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雷电及防雷设备.ppt
《005雷电及防雷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雷电及防雷设备.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电压的分析及防护,一、过电压概述二、雷击过电压三、内部过电压,一、过电压的概念: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绝缘在运行中除了受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外,还会受到各种比工作电压高得多的过电压的短时作用。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就是指电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升高。,过电压概述,超过额定的最高运行电压称为过电压。,二、过电压的分类,直接雷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电力系统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雷闪过电压的分析及防护,第五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第六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第七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第五章,雷电及防雷设备,第五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第一节 雷电放电
2、和雷电参数第二节 避雷针和避雷线第三节 避雷器第四节 防雷接地,第一节 雷电放电和雷电参数,一、雷电及雷电放电过程:,1、雷云的形成:热雷云:地表潮湿空气,受热上升;形成湿热气流的水份在25km的高空受冷凝结为悬浮小水滴;小水滴集聚成大面积的乌黑积云。这类云荷电后称为热雷云。锋面雷云:水平移动的冷、热气流相遇后,热气团上升;交接面上热气团中的水份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翻腾的积云。这类云荷电后称为锋面雷云。锋面雷云涉及范围大,宽数十km,流速高,每小时数百km;所形成的雷电危害较大。,雷电的产生:雷电放电起源于雷云的形成,为了更好的理解雷电放电的某些特性,我们来大致地了解一下雷云的形成机理。
3、,2、雷云中电荷的形成,关于雷云的形成机理有很多的理论,它们或从微观的物理过程出发、或从宏观的大气现象出发,对雷云形成过程中的电荷分离、电荷的积聚分布、雷云电场的形成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感应起电、对流起电、温差起电、水滴分裂起电、融化起电、冻结起电等,但至今尚无定论,没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对此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深究。我们只需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雷云中电荷的形成不是有了新的电荷,而是雷云中原有的正负电荷受外因的强烈作用分离而形成的。云层大部分对地带负电。负电荷的中心距地面约50010000m。在云层的顶部有一正电荷层,高度通常在912km;,3、雷电现象,雷云中的电荷聚集使电场强度
4、达到一定程度时,周围空气的绝缘性能就被破坏,于是在正雷云对负雷云之间,或是在雷云对地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这种雷云放电的过程就叫雷电现象,或叫雷闪放电。雷云放电,特别是对地放电时,会对地表的建筑物和供电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其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雷电放电过程,就其本质而言,雷电放电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与金属电极间的长气隙放电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由于雷云的物理性质毕竟与金属板不同,因而具有多次重复雷击等现象和特点。雷云下部大部分带负电荷,雷云中的负电荷会在地面感应出大量正电荷。这样地面与大地之间或两块带异号电荷的雷云之间,会形成强大的电场,其电位差可达数兆伏
5、甚至数十兆伏。,先导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余辉阶段,1、先导放电阶段:通常“云地”之间的线状雷电在开始时往往是一微弱发光的通道从雷云向地面伸展,它以逐级推进的方式向下发展,每级长度约2550m,每级的伸展速度约104 km/s,各级之间有3090s的停歇,所以平均发展速度只有100800km/s这种预放电称为逐级引路或先导放电。2、主放电阶段:当先导放电接近地面时,地面上一些高耸的物体因周围电场强度达到了能使空气电离程度,会发出向上的迎面先导,当它与下行先导相遇时,就出现了强烈的电荷中和过程,出现极大的电流,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伴随着雷鸣和闪光。这段时间极短,只有50100 s,它是沿着负的下
6、行先导通道,由下而上逆向发展的,亦称“回击”,速度可达20000150000km/s。,1先导放电通道,2强游离区,3主放电通道,3、余晖放电阶段:主放电后,剩余的电荷沿主放电通道流入大地。这一阶段电流较小仅数百安,时间约0.030.15s。上述三个阶段为雷电的一次放电过程,但是雷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电荷集聚中心,当一个集聚中心完成放电后,其他集聚中心也可能沿第一次的放电通道再次放电。所以雷击经常出现多重性,常见为23次。每次的间隔时间约0.5500ms,电流逐次减小。,二、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开关S闭合前后对应不同的雷电放电阶段(先导放电和主放电),A点电位发生变化,从零突升到 u=i Z,
