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doc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武宁本文是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概念、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以及产业革命1什么是科学?1.1科学是由人类对认识客体(自然、社会、思维及其他各种事物)的知识体系、产生知识的活动、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精神等按一定层次、一定方式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对认识客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占据着核心位置。1.2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成熟的形态,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份有机构成:(1)实验事实(这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2)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从诸多概念中提炼出或挑选出基本概念)(3)原理及定律(基本概
2、念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逻辑的或非逻辑的方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它们将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4)逻辑演绎系统(由逻辑基础出发利用逻辑法则或数学运算推理) (5)一系列具体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可与实验事实直接比较)这个理论体系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即看它推出的一系列具体结论是否与实验相符;若不相符,就必须修改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因为它足以假说形式提出的,科学中的错误多由此引起或产生),直到理论体系的各种具体结论都完全与实验事实相符为止。就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这一规定来说,零散的知识或经验都不能称为科学,最多只能说包含科学的因素。科学作为如识体系,应具有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及可检验性。2.什么是技术?
3、技术是人类在实践(包括生产、交往等)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如工具、机器、仪表等)及经验、方法、技能、技巧等。技术又可以分为经验性技术与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技巧等。科学性技术指的是依据科学原理(而不是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与方法等。按上述对技术的理解,技术既包括实体性存在方式(如机器、设备、仪器、仪表之类),也包括非实体性存在方式(如战略策略、设计方案、运行法则、操作规程等)在现代,实体存在方式的技术往往称为硬技术,而非实体存在方式的技术一般称为
4、软技术。 3什么是科技革命?3.1什么是革命(revolution)?革命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新传统取代一种旧传统的活动或过程。这里所谓的取代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扬弃,即用一种新模式取代一种旧模式但在新模式中包含着旧范式中被实践证实了的有效因素,同时,又包含着旧模式中没有的创新内容。传统则指的是思想、观念、制度、体制、规范、标准、方式、方法的集合。3.2什么是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指的是正在成长申的新科学传统(科学的基本思想与观念、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活动的方式及方法、科学的规范及标准等)取代旧科学传统的活动或过程;这种科学传统的变换,意味着人类认识的飞跃。欧洲近代科学在方法论、理论形式和宇宙观上
5、区别与欧洲古典科学和其他文明的前现代科学。柯瓦雷首创“科学革命”一词以概括16、17世纪欧洲思想所发生的激进变革。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mual Kuhn)曾创立了范式(paradigm)理论,用范式革命来概括近代欧洲科学变革。 参看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言以蔽之,近代科学区别于古代及中世纪的特征是它严格依赖实验的倾向和概括推理的形式。 See Lawrence Principe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Oxford:Oxf
6、ord University Press,2011.中文版参看普林西比:科学革命,张卜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2月。3.3什么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指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技术传统(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活动的方式及方法、技术的规范及标准、技术应用的形式及规模等)取代旧技术传统的活动或过程,这种技术传统的变换,意味着人类实践手段或方式的飞跃。 以上主要依据钱时惕: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第3-9页;阎康年: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内在机制与世界历史发展,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第134-144页。3.4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有何种关系?马克思历
7、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产,生产的社会形式是产业。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提出,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财富增长,学界将此称为“斯密动力”。正是社会分工使得产业出现。而产业是在当时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的指引下展开的,应用科学正是在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们通过产业的发展而呈现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阎康年: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内在机制与世界历史发展,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第134-144页。总体而言,人类文明史上经历了两次科学革命与四次技术革命,即科学革命(16-19世纪)、物理学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8、(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40-60年代)及第四次技术革命(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下将对历次科技革命作简要的回顾。科学革命(16-19世纪),以1534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的发表为开端,以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为高潮,贯穿着三条基本线索:天文学力学物理学、解剖学医学动植物博物学生物进化学说和占星术炼金术赫尔墨斯主义现代实验化学。哥白尼天文学体系废黜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而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
9、的中心地位,深刻冲击了欧洲的思想世界。它使得以实证科学范式取代古代自然哲学范式,把科学从神学统治下解放出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一)天文学经典力学物理学1.哥白尼与伽利略科学革命的开端 已有学者提出近代科学凡是所蕴含的因素可以追到文艺复兴时期,学术史讨论参看何平: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以达芬奇和布鲁内勒斯基为中心,历史研究2011年第1期,第159-171页。是哥白尼(1473-1543)采纳某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认为太阳而非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正是这种观点为天体运动提供了一个比以往的托勒密体系更为简洁的理论模型。 但哥白尼学说被接受主要是因为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的影响。就实测而言,第
10、谷在哥白尼以后提出自己的折衷的宇宙体系(1588)成为主流。1534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全面阐释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史称“哥白尼迥转”。中世纪的欧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 必须要加以说明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直到十三世纪仍被基督教欧洲视为异端。1323年教皇宣布托马斯阿奎那(T. aquinas)为圣徒,及至此时结合了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哲学的经院哲学体系方才获得了官方认可,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体系说才取得钦定地位。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实测资料基础上,以数学方法构造模型并预言新的天象。如果预言被新的观测证实,就表明理论模型成功。否则就修改理论模型。从托勒密、哥白尼、
11、第谷到创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其方法皆无不同(只不过从几何模型转向了物理模型)。这就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它创立于古希腊,而托勒密的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这种思想的结构与运用,故而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远高于哥白尼及其学说。参看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其实验、观察和理论推理和演绎的基本方法则成为近代科学最重要的特点,所以,伽利略被视为“近代科学之父”。2、牛顿经典力学:(1)背景: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以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为代表的科学家奠定了经
12、典力学的理论基础。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2)基本内容: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3)牛顿经典力学的特征:注重试验和数学化(4)历史地位:理论:牛顿力学体系正确的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度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影响: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实践: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的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的揭示了潮汐的成
13、因;于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b.牛顿力学和热学的运用,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c.牛顿力学体系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二)解剖学医学动植物博物学生物进化学说1、科学基础:(1)拉马克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等人的的进化思想;(2)达尔文的实践:1831年,参加“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2、
14、诞生标志: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 3、进化论的内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包括人类)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4、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1871年,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5、影响:(1)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以来人类和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位置的看法,引起了教会的恐慌与仇恨;(2)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3)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4)斯宾塞将自然选择学说引入社会领域
15、,据此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9世纪又衍生出了种族主义与马歇尔的人口论;(5)对落后国家民族危亡中的思想启蒙起了重要作用。以中国为例。晚清严复系统译介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就吸收了进化理论。孙中山吸收了这一思想,梁启超则发展出了新史学。物理学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量子理论(1900-1926年)和相对论(1905-1915)为两大支柱,它们相继产生,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观念和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把人类的认识引到微观粒子世界和宏观宇宙中。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创立了狭
16、义相对论。内容: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认识: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2)广义相对论提出:1916年,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内容: 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时间、空间不是独立的是在,它们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认识:它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3)相对论建立的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他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而且说明,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这种全新的时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革命 技术革命 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