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施工组织设计.doc
《铁路车站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车站施工组织设计.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南站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 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前工程LXS-10标XX南站施工图纸。(2)铁道部颁布行业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3)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4)筹备组相关管理办法、管理规定。 (5)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二、
2、 编制范围LXS-10标段XX南站起讫里程为DK487+650DK490+200。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工程简述DK487+650DK490+200,位于XX省XX市境内,新建XX南车站路基工程基本与既有省道,国道公路斜交,呈东西走向穿越甘州区内,路基施工段落共计2.55km。3.2自然条件3.2.1地形地貌本标段位于XX市境内,地貌为河西走廊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西南高,东北低,相对高差约4.5米,地面纵坡倾斜坡度不大,为5-10,地貌多为耕地,沿线路有乡间公路及简易道路连通,交通条件相对便利。 3.2.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3.2.2.1水文地质条件按沿线通过的不同地貌区及岩性特
3、征,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无地表水流,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23m。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3.2.2.2主要工程地质条件(1) 地层岩性本标段底层分布主要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层之砂质黄土,及上更新统(Q3)冲积层之粗圆砾土及卵石土。(2)地质条件本标段大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主要是湿陷性砂质黄土。3.3气象条件本段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本工区最大冻土层深度123cm,为季节性冻土,时间由11月至翌
4、年的3月,存在一定的冻融冻胀危害。3.4本工程的特殊性无碴轨道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控制,因此,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控制是路基施工中的重点。35主要工程数量(1)路基填方:87万立方米(2)路基加固: 土工格栅:48万平方米冲击碾压:18万平方米换填:21万立方挖除:9万立方(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2.3万立方3.6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一级;(2)正线数目:双线;(3)速度目标值:200km/h及以上;(4)正线线间距:5m;(5)最大坡度:12,困难情况下不宜超过20;(6)最小曲线半径:困难3000m;(7)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8)牵引种
5、类:电力;(9)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10)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3.7水、电供应、通讯条件3.7.1生产、生活用水本工区范围内的河流只有黑河。生产、生活用水靠打井抽取地下水或利用当地既有机井供水解决。3.7.2电力供应从当地既有电力线路网T接电力线引至线路上,沿线路左侧布设临时贯通电力线路供应施工现场用电。3.7.3通讯条件当地移动信号网络覆盖较好,施工中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便于保持与各方的随时联络和紧急情况下的及时信息反馈,确保通讯畅通。四.施工总体方案4.1施工组织机构为了加强管理,更好地按建设单位要求优质地完成该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本施工段工程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按照精干
6、高效、职责明确、协调负责的原则,由中铁三局项目经理部一工区,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实施。工区由工区长、工区总工、副工区长组成领导层,下设工程技术室、安质环保室、机械物资室、计划财务室、综合办公室、工程试验室等。详见“施工组织机构图4-1”。4.2施工任务划分及施工架子队配置根据工区的工程量及施工工期要求,施工架子队计划设1个路基土石方施工班组;1个地基处理施工班组。确保按期、优质、安全地完成工程任务,具体施工安排如下:4.2.1路基土石方施工安排1个路基土石方施工班组负责施工DK487+650DK490+200段路基土石方。具体人员配置见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人员配置表4-2”。 4.2.2路基地基处
7、理施工安排1个路基地基处理施工班组该地基处理队负责施工DK487+650DK490+200段路基地基处理;4.2.3路基内结构物、附属工程施工路基内结构物,附属物有专门的施工队伍负责。详见结构物、附属工程开工报告。4.3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4.3.1大临工程布置方案4.3.1.1 施工运输便道施工便道统一设置在线路右侧。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结构,路基底宽7.0m,路基面宽6.5m,厚度不小于20cm,设2%排水横坡,便道外侧设临时排水沟。4.3.1.2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采用以地方电源供电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方案。根据本工程的分布情况,局部地段以由地方既有变电站“T”接引入,再沿铁路线设置变压器及
8、电力线路,并自备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用电量小的工点采用当地农机电或自发电。安装1台500KVa固定变压器及1台315kva固定变压器,分别在线路沿线布置,沿线有电力工区施工干线,用于路基地基处理及桥涵施工生产、生活用电。DK488+400、 DK489+850为固定变压器。 4.3.1.3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地下水,取水点位于XX南站内DK488+800右侧当地水井。生活用水利用附近村镇水源。4.3.2大临工程数量计划新建施工便道2.55km,级配(改良土)拌合站1座已经通过审批。4.3.3其他临时工程布置方案4.3.3.1 驻地、生产、生活房屋工区驻地施工场地设生产区和驻地办公生活区。为减
