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3.1.1 管理理论的回顾 3.1.2 信息理论的回顾 3.1.3 系统理论的回顾,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管理、信息和系统理论。,MIS是建筑于其上的系统性、边缘性、交叉性学科,3.1.1 管理的定义 3.1.2 管理的性质 3.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3.1 管理理论的回顾,3.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管理的综合定义:,3.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
2、艺术,科学,还是技术?管理是文科还是理科?管理是定量还是定性?管理是不是经济?,管理科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把管理由艺术变为科学的过程,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文理结合.,既定量又定性,定性决定定量,管理不是经济,但和经济又有密切联系,3.1.2 管理的性质,泰勒1911年科学管理原则第一次把科学原则应用于管理领域,也将管理带入科学殿堂“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3.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追求产出最大,而不是让它受到约束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绩“把蛋糕作大”的思想把注
3、意力转向增加盈余上而非盈余的分配上。,法约尔1916一般工业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14条一般管理原则,行为科学学派迈约霍桑试验因试验引人注意而感到自豪数学管理学派利用数学和计算机进行管理4050年代康托纳维奇(苏)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1940年,运筹学家由军队转到企业5060年代1954年计算机成功地运用于工资运算,计算机在会计、库存、计划等方面逐渐展开并掀起热潮60年代初,第一次MIS热潮。,系统科学70年代卡斯特(美)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过程再工程80年代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
4、程进行根本性地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ebable),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出发点:使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途径:改变企业过程手段: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方法特征: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回顾总结管理的理论出自于生产由生产逐渐转到经营,由产品转到服务,由低层转到高层,由运营转到战略决策。生产的管理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是很复杂很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3.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3.2.2 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3.2 信息理论的回顾,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英文单词是“In
5、formation”,它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解释、陈述。“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消息、情况、情报等。(辞海)“信息”一词,在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被译为“资讯”。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在研究广义通信系统理论时把信息定义为信源的不定度。即信息被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1950年控制论之父维纳指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该定义注意了信息的质的方面。,3.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3.2.1.1 管理信息的定义,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
6、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称为处理,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直到今天在计算机中广泛应用的二进制、八进制等符号都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只有经过解释、归纳等处理后,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存在形式。信息同样可以以数字、字符、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存在。,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
7、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举例 发货单是发货工作人员的信息。他要根据发货单给用户发货。但对于负责库存事务的经理,它仅仅是一种原始数据。,在一家超市中有顾客、收银员、超市会计、超市经理四种人。,日营业收入,一个周期内的利润或利润率,收银员计算所购货物的总费用,顾客购货清单,顾客,数据,交费信息,会计,数据,信息,经理,数据,信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消除不确定性的度量.信息量 I=log 后验概率/先验概率,处理器,数据,信息,数据储存,原料,产品,信息具有使人“新鲜”和“震惊”的感觉,信息
8、的价值衡量信息的价值通常可有两种方法:按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V=C+P按使用效果来衡量此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决策过程中因用了该信息后所增加的收益,但应该从收益中 减去获取信息所花的费用,得到的是净收益。,第二种方法,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这里所说的收益是指,如果在设计选择方案时,由于用了信息进行方案比较,在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比不用信息随便选一个方案要好,两种方案所获经济效益做比较。P=P max-P i式中:P max 最好方案的收益 P i 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值不值得收集信息,或值不值得使用新的信息系
9、统,要用“全情报价值”来衡量。所谓全情报价值是指获得全部情报,对客观环境完全了解,得到最优决策,与不收集情报所得最好收益之差。例如:某个体户由外地向北京运菜,如北京市场好,可按原价卖出3车;如市场为中可卖2车;如市场差,只能卖1车。每车6000千克,每千克赚1元。如超过以上市场情况多运,则多运的部分要便宜处理,每千克损失5角钱。按照以往的统计规律市场好的概率为1为0.3;市场中的概率2为0.5;市场差的概率3为0.2。根据以上信息算出全情报价值。,表中a1,a2,a3表示三种运输方案,即每天运6000千克,12000千克,18000千克。,各种情况的收益矩阵,全情报价值:EVPI=此式的第一项
10、是,市场为好运3车;为中运2车;为差运1车。这样卖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益为:0.3*18000+0.5*12000+0.2*6000=12600(元)公式中第二项是按照期望收益EMA最大选择一种方案,以此方案坚持一段时间,所得的平均收益即为10200,故EVPI=12600-10200=2400(元)全情报价值给出了一个界限,如果我们购买市场情报的花费超过这个值,那么买情报就得不到附加的好处。,上例说明在市场条件下,信息的确可以转化为价值。如果我们把第一种方案计算所得的信息价值叫内在价值,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种方法计算所得的价值叫外延价值。对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应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定价。对使用信息
11、的企业,应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信息或信息系统是否合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中应当用外延价值。,某信息服务公司,专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该信息服务公司的运营成本为每月5万元,利润率为10%,每月提供的信息数为1条。某企业生产产品A,B,C。每月可生产100单位A产品或50单位B产品或30单位C产品。产品A的单位利润为2000元,产品B的单位利润为4000元,产品C的单位利润为10000元。市场需求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如下表:,问该市场信息的内在价值和外延价值是多少?,各种情况的收益矩阵,全情报下的最大收益,=200000*0.3+200000*0.5+300000*0.2=22W,外延价值(全情报
12、价值EVPI),EVPI=220000-105000=115000,内在价值,V=C+P=50000+50000*10%=55000,1.事实性 2.等级性3.可压缩性 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3.2.1.2 管理信息的性质,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维护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级性,外 高 中內 低来 密 级 寿源 命,固 高定 中灵 活 低加 精工 度方 频法 率,执 策 战行 略 略,执 策 战行 略 略,可压缩性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信息冗余扩散性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力度越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管理学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 管理信息系统 三个 理论 来源 薛华成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