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doc
《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二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为完成和落实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任务和目标,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工作思路坚持学术至上,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向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团队、国家创新平台和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重点,以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为保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突破。二、工作目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基地、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一批
2、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三大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一)科技项目与经费承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国防科技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重大技术开发项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重点)项目。到2015年,实现年度到校科技经费8亿元、力争10亿元;5年到校科技总经费3540亿元。
3、(二)科技成果产生一批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015项,力争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的突破;获部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530项;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原创性成果取得突破;申请发明专利1200项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800项以上。(三)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50个左右的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其中新增国家级科研基地46个,力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的突破;新建一批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46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基地。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为目标,建设50个左右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达到300500人,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的突
4、破。(四)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以强化科技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创新团队形成、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利于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的良好创新环境;构建鼓励探索未知、提倡敬业奉献、弘扬科学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武汉理工特色的创新文化,营造严谨、求真、务实、和谐的创新氛围;改进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三、重点建设内容(一)到校科技经费时间进度:2011至2015年,总到款35亿元,力争40亿元。其中:2011年6亿元,2012年6.5亿元,2013年7亿元,2014年7.5亿元,2015年8亿元。牵头单位:各学院、中心
5、、所 配合单位:产业集团、设计院等(二)重大(重点)项目时间进度:2011至2015年1. 力争新立国家“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以上。牵头单位: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学院、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2. 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以上。牵头单位:能动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汽车学院、材料学院、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学院、机电学院、资环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3. 新立国家科技计划(科技专项)重大项目30项以上。牵头单位: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
6、程实验室、交通学院、能动学院、ITS中心、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土建学院、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物流学院、资环学院、汽车学院、信息学院、生物中心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4. 新立科技部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以上。牵头单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学院、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资环学院、交通学院、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材料学院、物流学院5. 新立国防重大科技项目3项以上。牵头单位:材料学院、土建学院、道桥中心、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交通学院。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6
7、. 新立横向重大科技开发项目8项以上。牵头单位:材料学院、交通学院、汽车学院、绿色建材工程中心、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物流学院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三)科技创新团队时间进度:2011至2015年1. 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以上。牵头单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学院、交通学院 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2. 新增湖北省创新群体4个以上。牵头单位:交通学院、土建学院、汽车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资环学院、材料学院、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3. 力争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个以上。牵头单位:材料学院、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
8、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动学院、信息学院、交通学院、机电学院、资环学院 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4. 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突破。牵头单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四)科研基地建设时间进度:2011至2015年,新增国家级科研基地46个。牵头单位: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ITS中心、材料学院、物流学院、汽车学院、交通学院、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五)科技成果与奖励时间进度:2011至2015年,产生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9、,力争获国家科技奖1015项,获部省级科技一等奖2530项。牵头单位:国家奖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资环学院、道桥中心、土建学院、汽车学院、材料学院、机电学院、物流学院、ITS中心、交通学院、能动学院。省部级一等奖材料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材工程中心、交通学院、ITS中心、机电学院、汽车学院、能动学院、自动化学院、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中心、物流学院、土建学院、道桥中心、资环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配合单位:相关学院、中心、所四、保障措施(一)凝练科研方向,强化项目策划与组织加强对重大科研方向的凝
10、练,强化重大项目的策划与组织。综合集成全校的科技资源,推动跨院系的联合与协作,鼓励相关学科队伍的交叉联合,共同申报和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瞄准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二)提高科研基地运行质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资源的作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建设力度,提高运行质量;新建46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若干部省级科研基地,进一步加大科研基地条件建设投入,聚集高层次人才,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三)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促进形成和完善学校与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密切合作、良
11、性互动的机制。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机构,配齐配强相关专职人员。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科技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地方和企业共建科研基地,合作承担完成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消化吸收引进技术项目,形成“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四)促进激励机制的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学校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改革科技及相关管理制度,引导科研内涵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意识,分类指导和完善相关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科研积
12、极性。(五)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和支持在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和未来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激励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规范知识产权的获取、利用、管理和保护,完善产权激励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六)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倡导学术自由民主,重视学风建设,鼓励追求真理,大力弘扬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七)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建设50个左右能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技创新团队,努力形
13、成创新能力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队伍。同时,重视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加大自主创新基金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资助力度,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做好梯队配备和人才储备。(八)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鼓励与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乃至战略联盟,开拓利用共享国际优质科技资源,促进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九)提高争取重要科技资源的能力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校友会、行业董事会的资源作用密切与“三大行业”的联系,加大与湖北、广东、江苏、浙江和
14、“100个经济强县”的科技合作力度,积极争取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附件:1. “十二五”科技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分解表2. “十二五”科技重点建设项目汇总3. “十二五”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任务(产业)附件1 “十二五”科技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分解表序号单位科研经费目标国家科技奖励省部级一等奖国家科研基地建设高水平产业化创新基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
15、5年1材料学院450055007000850010000355001111111112交通学院380045005300610068002650011113机电学院2500300035004200500018200111114能源学院220025002800310034001400011115物流学院18002100250028003200124001116化工学院1000120014001700200073007土建学院300035004000450050002000011118汽车学院19002500300035004000149001111119资环学院2000230026002900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理工大学 十二 科技 创新 产业化 工程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