9、少临时征地,办公与生活区集中设置,分片布置,驻地办公生活区设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浴室、厕所等办公生活设施;生产区设配电房、加工车间等生产房屋。生活办公房屋统一采用彩钢板式结构。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围护,围护采用铁丝网或波纹板,涂以明显色彩。施工班组驻地以租用民房为主。施工驻地安排:工区驻地设在DK488+800右侧;改良土拌合站设于DK501+340左侧。路基施工班组驻地:路基队驻地设在DK498+600右侧;地基处理施工班组驻地:地基处理队驻地设在DK488+890右侧;施工班组利用附近民房建设生活区。4.3.3.2施工通讯工区、工程队工作
10、人员配置移动电话,通过中国移动网络实现对外联络,满足施工组织需要。4.3.3.3 弃土场弃土场设置位置充分考虑环保、水保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按设计进行防护,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绿化。4.3.3.4 材料库小型材料库建设在各施工队驻地范围内或者各工点附近选取合适位置修建,采用砖混结构房屋建设,每施工队按40m2预设。4.4施工平面布置详见路基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五. 重难点工程及一般工程施工方案5.1总体施工方案构想5.1.1总体施工方案地基处理、填料施工设计、路基填筑、边坡防护、路基排水及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等作为系统工程,并与相关工程、附属设施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加强施
11、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路基工程质量,实现路基系统功能。控制工程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主要以质量、安全、工后沉降要求高的特点,总体施工布置考虑多工作面、平行作业,并重点保证路基预压期、运梁通道的需要。即优先安排影响架梁工期的涵洞、路基填筑(并尽量使路基在梁体架设前达到卸载的要求)。工期安排上优先考虑交叉施工的工程,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尽量向前安排。以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及预留堆载预压期作为控制,以路基地基处理的施工作为重点,兼顾其它工程,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工区驻地、班组驻地的建立本着立足施工、靠近现场的原则建立,驻地位置距离施工线路不超过1KM;临时工程建设按照正临结合,节约资源,注
12、意环境保护的原则设置。机械设备本着专业化、适应性、先进性的原则选择使用;并选用先进检测设备,保证施工质量。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地基处理,改良土、级配碎石场拌、摊铺,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及路基相关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实施机械化施工。施工中获得的工程地质核查资料、施工工艺及存在问题、试验检测数据、试验段路基各项施工参数、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等信息随机反馈到各相关环节中,形成“监测分析调整”循环,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施工中根据实际遇到的地质变化、设计方案的修改、施工计划的改变等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方案。5.1.2总体指导思想为确保施工总体方案及总目标的实现,本施工段安排总体指导思
13、想为:精兵强将、设备优良、技术先行、重点保障、强化管理、均衡生产、确保工期、优质安全、重视环保、文明规范,确保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精兵强将:组建一个精干高效、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强的现场领导组,抽调有丰富铁路施工经验、又有专业特长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设备优良:调入和配备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测量试验检测仪器,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技术先行: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上场,深入调查研究,弄清设计意图,认真学习新工艺、新规则,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确保新技术新工艺的顺利实施。重点保障: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为本工程的重难点
14、,在设备、人员、物资、资金上重点保障、按期完成,确保工期。强化管理:以人为本,以工程为对象,以保工期、保质量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工区的各项管理,充分挖掘各生产要素的潜力,确保目标的实现。均衡生产:施工中合理调配物资、设备和劳动力,在保证重点的同时,统筹兼顾、循序并进,避免忙闲不均,大起大落,实现同步建成。确保工期:保证在合同计划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优质安全:把以往工程质量管理上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到该工程上,贯彻ISO9001系列标准,确保“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争创精品工程。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标准工地建设,确保安全生产达到国家标准。重视环保:始终保持环保水保意识,充
15、分认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对当地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可行的环保方案和保证措施,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施工中随时检查环保设施的应用情况和最终效果,并及时制定改进方案,确保工程目标和环保目标的实现。文明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切实抓好文明工地建设,做到施工场地标准化、施工操作规范化、施工工艺程序化。坚持“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全新建设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该建设项目。5.1.3施工工期安排路基工程于2011年4月6日开工,路基本体填筑在2011年6月份完成。5.1.3.1 施工准备(8天)2011年4月6日2011年4月13日5.1.3
