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论文(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设计).doc
《1309.论文(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09.论文(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设计).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摘 要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个复合型住宅小区的消防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本住宅小区一层到四层为商场部分,五层及五层以上为标准住宅区。本住宅小区只是工程的一个部分,四层以上尚有两个单体,一个为办公楼,一个为酒店。酒店、办公楼、住宅楼的消防报警系统各成一体,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两栋住宅楼的消防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的火灾探测器选用、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以及系统连接、消防电源、消防泵、喷淋泵控制进行了设计。另外,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防内容,所以本文也对住宅小区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了设计。关键词:住宅小区;火灾探测、报警;消防设备联动控
2、制;防雷接地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第一章 绪 论11.1 课题的来源11.2 智能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现状及特点11.3 智能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趋势3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4第二章 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基本理论52.1 住宅火灾探测及数据处理方法52.1.1 住宅建筑的基本火灾现象52.1.2 典型火灾过程分析62.1.3 火灾信息探测方法72.1.4 火灾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02.2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2.2.1 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142.2.2 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性能152.2.3 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要求162.3本章小结17
3、第三章 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总体设计183.1 总体思路183.2 具体方案183.2.1 整体设计183.2.2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193.2.3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选配213.3 消防设备联动控制设计243.3.1 本住宅小区应具备的消防联动设备及功能243.3.2 本住宅小区消防设备的联动要求243.3.3 固定灭火控制的联动控制243.3.4 防排烟设备的联动控制263.3.5 其他消防设备联动控制实现283.4 消防电源的设计303.5 消防泵、喷淋泵控制设计303.6 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完成333.7 本章小结36第四章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374.1 防雷措施374.
4、2 接地系统设计384.3 本章小结38结 论39参考文献40第一章 绪 论1.1 课题的来源在建筑火灾中。居住建筑火灾是最主要的。据国外统计,居住建筑中个部分火灾的比例为:厨房25%,居室10%,客厅10%,储藏室15%,垃圾道12%,走廊8%,烟道5%,其他火灾15%。在死于火灾的人数当中,居住建筑中死亡人数占85%之多。由于火灾的毁灭性和和经常性,西方各国对火灾的防治都很重视,在较为重要的公共建筑设计中,用于消防设施的费用占建筑总投资的30%左右。我国每年火灾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其绝对数仍然惊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群和高层建筑的增多,火灾造成的损失将更为严重
5、。因此,研究火灾的起因和扑灭措施,已成为重要的课题。本课题来源于金桥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工程铜锣湾工程。1.2 智能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现状及特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1890年英国人发明了第一只用来探测火灾信息的装置对温度敏感的感温探测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感温探测器只是局部地被应用,仅作为一种报警元件。而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标志的火灾探测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源的离子感温探测器。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研究开发、60年代初才被推广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元件日趋小型化、集成化、功能模块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才逐步发展、逐步完善起
6、来,特别是现代建筑朝着高层与群体、综合性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又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了当今的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而促进了消防科学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初算起,国际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有下列一些特点:(1)有关消防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较完善。(2)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设备产品趋于系列化、标准化,功能不断增强增多,技术先进。(3)火灾探测及灭火控制系统已由早期人工控制转向快速联锁联动控制,形成了对火灾具有一定智能化判断处理能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早期的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实际上是以火灾探测和自动报警为主体,在自动报警的基础上,利用消防设备及消防器材人工处理灭
7、火过程。这种早期的火灾探测及灭火方式,速度慢、效果差,难以对大型综合性建筑及复杂环境的火灾做到有效控制,易于贻误灭火时机。 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消防区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消防控制系统,对火灾信息及火灾现象实现了火灾参数感知、直接图象处理等拟人化的分析处理和灭火控制,有效发挥了自动消防控制系统的作用。尤其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各类消防设备联锁联动控制有机结合,为自动消防控制系统发挥作用和及时控制火灾提供了基础。这种系统能够提高对火灾的有效监测和快速判断能力,实现消防设施设备对火灾的快速反应和灭火操作的快速性与可靠性,满足建筑物及工业场所对火灾监测及消防设备控制的实时性要
