,在当下每一刻为自己的内在状态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只不过是一种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却是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练习、实践的,直到它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为止。第五章作者仔细分析了情绪和小我的关系,进而介绍了痛苦之身的形成,以及它赖以维生的各种食物-你的负面思想,人际关系冲突,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所起的负面情绪。我就看
14、到身边很多人,时时刻刻都准备好,等待下一个让他们担忧、悲伤、痛苦的事件发生。一旦那个事件发生了,他们立刻投入那种情绪当中,完全地与之认同,无法自拔,然后还要指责其它的人、事、物说:都是他们害的!痛苦之身人人有之,只是轻重不同。和小我一样,当痛苦之身发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所觉察,藉由意识之光,化解黑暗的无意识。因此第六章中,作者经由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来描绘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再三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经历当下的感觉。有了对小我和痛苦之身
15、的彻底理解,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不是谁了,于是作者鼓励我们,藉由观察自己和当下的关系,以及从对所发生之事的反应当中,看到我们究竟是谁(第七章)。当然,一开始观察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外在的一些小事很容易就让我们失去内在的平安和谐,而这也正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渺小。如果想要体察我们真正的本质,就必须先发掘我们的内在空间(第八章)。作者鼓励我们,以觉察呼吸和感知内在身体的方式,去体会那个在静默中才能体悟到的真相:我们是那个不受制约、无形无相、永恒的意识。看到我们是那个经验者、知晓者,而不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在第九章你的内在目的中,作者提到了很多人现在会有的疑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既然我了解到自己的灵
16、性,那么,如何在外在世界的目标和内在世界的最终目的之间找到平衡呢?他指出,我们的内在目的就是觉醒,并且让未显化的那个向度的意识,经由我们而注入这个显化的物质世界。而外在目的总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它始终是第二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临在的质量带入外在的工作上,这样,就能让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合一了。最后,作者提出了宇宙的一个恒常现象:外显(outgoing)和回归(returning),这是一收一放的有规律的运动规则,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脱离不了它。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外显和回归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觉醒的作为,也就是将外在目的-作为和内在目的-觉醒和保持觉醒,协调一致。这样,人类进化的下一
17、步-全人类的觉醒,就很快会发生,因而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出现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完全可以摆脱小我的心智,因而获得了真正的内在自由和神智的清明。但是,作者强调,我们无法在未来得到解脱,因为可以解脱我们的只有当下时刻。那份领悟就是觉醒。所以觉醒不是一个未来事件,它就是对当下临在的领悟。这些观点,看起来很抽象而深奥,但是书中都有很实际的修炼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慢慢一章一章地研读,并且能身体力行。如果有疑问或是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后的心得,可以上我的博客讨论(个人博客:德芬在爱与光中2008年初春于北京第一章人类意识的绽放(flowering)缘起(evocation)地球
18、,一亿一千四百万年前,一个旭日初升的清晨:在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朵花,正绽放开来迎向阳光。这是宣告植物生命进化转变的关键事件,虽然在此之前,植物早已经覆盖这个星球好几百万年了。当时的条件可能并不适合花儿遍地绽放,因此,这第一朵花也许很快就凋谢了,而花朵的绽放在当时也必定是相当罕见的。然而,有一天,当一个关键性的临界点到达时,突然之间,整个星球到处弥漫着各式各样的色彩和芳香-如果有一个观照的意识在此观察,就会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多年以后,这些优雅而芬芳,我们称之为花朵的存在,在另外一个物种的意识进化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人类逐渐地被花朵吸引并为之着迷。随着人类意识的进化发展,花朵极有可能是人类
19、所珍视的事物当中,第一个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与生存无关的。花朵也为无数的艺术家、诗人、神秘学家带来了灵感。耶稣教导我们:从对花朵的省思中,向它们学习如何生活。据说佛陀曾经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语,只是凝视着它。半晌,一位名叫大迦叶的僧人,若有所悟地开始微笑。据说他是唯一领悟了这个开示的人。根据传说,那个微笑(也就是说,那个领悟)被二十八位大师相继传承下来,后来就成为了禅宗的起源。看出花朵的美丽,能够唤醒人类(无论多么短暂)去正视他们自己最深处的本体(being)-也就是他们的本质-之中的美丽,首度体会到美,是人类意识进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喜悦和爱的感觉是与那个体会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这样
20、全然的领悟,花朵就不会成为我们内在深处那至高至圣、无形无相的一种有形的表达。和孕育它们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间即逝、脱俗空灵(ethereal)更为娇贵的。它们仿佛是从另外一个领域来的信使,是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但具有令人愉悦而且优雅的香味,同时也带来了来自心灵世界的芬芳。如果我们用比较广泛的定义来使用开悟的植物。全体领域的生命形式-举凡矿物、植物、动物或是人类,都可以说在经历开悟的过程。然而开悟是极为稀有的,因为它不仅仅是进化上的一个突破-它同时意味着发展的一个断层,从不同层次的本体跳跃到另一个,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物质性的减少。有什么东西会比石头(最密实的一种物质形式)更为沉重
21、而且不容易穿透的呢?然而有些岩石的分子架构经历了一些转变,变成了透光的水晶。有些碳元素,经过无法想象的高温和高压,转化为钻石,而有些重矿物则转变成为宝石。大部分在地上爬行的爬虫类(最固着于土地的生物),几百万年来都毫无改变。然而它们之中,有些后来却长出了羽毛和翅膀,变成了鸟类,抗拒了长久以来拖住它们的地心引力。它们从爬虫类进化为鸟类的过程中,并不是变得更善于爬行或是步行,而是完全超越了这些行为。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就一直对人类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像所有的生命形式一样,它们当然也是万物之中的那个至一生命(one life)、至一意识(one consiousness)的短暂显化(
22、mianifestation)。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脱俗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perception)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presence)、定静和警觉,他们就能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这本质就是在每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同时人们能够认识到,它和人类自身的本质是合一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大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像,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他们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像,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然而,当面对花朵、水晶、宝石或
23、是鸟类时,即使一个没有临在,或是临在很少的人,都可能偶尔感受到:在这些物质存在的形像之外,有更多难以言喻的东西。而这些人可能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他们会被这些东西吸引并且感觉如此亲切的原因。由于花朵空灵的本质,相较于其它的生命形式,它的外在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但是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婴儿、小狗、小猫、小羊等,它们是如此脆弱、娇柔,在物质世界中尚未完全成形。天真、娇柔和美丽-这些不属于这个尘世的特质,还是能够从它们的内在闪耀出来。它们甚至会让那些感觉信息论迟钝的人都忍不住开心起来。所以,当你全神贯注并且对着一朵花、一颗水晶或一只小鸟深思冥想,但是心智(mind)上不去定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世界 灵性 觉醒 完整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