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技术简介.doc
《高速铁路技术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技术简介.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速铁路技术简介一、概述(一)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二)线路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三)研究工作概述二、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条件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运输组织模式:本线和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设计速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初期最高运行速度300km/h。跨线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列车类型:本线列车采用最高运行速度3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跨线列车采用最高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 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最大坡度:12;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
2、合调度集中;三、高速铁路的设计特点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初期开通运行速度300km/h,与传统铁路相比,表面上看,只是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了。但实际上,由于速度的提高,各种运行工况下的不利因素在高速条件下被放大了:行车事故的后果在高速条件下被放大了;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和技术难度在高速条件下提高了;弓网受流特性在高速条件下更复杂了;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和轨道不平顺对旅客乘座舒适度的影响在高速条件下更敏感了;列车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高速条件下增大了。因此,高速铁路不是列车运行速度的简单提高,也不是单项专业技术标准的简单提高,而是当代新型牵引动力、高性能轻型车辆、高质量线路、高速运行
3、控制指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进步的集中反映,它具有不同于传统铁路的技术内涵和特定要求。高速铁路以高速、安全、准时、方便、舒适、全天候为综合优势,需要以高性能的技术装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和高度科学的规划布局为支撑条件。作为高速铁路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以上技术经济优势,具备高度的系统工程观念,系统地解决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点,确保高速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地运营。1运输组织模式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与其他铁路一样,与国情、路情和沿线经济、社会条件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现成的模式。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已有或在建高速铁路的
4、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较小、既有路网发达等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客运专线型和客货混跑型。其中客运专线型中又分为纯客运专线型,如日本、韩国、台湾省等;高速列车下既有线的兼容型,如法国、德国等。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运输组织模式,均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即考虑与既有路网的兼容性,以实现高速列车跨线运行,提高铁路的网络效益。法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为1568公里,而高速列车通达里程达到7000公里;德国新建高速铁路虽然只有900km,但高速列车的服务范围达到了约5000km;欧盟为了实现欧洲一体化,实现高速铁路的跨国运行,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统一的欧洲铁路网,采用欧洲统一的信号制式;西班
5、牙既有铁路为宽轨,为了将来与整个欧洲路网的连接方便,在建和计划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部采用标准轨距;日本既有铁路是窄轨,而新干线是标准轨距,曾经只能采用独立运行的模式,造成旅客出行的困难,影响了跨线客流,为此,日本对既有线进行了改造,增加一条第三轨或改造为标准轨,实现了新干线与既有线的跨线运行。我国铁路规划将形成以、京广、京哈、沪甬深及陇海、浙赣、青太及沪汉蓉 “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为主体,到2020年建设客运专线约1万公里,客货混跑快速线路约2万公里,总规模达到3万公里的客运网络。此外,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密集群修建城际客运铁路,新建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客运铁路,形成2000公里左