8、求,做到早期预报、有效控制、及时灭火,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智能判断处理来控制火势、减少火灾危害和火灾损失。应指出,我国的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及其相关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研究部门少,无专业生产厂家,技术水平很落后。自进入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四化建设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有利地推动了消防工程技术的发展步伐。消防设备,尤其是监控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厂家、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应用单位都不断增加,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专业生产厂家超过90家,国外生产和应用较为普及的火灾探测报警产品我国都能够生产,国外先进智
9、能化火灾报警设备我国也完成了系统研究并实现了产品化,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法规的逐步贯彻执行,全国的许多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以及高层建筑、重要仓库、重点引进工程、重要图书馆、档案馆、重要公共建筑等,都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绝大多数为建筑物的防火、灭火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统一合理地设计、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设备,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988年我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科学合理的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1988),1992年制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1992)
10、,1998年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修订并于1999年6月1日起执行。同时,围绕火灾报警技术产品生产体系和质量要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方面国家标准,90年代中期开始对生产质量体系进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管理,有力保障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工程应用,使得生产、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人员有章可循。我国消防电子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建立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产品的工业生产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2)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标准化和质量体系认证管理工作;(3)技术引进和
11、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了产品的国产化进程;(4)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系列化产品增多,市场适应能力增强;(5)工程施工安装队伍扩大,安装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尽管我国消防科学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各类防火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日趋完善,火灾科学理论研究进步明显并获得工程应用,特别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科研开发和生产技术能力快速提高,大大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具备了研究、设计、生产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技术实力,使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就,极大
12、地推动了国产化自动消防报警系统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1.3 智能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趋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还包含了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热工技术、特殊材料、化工等专业领域的知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昙花一现的模拟量传输和日臻完善的单片机技术。以模拟量数据传输为基础的模拟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星期的短暂的新一代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种模拟量数据传输曾经是从开关量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从而可以自动跟踪工作点漂移的一大技术进步。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此项技术已
13、让位于探测器的单片机技术。随着单片机成本的不断下降,探测器与控制器之间早已不存在所谓的模拟量数据传输了。探测器内部具有自己的火灾算法程序,并以此对火灾进行判断。甚至还可以在探测器之间实行组逻辑判断,有利于实现更高可靠级别的火灾计算。探测器只需将判断结果以“数字通讯”的方式告知控制器,或者进行探测曲线的显示即可。数字通讯加上巧妙的纠错措施使得信息传输的抗干扰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外各大、小生产厂商均已完成了探测器的单片机智能化,有时也叫嵌入式单片机技术,相比之下,模拟量传输已成了过时的技术了。无论是探测器,还是控制器,它们的智能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探测器的独立分析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探测器
14、和控制器之间的网络数字通讯能力也在同步发展着,能力也越来越强。有的专业生产厂商的产品甚至能够在本接受回路出现问题的时候,把探测数据传导到其他回路或是控制器上去分析,例如:西门子的SIGMASYS系统就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火灾算法库的大小无疑是抗误报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标志之一。近期,国内外有关企业竞相开发、生产先进适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发展特点是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功能愈来愈完善,计算机应用软件趋向于视窗化。(2)可寻址开关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分级报警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初级智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获得普及应用。(3)在国外近期建成的大型综合性高层建筑和智能化建筑中,采用
