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2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5 联系方式155.1 建设单位155.2 评价机构16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经济新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古镇口服务保障区、董家口经济区(董家口港城)三个片区。1.2 建设项目相关背景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西海岸段)轨道交通工程是贯穿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轨道交通骨
2、干线和快速线,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的轨道交通线路,将整个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融入全市轨道交通网,形成青岛市“一谷两区”格局的互联互通。该工程的建设,将支撑国家“走向深海、走向高端”的海洋科技战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进一步实现;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带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推动西海岸经济新区总体布局的实现;加强西海岸经济新区与青岛市东岸城区之间的联系;带动沿线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导人口向城市外围疏散。工程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线路全长约70km。受地铁公司委托,项目组于2014年1月和5月完成全线的第一次公示和第二次公示,并完成全线环评工作。按青岛市发展改革
3、委要求,工程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为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井冈山路-大珠山段)轨道交通工程,先期建设。按此要求,项目组编制完成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井冈山路大珠山段)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9月12日,青岛市环境保护局下达了关于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井冈山路大珠山段)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青环审201450号)。按青岛市市政府安排,2014年11月底,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一院”)编制完成了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4、(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的要求,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中铁二院于2014年12月编制完成报告书初稿。1.3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经济新区),全线长41.33km。线路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嘉陵江路站(含)至井冈山路站(不含),线路长2.415km,全部为地下线,设地下车站2座;第二段为大珠山站(不含)董家口火车站段线路长38.917km, 设高架车站8座,设古镇口车辆基地1处,由古镇口南站接轨;设董家口停车场1处,由董家口火车站站接轨。
5、设计年度:初期2021年,近期2028年,远期2043年。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列车运营时间为早5:00至晚23:00,全天共计运营18小时。线路:正线数目:双线,采用右侧行车制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不小于1000m,困难情况不小于800m;(当速度小于100km/h时,一般不小于500m,困难情况不小于400m。)车站正线:不小于1000m;辅助线:一般情况不小于200m,困难情况不小于150m。2)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3)正线上圆曲线与直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在设计时速低于100km/h时缓和曲线应根据曲线半径、设计速度等因素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
6、03)选用。轨道:轨距1435mm;正线、辅助线均为60kg/m钢轨,车辆基地和停车场采用50kg/m钢轨;正线采用弹性扣件;隧道内一般为短轨枕式整体道床,高架线推荐短枕承轨台式整体道床。车型及编组:B型车,4辆编组,DC1500V接触轨供电。最高运行速度:120km/h。1.4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轨道交通工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中的“第一类 鼓励类”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根据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
7、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环境保护部环审201471号),本工程为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的一段,本工程工可方案在线路走向、敷设方式、速度目标等重要设计参数上与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总体一致。项目建设符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规划、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状调查及监测结果,工程沿线主要受社会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内高架线路噪声敏感点有26处,风亭、冷却塔周边有噪声敏感点4处,车辆基地、停车场周边有噪声敏感点2处,临近城市主
8、干道的敏感点在昼间、夜间监测时段环境噪声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交通噪声影响,位于农村地段或远离城市主干道的敏感点监测时段环境噪声基本达标。2.1.2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沿线22处振动敏感点,其中学校1处,机关1处,居民住宅20处。学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居民、文教区” 70 /67 dB标准限值,沿线敏感点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混和区、商业中心区”75 dB /72 dB标准限值。各敏感点昼夜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均达标。2.1.3 水环境质量概况本工程涉及的地表径流主要有马濠运河、下村河、横河。其中马濠运河除开
9、石油类超标外,其余水环境质量现状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要求。2.1.4 大气环境质量概况本工程评价区域内监测点位的SO2、NO2 、PM10、PM2.524小时均值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均大于1,说明评价区域SO2、NO2、PM10、Pm2.524小时均值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域SO2、NO2的一小时浓度均值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均小于1,说明评价区域SO2、NO2小时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2.1.5 电磁环境质量概况工程沿线监测点的工频电场、磁场均满足500kV 超
10、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工频电场 4KV/m,工频磁场 0.1mT 的限值要求。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项目拟定的评价范围见下表:生态环境:线路两侧150m,车辆基地及综合基地用地界外100m,临时用地界外100m,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30m以内区域,敏感地区适当扩大。声环境:高架线路两侧200m;车站冷却塔、风亭周围50m内区域;车辆基地、停车场边界外1m,有敏感目标时应扩大到敏感目标处。振动环境:最外股轨道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地表水环境:车站污水总排放口以及停车场、车辆基地污水总排放口,污水
