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贾、服注与杜注比较研究.doc
《《左传》贾、服注与杜注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传》贾、服注与杜注比较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左传贾、服注与杜注比较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清代研究左传的学者,大都对杜预注极为不满,焦循在春秋左传补疏自序中,斥杜预为“司马氏之私人,杜恕之不肖子,而我作春秋之蟊贼”,1沈钦韩在春秋左氏传补注序里,认为上左传有四厄,其中第二厄就是杜预为左传作集解:“(杜预)起纨绔之家,习篡杀之俗,无王肃之才学,而慕其凿空,乃绝智决防以肆其猖獗之说,是其于左氏,如蟹之败漆,蝇之污白,其义理没于鸣沙礁石中,而杜预之妖焰为鸡为狗,且蓬蓬于垣次矣”2;在几乎完全否定杜注的同时,清人却极力推崇汉儒古注,尤其是贾逵、服虔左传注,刘文淇在致沈钦韩书中说:“左氏之义,为杜征南剥蚀已久。覆勘杜注,真觉疻痏横
2、生,其稍可观览者,皆是贾、服旧说。”3在他们看来,左传非贾、服注不足以阐述其精义。这种尊汉儒古训以驳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顾炎武的左传杜解补正;其后惠栋左传补注继之,并开始辑佚旧说以指出杜注来源,这一工作,后来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中得到了进一步、系统的完成,杜注左传,采用前人旧说往往不加标明,洪氏此书,则对杜注加以分析,逐条指出杜注的来源,这种穷根溯源的作法,目的仍在于破杜立汉,在训诂方面洪氏则多以贾逵、服虔注为主,“欲复汉儒说经之旧”4;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也力主贾、服注而斥杜注;丁晏的左传杜解集正,则初步了清代学者攻击杜预的成绩。在清人看来,只要辑佚出贾、服旧注,使其重见天日,杜注的荒谬之处就
3、会不驳自现,5所以清人破杜立汉的另一个举措,就是全面辑佚恢复左传贾、服汉儒旧注,这样的著作有严蔚春秋内传古注辑存三卷,还有沈豫春秋左传服注存二卷(续、补逸各一卷);并以全面恢复贾、服汉儒旧注的形式,建立与杜、孔不同的新注新疏,李贻德的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和刘文淇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为其代表作。实际上,左传贾、服注和杜注的对立,一直可以上溯到东晋南北朝时期,即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完成后不久。北史儒林传序云: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虔,尚书周易则郑康成。6东汉时服虔春秋左传注即已“大行于河北”7,西晋时杜预注左传,在南朝宋、北魏前
4、期的山东、河北一带,开始为士人所传习8,其后“河外儒生,具服膺杜氏”9,可见,北学左传以服虔注为主,南学左传以杜预注为主,服注和杜注以南北学的形式对立起来。东晋、南齐时,杜、服注春秋左传彼此抗衡,并立于为博士。梁书儒林传载: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人也。先在北仕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归国。灵恩先习左传服解,不为江东所行。及改说杜义,每文句常申服以难杜,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时有助教虞僧诞又精杜学,因作申杜难服,以答灵恩,世并行焉。10尽管崔灵恩习左传服解,在北仕为太常博士,但到南朝以后还要“改说杜义”,可见当时南学乃杜注左传一统天下;而对那些申贾、服义难驳杜注的左传学者,南学中的杜学维护者则大加批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左传 比较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