15、多级计算机分级管理方式的先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获得应用,适应了智能化建筑将楼宇内防灾、电力、空调、节能、设备监控管理组合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需要。(4)20世纪90年代前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身结构以微型计算机为主机,从多线制系统联接过渡到了总线制。(5)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技术将成为智能化火灾参数传感器的核(6)以火灾探测算法为基础的烟、温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已批量生产并被工程应用,提高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及时性和可靠性。(7)无线遥控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在国外逐步实现产品化,这对于消防电子产品,尤其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及时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8)计算机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有助于实现
16、计算机火灾自动报警语音化和长期数据存储,所有火灾预警、火警都采用语音提示人们处置,同时自动记录火灾现场各种数据参数,供人们分析火灾原因。(9)以微粒分析和激光技术为基础的高精度火灾参数分析和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在国外已实现产品化,并且在我国电信、电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房获得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技术标准需及时跟上。(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技术在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的协议开放技术有利于解决火灾探测报警产品互相兼容问题。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是以作者在金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实习期间的工作为基础,对一复合型住宅小区的消防报警系统进行设计。在第一章中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来源、现状及特
17、点、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阐述了火灾信息的探测与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性能和基本要求;第三章针对消防报警的主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进行设计;第四章对本建筑物防雷和接地零系统的设计;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第二章 住宅小区消防报警系统基本理论2.1 住宅火灾探测及数据处理方法2.1.1 住宅建筑的基本火灾现象物质燃烧过程是一种伴随有烟、光、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在物质燃烧过程中,一般有以下现象产生:2.1.1.1热(温度) 凡是物质燃烧必有热量释放,使得环境温度升高,这是物质燃烧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物质染杀过程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是重要的火灾特征参数之一。但是,普
18、通可燃物质在燃烧速度非常缓慢的情况下,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热(温度)不易被鉴别出来。2.1.1.2燃烧气体与烟雾 普通可燃物质在燃烧开始时,往往是先释放出燃烧气体。燃烧气体一般由单分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较大的分子团,悬浮在空气中的未燃烧物质微粒等组成,粒径一般在0.01um左右,通常称作气溶胶。而烟雾一般是指人眼可见的燃烧生成物,通常粒径在0.0310um的液体或固体微粒。根据光散射定律,一个悬浮在空气中的小粒子,当其粒径大于被反射光的波长时,它才能产生反射光。由于可见光范围在0.30.7um,因而只有粒径大于0.3um的轻度着色威力才能反射可见光,即被人眼看到。由于普通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
19、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烟雾具有流动性和毒害性,能潜入建筑物的任何空间,因此构成物质燃烧过程的又一特征。根据统计数据,火灾中有70%的人员死亡是燃烧气体或烟雾中毒、窒息、挤压作用造成的,所以,物质燃烧过程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烟雾是重要的火灾探测参数。通常,物质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烟雾统称为烟雾气溶胶,其粒径一般在0.0110um。2.1.1.3火焰 火焰是物质燃烧产生的灼热发光的气体部分。物质在燃烧到发光阶段,一般是物质全燃阶段。这时,物质燃烧反应的放热提高了燃烧产物的温度,并引起燃烧产物分子内部电子能级跃迁,因而放出各种波长的光。所以,火焰光作为燃烧的鉴别特征之一,也是重要的火灾探测参数。2.1.2
20、典型火灾过程分析 普通可燃物质燃烧的表现形式是:物质受热源作用首先产生可燃气体和发生阴燃并产生烟雾,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逐步达到完全燃烧,产生火焰并发出一些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同时释放大量的热,使得环境温度升高。普通可燃物质由火灾初起阴燃阶段开始,到火焰燃烧、火势渐大,最终酿成火灾的起火过程如图2-1所示,其特点是:(1)初起和阴燃阶段占时较长普通可燃物字火灾初起和阴燃阶段尽管产生了烟雾气溶胶,并且大量的烟雾气溶胶可能已经充满建筑内空间,但是环境温度不高,火势尚未到达蔓延发展的程度。如果在此阶段能将重要的火灾信息烟浓度有效地探测出来,就可以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2)火焰燃烧阶段火势蔓
21、延迅速普通可燃物经过足够的火灾初起和阴燃阶段后,足够的蓄积热量会使着火物质温度升高,并且在物质的着火点开始加速,发展成为火焰燃烧,形成火焰扩散,火势开始蔓延,环境温度不断升高,燃烧不断扩大,形成火灾。普通可燃物在此阶段产生的烟雾量会引起环境温度的较大变化。如果能将火灾引起的明显的温度变化这一火灾特征参数有效探测出来,也能及时地控制火灾。(3)物质全燃阶段产生强烈火焰辐射处于全燃阶段的普通可燃物质燃烧会产生各种波长火焰光,使火焰热辐射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因此,对火灾形成的红外和紫外光辐射进行有效探测也是实现火灾探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对于有较长阴燃阶段的普通可燃物火灾而言,由于普通可燃物
22、在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烟雾,降低了光的可见度,因此会影响火焰光探测的效果。综上可见,普通可燃物由开始燃烧到火势渐大,最终酿成火灾的起火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初起和阴燃阶段占时较长,一般产生大量烟雾和少量的热;经足够蓄热后,在物质着火点加速,发展成火焰燃烧,形成火势蔓延;处于全燃阶段的物质燃烧使火焰热辐射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必须指出,国家标准对于普通可燃物质规定的标准试验火是脱脂棉纱线和木材,在规定的标准试验环境进行火灾试验,标定相应火灾探测器及其性能。图2-1普通可燃物质典型起火过程a烟雾气溶胶浓度与时间的关系;b热气流温度与时间的关系2.1.3 火灾信息探测方法火灾信息探测是以物质燃烧过程中产
23、生的各种回在现象为依据,以实现早期发现火灾为前提。分析普通可燃物的火灾特点,以物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转换为基础,可形成不同的火灾探测方法,如图2-2所示。2.1.3.1空气离化探测法 空气离化探测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一般选择Am241)释放的射线将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使得带电腔室(称为电离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离子电流;当烟雾气溶胶进入电离室内,比表面积较大的烟雾粒子利用其吸附性吸附其中的带电离子,昌盛离子电流变化。这种离子电流变化与烟雾浓度有直接线性关系,并可用电子线路加以检测,从而获得与烟雾浓度有直接关系的电信号,用于火灾确认和报警。 采用空气离化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09. 论文 住宅小区 消防 报警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