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浙江省地震局3、项目负责人:陈修民4、技术负责人:徐孝宁 傅建武5、项目建设位置:本项目位于古荡湾塘苗路7号中国地震局干部培训中心院内6、项目建设基本内容: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由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电子地震政务系统等六大系统集成,以及建设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科技楼组成。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5275平方米。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组成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一)地震速报快速响应系统:通过浙江数字地震台网进行实时地震监测或震情跟踪监测,一旦监测到浙江省有破坏性地震或强烈有感地震发生,立即进入系统响应状态。在进行地震速报的同时,给出是否需要进行快速响应和应急的警报。(二)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在接收到地震应急指令后,该系统利用有关地震数据、浙江前兆台网收集的各种前兆资料对震后趋势进行快速判定,并进行紧急会商。以保证地震应急指挥措施和方案的正确制定与实施。(三)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地震发生后,评估系统对发生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预评估,或对有感地震造成的有感范围和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作预评估。所有评估结果自动送达指
3、挥系统供领导层决策。(四)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层和政府部门进行抗震救灾或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是协同各应急单位进行工作的联系网络,也是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紧密联系、协同工作的应用平台。(五)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该系统是应急指挥中心或政府与应急现场的桥梁,切实保证应急救灾各项措施的正确落实,以及现场各种震情数据的及时上传。根据地震的大小,可以分别派出流动应急指挥系统或灾情上报系统到现场工作。(六)电子地震政务系统:该系统平时作为日常政务处理系统,在应急状态时,即转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内部各类局域网、地震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广域网,汇集相关数
4、据供决策使用,同时又成为向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传递应急或灾情信息的主要通道。(七)各大系统集成:对以上各系统进行网络集成,提供各系统正常运行的中心平台和基本数据库支持,保证指挥中心的电源供给。以上几大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其具有的功能、运行的模式、运行的场所、运行的时段各有不同。几大系统的建设除了考虑应急工作以外,还要考虑各自在贫震时期的运行功能与作用。三、建设单位概况浙江省地震局是受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双重领导,并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部属级单位。该局对全省综合防震减灾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浙江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的地方
5、法律、法规,制定颁发有关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制订防震减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承担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关办事机构的职责。管理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管理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管理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审定省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重大工程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推进地震科技现代化;组织管理地震科学技术研究与攻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地震科技国际合
6、作与交流;指导与防震减灾事业有关的学会、协会工作。领导所属事业单位;指导市、县防震减灾工作。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1994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这就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浙江省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密集,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在2005年前要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水平。(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完善信息传输系统”。(三)国家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出了
7、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任务。(四)2000年9月,浙江省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鲁松庭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在会上宣布,我省在“十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国地震局在对浙江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的批复(中震函200111号)中明确指出,建设浙江省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符合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并原则同意立项。“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规划在全国建设部分区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浙江省的指挥中心也列入其中。