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北京市优秀施工方案).doc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北京市优秀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北京市优秀施工方案).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R1合同段大毕庄站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R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三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1.1 编制依据- 1 -1.2 适用范围-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2.1 拟建车站概况- 2 -2.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3 工程地下水重点难点分析- 11 -第三章 降水方案设计- 13 -3.1 降水目的- 13 -3.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 13 -3.3降水井数量的确定- 14 -3.4基坑降水安全性分析- 15 -3.5减压降水预测结果- 17 -第四章 降
2、水施工总体安排- 18 -4.1工作量汇总- 18 -4.2降水施工主要设备配置- 18 -4.3降水施工劳动力配备- 18 -4.4 降水施工进度计划- 19 -4.5 工期保证措施- 20 -第五章 成井施工工艺- 23 -5.1 降水施工注意事项- 23 -5.2 前期准备- 24 -5.3 成井施工- 25 -5.4 洗井- 27 -5.5 试抽水- 28 -第六章 降水运行管理- 29 -6.1 降水配电方案- 29 -6.2 排水管线及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流程- 29 -6.3 降水运行保障措施- 30 -6.4 降水运行管理- 33 -6.5 降水井保护- 33 -6.6 降水期间沉
3、降控制措施- 34 -第七章 封井方案- 35 -7.1 封井原则- 35 -7.2 封井方案- 35 -第八章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39 -8.1 施工组织指导思想- 39 -8.2 项经部组成及工作职责- 39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41 -9.1 质量目标- 41 -9.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 -9.3 隐蔽工程验收- 42 -第十章 安全保证措施- 43 -10.1 安全管理目标- 43 -10.2 安全管理总体思路- 43 -10.3 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43 -10.4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44 -10.5 安全用电措施- 44 -10.6 工地防火措施- 45
4、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6 -11.1文明生产管理措施- 46 -11.2环境保护措施- 47 -第十二章 应急预案- 50 -12.1降水施工风险源分析- 50 -12.2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51 -12.3应急准备- 52 -附图- 52 -附图1:天津地铁6号线大毕庄站项目基坑降水井平面示意图- 53 -附图2:天津地铁6号线大毕庄站项目基坑降水井结构示意图- 54 -第一章 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建筑基坑
5、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CJ/T76-2012)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供水水文地质手册 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勘察大毕庄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相关设计图纸及参数1.2 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天津地铁六号线大毕庄车站施工期间基坑降水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拟建车站概况本站位于津大线路与规划道路交叉路口,沿津大线大致呈东西向布置。现状津大线路已
6、实现规划,为双向8车道;规划道路规划红线宽20米,现状仅路口南侧有一条宽约为10m的支路,双向2车道,其中津大线为物流主干道,载重货车流量较大。车站南侧为:规划的天津市东丽区南何庄小学,现阶段未实施;一处违建多层商业建筑,现已停建,此建筑物基础形式是条形基础,车站主体基坑距离该建筑物为31m。车站北侧为:东丽区金家园小区和万鹏大酒店两处重要建筑,两处建筑物都是多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基础采用条形基础,车站主体基坑距离最近的建筑大于45m。周边环境见图2.1-1。大毕庄站属于天津市轨道交通6号线中间站,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05.5米。车站起点分界里程DK3+781.750,有效站
7、台中心里程DK3+910.000,车站终点分界里程DK3+987.250。标准段宽度20.7m,有效站台宽度为12.0m,标准段基坑深度为16.2m,车站顶板覆土约为2.94m。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支护。车站两端区间均为盾构区间,按照工程筹划,本站为盾构双向接收车站。具体基坑工程开挖情况见表2.2-1和图2.2-1、2-2-2。表2.2-1 主体结构基坑工程性质表序号工程部位地面绝对标高(m)坑底绝对标高(m)开挖深度(m)止水帷幕埋深(m)1标准段+4.35-12.2516.6033.202小里程端头井+4.35-14.19718.54736.1433大里程端头井+
8、4.35-13.78518.135图2.1-1 周边环境示意图图2.1-2 基坑平面示意图2.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2.1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5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9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7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1.004.00m,底板标高为2.830.42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0.802.5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石子、废土等组成。其中在6DB29、6DB32、6DB35、6DB37、6DB39、6DB42号孔附近缺失该层。第二亚层,素填
9、土(地层编号2): 仅在6DB02、6DB05、6DB29、6DB32、6DB34、6DB35、6DB36、6DB37、6DB39、6DB42、6DB43、6DB48、6DB49、6N-D22号孔附近分布,厚度为0.604.00m,呈褐色,软塑可塑状态,粘土、粉质粘土质,含砖渣、石子等。人工填土层填垫年限小于十年。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厚度为1.704.30m,顶板标高为2.830.42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厚度为
10、7.908.50m,顶板标高为-1.05-1.6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5.105.80m,呈灰色,软塑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顶部普遍夹粉土透镜体(地层编号1a)。粉土透镜体(地层编号1a):厚度为1.303.00m,呈灰色,稍密中密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4):厚度为2.303.00m,呈灰色,软塑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各亚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总体上尚均匀,分布总体上尚稳定。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厚度为1.201.70m,顶板标高为-9.3
11、5-9.88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组成,呈黑灰浅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厚度为5.507.30m,顶板标高为-10.78-11.38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3.007.3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地层编号1a),厚度为1.003.10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2)仅在6DB06号孔附近分布,厚度为2.9
