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西方哲学.doc
《【精品】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西方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西方哲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西方哲学【概要】基督教能够自3世纪以来成为欧洲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于她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它既能给予古代欧洲人民种种精神慰籍,还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关键词】基督教 中世纪 社会功能基督教精神是欧洲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一种角度是:由于从公元初期以来欧洲人普遍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所以欧洲人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原则等都是“基督教式”的,都是按照基督教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造的,这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分析角度。但本文采取的是另一种分析角度。众所周知,在基督教刚刚产生和传播时,它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
2、教派,当时的欧洲各种宗教和信念体系林立;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乃至最终在思想上一统欧洲呢?而且,起码是在一千余年的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人心中的至高地位从未动摇,这又是为什么呢?本文正是试图从欧洲人的心态以及基督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两方面,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应该看到,基督教在欧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
3、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因此,对基督教任何单一化的肯定或否定、称颂或贬损,都是片面的。一、基督教产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的宗教与希腊宗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所崇拜的神,都是人们的某项现实福祉的执掌者和保护者。人们祈求这些神灵们能降福于自己,使自己获得现世的福利。朱庇特相当于希腊的宙斯,是天空之神;迈勒瓦相当于雅典的雅典娜,是智慧女神,也是手工业者的保护女神;维纳斯相当于希腊的阿尔弗狄特,是爱的女神。但是,罗马宗教特别强调神灵们对罗马国家的保护作用,强调神灵们对于增加国家力量和繁荣的作用。这样的宗教被韦伯称为“魔法性宗教”,这种宗教
4、强调的是现世的福祉,并不关注死后的状况,不关注死后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这种宗教也就和人们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操守关系不大。因此,罗马的传统宗教和后来的基督教可以说是十分不同的。基督教被韦伯称为“拯救性宗教”,它贬低现世的幸福,强调死后的状况,和人们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操守有很大的关系。关于罗马的道德,世界史权威伯恩斯说:“罗马的道德一直是和宗教没有什么关系。罗马人并不祈求神使自己变得高尚,他们只祈求神给罗马社会以及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物质上的好处。罗马的道德是提倡爱国主义,以及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主要的美德是:勇敢、光荣、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纪律性、尊重神和祖先。其中,对国家的忠诚是第一位的。”1到了罗
5、马帝国时代,为了使皇权的至高无上成为每个人所接受的观念,为了使每一个坐在皇位上的人被大家承认,就要在实际的权利斗争之上,建立一套理论。这一理论要能说明皇权和皇帝的神圣性。因此,奥古斯都大帝的继承者们,就一再倡导对皇帝的宗教崇拜,并使之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他们作出很多努力,给在世的皇帝加上神名,使他们具有神性,并且把他们和希腊罗马泛神教中某些神人,特别是太阳神合为一体。这些办法的目的,正是要把帝国国民的宗教感情同在世的皇帝本身联系起来,所以这些皇帝经常接受一些把他们当作神来崇拜的仪式。但另一方面,由于帝国的迅速扩张,很多民族被囊括进罗马帝国,也就带来了各民族原有的宗教,因此庞大的罗马帝国之内,多教
6、、多神盛行,而罗马当局并没有对此加以干涉。吉朋这样描述那时罗马帝国的宗教状况:“各种各样的崇拜都被信奉者们认为是真实的,被哲学家们认为是荒谬的,被执政官们认为是有用的。”2休斯托马斯在世界历史中指出:“罗马征服者们虽然给各个被征服地区带去了统一的法律,却没有带去统一的宗教;在这一点上,罗马人和16世纪的欧洲殖民者们是不同的,后者给世界各地都带去了基督教。”3 在罗马帝国的浩大版图中,有一个地方叫朱迪亚,她包括今天巴勒斯坦的南部地区和约旦的西南部地区,在那里居住的是犹太人。伟大的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对外扩张史。虽然罗马很早就征服了朱迪亚,但那里的犹太人从未停止过反抗,罗马帝国也从未停
7、止过镇压,因此流血冲突不断;犹太人民尤其痛恨罗马派来的征税官,他们对犹太人横征暴敛,极力搜刮;另外还不时出现饥荒和瘟疫;而且罗马人不尊重犹太人的宗教,公元40年,皇帝加利古利把自己的雕像竖立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庙宇里,这极大地伤害了犹太人的感情。总之,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流传着关于弥赛亚(即救世主)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弥赛亚即将降临,到那时,弥赛亚的统治将得到普遍承认,他公正的意志将在人们心中和生活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将发起一场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所有统治犹太人的王国和民族都将灭亡,犹太人将统治其他民族。在这种预言式宗教
