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坯连铸机拉矫机的设计计算.doc
《方坯连铸机拉矫机的设计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坯连铸机拉矫机的设计计算.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专 业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机械1042班 姓 名 高雷 学 号 101841076 指导教师 苏荭 二一四年六月四日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方坯连铸机拉矫机的设计计算学 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 名高雷学 号101841076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资料收集、整理2.方坯连铸机总体设计及计算3.方坯连铸机拉矫机性能参数计算及结构设计4.针对某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5.图纸要求:拉矫机总装图2张,部装图2张,零件图若干。要求出图量为 4张A1,其中手工绘制一张部装图
2、 6.说明书正文1万字以上7.外文资料的译文不少于3000汉字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方坯连铸机的优越性以及发展状况,并对方坯连铸拉矫设备的种类进行了描述。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方坯连铸机拉矫机,如果要确定其工艺参数,必须要先确定方坯连铸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参数,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方坯连铸机的相关工艺参数。在确定了
3、方坯连铸机的相关参数后,为接下来研究拉矫设备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对于方坯连铸拉矫设备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连铸设备中的各部分所受的力以及拉矫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力能参数,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对主要的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校核,并针对原设备制造、维护方面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关键词:连续铸造 拉矫机 强度计算 校核 ABSTRACT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ntinuous casting is short.In the steel mills produce various kinds of steel products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4、of molten steel molding using two methods:The traditional molding method and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The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in the 1950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s the emergence of an advanced technology forming the direct casting of molten steel, metal casting technology ha
5、s greatly improved yield and casting quali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oth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of billet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billet caster and pull kind of straightening devices are described.This i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billet cast
6、er straightening machine, if you want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you must first determine the relevant process parameters billet caster in the work process, and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billet caster the relevant process parameters.In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billet caster
7、, tension leveler equipment for the next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ny. For the study billet caster pull straightening equip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equipment as well as various parts of the force in the work force straightening machine can process parameters,Its
8、structural design,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tress analysis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check, and for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maintenance aspects to improve weaknesses. Keyword:Continuous casting Straightening machine Strength calculation Checking 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第1章 绪论11.1 连续铸钢的优越性11.2
9、 国外连铸的发展情况11.3 我国小方坯连铸的发展情况21.4 小方坯连铸机生产工艺与主要设备描述3第2章 方案的确定52.1 方案一:刚性引锭杆用拉矫机52.1.1 二辊分别传动自矫直式拉矫机52.1.2 集中传动的三辊拉轿机62.1.3 集中传动的五辊拉矫机62.2 方案二:挠性引锭杆用拉矫机72.2.1 上辊传动组合式拉矫机72.2.2 整体机架上辊传动五辊式拉矫机82.2.3 整体机架下辊传动五辊式拉矫机92.2.4 下辊传动的六辊式拉矫机92.3 确定方案102.4 原始数据11第3章 方坯连铸机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123.1 拉速的确定123.2 冶金长度的计算123.3 连铸机流数
10、的确定123.3.1钢包允许的最大浇注时间133.4 连铸机的生产能力计算133.5 弧形连铸机弧形半径的计算14第4章 拉矫机相关参数的计算154.1 小方坯连铸机的拉坯阻力154.1.1 铸坯在结晶器内的摩擦阻力154.1.2 铸坯通过二冷区的阻力154.1.3 计算推动铸坯使之完成矫直功的力164.1.4 拉矫机各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174.2 装引锭杆时拉矫机的阻力及功率194.2.1 引锭杆进入结晶器时的阻力194.2.2 引锭杆在二冷区内的阻力194.2.3 拉矫机各个运动部件摩擦阻力194.3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20第5章 二级减速器设计215.1分配传动比215.2 二级减速器蜗轮