(五)浙江省防震减灾第十个五年计划:第四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建设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五、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8、本可行性研究工作以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系统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内容和工作深度,充分论证了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该项目对提高浙江省防震减灾能力有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项目建设条件良好,系统技术先进,工程方案可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二)建议中国地震局表示对该项目的建设将给予资金的支持,建议浙江省有关部门也相应地加大支持,使之能尽快建成投入运行。七、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局干训中心院总占地面积公顷0.513(合7.7亩)2局干训中心院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平方米1780 其中:科技楼平方米9853局干训中心院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940 其中:科技楼平方米52754容积率1.945建筑密度%34.76绿地率%32.87年用电量万度115 8年用水量吨1020 9职工人12810总投资万元2800 第二章 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建设背景 (一)浙江省地震地质状况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全省陆域面积10万余平方公里。浙江省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及近东西方向四组断裂构成。北东向有马金乌镇活动断裂、
10、萧山球川活动断裂、江山绍兴大断裂、丽水奉化活动断裂;北北东有余姚丽水活动断裂、镇海温州活动断裂、湖州临安活动断裂;北西向有孝丰三门湾活动断裂、长兴奉化活动断裂、淳安温州活动断裂;近东西方向有昌化普陀断裂、衢州天台断裂等。在这些断裂带或其附近区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尤其在三大中心城市杭州、宁波和温州都有记载。如公元929年杭州地震:“ 唐明宗天成四年已丑是岁所在地震,庐舍倾圯甚多,王开仓赈之”;1813年温州地震,历史记录“王朝清雨窗琐录(嘉庆)十八年癸酉秋地震,九月十一夜震,十二五刻微震,二十四夜又震,户壁为裂,环铁皆鸣,人至不能起立”等。近代和现代在这些断裂带区域,也多次发生地震,
11、有些地震也造成了直接破坏,如1926年平阳以东海域5.0级地震、1971年舟山4.5级地震、1993和1994宁波皎口地震等;根据综合研究,在浙江省部分断裂带区域和海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中等地震的构造背景。与此同时,浙江省多次受到邻近地区的地震波及,如江苏溧阳震区、常熟震区、长江口震区、南黄海震区的地震都对浙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甚至台湾地震对我省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后,温州市反响强烈,大量市民聚集街头,惊恐不已,经过政府艰苦细致的工作后,人心才得以安定。近几年来,地震专家和地震研究机构对浙江省特别是浙北地区未来年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地区和宁波
12、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应力和应变条件,其中杭州湾地区较为突出。地震活动性研究表明,在杭州湾长江口、苏浙皖交界地区存在发生级地震的背景空区。年长江口外.级地震之后,年发生了嵊州.级地震,不排除今后浙北还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根据对浙北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其活动段的研究结果,以及用德尔菲方法对第四纪以来各个活动断裂带上未来地震危险区段进行危险性概率计算,湖州临安断裂带中段、孝丰三门断裂带中段、马金乌镇断裂带北段、镇海温州断裂带北段、无锡苏州断裂带危险性概率都超过。未来年内在上述地区有发生级,甚至级地震的背景,其中湖州临安断裂段中段和孝丰三门断裂带中段发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二)浙江地震工作的现状 “九五
13、”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应急有关的技术系统的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逐步实现模拟记录向数字记录的过渡。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已经建立起有17个子台组成的数字地震台网,准确及时地速报了嵊州4.5级地震等网内有感地震,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震情,采取应急措施争取了时间。全省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也从2000年开始筹建。台网建成后,浙江陆域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4个前兆观测台项的密度,符合综合预报对资料的基本要求。二是“九五”期间,我省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取得了实效。完成了“浙北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等多项省重点科研项目
14、和基金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利用科研成果,对1996年长江口6.1级地震和1998年嵊州4.5级地震分别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报。但浙江省地震应急的科技水平和周边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系统的建设差距更加明显,尚不能满足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一是震情应急会商工作的技术支持水平不高,以单机、手动方式为主。遇有紧急震情,无法科学、快速地判断地震趋势,影响应急方案的制订。二是获取震区上报信息主要通过电话系统传递,手段比较落后;信息的调查、汇总主要靠人工在有限范围内收集,往往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震区情况,影响或延误政府制订应急方案。三是决策的科学性不强,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系统
15、支持,应急方案制定仍停留在行政性人为决策的阶段。四是现有地震现场应急设备大部分陈旧落后,造成现场地震监测和信息采集、汇总、上报及现场临时决策指挥等都难以顺利落实。五是已建成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功能单一,综合效益不明显,特别是未能发挥在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方面的功能。需要在现有技术系统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建立起全省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的技术系统和指挥系统。“九五”期间,全国已有部分省、市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的技术系统,在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周边的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已准备对原有应急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建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浙江省已有多次破坏
