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伸工程基坑监测方案.doc
《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伸工程基坑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伸工程基坑监测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伸工程胜 太 路 站 基 坑 施 工监测方案XXXXXX有限公司2007年1月目 录1工程概况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4施工监测的目的5监测内容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7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8监测频率及报警值9管理网络、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10.监测点布置图*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伸工程胜 太 路 站 基 坑 施 工 监 测 方 案1工程概况1.1概况1.2工程建筑、结构概况1.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4工程环境1.5工程保护等级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本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为:*地铁一号线南延伸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地铁一号线南延伸工程施工监测管理办法;
2、*地铁一号线南延伸工程施工安全监测设计大纲;地铁设计规范及国家和地区的现行规范与标准;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12897-91); 本工程招标、设计等有关资料。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基坑本身及其周围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2)对道路下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 (3)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况;(4)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
3、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施工监测的目的(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并将监测数据作为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5监测内容(1)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2)围护体顶
4、水平位移(3)围护体顶垂直位移(沉降)(4)支撑轴力(5)地下水位(6)基坑周围地表沉降(7)周围建筑物沉降、裂缝(8)地下管线沉降(9)立柱沉降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6.1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参见后附的示意图,以下均同)(1)监测方法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整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在各深度上的稳定情况。仪器:北京航天万新科技有限公司CX-01测斜仪量程:50;分辨率:0.02mm;系统总精度:每15米测管4mm。(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在沿基坑纵轴方向的两
5、侧长边的围护体上,间距为25m左右即每一开挖段(25米左右)共布设16个,其中车站标准段基坑布点为8个,编号为CX4CX11;东端头井各布设3个,编号为CX1CX3;西端头井各布设5个,编号为CX12CX16。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管长与相应地下连续墙等深,固定在钢筋笼上随之一起埋入地下连续墙中。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6.2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1)监测方法利用前视固定点形成的测量基线,用经纬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与基线间距离的变化;如果视线受限
6、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 仪器: DT202C型经纬仪;精度:2。(2)测点布置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为25m左右即每一开挖段(25米左右)基坑两侧均布设一个,共计16个,其中车站标准段基坑布点为8,编号为Q4Q11;东端头井各布设3个,编号为Q1CX3;西端头井各布设5个,编号为Q12CX16。在围护体顶部的测点处埋入顶部为光滑的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6.3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沉降)(1)监测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7、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 仪器:苏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精度:0.7mm/km。(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与埋设同“6.2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共计41个。6.4 支撑轴力(1)监测方法钢支撑采用支撑轴力计来监测其支撑轴力的变化,从而了解围护体及支撑体系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而承受的侧向土压力,分析围护体及支撑体系的稳定情况。仪器:国产钢弦式支撑轴力计,数字式读数仪量程:-2500-3000(kN); 精度:2%。(2)测点布置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管与围护墙体间,有专配的支持器以保证加装了轴力计的钢支撑的正常工作,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分
8、别安装在直撑或斜撑上。直撑部分每隔50m 左右取一个支撑断面,在其第二道及以下各道支撑上布置支撑轴力测点。共布设7组约为18个支撑轴力计,其中车站标准段基坑布点3组(6个),编号为Z2-2,3至Z4-2,3,东端头井布点1组(3个),编号分别为Z1-2,3,4,西端头井布点3组(9个),编号为Z6-2,3,4至Z7-2,3,4。6.5 地下水位(1)监测方法预埋水位观测管于土体内,用水位计测量,了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仪器:江苏万邦工程仪器厂钢尺,量程30m;分辨率1cm。(2)测点布置观测井布设在基坑的两长边外的土体中,距围护墙为12m处。观测井深度(从自然
9、地面起计)15.00m。 设井时,先在土体内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径100mm,然后将管径为53mm的 PVC带有用土工布裹住的进水孔的水位管(长5m)放入孔中,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共计6个观测井。编号依次是:W1、 W2、 W3、 W4、W5、W6、。6.6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土体因相应位置围护体的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土体及地下管线的稳定情况。仪器:苏光DSZ2+FS1型精密水准仪;精度:0.7mm/km。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剖面间距为25m左右,即每一个开挖段布设一条地表沉降剖面,每条剖面6个点
10、,每一剖面测点点距为2m、5m、10m、20m、30m、40m,共布置9条剖面。南北端头井各布设2条沉降剖面,标准段布设沉降剖面16条,沉降测点共54个。编号见布点图。6.7 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应布设沉降测点。测点主要布设于房屋四角,长边超过25米和结构较差、距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布点。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建筑物上的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仪器:苏光DSZ2+FS1型水准仪,精度:0.7mm/km。对建筑物:在测点部位将L型测钉打入或埋入待测结构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轨道交通 一号 延伸 工程 基坑 监测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