6、右区域城际快速客运网络。高速铁路是我国以上庞大客运网络中的一条客运干线,将连接京哈、青太、陇海、沪汉蓉、沪甬深及浙赣等客运专线,同时在以上客运专线形成以前,连接了既有京秦、京山、石德、胶济、陇海、宁芜、沪杭等25条干支线铁路,有40%的客流跨线客流。为方便跨线客流,减少跨线旅客换乘引起旅行时间和费用的额外支出,高速铁路必然要开行跨线旅客列车。纵观中国客运网络中的其他客运专线,也将同样存在大量的跨线客流。因此,中国的国情和客运专线网络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必然是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混合运行。2列车开行方案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流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更要为旅客
7、提供优良的服务方式,吸引和诱发旅客乘座高速列车,引导旅客运输市场向有利于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方面发展。同时,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设计规模有关,与动车组配属数量有关,与动车段(所)设计规模有关,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P)和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CTC)的复杂程度有关。例如,假设方案一完全按预测客流需求组织开车,对旅客交流量相对较大的两OD点间组织始发终到的客车;假设方案二只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等大站间组织始发终到列车,沿线其他车站均乘坐过路客车。对于上述两方案,从提供的服务质量方面分析,方案一能为客流量相对较大的OD对间旅客提供直达列车服务,列车的平均旅行速度相对高一些,但同一OD对
8、间旅客提供的列车服务频率相对小一些;方案二为同一OD对间旅客提供的列车服务频率相对较高,旅客乘车的选择余地较大,但沿线中、小车站的旅客只能乘坐过路车,同时增加了部分列车的停站次数,对列车旅行速度有一定影响。从车底运用和维修设备的配置方面分析,由于方案一始发终到点多,始发终到列车数比方案二多,长途直通旅客列车比例较少,不利于车底的有效套用,车底在站停留等待时间增长、日完成周转公里短、需求数量有所增加,相应也引起动车段(所)规模增大。从车站配线需要数量方面分析,由于方案一增加沿线车站始发终到列车数量,车站配线数量相应有所增多。从行车调度指挥方面分析,由于方案二采用规律化、周期化运行,降低了行车调度
9、指挥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行车调度安全和列车运行调整。因此,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需要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合理确定。不仅要考虑提供的运输服务质量情况,还要考虑相应的设备规模配置情况,要通过运行图铺画,不断地修正列车开行方案,做到吸引客流与设备规模、运输组织方便、安全等方面的最佳结合。3高速铁路线路走向方案高速铁路的运营目标是方便旅客乘降、吸引客流,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旅客来说,关心的是旅行时间和旅行过程中的方便与舒适,关心旅行时间、服务质量与旅行费用的性价比。因此,高速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的研究,不仅要追求较高的速度目标值,更要追求较短的旅行时分目标值;不仅要关注列车运行的平稳、舒适,关注高密度
10、的列车开行方案,关注与城市交通的有机结合、方便旅客乘降,更要关注以上因素的综合集成。区间线路方案的设计宗旨是要尽可能选择较大的曲线半径和较缓的线路纵坡,实现列车的高速、安全、平稳、舒适运行。而引入枢纽方案的设计则较为复杂,既要考虑列车快速通过枢纽,又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既要缩短列车的旅行时间,又要加大列车的停站数量,提高车站服务频率,吸引客流;既要选择较好的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又要引入城市,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设施,节约工程投资,又要考虑减少施工干扰,考虑枢纽能力的远景发展、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点线能力的协调。例如,高速铁路引入北京南站方案,就是贯彻以上综合设计
11、理念的具体体现。首先,规划、京哈和京广分别引入北京南、北京站和北京西,为京哈客运专线引入北京站预留了发展条件,解决了枢纽客运站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引入枢纽列车走行距离短,旅客乘车方向感明确;其次,避免了引入北京站后引起枢纽多站重复改建;其三,北京枢纽动车段集中设于李营,检修集中,运用相对分散,既充分利用了既有北京站、北京西站的机务、车辆设施,也考虑了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发展规划,并为京哈、京广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动车检修设施的发展预留了条件;其四,调整即将实施的地铁4号线和规划14号线,并将北京南站的车站建筑设计、站区交通疏解和用地规划进行统筹布置,既充分考虑了铁路车站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结合,
12、方便旅客乘降和疏散,也促进了北京南站地区的整体改造,为迎接奥运会提供良好交通的同时,展示首都新形象。3.工程设计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速列车以设计速度安全、可靠、舒适地运行。为此,必须做到: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确保高速列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地运行;以高标准的牵引供电系统,确保为高速列车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动力源泉;以高标准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确保高速列车以设计的最小行车间隔,高密度地安全、准点运行;以高标准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各项设施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有效地实施对各类设施的监控、检测和对有关灾害的监控及预报;以高标准的维修系统,科学地安排好高速铁路各项设施