12、0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低压缩性土。粉质粘土(1)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粉土(1a、2)呈透镜体分布。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厚度为7.9010.50m,顶板标高为-16.54-18.4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7.409.5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顶部普遍夹粉土透镜体(地层编号1a),厚度为1.906.3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近低)压缩性土。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2-2):仅在6DB05、6DB06、6DB30、6DB33、6DB37、
13、6DB40、6DB43号孔附近分布,厚度为1.302.7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粉质粘土(1)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粉土、粉砂(1a、2-2)呈透镜体分布。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厚度为1.002.10m,顶板标高为-25.45-27.47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组成,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其中在6DB07、6DB33、6DB37、6DB45、6DB46、6DB47号孔附近缺失该层。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但分布不稳定。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厚
14、度为16.5018.50m,顶板标高为-27.55-28.47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4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5.508.0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粉砂透镜体。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2):仅在6DB40、6DB43号孔附近分布,厚度为3.003.2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近低)压缩性土。第三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厚度为3.5010.0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粉砂透镜体。 第四亚层,粉砂(地层编号4):仅在6DB01、6DB39、6N-D22号孔附近分
15、布,厚度为4.506.0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低压缩性土。本层各亚层土土质较均匀,粉质粘土(1、3)分布较稳定,粉砂(2、4)总体呈透镜体分布。9、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51.73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6.00m,顶板标高为-44.50-46.23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2.006.00m,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2):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4.00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近低)压缩性土。 基
16、坑左右线地质剖面图如图2.2-1、图2.2-2所示。2.2.2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埋深45.00m以上可划分为4个含水层:(1)潜水含水层主要指人工填土(Qml)、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及海相沉积层(Q42m),均视为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体渗透。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初见水位埋深1.803.30m,相当于标高1.621.07m。静止水位埋深1.002.50m,相当于标高2.171.87m。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
17、501.00m左右。(2)第一承压含水层下组陆相冲积层粉土(地层编号1a、2)及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粉土层(地层编号1a)虽分布不连续,呈透镜体形式,但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好,具微承压性,1a、2、1a层粉土之间具一定水力联系,可视为第一承压含水层。根据6DB38-1号孔承压水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4.97m,承压水水头标高0.06m。(3)第二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粉砂(2-)透水性好,具承压性,为承压含水层,可视为第二承压含水层。根据6DB37-1号孔承压水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4.82m,承压水水头标高0.08m。(4)第三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层(地层
18、编号2)及其下粉砂层(4)虽在本场地内厚度薄、分布不连续,但其透镜体水性好,具承压性,为第三承压含水层。根据6DB43-1号孔承压水观测结果,承压水头埋深为5.95m,承压水水头标高-0.90m。各含水层之间的粘性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层,但各含水层之间均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有发生越流补给的可能。地下水的温度,埋深在5.00m范围内随气温变化,5.00m以下随深度略有递增,一般为1416。停建建筑物图2.2-1主体基坑左线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2-2 主体基坑右线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2.3 工程地下水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本基坑工程的安全
19、与基坑降水有极大关系,根据本工程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可能的工程降水风险:1)本工程重点分析大毕庄站主体结构长205.5m,标准段开挖深度约为16.60m(标高-12.24),端头井开挖深度约为18.547m(标高-14.197),车站主体为明挖法施工,采用连续墙+混凝土支撑+钢支撑支护,由于钢支撑间距较密对降水井的保护造成困难。2)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可能的工程降水风险:a、开挖土层中潜水含水层影响:本工程开挖主要潜水含水层为杂填
20、土、粉质粘土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含水量较大,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开挖过程中施工机械难以在开挖面上进行操作;针对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风险特点,在基坑内布设疏干井,在基坑开挖前进行一定时间的预抽水,降低土层的含水量,以便于土方开挖及开挖面土体的稳定。b、承压水突涌:1)由勘察报告可知:粉土1a、2及粉土层1a组成第一承压含水层。本工程范围内根据地质剖面图场地最浅18.00m(绝对标高-13.45m)见粉土1a层,埋深21.7m(绝对标高-17.17m)见粉土1a层、粉砂2-1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分布较为连续,大里程区域缺失。1a与上部粉土1a之间存在连续的1粉质粘土(约3m)相对隔水层,将
21、第一承压含水层分为上、下两部分。粉土1a与粉土1a层之间具有一定水力联系。基坑开挖深度为16.6018.547m,基坑底板部分区域已经完全揭穿第一承压含水层上部粉土1a层,虽然基坑底部未进入第一承压含水层下部粉土1a粉土层,但基坑底板距离1a层顶板较近,约46m。地下连续墙埋深33.236.143m隔断第一承压含水层,故考虑第一承压水层做疏干处理。2)由勘察报告可知:粉砂(2-2)层为第二承压含水层。根据勘察报告本项目区域埋深最浅30.5m(绝对标高-25.95m)见第二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为透镜体形式分布,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地下连续墙隔断了第二承压含水层(仅两个粉砂透镜体未隔断),该含水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基坑 降水 施工 方案 北京市 优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