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doc
《doc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张玉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关键词民间故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类摘要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本文参考AT分类法,并根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的特点,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滑稽故事和连环穿插故事等几大类.通过对这几类故事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传统文化受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图分类号I34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10)05008505
2、On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ZhangYuan(CentreforOrientalLiteraturesStudi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Keywords:Folktales;Indonesia;Malaysia;ClassificationAbstract:Classificationoffolktalesisoneofresearchpointsforallthenationsinthefolkliteraturestudies.AccordingtothefolktaletypesofAnitt
3、iAarneandSmithThompsonandthefeaturesof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thepaperdividesIndonesianandMalaysianfolktalesintofourcategories:animaltales,magictales,humorousanecdotesandformulatales.Byanalysingonthefolktalesofthesefourcategories,theauthorpointsoutthat,IndonesianandMalaysiantraditionalcultur
4、eswereinflueneedlargelybyIndiancultureandIslamicculturefromArabia.对讲述者来说,神话和传说在一定程度上都被认为是真实可信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而民间故事则不然,无论是讲故事者还是听故事者,都晓得它是虚构的,其功能主要是娱乐性的,有时也兼备教育功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同属马来群岛,其自然,地理,民族,宗教,语言,外来文化影响及历史发展进程等状况都十分相近,其民间文学自然也有诸多相同之处.因此,依据题材,形象,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民间故事可细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民间童话),滑稽故事和连环穿插故事等几大类.动
5、物故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动物故事.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人类饲养的动物,无论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还是鱼,鸟,昆虫,都可以充当动物故事中的人物,而且都像人类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有思想,讲道德.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喜爱和不喜爱的动物,因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故事中的代表性动物也不尽相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动物故事的主角多是鼷鹿(Kancil).鼷鹿是一种虽然弱小但是富有智慧的动物,它可以成功欺骗甚至战胜强大的敌人,保全自己.根据鼷鹿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鼷鹿故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鼷鹿扮演傲慢的角色,在与弱小动物的比赛中落败;二是鼷鹿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处
6、理动物之间发生的各种纠纷;三是鼷鹿扮演恶作剧的角色,捉弄其他动物;四是鼷鹿扮演丛林之王的角色,赢得各类动物的尊重.下面按这四类角色分别描述鼷鹿故事:1.鼷鹿扮演傲慢的角色,在与弱小动物的比赛中落败一开始,鼷鹿为了自己的生存,常常运用计谋成功逃避强大动物的威胁.日子一久,鼷鹿便滋生收稿日期】20100429作者简介】张玉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85-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出傲慢自大的情绪,尤其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动物时.一次,鼷鹿看见田螺背着房子慢吞吞地走路觉得非常可笑,便提出和田螺赛跑.不料,貌似笨拙的田螺找来自己的兄弟,一路埋伏.于是,