8、里有一派激进者,他们组织武装,用军事行动来反抗罗马统治者,以迎接弥赛亚王国的早日到来。耶稣则代表着“温和派”,这位生活在公元前后、加利利南部拿撒勒的青年人,充满着爱心。他照顾麻风病人,并为他们治病。他在犹太人中间四处讲道。他宣称的弥赛亚王国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人们在死后就有可能进入这个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他呼吁人们爱上帝,同时又互相之间相亲相爱,这样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国。但他不主张以暴易暴、以恶抗恶。约翰麦克(John P.Mckay)论述道:“耶稣不会去摧毁罗马帝国。他清楚地告诫他的信徒们:把恺撒的事情交给恺撒。耶稣要建立的,是一个精神的王国,而不是地上的。他反复地对他的信徒们说:他的
9、王国不是现世的。”4穆尔(G.F.Moore)则认为:“耶稣不像近代某些人所说的,是什么社会改革的鼓吹者,是站在穷人和被蹂躏者一边谴责他们的压迫者的人,是抨击造成这种不公正现象的社会结构的人。但是,他却紧紧抓住了宗教的本质方面。在他看来,纯朴而自然的虔敬,纯洁而正直的生活,对一切人无私的善意,以天父对善和恶同样广施恩泽的慈祥为榜样,从中得到启发这就是上帝对人所要求的品质。因此,耶稣的教训注重虔敬、道德和仁爱。”5。而列奥施特劳斯也在其政治学说史中指出:“新约全书极力强调顺从人类政府的义务,把认为可以不顺从坏的统治者或坏的主人这种观点追根为有罪的倨傲自大。,谦卑和对尘世的的鄙视因此可以与对统治者
10、的虔诚的忠顺完美相配,携手共进。”6。逐渐地,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每当耶稣讲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不断聚积,情绪越来越激烈。群众们有的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有的对耶稣拒绝反抗罗马表示不满。面对这些,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德十分焦虑,他害怕发生暴乱。终于,他判处了耶稣死刑,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虽然死去,但他的使徒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彼得和保罗继续到处传道,而且补充、完善和发展了耶稣的思想,并开始建立基督教的组织。到二世纪,教会在各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们有着足以维持使徒传统权威的主教制组织,有一部圣经正典,有公认的典籍(包括:四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的书信、雅各书、彼得前书、约翰一书
11、、约翰启示录、新约),还有明确规定的信条。各地教会之中则以罗马教会居于领导地位。二、基督教的教义我们来看基督教的教义,当然,在这里我们只能作最扼要的说明。基督教的基本预设是二元论的:现世包括现世生活、人性、现世秩序,总之,现世的一切是痛苦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罪恶的、黑暗的、虚假的、不纯的、短暂的,而天国则是充满正义的、平等的、永恒的、光明的、真理的、纯洁的、善的。所以韦伯认为:“大部分先知预言性宗教和赎罪性宗教,都处在和现世及其秩序之间不仅是尖锐的、而且是长久的紧张关系之中。”7人们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获得拯救,所以基督教可以说是一种拯救性宗教。而且,这种宗教越强调拯救,它与现世的紧张关系就
12、越强。人要获得拯救,就要按照教义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上帝和爱他人。耶稣在新约马太福音中说:“要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要禁欲,克制人的生物欲念,按神允准的理性方式生活,按照教义要求的人的内在价值生活。旧约中的“摩西十戒”具体体现了基督教所要求的伦理规范,其中,前面的四戒是要遵守宗教规则,包括:除上帝之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崇拜偶像;不可妄称神的名;要守安息日。后面的六诫则是人类社会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他人的
13、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基督教反对盈利赚钱。“天主教持的态度是典型的拯救性宗教对待营利性经营活动的态度。伴随着所有的理性的拯救方式,对趋于营利和财富的倾向的警告被推到这样一个高度,以至于财富和金钱成为禁忌。”(韦伯语)。8基督教反对性爱。基督教作为理性的、积极的禁欲主义把性爱作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弃。而且把性爱看作粗俗之事,正与超越、升华、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调节的婚姻。人作为一种被性欲毫无希望折磨扭曲的生物,其性欲必须限定在婚姻中,因为只有婚姻才是上帝允准的,只有婚姻中的性爱才是符合理性目的的,因为婚姻可以生育扶养孩子,而且可以使夫妻相互扶持有责
14、任感。基督教反对艺术。在作为拯救性宗教的基督教看来,艺术会具有一种独立性的价值,它会提供另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拯救。韦伯说:“艺术会直接与拯救性宗教竞争。每一个理性的伦理性宗教都必须反对艺术这种入世的、非理性的拯救。”9基督教反对科学。基督教(乃至大多数宗教)和科学有着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理性认知的、经验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导致世界的除魅化,越来越把世界看成是由因果关系的机制组成的;这和基督教“世界是由神安排的,因此世界是有意义的,是有伦理导向的”这个前提性假设直接冲突。到欧洲中世纪晚期,不断壮大的、以经验科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就越来越把基督教推向非理性领域。基督教反对政治斗争。基督教主张“爱”“泛
15、兄弟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拯救人的灵魂,甚至“勿抗恶”。而现实政治则是力量的较量,权利的分配,因此,“政治就和这种伦理性宗教(因为基督教规范人的伦理行为,所以也被韦伯称为伦理性宗教作者)在关键问题上有着直接的冲突对立。” 10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韦伯说:“这种对所有经验到的存在的摒弃,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同样明显的是,这种摒弃可以给人们的伦理生活注入强大的力量。”11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督教,韦伯曾分析了印度下层种姓的宗