16、性地震的历史记录浙江省和多震区相比,地震频度和强度相对较低,但少震区也会发生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据不完全统计,近千年来,全省陆域已发生过次破坏性地震。杭州、宁波和温州三个中心城市市区都有过地震破坏的历史记载,并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近10年来我省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增强。1993年离宁波市区25公里的皎口水库发生了3.9级震群,1994年又发生了4.8级地震,震中区部分房屋倒塌,地震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人员伤亡;1998年嵊州市发生4.5级地震,城关镇发生倒房现象。特别是宁波皎口地震,由于震后应急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银行挤兑、大量居民外逃、生产停止等,造成千万计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
17、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附浙江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情况表。浙江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情况时 间地 点资料原文材料来源872年5月11日浙东、西道 (今绍兴、镇江间)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朔这东西地震新唐书五行志35卷909页929年杭 州天成四年,是岁所在地震,居人有坏庐舍者。天成四年台州大水,王以军储三十万斛赈济贫民。是岁所在地震,居民庐舍倾圯,复开仓赈之。唐明宗天成四年已丑是岁所在地震,庐舍倾圯甚多,王开仓赈之。吴越宝正四年七月台州大水,清军储三十万斛。是岁所在地震,居人有坏庐舍者。吴越备史1卷65页钱氏家乘第3册第13页城应武肃王集诚英武肃王年谱卷129页十国春秋卷七十八武肃王世家(下)1523年8月14
18、日定海等卫(今镇海海滨)嘉靖二年七月壬申,浙江定海等卫奏,空中有声如雷,风雨骤作地大震,城堞尽毁。明实录嘉靖实录29卷2页1678年5月26日海盐县康熙十七年四月初七日海盐地震,屋瓦倾覆。康熙二十年春,永嘉、乐清地震。清史稿灾异志207页清史稿灾异志207页1813年10月17日永嘉县(今温州)王朝清雨窗琐录(嘉庆)十八年癸酉秋地震,九月十一夜震,十二五刻微震,二十四夜又震,户壁为裂,环铁皆鸣,人至不能起立。是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夜西南方天红。瓯乘补9卷1856年1月5日富阳县、嘉善县、平湖县。咸丰五年十一月俱地震,屋墙破裂,河水沸腾。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俱地震,墙屋摇动,河水
19、沸腾,地生白毛,长至尺(新纂)。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戌时而十八日未时,迭次地震,墙屋摇动,河水沸腾,白毛生长至尺。(光绪)富阳县志15卷20页(光绪)嘉善县志24卷18页(光绪)平湖县志25卷8页1866年9月21日仙居、景宁、处州府(丽水)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十六都地震有声。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地震声如雷,屋宇倾侧。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地震,声如雷鸣,屋宇倾仄。是年季冬雷数鸣,梨树开花。(同治)仙居县志稿灾异(光绪)处州府志25卷26页(同治)景宁县志12卷24页1867年9月海宁州(今盐官)同治六年八月地大震,坏民居。(民国)海宁州志高40卷21页1926年6月29日浙闽交界以东海域震级为5.
20、51960年7月21日平阳东海域震级为5.0时 间地 点资料原文材料来源1971年舟 山震级为4.51979年10月7日遂昌乌溪江水库为水库诱发地震,部分基础较差的柴房墙被震倒,少数泥墙被震裂,原有的墙裂缝震后明显增宽,房顶瓦片乡下滑落 水库2.8级地震小结1984年6月18日德清地震虽震级只有2.1级,但震中烈度及有感范围相对较大,出现门框晃动等现象。德清三桥地震宏观调出报告1992年7月3日新 昌一些厂房原有的裂缝加大,形成一些锯齿状张裂,山体出现一些地面拉张裂缝,贯穿村庄,使房架和墙面倾斜。新昌安山、丰潭地震宏观调查1993年2月26日鄞县皎口皎口水库电厂厂房墙体出现裂缝,原有伸缝扩大,
21、电厂周围民房也由墙体或地面出现裂缝或裂缝明显扩大的情况。有些地方出现烟囱倒塌、落瓦等现象。宁波皎口地震工作总结1994年9月7日鄞县皎口部分房屋出现裂缝,屋檐震掉,墙体变形,出现烟囱倒塌。居民出逃万余;银行挤兑。由于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在3千万左右。宁波皎口地震的宏观调查1998年2月24日庆 元水电站有两台机组压力表被震坏,震区公路产生多处崩塌,除五大堡乡政府办公室墙上的细裂缝增宽和庆元二中原有的校舍裂缝加剧外,没发现其他建筑物被破坏和人畜伤亡。庆元3.1级地震宏观调查1998年8月17日嵊州市围墙倒塌,有民房瓦片掉落;河堤出现斜切大堤的北东20度走向的地裂缝,裂缝宽约5
22、mm,长约30m连续分布。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在2千万左右。嵊州地震宏观调查(二)经验教训表明应急反应及时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地震灾害的时效性和特殊性,使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成为各国防震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已经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灾难。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1995年1月日本阪神地震造成2000多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1999年8月土耳其伊兹米特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死亡16000多人,26000多人受伤,倒塌房屋10万余间,近30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19
23、99年9月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共造成2470人死亡,11305人受伤,倒房57551户,半倒53673户,20余座桥梁被毁,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直接经济损失为118亿美元左右。2001 年1月印度西北部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7.9级强烈地震,共造成了16403人死亡、55863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2087.5亿卢比(约合45亿美元)。这些地震的救灾实践表明,地震应急反应不及时是造成灾难加深,损失加重的主要原因。日本因阪神大地震时地震应急系统的一度瘫痪,险些导致政府内阁危机。通过深刻反省,日本已在全国各个市县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美国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地震 应急 指挥 技术 系统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