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济南枢纽北环线至济南西站上行场联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新建铁路济南枢纽北环线至济南西站上行场联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铁路济南枢纽北环线至济南西站上行场联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 建 铁 路济南枢纽北环线至济南西站上行场联络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 第 1051 号2013年5月 北京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2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21.2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21.3工程与济南市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7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82.1 自然环境概况82.2 沿线环境质量92.3 环境影响范围11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与效果113.1 环境保护目标概况11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43.3 声环境影响评价163.4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173.5 水环境影响评价183.6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93.7 环境风
2、险分析193.8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论证213.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1第4章 公众参与234.1 概述244.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244.3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394.4 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及落实414.5 小结42第5章 评价总结论43第6章 联系方式436.1 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436.2 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43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项目名称新建铁路济南铁路枢纽北环线至济西站上行场新建联络线工程。1.2.1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济南市西部槐荫区和市中区,隶属于济南铁路枢纽。线路于济西编组站下行出发场出发端咽喉区引出,沿
3、京沪下行线北侧,下穿经十西路公路桥后沿京沪下行线向南,于水屯站南咽喉采用300m半径上跨京沪、水白线,后折向北与京沪上行线并行,接入济西站上行到达场。线路全长7.952km。1.2.2 建设单位济南铁路局。1.2.3项目建设意义目前,由于受济南站中咽喉区、济南站济南东站间通过能力的影响,济南枢纽内南环线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部分解编车已分流至枢纽北环线,该部分车流横穿济西编组站的上、下行解编系统,严重干扰编组站的作业秩序,造成编组站解编和通过能力日趋紧张。本工程联络线的修建将彻底解决济南枢纽北东和东北方向改编车流在济西编组站折角运输的严重问题,可以更好的适应京沪高速、太青客专引入枢纽,对于提高济
4、西编组站作业效率及济南客运站作业能力,提高枢纽整体通过能力,优化枢纽结构,确保济南枢纽路网主枢纽地位发挥重要作用1.2.4项目建设过程本工程的设计单位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9月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7月,原铁道部以关于济南枢纽新建北环线至济南西站上行场联络线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12891号)批准本项目立项;2012年10月,原铁道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2012年11月完成修改可研报告。1.2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1.2.1 工程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济南市西部槐荫区和市中区,隶属于济南铁路枢纽。线路于济西编组站下行出发场出发端咽
5、喉区引出,沿京沪下行线北侧,下穿经十西路公路桥后沿京沪下行线向南,于水屯站南咽喉采用300m半径上跨京沪、水白线,后折向北与京沪上行线并行,接入济西站上行到达场。线路全长7.952km。(2)工程范围1)联络线工程线路于济西编组站下行出发场出发端咽喉区引出,沿京沪下行线北侧,下穿经十西路公路桥后沿京沪下行线向南,于水屯站南咽喉采用300m半径上跨京沪、水白线,后折向北与京沪上行线并行,接入济西站上行到达场。联络线与京沪下行正线间增加渡线1组;联络线与京沪上行正线接轨处增加安全线1条。线路全长7.952km。2)相关工程下行到发场和上行到达场南端咽喉局部改建;下行到发场(场)增加到发线1条。1.
6、2.2 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I 级(性质为编组站环到环发线)(2)正线数目:单线(3)最小曲线半径:300m (4)限制坡度:6(5)牵引种类:电力(6)牵引质量:5000t(7)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9)列车运行速度:50km/h1.2.3 设计年度及列车对数(1)设计年度: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2)列车对数本线近远期列车对数见表2-1。单位:对/日 列车对数 表2-1区段研究年度小运转北环线至上行场联络线近期(2020年)59远期(2025年)64 1.2.4 项目组成及规模(1)线路及轨道新建联络线于济西编组站下行出发场出发端咽喉区引出,
7、沿京沪下行线北侧,下穿经十西路公路桥后沿京沪下行线向南,于水屯站南咽喉采用300m半径上跨京沪、水白线,后折向北与京沪上行线并行,接入济西站上行到达场,线路全长7.952km。本工程为有砟轨道,正线采用60kg/m、25m标准长度钢轨。轨枕采用新型混凝土轨枕,正线轨枕每公里1840根,采用弹条II型扣件。(2)路基全线区间路基长1.974km,占线路总长(7.952km)的24.8 %。由于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故本工程没有深填高挖地段。全线区间路基工点共1处,为浸水路基,总长0.48km。(3)站场本工程为联络线,无新建车站,设计对济西编组站下行到发场(场)增加1条到发线,并更换部分道岔。(
8、4)桥涵全线共有单线特大桥1座,3969.32延米;单线大桥2座,211.98延米;桥梁总长4181.3延米,占正线总长度的52.6;新建框构桥2座,46.7延米;涵洞9座,82横延米。桥梁:1/100;新建涵洞:1/100。(5)机务、车辆、机械本工程机务、车辆、机械设施全部利用既有,无新增、改造内容。(6)给排水本工程新增用水0.75m3/d,排水0.6m3/d,均为铁路工作人员排放生活污水,利用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7)房建、暖通全线新建变电室和车辆探测站生产房屋50m2,新增定员5人。本线无新增生活房屋,不增设采暖、空调设施。(8)临时工程1)施工便道本工程整修