16、.2 地基加固(31天)地基处理 2011年4月14日2011年5月14日各段落工期安排如下:DK487+650DK488+500 2011年4月14日2011年4月30日DK488+500DK489+218 2011年4月14日2011年5月10日DK489+218DK489+800 2011年4月14日2011年5月14日DK489+800DK490+200 2011年4月14日2011年4月30日5.1.3.3填筑(46天)各段落工期安排如下:DK487+650DK488+500 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1日DK488+500DK489+218 2011年5月11日2011年6
17、月10日DK489+218DK489+800 2011年5月15日2011年6月15日DK489+800DK490+200 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1日5.1.3.4 预压沉降期(193天)各段落工期安排如下:DK487+650DK488+500 2011年6月1日2011年12月1日DK488+500DK489+218 2011年6月11日2011年12月11日DK489+218DK489+800 2011年6月16日2011年12月16日DK489+800DK490+200 2011年6月1日2011年12月1日5.1.3.5 基床表层(30天)各段落工期安排如下:DK487+6
18、50DK488+500 2011年12月2日2011年12月25日DK488+500DK489+218 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31日DK489+218DK489+800 2011年12月17日2011年12月31日DK489+800DK490+200 2011年12月2日2011年12月25日5.1.3.6路基附属工程(266天)2011年4月10日2011年12月31日5.1.4 施工形象进度计划见路基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5-15.2重难点工程及一般工程施工方案5.2.1路基工程概况本施工段XX南站路基施工里程DK487+650DK489+200 ,路基施工段全长为2.55K
19、M。路堤边坡设置C25混凝土预制块截水槽。空心砖边长20CM,高8CM.路堤边坡高度大于3m时,采用拱形骨架护坡,并在边坡内水平铺设宽度不小于3m的双向土工格栅。路基基底处理采用冲击碾压的方式进行处理。基床表层使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A组填料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B组填料填筑,路堤填筑至下基床顶面时进行推载预压施工。为确保路基工程质量,路基内及路肩上各专业设备、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等相关工程与路基主体工程同步施工。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的冲碾、换填渗水土工程数量大,是本段路基工程施工重点。5.2.1.1 路基工程难点本段路基设计工点类型多,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包含低填
20、浅挖路基的基底处理等)。代表性工点有:冲击碾压路基、填方路基预压。1)地基加固控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各地层分布变化较大,含水量不均,控制地基加固效果是地基处理的关键。2)路堤填筑控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路基压实效果,减少路基本体的压缩变形,使得路基改良土的拌制、填筑质量控制,为路基填筑的关键。3)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路基沉降变形要求标准高,控制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是路基施工的主要难点。5.2.1.2 路基工程施工顺序由于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铁路,首先应做好施工中的防、排水临时或永久性设施及主线上的水渠改移,以使路基工程尽快全面开工;对于运梁通道及预压地段优先安排,使其尽早进入
21、预压期。5.2.2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5.2.2.总体布置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工期要求。全段路基基底处理同时施工。5.2.2.2控制工程施工方案DK488+100DK489+575.54段路基工程为本施工段的控制工程。该段路基是XX南站的站场,路基填方50多万方,地基冲碾处理,路基长度1.5公里,本工区路堤设计全部为堆载预压段,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采取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多班制、多工作面、大流水、小循环的施工方案。5.2.2.3施工平面布置方案按照“各种作业互不干扰、方便运输及工序衔接、便于组成连续作业线”的原则,结合地形特点、机械设备及结构物材料存量等因素,进行规划布置。施工段内重点
22、土方工程设置贯通施工便道;综合考虑位置合理、施工用水、用电等因素,设置级配碎石拌合站1处,并按合理工艺流程进行机械设备、料场、工房等布置,形成位置合理、布置紧凑、满足不同施工阶段作业需要的有机整体。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5.2.2.4土方调配及填料施工方案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过渡段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取土场取设在DK497+200右侧处,施工前对设计取土场及利用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施工中,对进场填料进行复查和试验,确保填料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试验数据分析改良土物理性质(颗粒级配、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击实试验参数)的变化、强度和水稳性的变化特点。级配碎石材料性能符合铁道
23、部现行规定及设计要求,认真进行原材料分级、配合比的确定及室内击实试验,并在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的基础上组织集中供应、规模生产。5.2.2.5施工技术方案路基工程施工中推行成熟的工法、工艺,并不断总结、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测试方法。认真核查地质资料,地基处理按照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制定施工工艺,配置施工机具,并进行各项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基床表层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级配碎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车站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