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心电图入门.ppt
《快速心电图入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心电图入门.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电图的 基本识别,(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5、T波 6、QT间期,R,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二)心电图导联,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第二节 心电图图形描绘,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窦性心律1、窦性心律一定是由窦房结发出来的!2、窦性心律一定有P波3、P波在II、III、aVF直立,在aVR倒置4、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
2、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快速估算法,一个RR间期大格(5小格)数 心率 1 300 2 150 3 100 4 75 5 60 6 50,二、节律,心脏的正常节律是有规律的换句话:正常节律就是各种同类波距离相等复习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p)结间束 房室结(停留1/10s形成 PR段)心室(QRS)左右束支 房室束,三、心电轴,心电轴 心肌细胞在除极时候的平均电势方向的强度!,2、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口诀:口对口左边走,尖对尖向右偏,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四、房室肥大,4.1、右房肥大特点:1、右心房比左心房先除极,P波的宽度增加,出现双向P波,并且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高大。2、P波尖而高耸,其振
3、幅0.25mV,在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3、补充知识:此心电图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右心房肥大,4.2、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3、补充知识: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1、V1导联出现正向波,RS。2、V1导联的大R波在V2V6逐渐变小,V5导联中S R。(右胸至左胸导联逐渐变小)3、电轴右偏,4.3 右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4.4 左室肥大,左心室肥厚时可产生在高度、深度都增大的QRS综合波,在
4、胸导联中最明显。,左心室肥大,六、心肌缺血,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的异常改变。,6.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缺血时,这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导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心外膜缺血时,可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于是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负波)。,6.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6.3、心肌损伤ST段异常改变,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
5、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6.4 心肌梗塞,6.4.1“缺血性”改变,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复极程序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6.4.2“损伤性”改变,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弓背型抬高,呈单向曲线。,6.4.3“坏死性”改变,一般认为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所以心电图主要表现“坏死型Q波,病理性Q波”。即Q波增宽0.04s、加深同一导联1/4R波。,6.4.4、心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快速 心电图 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