9、汽车运输便道1.5km,占地0.6hm2,占地类型为既有道路用地。2)材料厂厂发料设置在济南西编组站的材料厂,采用汽车运输至工地。3)铺轨基地(含存砟场)在济南西编组站附近设置T梁、轨料及道砟存放场一处,占地3.34hm2,为济西站内既有铁路用地。4)混凝土拌合站全线设置1处混凝土拌合站。占地1.67hm2,为济西站内既有铁路用地。5)取弃土场本工程共设潘村玉符河取土场1个,取土量30.6104 m3,占地14.55hm2。工程无弃土,不设置弃土场。1.2.5 项目占地及土石方概况(1)项目占地本工程新增用地34.33hm2(不含既有铁路用地,下同),其中永久占地18.78hm2,临时占地15
10、.55hm2。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工程占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2)项目土石方概况工程土石方总量44.23万m3,其中挖方8.38万m3(其中剥离表土2.99万m3),填方35.85万m3,借方30.46万m3;剥离的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3)房屋拆迁本工程共计拆迁房屋10935m2。1.2.6 工程投资及工期本工程投资估算总额51339.95万元,由济南铁路局出资建设。1.3工程与济南市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拟建铁路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和市中区,根据济南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的中心城总体用地布局,
11、本工程已纳入济南市总体规划中。规划铁路方案为不外包水屯站方案,详见图1-2。虽然拟建铁路联络线的线位与规划线位不尽相同,但相对于规划铁路,设计线路远离规划居住区和已建成的玉周住宅小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虽然设计线路在水屯站附近占用了规划的文化娱乐用地,但文化娱乐场所对声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占用范围较小,可通过对规划进行局部微调,完善城市规划。另外,设计线位具有工程征地少、水土流失小、环境影响较小等环境优势。故本次评价同意设计推荐的外包水屯站方案为本工程的贯通方案。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形、地貌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冀鲁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12、新建联络线所处地貌为平原,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以及山前冲洪积平原前缘,地形平坦,地势开阔,由南向北缓倾,略有起伏,地面高程为3045m。2.1.2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地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人工填筑土、杂填土及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黏性土、粉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2)地质构造济南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鲁西断块上,鲁西断块基底岩系以太古代泰山群的超基性到酸性的各类岩浆岩为代表,基底之上的古生代盖层产状比较平缓。中生代基底的断块差异性运动形成了泰山隆起
13、,并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2.1.3水文地质沿线地下水类型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季冲积、洪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奥陶系灰岩、大理岩岩溶裂隙水两类。其中奥陶系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储水量大,水质优良,一般埋深在60300m,是济南市的主要水源。浅层水一般埋深在730m,是农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 2.1.4 地表水济南市的河流主要有黄河干流和小清河以及狼溪河、龙柳河、玉带河、平阴河、安栾河、孝里铺河、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等9条支流,除流狼溪河、东泺河、西泺河、绣江河等4条常年性支流外,其余均为排泄山洪之季节性河流。项目区内地表水为腊山分洪渠水,渠宽约80m,常年有水,水深24m。2.1.5 地震根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2.1.6 气象特征沿线经过区为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济南市一般年份降雨量为660mm左右,降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的70,大风多集中在34月份。历年年平均气温14.2,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4,历年最大风速19.3m/s,最大积雪深度22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50cm。2.2 沿线环境质量2.2.1 生态环境(1)土壤工程所在的济南市槐荫区和市中区,土壤类型主要为
15、褐土、潮土两大类。褐土(黄土)分布于段店镇中部平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肥力较高。潮褐土(潮黄土)分布于段店镇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和段店镇西北部,土层深厚,土体结构复杂,盐化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的黄河大堤以南,物理性状较差,不易耕种。(2)植被铁路沿线受人为活动干扰较重,缺少天然森林植被,以农田为主。主要乔木树种有榆树、柳树、刺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紫穗槐、荆条等;草类主要有茅草、菅草等;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林草覆盖率约为40%。(3) 动物项目区无保护性野生动物资源分布,沿线野生动物以以农田为生境的小型动物,兽类主要包括草兔、小家鼠、黄鼬等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主要
16、包括布谷、喜鹊、麻雀等;爬行动物主要为蜥蜴等种类;两栖动物主要包括蛙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相对匮乏,无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4)水土流失济南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207.4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7%。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719.27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894.92 km2、强度水土流失面积593.24 k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2.6%、40.5%、26.9%。2.2.2 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区地表水系较发育,黄河从济南市区北部穿过,区域内分布主的要地表水有玉清湖水库、小清河、蜡山河。本项目涉及的地表水体为腊山河分洪渠,为V类水体。2.2.3 地下水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区域地层构造上属华
