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首件总结.doc
《抗滑桩首件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滑桩首件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滑桩锁口施工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起讫里程: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753DK201+768右侧锚固桩。DK201+753DK201+768右侧设锚固桩,4根桩,桩间距(中-中)为5米,桩身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现浇。I型桩4根,桩截面2.5m(宽)2.25m (厚)矩形桩,号桩长18.0m,号桩长24,号桩长33m。桩护壁采用C15钢筋混凝土,厚0.3m,节长1.0m,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不能分节。锁口长1.2m,露出地面0.2m,锁口与护壁配套设置。二、首件工程施工:2.1现场及准备情况报告人员及现场的准备有关抗滑桩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桥梁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操作人员等均
2、已到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技术员和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做到人人懂施工、懂技术。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墩柱施工定型模板及配套机械设备已进场,满足施工要求。2.2首项工程的选择及施工目的计划圭川溪隧道出口右侧1#桩,作为抗滑桩锁口施工的首件工程。通过首项工程施工,验证抗滑桩定型模板拼缝的平整度、密实性,抗滑桩砼的性能、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通过现场操作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指导后续大批量施工。三、抗滑桩施工方法3.1、工艺原理抗滑桩锁口采用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操作平台采用袋装泥土搭设;混凝土由集
3、中拌和站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吊车、漏斗入模,插入式捣固器捣固。3.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锁扣施工首次孔桩开挖0.5m深护臂钢筋、模板安装护臂混凝土浇筑孔桩开挖1m护臂混凝土循环施工孔桩检测孔内钢筋帮扎、固定安设串桶浇筑抗滑桩混凝土结束。每一项施工工序必须进行,班组自检、报质检工程师、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3施工准备(1)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放出桩背坡度宽度、坡率及平台位置,用挖掘机机配合人工风镐对该段边坡进行开挖、防护。(2)挖至桩顶平台时,对抗滑桩场地进行平整,定出桩准备抗滑桩开挖。3.4人工挖孔及护壁施工测量定位:施工人员必须按图
4、施工,测量组根据图纸要求现场测放轴线,放出所有的桩位,同时做好各轴线的控制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经监理复核验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开挖。标定中点:挖孔前,以放好的桩位中心点向桩的四周按轴线方向,引出桩心控制点,待第一节护壁浇筑好后,将下中心控制点标定在护壁上,以后每放一节都用大线锤吊中,找桩中心及轴线控制点,在挖桩工作面定出桩轴线,确保桩径不小于设计要求,桩轴线偏差不大于规范值;每浇完三节护壁,需校核垂直度一次,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做好记录。挖桩:表层堆积土用短柄铁锹锄头挖土施工;进入砂岩层用风镐施工;如遇坚石风镐难以施工的,采用弱爆破施工。运输:每孔桩原地面挖下150
5、cm后,即在桩孔上架立垂直运输支架,用电动葫芦或卷扬机作为运土设备。护壁施工:护壁砼采用人工浇筑,人工捣实的方法。塌落度控制在80100mm。原地面下第一节灌注锁口,其下挖深1m就灌注C30钢筋砼护壁一节,往下施工以每一节为一施工循环。每节高度划分,桩长10m以上0.5m浇筑一次,10m以下1m浇筑一次,护壁厚度划分桩长10m以上50cm,桩长10m以下30cm。在节与节之间连接钢筋,入下节不少于25cm,以提高护壁的整体性。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在上下端各设一道角钢内圈做为内侧支撑。护壁砼灌注8小时后才可进行拆模工作。夜间施工时要保证用电,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滑桩首件 总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