13、和技术装备的维修,确保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始终处于优良状态;以高标准的服务设施,吸引客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全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处理好高速铁路对的环境影响,包括噪声、振动、排污、水土流失等,并且要重视高速铁路的美观和企业文化设计,将高速铁路作为一道新的风景线融入沿线自然景观和城市文化氛围中,将高速铁路作为铁路企业新文化发展的代表,展示与国人,提升铁路新形象。(1) 基础设施1)线路平、纵断面在同样的线路平、纵断面基础上,列车的竖向和横向加速度在高速条件下增大了,列车各种震动的衰减距离在高速条件下延长了,各种震动叠加的可能性在高速条件下增多了,相应旅客乘坐舒适度在高速条件下更敏感了。因此,高
14、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采用较大的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较长的纵断面坡段和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提高线路的平顺性,以尽可能降低列车的横向和竖向加速度,降低列车各种震动叠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值得重视的是,在提高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标准的同时,不能单纯追求线路平纵断面标准的偏面提高,要重视平面与纵断面的组合,强调空间曲线的线形及其对行车舒适度的影响。因此,建议开发线路平纵断面舒适度评价软件,通过舒适度评价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2)轨道轨道是高速列车高速运行的直接承载结构,必须保证轨道具有持久稳定的高平顺性。这是因为轨道不平顺是引起列车振动、轮轨动作用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在高平顺性的轨道上
15、,高速列车的振动和轮轨间的动作用力均较小,行车安全和平稳性、舒适性能够得到保证,轨道和机车车辆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也较长。反之,轨道平顺性不良时,在高速行车条件下,各种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振动和轮轨动作用力将大幅度提高,使平稳、舒适、安全性严重恶化,甚至导致列车脱轨。为保障高速行车的平稳、安全和舒适,必须严格控制轨道的不平顺性。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钢轨的原始平直度公差要小;焊缝的几何尺寸公差要小;道岔区不能有接头轨缝、有害空间等不平顺;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和轨距偏差等局部孤立存在的不平顺幅值要小;敏感波长和周期性不平顺的幅值要小;轨道不平顺各种波长的功率谱密度值
16、都要小。同时,必须严格控制轨道初始不平顺性:轨道初始不平顺是运营后各种轨道不平顺发生、发展和恶化的根源,若不进行严格控制,将造成运营过程中难以处置的无穷后患。根据欧洲的研究,轨道初始不平顺状态对以后轨道长期的平顺状态和维修工作量有决定性影响。初始状态好的轨道,维修周期长,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水平;初期状态不好的轨道,不仅维修周期短,增加维修作业次数也很难改变轨道初期“先天”的不良水平。因此,要提高轨道的铺设精度标准,必须严格控制轨道的初始不平顺,必须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满足轨道对初始不平顺的严格要求,消除对轨道十分有害的周期性不平顺,发挥无缝线路能够大幅度提高轨道平顺性的特点。3)道床必须
17、选用硬质、耐磨的道碴,并在铺枕前整平压实选用硬质、耐磨的道碴,并压实道床,对于保证轨道平顺性、提高开通速度、减少道床残余变形积累、降低轨道的养护维修工作量非常有效。近十多年来国外重载、高速铁路均已采用。铁科院轨道动力学试验室进行的试验也证实了国外这一重要措施的效果。在完全相同的货车滚压条件下,经过123万吨通过总重,道床下层经压实的轨道与未经压实的轨道相比,最大残余变形前者为15mm,后者为50mm,相差3.3倍,接头部最大不平顺,前者为13mm,后者为42mm,相差3.2倍,压实道床的效果十分明显。4)路基路基是轨道结构的基础,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刚度连续均匀变化的路基是确保轨道高平顺性的前
18、提条件。首先,路基必须严格控制工后沉降。由于轨道下部有道床存在,路基的少量沉降可以通过轨道的维修来保持轨道的平顺性,也即允许路基有一定程度的沉降。而经验告诉我们,当路基沉降量偏大或沉降速率过大时,势必要造成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的增大,一条经常维修的线路是很难保证其安全性的。因此,为达到轨道少维修的目的,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越小越好。但允许工后沉降越小,需要投入地基处理的工程费用就会大幅度增加。因此,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限值为5cm。路基工后沉降主要包括路基本体沉降和地基沉降。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经验证明,路基本体沉降约为路基填土高度的0.10.2%,且能在建成一年内完成。秦沈
19、客运专线的建设也证明了以上结论。因此,在目前路基本体填筑标准的条件下,控制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的关键是控制地基沉降。高速铁路沿线软土和松软地基分布广泛,确定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并切实达到质量标准是保证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关键。这项工作要从勘测抓起,要把对地基条件的认识,尤其是对土的压缩与变形特征的认识提高到重要位置上,要把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沉降计算公式、施工工艺等落到实处,要在处理上把可靠性与经济性结合起来,要把传统措施与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结合起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又实现稳固可靠的双重目的。其次,要严格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100米范围内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将直接造成幅值较大的轨道长