11、主要受纳水体。地下水环境:本项目不涉及地下水源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地下段施工、运营阶段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空气环境:车站风亭周围50m内区域,施工场界100m以内范围。电磁环境:高架和地面线两侧50m。固体废物:工程沿线车站、车辆基地、停车场内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按时序分为两个阶段,即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各阶段环境影响要素具体详见表3.1-1。表3.1-1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表时段污染源类 型性质及排放位置生态环境质与量的变化
12、及污染源强排放及污染方式施工期占地车站、车辆基地、桥墩永久占地114.50hm2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施工场地及施工用地临时占地50.05hm2临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土石方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土石方总量569.42104m3,挖方395.62104m3,填方173.80104m3,弃渣量221.81104m3运至城市弃渣场水土流失拆迁房屋车站、区间、车辆基地55358m2居民生活质量、商铺经营影响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声源10m处73112dB空间辐射传播振动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振源10m处6399dB地面传播水施工场地施工排水市政排水管道或不外排气施工场地、运输沿线扬尘、TSP直接排放固
13、体废 物沿线车站、区间开挖弃渣量221.81104m3填土、集中堆放拆迁场地、车站装修拆迁及装修建筑垃圾填埋、集中堆放运营期噪声车站的风亭风亭百叶窗外,进风亭60.5dB、排风亭66.8dB;空间辐射传播高架线、过渡线及出入段线距轨道中心线7.5m 处8687dB空间辐射传播车辆基地、停车场固定源强7288 dB空间辐射传播振动列车运行隧道底部边墙处87.4dB地面传播水车站生活污水145 m3/d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厂或地表水域车辆基地、停车场生活污水192 m3/d车辆基地、停车场生产废水24t/d洗车废水和检修用水回用,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车站、车辆基地旅客
14、生活垃圾100.4t/a、车辆基地、停车场生活垃圾337.3t/a工业固体废物44t/a(其中危废9t/a);建筑垃圾26200m3危险废物委托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一般工业固废回收处理空气地下车站排风亭异味空间传播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沿线的绿地、农田和植被等。3.2.2 水环境保护目标工程不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沿线的主要河流为马濠运河、下村河、横河等。3.2.3 振动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沿线22处振动敏感点,其中学校1处,机关1处,居民住宅20处。3.2.4 声
15、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高架线路噪声敏感点有26处,风亭、冷却塔周边有噪声敏感点4处,车辆基地、停车场周边有噪声敏感点2处3.2.5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沿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冈山路敷设,线路以地下线形式穿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濠运河,在文物建设控制地带内设车站1座。3.3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3.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工程施工期的征地拆迁、开辟施工场地及便道、基础施工、设备、材料、土石方运输等施工活动将占用和破坏植被及城市道路,增加城市道路负荷,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地区交通车辆的通行;工程弃土如不加防护,将会产生水土流失。2、运营期工程全线主要为高架形式,占地包括车辆基地、
16、车站出入口、风亭、桥梁用地等,永久占地约114.50公顷,临时占地50.05公顷。本工程征地拆迁和工程完成后,配合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地面构筑物造型和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做好工程范围内的绿化,本工程将对沿线区域原有景观影响较小。本工程车站、高架线、区间隧道、车辆基地与综合基地弃渣量较大,若处置不当或未做好防护措施,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弃碴受雨水或水流冲刷,还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和城市景观影响,进而破坏局部地区生态平衡。3.3.2 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当施工在人口稠密的市区进行时,使施工场地周围居民受到噪声的影响,工程
17、建设周期长使噪声问题显得比较严重。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和车辆运输,如大型挖土机、空压机、钻孔机、打桩机。工程在施工材料、弃土的运输过程中,重型运输车辆噪声将影响运输道路两侧噪声敏感点。2、运营期风亭(冷却塔)噪声贡献量较小,但部分敏感点声环境昼间或夜间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的主要原因为现状道路交通噪声所致。地上线段敏感点声环境昼间或夜间有不同程度超标,车辆基地、停车场厂界噪声达标。3.3.3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根据设计文件,区间隧道以矿山法爆破为主,振动影响较大。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在车站破碎路面和主体结构施工。明挖施工将使用各高频振动机械,对沿线建筑影响较大,但其影响为
18、间断性,主要集中在施工初期的路面破碎产生的振动。2、运营期二期工程敏感点室内振动预测值V昼间有3处敏感点超标,夜间有6处敏感点超标,昼间超标量为0.31.8dB,夜间超标量为0.64.8dB。室外振动预测值VLZ10值昼间无敏感点超过相应标准,夜间有3处敏感点超过相应标准0.31.8dB。各超标敏感点主要是因为位于线路区间内,行车速度快,距离线路近,由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较大。3.3.4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采用第三轨受流, 走行轨回流, 直流供电,电压1500V,且工程沿线居民均安装了有线电视设备,因此,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不会对地面上居民收看电视造成
19、影响。本工程用城市中压供电网络,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对线路供电,电压等级为35kV。从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以及35kV 的合理负荷考虑,工程设置1座开闭所。因此本工程没有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主变电所的工频电磁影响。3.3.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度泥浆水等。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如果施工期废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会引起市政排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胶南 城际 轨道交通 二期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