17、北地层区鲁西分区泰安小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季冲积、洪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奥陶系灰岩、大理岩岩溶裂隙水两类。其中奥陶系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储水量大,水质优良,一般埋深在60300m,主要靠南部山区岩溶水补给,是济南市的主要水源。浅层水一般埋深在730m,主要靠黄河侧渗、大气降水、沟渠渗水以及深层水顶托补给,是农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是人工开采和自然蒸发。地下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2.2.4 大气环境质量根据槐荫区环境质量公报(2011年),槐荫区PM10年平均浓度为0.16mg/m3、SO2年平均浓度为0.085mg/m3、NO2年平均
18、浓度0.058mg/m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2.2.5 声环境质量工程沿线区域目前为城市边缘及农村地区,受城市道路经十西路以及京沪、水白铁路影响,评价范围内共有5处声环境敏感点,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5.368.9dB(A)、夜间为47.264.5dB(A)。对照相应标准,2处敏感点(小金庄村、后周王庄村)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其余3处敏感点夜间监测值都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量为0.79.9dB(A)。2.3 环境影响范围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评价范围一致,分述如下:(1)生态环境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1)铁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2)站场用
19、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3)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m以内区域;4)取土场、临时堆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2)声环境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振动环境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60m以内区域。 (4)水环境工程新增的水污染源及受纳水体,既有废水污染源。(5)环境空气本工程为电气化牵引,不新增锅炉,不设采暖,本次评价仅对既有废气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6)固体废物新增定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与效果3.1 环境保护目标概况(1)济南市市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项目CK473+240终点段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越济南市市区
20、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范围,穿越长度6.825km(桥梁长4.18km、路基长2.645km)。线路距离峨眉山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90m,距离二级保护区200m以上。(2)声环境敏感目标评价范围内主要声环境保护目标共5处,各敏感目标与铁路的位置关系详见表1-2。 拆迁后工程沿线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一览表 表 1-2序号敏感点名称对应里程敏感点规模与线路位置关系环境要素位置形式距离(m)高差(m)1小金庄JHK471+200JHK471+700居民10余户,平房左侧路堤147(147)1.5(1.5)噪声2中铁十局工程公司家属区CK472+927CK473+170居民71户,平房左侧路
21、堤33(43)5(4.5)噪声、振动3中铁十局工程公司宿舍楼CK473+240CK473+300居民100户,五层楼房右侧路堤51(71)5.8(3.8)噪声、振动4郑庄CK4+630CK4+900居民约80户,多为一、二层房屋左侧桥梁32(66)14(1.2)噪声、振动5后周王庄CK473+400CK473+600居民约5户,多为一、二层房屋。左侧桥梁150(165)4.5(4.5)噪声注:(1)本表中敏感点规模为村庄全部居民户数;(2)“距离”列中,( )内数据为敏感点与既有线的距离,( )外数据为敏感点与拟建线的距离;(3)高差指敏感点相对轨面的高度差,轨面高于敏感点地面为正值,反之为负
22、值。( )内数据为敏感点与既有线的高差,( )外数据为敏感点与拟建线的高差。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2.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线路所经区域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属于一般区域。(2)拟建铁路沿线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栽培植被。主要乔木树种有榆树、柳树、刺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紫穗槐、荆条等;草类主要有茅草、菅草等;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林草覆盖率约为40%。(3)项目区野生动物多为常见种类,工程沿线未发现珍稀濒危动物分布。(4)工程所在
23、区域整体属于以耕地为主的生态景观,生态环境呈明显次生特点,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较强,景观敏感性相对较低。本次工程形式包括路基、站场、桥梁以及临时工程等类型,并且各部分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各不相同,对景观影响方式均不相同。(5)项目区不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属于山东省水土流重点治理区。项目所在地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兼有风力侵蚀,侵蚀强度为轻度。根据山东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资料,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850t/km2a。3.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永久占地将使评价区内的部分非建筑用地转变为建筑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铁路 济南 枢纽 环线 西站 上行 联络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5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