7、每当鼷鹿气喘吁吁地跑到一个地方,都看见前面有一只长相一样的田螺慢腾腾地爬着.结果骄傲的鼷鹿输了,从此再也没脸去见田螺.马来半岛上非常普及的小鼷鹿的故事(HikayatSangKancil)就属于这一类.2.鼷鹿扮演法官的角色,处理动物之间发生的各种纠纷后来,小鼷鹿成为丛林里的法官,自称是苏莱曼先知的大臣,负责解决所有动物之间的纠纷,有时甚至出面调解人世问的争执.一个商人控告说,有个孤儿因为闻到他家的饭菜香味而长胖.小鼷鹿便吩咐这个孤儿到帘子后边数钱,并让商人听到数钱的声音,最后评判说,商人听到数钱声的价值顶替了孤儿闻到的饭菜香.小鼷鹿和水獭仔的故事(PelandukdenganAnakMeme
8、rang)便属这一类故事.3.鼷鹿扮演恶作剧的角色,捉弄其他动物有时,鼷鹿为了一己私利,也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在马来人和爪哇人家喻户晓的小鼷鹿的故事中,鼷鹿似乎是一种坏而狡猾的动物.它捉弄其他动物,还杀害了无辜的小鳄鱼,最后被比它更小的动物打败.但鼷鹿从中体会到安拉的伟大,从此悔过自新,变成一个聪明智慧的法官,并总是得到苏莱曼国王的赞赏.在类似的恶作剧里,鼷鹿的形象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害.恶作剧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现在故事里的其他动物都很无知,愚蠢,尤其是那些凶猛的老虎,鳄鱼.因此每次鼷鹿的恶作剧成功,都会引起听众和读者的开怀大笑.4.鼷鹿扮演丛林之王的角色,赢得各类动物的尊重要成为
9、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丛林之王,鼷鹿就要征服丛林里的猛兽.精明的小鼷鹿(HikayatPeukJenaka)的两个版本(Iiden,1885,1893)都讲述了一只鼷鹿如何挫败了所有动物而成为丛林之王的故事.最初鼷鹿用往身上蹭榕树胶或在碎茅草中打滚的办法获得神力,接着它用智慧调解了山羊和老虎这一对仇家,从此声誉日隆.而后,森林里的动物不堪巨魔的侵扰,纷纷向鼷鹿求助.鼷鹿运用计谋杀死了巨魔,于是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向鼷鹿俯首称臣并向它敬献贡物.猴子因不肯臣服而被追捕,于是去找大象,狮子和鳄鱼求救,但大象,狮子和鳄鱼均已被鼷鹿挫败.为了惩罚猴子,鼷鹿骗它去捅蜂窝,猴子被蛰得全身肿起.于是鼷鹿当众宣布,谁不臣
10、服于它,下场将与猴子一样,从此鼷鹿的宝座更加稳固了.学者PhilipFrickMcKean在其马来一印尼民俗中的鼷鹿:两种分析方法及东南亚欺骗角色的重要性一文中,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法,通过对鼷鹿故事文本叙事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爪哇人和马来人所追求的理想是,鼷鹿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冷静的智慧(coolintelligence)和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和谐(平衡)的状态.鼷鹿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很多地区都存在.在巽他地区有模仿爪哇鼷鹿故事的故事集,但是故事的主角不是鼷鹿,而是乌龟.在亚齐有一个包含26篇故事的故事集,主角仍是鼷鹿,然而除了少数几篇,其中大多数的鼷鹿故事都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鼷鹿故事
11、在罗提岛(Roti),提木尔岛(Ti-tour)和康吉安岛(Kangean)也有,其故事主角是猴子,且大部分故事在其他地区都未见过J.在马来群岛以外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地区也有鼷鹿故事.其中与爪哇和马来半岛的鼷鹿故事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就是东南亚半岛地区的越南,缅甸等国的鼷鹿故事.虽然故事中的动物主角都换成了兔子,但是大多数故事情节都可以在马来语和爪哇语文本的鼷鹿故事中辨认出来.据考,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以东的地区,即与印度文化没有关系的地区,还没有发现类似的鼷鹿故事.据此,有的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鼷鹿故事源于印度引.二魔法故事神话和传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性,但神话以神为中心,传说以历史
12、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魔法故事则不同,它驰骋想象,故事中经常出现幻想的超自然因素,并将超自然因素引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也称民间童话.其主人公多是普通劳动者,有些则是陷于某种困境或遇上某种难题的王子或公主.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魔法故事数量很多,常见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以神仙罗刹介入人间生活在亚齐语中,鼷鹿一词确实含有奸猾,坏的意思,参见SnouckHurgonje,Vo1.2,Leidun:E.J?86?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这些介入人间生活的神仙罗刹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们一般都在主人公处于危难时刻出现,常常帮助人们解脱困境,主持人