20、波高低不平顺,更短范围内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将直接造成路基的稳固和安全。因此,要严格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其三,要严格控制路基刚度及其纵向变化的连续均匀性。路基刚度与列车的安全、平稳、舒适运行及轨道的维修工作量密切相关。相对低刚度的路基,列车运行振动频率较低,行车相对平稳;而相对高刚度的路基,列车振动频率较高,舒适度稍差,但易于保持轨道的稳定性,减小轨道维修工作量,也有利于通过过渡段,实现路基、桥梁(或涵洞)等轨道下部结构刚度的纵向均匀性变化。根据德国专家的研究,宜适当提高路基刚度,减少轨道维修工作量,并通过提高轨下垫板的弹性,降低列车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度。因此,合理确定路基刚度值也是非常重要
21、的。高速铁路以列车在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变形不大于3.5mm为控制条件。纵向刚度均匀性变化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更是高速列车舒适运营的关键。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路堑等结构物交界处,由于各结构物刚度的不同,列车会产生剧烈的跳动,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和乘车舒适性。因此,对轨道基础竖向刚度出现突变的分界处必须设置过渡段,以提高路基刚度的连续性。5)桥梁在高速列车运行条件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加剧,从而使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荷载冲击、材料疲劳、列车运行噪声、结构耐久性等等问题都与普通铁路不同。因此,桥梁设计必须强调结构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动力特性,严格控制纵横向刚度、基频
22、和工后沉降,进而保持桥上轨道的高平顺性,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 首先,高速铁路要求桥梁上部结构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这是因为,与其他建桥材料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一系列适合高速铁路要求的特性,如刚度大、噪音低,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位移对线路结构的影响小,运营期间养护工作量少等,而且造价也较为经济。在各国已建成的高速铁路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已经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其次,桥梁的上部结构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由于高速列车运行时动力响应加剧,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乘坐舒适,加强上部结构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使其满足刚度限值的要求,同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以提高结构的动力特
23、性,都是十分必要的。高速铁路大量采用箱形截面梁,这是因为箱形截面整体性强,抗扭刚度大,是当代混凝土桥,特别是大跨度混凝土桥的主要形式。用于高速铁路上,其动力特性更显得优越。尤其是双线整孔箱形截面梁,具有腹板少,圬工省,较厚的腹板有利于布置钢筋和提高耐久性等优点,且横向刚度几乎为双线双箱梁的二倍。另外,国内外大量桥梁的使用经验说明,结构的耐久性对桥梁的安全使用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片面地追求较低的初期投资而忽视耐久性,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高速铁路的桥梁结构,设计中应十分重视结构物的耐久性设计,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统一考虑合理的结构布局和结构细节,强调结构易于检查维修。总之,高速铁
24、路是否能够安全、平稳、舒适运行,轨道平顺性是最直接的体现。但真正要实现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不仅仅是轨道的平顺性,而是由路基、桥梁和轨道等组成的基础设施整体。因此,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设计,不仅要严格控制各结构物的设计质量,更要强调各结构物组合后的整体质量,要对车、线、桥(或路基)所组成的整体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然后根据各工点具体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将总体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结构物的设计指标上,才能既减少工程投资,又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和舒适地运行。(2)牵引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在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性能上适应高速牵引负荷的特点,确保向高速列车提供可靠、持续、安全的动力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技术 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