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平凉市GDP的影响相关分析.doc
《城市化对平凉市GDP的影响相关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对平凉市GDP的影响相关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化对平凉市GDP的影响相关分析班级:2010级集中班 姓名:石鹏 学号:0810036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有效需求与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农村逐步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发展过程,包括一个国家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过程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是存在客观规律的。国内外对此有过大量的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在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加速经济增长。城市化与经济增
2、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经济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与颇具争议的话题。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城市化有利于促进这些因素的形成。Lampard (1956) 2提出了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一致性的观点。Berry ( 1965) 3通过选用95个国家的cross - section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Moomaw和Shatter(1996) 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化率随人均GDP、工业化程度、出口及外国援助的增长而上升,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下降。Mc. Coske
3、y和Kao (1998) 5利用30个发展中国家及22个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人均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Bertinelli和Strobl (2003) 6利用半参数方法对39个国家1960199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城市聚集之间呈现出U形曲线的特征。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争论颇多,主要有,周一星( 1982 )和许学强(1988)分别采用137个和15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资料进行验证,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线性相关,也不符合双曲线模式,而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周一星的相关系数
4、为0.9079,许学强的相关系数也达0.81。7王小鲁和夏小林(1999)8、李文(2001)9、丁小平(2004)10、程俐骢和吴光伟(2005)11等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并带来了国内需求不足、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云德奎(2001)12、曾宪初和张洁燕等(2005)13认为要以小城镇为载体,以工业化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共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许经勇、黄焕文(2003)14指出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城乡
5、一体化进程的根本途径。高佩义(2004) 15在对168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人均GDP进行排序和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双向互促共进关系的观点。宋元梁、肖卫东(2005)16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长期响应作用关系更显著、更稳定。李金昌、程开明(2006) 17依据1978-2004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发展有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
6、,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却不大。廖进中(2008)18提出城市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而人口一旦集中,就会产生专业化,促进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进城可以在补充传统城市化过程中本来存在的第三产业严重滞后时找到就业岗位,并且还能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过程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张宪平、刘靖宇(2008)19采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法,分析了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有部分学者提出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观点,但绝大多数都认为城市化(城镇
7、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或互为因果关系;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滞后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城市化滞后不利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观点。基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看法各不一致,本文将应运2000-2010年平凉市GDP和城市化的相关数据指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平凉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现状近几年,平凉市集中全力在煤电和煤化工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壮大旅游产业
8、、改善民计民生等六个方面推进突破,有效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速,2010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四。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1.89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在全省排位由2008年的第八位,2009年上升到第七位,2010年又上升到第六位。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西部生态文化名城这个目标,不断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完善规划体制机制,改善经营思路,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强化城市管理,城镇化建设呈现出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9、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镇人口快速聚集的良好发展势头,初步实现了城市建设由单纯扩张规模、粗放式经营向完善功能、提升质量、促进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经营的巨大转变。止2010年末,全市建制镇以上城镇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7.4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市36平方公里,6个县城30.05平方公里,25个县以下建制镇21.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及非农产业人口达到67.98万人,其中:中心城市24.8万人,6个县城28.9万人,25个县以下建制镇14.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1.4%,比2005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城镇房屋住宅面积达到1738.55万平方米16万套,其中,中心城市6万套、6个县城10万套。人均
10、道路面积16.6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5.56%,绿地率20.68%,自来水普及率92.67%,垃圾处理率97.37%,污水处理率44.79%(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83.14%),燃气普及率42.74%。城镇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三、计量经济模型及相关分析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以下数据:2000年至2010年平凉市城市化率与GDP统计数据表20年份城市化水平(%)GDP(亿元)200013.0661.08200115.466.44200217.8172.78200320.0380.61200422.5497.33200524.31
11、110.17200626.6125.59200728.11147.82200829.8175.06200931.42195.66201033231.89根据表中数据应运excel软件绘制平凉市城市化水平与GDP关系散点图。通过上图可知,平凉市城市化水平GDP存在着明显相关关系,而且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GDP的也是呈一种上升趋势,可以进一步得出它们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绘制线性相关趋势图。以GDP为因变量y,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x,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的数学模型为:y=ax+b式中, x 影响因素,是自变量; y 预测值,是因变量; a,b 两个待定常数, a又称为回归系数。应运ex
12、cel软件进行运算并绘制拟合趋势图得到如下结果:SUMMARY OUTPUT回归统计Multiple R0.949052265R Square0.900700201Adjusted R Square0.889666891标准误差18.97505812观测值11方差分析dfSSMSF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129392.7778129392.7778181.634624988.26971E-06残差93240.475477360.0528308总计1032633.25329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下限 95.0%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平凉市 GDP 影响 相关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