13、间正义,惩罚社会邪恶.主人公获得他们的救援和奖赏,大多是因为善良,勤劳,或者身处逆境,备受欺凌.而主人公一旦失去原有的优良品质,或换上一位品质恶劣的嫉妒者,贪婪人,就会招来意外的惩罚.如金黄瓜(TimunMas)就是既有罗刹又有神仙,他们先后介入人间生活,互相较量,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人胜.其情节大概为:一个寡妇得到罗刹的帮助,喝罗刹给她的椰子汁,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娃,取名金黄瓜.但罗刹帮助寡妇时提出条件:生女孩就必须让他吃掉,由于求子心切,寡妇一开始答应了.后来寡妇在万般无奈时得到仙人的救助,用神仙给她的四件宝物(黄瓜种子,针,盐和虾酱)使罗刹节节败退,最后罗刹淹没在虾酱变成的大海之中.在
14、红葱和白葱(BawangMerahdanBawangPutih)中,介人人间生活的是一对罗刹老夫妻.罗刹奶奶虽然看起来很凶,但展现的主要是善良的一面;而天天打猎的罗刹爷爷不但吃野兽,也喜欢吃人,表现出来的是凶恶的一面.受气的白葱姑娘勤劳善良,帮助罗刹奶奶干活,得到罗刹奶奶的奖赏;而欺辱妹妹的红葱姑娘贪婪懒惰,对老奶奶出言不逊,则被罗刹爷爷捉住,吃掉了J.概括起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这类故事中所出现的神仙罗刹有三个共性:第一,神仙多是深山老林中的修道仙人.第二,罗刹一般都是长相凶恶的巨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行善是为救助好人,而做恶则是为了惩治恶人.当然,神仙和罗刹在同一故事中出现时
15、,其结局自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第三,神仙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而罗刹有时以反面形象出现,有时以正面形象出现,但常常同时兼有正反两面形象.神仙和罗刹在民间故事中频频出现,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文学深受印度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影响.2.以动物精怪介入人间生活这类故事的出现大概是由于人类在原始文化的背景上,受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观念支配的结果.这类故事的动物精怪有老虎,猴子,蛇,青蛙,老鼠,鸟类等.如卡西姆和蛇的故事(PakKasimdenganUlar)中,介人人间生活的是一条蛇精.卡西姆救了蛇精一命,蛇精答应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结果他的第一个丰衣足食的愿望
16、实现了,第二个当国王的梦想也实现了,但第三个要当太阳的奢求惹恼了蛇精,使自己重新陷入了旧日贫穷的境地J.此外,爪哇故事安德?安德?鲁姆特(AandeLumut)也属于这一类故事,蟹精悠悠亢亢(Yuyukangkang)虽然看起来助人为乐,但终因存心不良,喜欢占姑娘的便宜,被黄姑娘制服,现了原形,原来它也是一个罗刹J.3.属于异类婚或神奇婚姻一类的故事其实这类故事也属于动物精怪介人人间生活一类,不同的是,动物精怪实现了与人类通婚.这类魔法故事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数量很多,既有以男性为异类的,如蛇郎型的蛇王子和三公主,本苏与蟒蛇J,神蛙丈夫型的青蛙王子等,更多的是以女性为异类,如天鹅处女型的天鹅
17、仙女,青鸠和纳劳,猎人与女神等.蛇郎故事以蛇郎的变形来象征男性境遇的突然巨变,并据此进行姐妹间性格品质的鲜明对比.而青蛙王子中的青蛙,就其由丑陋卑贱,受人歧视的异类变成英俊的王子这一点,是与蛇郎故事有相通之处的.但青蛙王子赞美的不是公主同情爱护异类的品格,而是她在父王的劝说下,信守和履行诺言的美德.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天鹅处女型的故事很多,极富浪漫色彩.其中有的是女性出于对勤劳善良的小伙子的爱慕和对人间夫妻生活的向往,主动以身相许;有的则由于被男方捉到或仙衣被藏无法返回天国等原因,万般无奈才嫁给小伙子.女性返回天国也有多种原因,多数是因为男方违约或女方受天国戒律约束不得不返回天国.女方大多
18、是借仙衣(羽衣,虎皮等)来往于天上和人间,可青鸠和纳劳很特殊,女方是凭着唱神歌的法力上天的.上天前,她边唱神歌,边从脚到头变成了鸟.这类爱情故事有的以夫妻永久分离结尾;有的则是男主人公不畏险阻,携子登天追赶返回天庭的妻子,最后全家团圆;有的故事还以他们的孩子重返人间从事劳动为结局.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仙女下嫁的对象几乎都是普通劳动者,而且多为农夫和猎人;而印度,缅甸和泰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男主人公多是王子.三滑稽故事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的滑稽(jenaka)-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诙谐的,幽默的;二是聪明?87.?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soUTHEASTA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民间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