7、先导放电通道具有分布参数特征,称为雷电通道,其波阻抗为Z0(300400),主放电过程,自雷云通过雷电通道向地面传播的电磁波(u0、i0)到达A点,其彼德逊等值电路,二、雷电流 i:,国际上定义雷击小接地阻抗(波阻抗为零)物体时,流过该物体的电流定义为雷电流 i。则:,1、雷电流的幅值:,雷电流幅值出现的概率:,,,。,少雷区减半,2、波头、陡度及波形,波头时间为15s;波长时间为20100s,平均50s。我国在防雷保护中采用的波形:2.6/50s。标准冲击波:,标准冲击波:1.2/50s。,钭角平顶波:,等值余弦波:,3、雷电流的极性:,75%90%为负,因此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和绝缘配合通常
8、都取负极性的雷电冲击波进行研究分析。,4、特点:幅值大。,时间短(等值频率高)。,三、雷电日和雷电小时,不足15日为少雷区,超过40的为多雷区,超过90的为强雷区。,雷电活动频度,雷电日:一年中有雷电活动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见一次以上雷声算一个雷日。,雷电小时:每个雷电日内雷电活动的持续时间,一个小时内只要听见一次以上雷声就算一个雷电小时。,西昌为75.6,成都36.9。,四、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地面落雷密度: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输电线路落雷次数:,表示雷云对地放电的频数和强烈程度。,h避雷线或导线对地平均高度。,b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雷暴日为40时,N=0
9、.28(b+4h),我国雷暴日为40时,取=0.015,国外取值在0.10.2之间。,第二节 避雷针和避雷线,电力系统中实际采用的防雷保护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及各种型号的避雷器。,为了让电力设备的的绝缘能够承受高达数十万伏、甚至数兆伏的过电压,需装设各种防雷保护装置。,本节介绍避雷针、避雷线。,独立避雷针,构架避雷针,消雷器,一、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作用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线)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使雷电先导的发展沿着避雷针的方向发展,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定向高
10、度H:当先导放电向地面发展到某一高度H以后,才会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避雷针(线)的影响,对避雷针(线)放电。当h30m时,H60h;当h30m时,H600m。,保护范围:工程上依据实验和运行经验得出的一个空间。具有0.1%左右雷击概率的空间范围。,h 避雷针高度,m,被保护物高度,m,P高度影响系数,二、保护范围的确定:,1、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二针间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宽度,针间的距离D不宜大于5h。,2、两支等高避雷针,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等效为等高的避雷针,4、多支等高避雷针,外部:分别用两针法。,内部:采用三角形法,若 满足bx0,即认为多针所覆盖的全面
11、积就受到保护。,A、单根避雷线,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当 h30m 时,=25o),当 hxh/2 rx=0.47(h-hx)P当 hxh/2 rx=(h-1.53hx)P,5、避雷线,B、两根等高避雷线,一般取=20o30o,例题:,有三支等高避雷针,布置在边长25米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保护于三角形各边中点上8米高的物体不受雷击,试求避雷针的高度?,第三节 避雷器,一、避雷器保护原理和基本类型,1、避雷器作用:用以限制由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由操作引起的内部过电压的一种电器设备。,2、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并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当作用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电,限制了过电压
12、的发展,从而保护了其他电气设备免遭击穿损坏。它实质上是一种放电器。,一、避雷器保护原理和基本类型,3、基本要求:,能瞬时动作。,能自行迅速截断工频续流。,工频续流:避雷器在冲击电压作用后流经间隙的工频电弧。即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仍有由工作电压所产生的工频电弧电流。,具有平直的伏秒特性曲线。,具有一定的通流容量,其残压应低于被保护物的冲击耐压。,残压:冲击电压通过阀式避雷器时,在避雷器上产生的最大压降。,一、避雷器保护原理和基本类型,4、基本类型:,避雷器发展经历:从放电间隙到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管型(排气式)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1 保护间隙 2 排气式避雷器 3 阀型避雷器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5 雷电 防雷 设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