16、教,韦伯认为这两种宗教都属于拯救性宗教,为苦难的人们所信奉。古代印度的下层种姓生活悲惨。他们是无特权的、在职业上受到严格限制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与外界封闭隔绝,世世代代处于印度古代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在宗教上,他们坚信拯救性宗教的承诺,希望能通过完成其宗教责任,从而使自己能重生在一个更高的种姓等级中。总之,这两个宗教都致力于有一个美好的来世生活。三、基督教为什么会在罗马帝国、以及后来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平民百姓中盛行在罗马帝国时代,乃至在欧洲中世纪,占人口80以上的,是平民百姓。基督教能广泛流行,最重要的就是被这80的人广泛接受。事实上,基督教从发端到盛行于罗马帝国,一直就是在被压迫的犹太人、然后
17、是罗马帝国的奴隶以及下层百姓中流传。当然,后来国王、官僚、骑士、商人等等都接受了基督教,他们接受的原因我们后面再讲。在这里,我们只讲为什么那时的平民大众会接受基督教。要知道,在公元初,庞大的罗马帝国内部宗教林立,但就大者而言,就有正统的罗马国教,有犹太教;东方波斯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在罗马帝国的东部也有很大影响;古代希腊的宗教仍有流传;而且,基督教本身也有一些内部异端的不同派别。为什么最后基督教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盛行的宗教呢?基督教在开始时没有得到行政力量的帮助,相反,罗马帝国在她刚刚流行时对她进行了残酷镇压,然而她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只能来自于她的教义所具有的精
18、神力量。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基督教是如何满足了当时欧洲被压迫、被压榨的贫苦平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当时,罗马帝国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罗马的官方宗教。她崇拜传统的罗马宗教的神:朱庇特等等。这种十分正式的宗教,是由社会地位很高的官方僧侣阶层把持和举行仪式的。她讲究仪式和场面,人们信奉她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罗马帝国的繁荣强大。罗马人感到这种宗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她似乎真的给罗马带来了胜利、安全和财富。但是,她有着一个很大的缺陷:没有给予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安慰。单就这一点来说,罗马帝国的国教和中国的儒家有相似性。而基督教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汤普逊认为:“基督教是古代悲观主义的一个新的
19、反映。例如,藐视人性,对理性不信任,认为寻求快乐是徒劳的。基督教依据这些学说,培养着禁欲、苦行和独身主义一类的实践。”12可是,如果仅仅对悲惨的生活采取一种悲观消极、听之任之的态度,那基督教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基督教的魅力在于:她要让绝望的人们有希望,苦难的人们有憧憬,悲观的人们有安慰,没有尊严的人有尊严。基督教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在对现世的宗教性摒弃一文中,韦伯认为,贫苦百姓们在生活困苦、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苦觅生活的尊严。而基督教这种通过拯救而上天国、从而获得永恒荣耀的教义,满足了那些被压迫被压榨的平民百姓们对尊严的渴求。“他们没有在现世中得到尊严,而正是在对尊严饥饿般的
20、渴求中,产生了拯救的观念。一个人在社会身份等级的阶梯上越下降,他对拯救的需要就越强烈。非特权阶层的尊严建立在一种宗教承诺上,对于在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他们或者用在将来某个时刻会具有的尊严,或者用注定在某一未来世界或另一世界中获得的尊严,来作为替代物。”13。这样,贫苦百姓们就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中获得了尊严。基督教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基督教认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已经为人类赎清了罪过;只要信徒们真心向上帝忏悔,就一定会得到上帝的谅解。基督教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每一个基督徒,不论贫贱,都在致力于实现基督在大地上的胜利;这是上帝的旨意,也就是每一个基督徒的神圣责任;每一个基督徒,通
21、过自己对基督教义的身体力行,都为这一伟大事业而尽了一份力;而且因为这一事业是属于无所不能的上帝的,所以她必将胜利。基督徒们因为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因为是在为至高无上的上帝而工作,从而获得了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感到自豪荣耀。基督教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对于自身的辛苦劳作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基督徒的心中会秉持这样的“补偿”观念:“不公正之所以能在现世畅行无阻,是因为地狱早已为不公正者们预备好了,而永恒的祝福则专为虔敬者们所保留。”14基督教给人们以普遍的关怀。她既拥抱男人,也拥抱女人;即拥抱奴隶,也拥抱贵族;既拥抱罗马人,也拥抱欧洲人,拥抱亚非拉人民;她拥抱每一个愿意接受她
22、的人。基督教给信徒们以归属感。在基督教普及的地方,每一个信仰她的人都不再孤独;每一个信徒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大集体中的一员,这个大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实现上帝的计划。这个大集体、这个计划,是不可能被战胜的,因为她们属于上帝。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这种拯救性宗教是先知预言式的,它向其信奉者保证:或者幸福在现世会降临到他们身上,或者他们一定会在来世享有这种幸福。而信徒们则由此获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种心理安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基督教 为何 赢得 古代 欧洲 人民 西方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