11、蜗杆减速器的设计计算215.2.1 选择蜗杆类型确定中心距215.2.2 基本参数的选择215.2.3 几何尺寸计算225.3减速器的维护与润滑245.3.1 减速器的维护255.3.2 减速器的润滑255.3.2.1润滑要求255.3.2.2润滑方式26第6章 驱动辊的设计校核276.1 求出轴上的功率P转速n和转矩T276.2 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276.2.1 轴上受力分析276.2.2 求出各支承处的水平支反力和垂直反力276.2.3 作弯矩和扭矩图306.2.4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31第7章 轴承的校核33第8章 原设备制造、维护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34总结35致谢36
12、参考文献37第1章 绪论1.1 连续铸钢的优越性: 连铸过程是在连续状态下,钢液释放显热和潜热,并逐渐凝固成一定形状铸坯的工艺过程。钢在这种由液态向固态转变过程中,体系内存在有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过程,存在相变、外力和应力引起的变形等过程,所有这些过程均十分复杂,往往耦合进行或相互影响。与模一初轧开坯工艺相比,连铸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简化了铸坯生产的工艺流程,省去了模铸工艺的脱模、整模、钢锭均热和开坯工序。流程基建投资可节省40,占地面积可减少30,操作费用可节省40,耐火材料的消耗可减少15。 2)提高了金属收得率,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幅度减少了钢坯的切头切尾损失;二是可生产出的铸坯
13、最接近最终产品形状,省去了模铸工艺的加热开坯工序,减少金属损失。总体讲,连铸造工艺相对模铸工艺可提高金属收得率约9。 3)降低了生产过程能耗,采用连铸工艺,可省去钢锭开坯均热炉的燃动力消耗,可节省能耗1/41/2。 4)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节省了劳动力,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可进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升级。1.2 国外连铸的发展情况 1)连铸坯的吨数与总铸坯(锭)的吨数之比叫做连铸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钢铁工厂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连铸设备、工艺、管理以及和连铸有关的各生产环节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1)目前国外的常规连铸生产已趋成熟,连铸机的作业率普遍大于
14、80,大型板坯连铸机连铸约100200万t钢才漏钢一次,已基本可生产无缺陷铸坯(包括合金钢)。而中国连铸机生产稳定性较差,事故相对较多,作业率还偏低,铸坯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 2)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在国外已产业化或加快产业化步伐。目前,国外已投产和在建中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约有50多套,薄带连铸已建多台工业试验机组,预计不久将实现产业化。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3)国外高效连铸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外低碳板坯速普遍大于2m/min,最高可达3.0m/min;130mm130mm和150mm150mm低碳方坯最大2 连铸生产设备。 4)连铸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立式立弯式弧形超低头形水平等几个阶段。每
15、次新机型的出现,说明了技术的进步。但每种机型都各有其特点,有它的最适应的范围,还没有一种机型完全取代其它机型的趋势。目前,连铸机除满足产量要求外,从生产率、铸坯品种质量、铸坯断面、降低连铸机高度、节省基建和设备投资等方面 综合分析,以弧形连铸机较为优越,它是应用的主要机型。但板坯连铸机的总趋向是用直弧型替代弧型,以消除可减轻铸坯内弧侧夹杂物积聚问题。据悉,日本NKK已将所有板坯连铸机改为直弧型。连铸生产所用设备通常可分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主体设备主要包括:1)浇铸设备一钢包运输设备、中间包及中间包小车或旋转台;2)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3)二次冷却装置(小方坯连铸机、大方坯连铸机和板坯
16、连铸机有很大差别);4)拉坯矫直机设备一拉坯机、矫直机、引锭链、脱锭与引锭子链存放装置;5)切割设备一火焰切割机与机械剪切机等。辅助设备主要包括:1)出坯及精整设备一辊道、推(拉)钢机、翻钢机、火焰清理机等;2)工艺设备一中间包烘烤装置、吹氩装置、脱气装置、保护渣供给与结晶器润滑装置等;3)自动控制与测量仪表一结晶器液面测量与显示系统、过程控制计算机、测温、测重、测长、测速、测压等仪表系统。1.3 我国小方坯连铸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在炼钢生产中研究、应用连铸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连铸技术在前苏联、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进入工业性试验阶段时,我国即着手进行试验研究工作。 1
17、956年我国在当时的重工业部钢铁综合研究所建成了直径80的圆坯半连铸试验装置。 1957年在上海钢铁公司中心试验室建成一台高架立式方坯连铸机; 1958年在唐山钢铁厂建成了第一台工业生产的立式连铸机,同年在重庆第三钢铁厂建成投产一台两机两流,配合30转炉,浇铸175250矩形坯的立式连铸机。 1960年在唐山钢铁厂建成一机一流,配合5转炉浇铸150150小方坯的立式连铸机。我国发展的连铸机型大多为立式连铸机,生产效率低。因此,我国连铸生产的发展极其缓慢,到1978年我国的钢产量为3178万,其中平炉钢1127万,占总产钢量的35.46%,连铸比仅为3.5%。为了改变我国连铸生产发展的落后状况,
18、1974年,我国从原西德施罗德西马克和德马克公司引进了3套弧形板坯连铸机。 1980年,我国又与原西德曼内斯曼德马克公司签订了引进小方坯连铸设备及技术转让与合作制造合同,在国内增建一批旨在浇铸9090,120120及150150供成品轧机一火成材使用的小方坯连铸机。上述即是我国设备发展情况。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我国小方坯连铸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钢产量呈直线增加;连铸机总台数已由1979年的24台增加到1995年的247台,截止1995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投产小方坯连铸机近200台,能力约为3000万/年,1995年实际小方坯产量达2500万以上。 现代化转炉(电炉)二次冶金(精炼)
19、连铸三位一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迅速、稳定的增长。对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做出重大贡献。1.4 小方坯连铸机生产工艺与主要设备描述图1.1连铸生产设备 如图1是连续铸钢所用的生产设备,实际上是包括在连铸作业线上的一整套机械设备,通常可分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主体设备包括有:浇铸设备-盛钢桶运载设备中间罐及中间罐小车或旋转台;结晶器及振动装置,二次冷却支导装置,如在弧形连铸设备中采用结晶器时,需设顶弯装置,拉坯矫直设备拉矫机、矫直机、引锭链、脱锭与引锭链存放装置,切割设备火焰切割机与机械修剪机,摆布剪切机步进式剪切机等),辅助设备有:出坯及精准设备辊道,(拉)推钢机、翻钢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坯连铸机拉矫机 设计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