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_4656634_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政治制度.ppt
《464_4656634_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政治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4_4656634_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政治制度.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讲 中世纪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政治制度,一、德意志帝国16世纪前的封建政治制度,(一)德意志帝国早期的封建政治制度 德意志帝国是在法兰克王国解体后,根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所形成的一个独立国家。开始时称为东法兰克,直到11世纪末才取得了德意志这一名称。从9至11世纪,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当时存在着五大公国,即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巴伐利亚和洛林,相互对峙,各自为政,国王徒有虚名。,萨克森王朝,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国王路易死后,加洛林王朝统治便告终止。919年经各大公国贵族代表会议的讨论,萨克森公爵被推选担任国王,是为亨利一世,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亨利积极推行对外
2、扩张政策,于923925年夺得了洛林的最高统治权,同时对东方的斯拉夫人进行了多次征讨。936年亨利逝世后,经全德公爵大会的推选,由他的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鄂图一世继续亨利一世的对外扩张政策,于940年前后,征服了易北河和奥德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占领了斯拉夫人的大量土地,建立了边区马尔克和两个主教区哈维里贝格和勃兰登堡主教区。鄂图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德兰半岛,并在此建立了三个主教区,即亚胡兹、什列兹维格、和里潘主教区。951年率军入侵意大利,在占领伦巴底之后,鄂图在帕维亚接受了当地贵族对他的宣誓效忠,并得到了伦巴底国王的称号。960年,教皇约翰十二因受到罗马贵族的威胁,请求鄂图派军援助,962年,鄂
3、图率军进入罗马,在罗马的圣彼得教堂接受教皇的加冕,称为“罗马帝国皇帝”。,神权与俗权的对立与“教皇革命”,鄂图在得到皇帝的称号后,承认了教皇对意大利地产的要求,却保留了德意志皇帝对地产的所有权,而且要求教皇就职后应向德意志帝国皇帝宣誓效忠,鄂图还不经教皇同意便撤换了拉文那大主教,引起了教皇约翰十二的极大不满,从而开始了世俗政权与罗马教皇之间的长达几个世纪的关于主教授职权的争论。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一场世俗政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世俗政权的争论。12世纪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卡立克斯特二世签订沃姆斯和约,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德皇归还所侵占的教会财产,由教皇赐与指环和权杖表示对世俗政权的承认,但
4、德国主教和修道院长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的参加下进行,并由皇帝赐与节杖作为认可的象征,这项和约虽使争议暂时告一段落,但争议并未结束。,德意志帝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由于帝国的分裂和中央集权的软弱,帝国国内的一切重大事务必须经过公爵和主教参加的封建主大会才能决定。封建主大会不仅决定战争与媾和等重大问题,皇位的继承亦须由封建主大会认可。但封建主大会并无权干预和决定各公国和主教区内部的事务,即使决定亦无法执行。德意志帝国只是公国和主教区的一个松弛的联合。2德国的主教区拥有大片地产,它和公国一样,是一个具有行政、司法乃至立法权力的独立地区,这也是中世纪德意志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特点。3行政权力的分散是
5、中世纪德意志王国的另一特点。中央的一切重要官吏,即帝国的主要大臣,均分别由大公国的公爵和主教区的主教担任,不仅公爵和主教担任国家大臣,而且职务世袭。例如,美因兹的大主教担任德意志帝国世袭的掌玺大臣,萨克森公爵担任德意志帝国世袭的元帅等 4德意志封建王国建立初期,马尔克公社仍然是德意志社会基层组织的主体,德意志的农民大多数都是马尔克公社的自由农民,司法权力属于公社。随着德意志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和封建主权力的加强,封建领主才逐渐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力。此外,由于国王在军事力量上主要依靠各大公国和主教,自己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二)德意志帝国13至16世纪的政治制度,13世纪是德意志城市发展的
6、繁荣时期,农村居民大批流入城市,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商业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但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联系,而且没有一个城市像英国伦敦那样发展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德国城市的发展也没有能够促成德意志帝国政治上的统一,反而更加促进了它政治上的分裂。1220年,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把自己的统治重心放在意大利,他把德国留给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封建贵族去进行统治,而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意大利和西西里,因而对德国诸侯作出了许多的让步。1250年霍亨斯陶芬王朝覆灭,德意志帝国便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从12541273年的20年间,出现了没有皇帝的所谓“大空位时期”。在此期间,王室领地和特权
7、几乎被诸侯瓜分殆尽,封建割据局面更趋严重,大空位时期,德国分裂为300多个大小不同的公国和侯国。1273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选侯会议上,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伯爵当选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大空位时期方告结束。自此皇位辗转于哈布斯堡家族和卢森堡家族之间,皇帝徒具虚名,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七个最大的诸侯手里,这七个诸侯是:美因兹、科伦、特里尔的三个大主教,波西米亚(捷克)国王,莱茵区的巴拉丁伯爵,萨克森公爵和勃兰登堡边地侯。,黄金诏书,1347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被选为帝国皇帝,在各大诸侯的压力下,于1356年颁布了“黄金诏书”,明确规定皇帝须由上述七个诸侯选举。选举会议由美因兹大主教召集并主持,按照少
8、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决定,固定在法兰克福举行。选侯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一切重大问题均须由选侯会议决定,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军事权力和货币铸造权、矿藏开采权、赋税征收权,领地世袭,由长子继承。“黄金诏书”还承认封建主进行私战的合法性,限制陪臣发动反对领主的战争,并规定城市亦不得结盟反对封建领主,因此“黄金诏书”是对德国封建割据局面的合法性的进一步肯定,所以马克思称它为“德国多头政治的根本法”。“黄金诏书”颁布之后,选侯会议、由所有诸侯、伯爵、自由领主及主教代表参加的封建主代表大会,或城市代表大会,这三种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帝国国会,但帝国国会亦往往作不出任何共同的决议,即
9、使作出带有共同性质的决议,也无任何执行机构将其付诸实施,无法在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上得到推行。总之,德意志帝国在名义上虽然是一个国家,也有选侯会议这样全国性的权力机构的存在,但它却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政机关,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常备军,只是许多个独立的诸侯王国和不少的骑士领地的松弛的联盟,汉萨同盟,由于德国政治上的这种分裂,使德国城市被迫按地区结成联盟,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商路的安全。最初由德国北部的律贝克、汉堡、不来梅等城市结成了著名的“汉萨”同盟,科伦、但泽、哥尼斯堡等许多城市相继加入,竟发展到200多个城市,他们组织自己的军队,颁布自己的法律,设立自身的法庭,他们的力量足以和封建诸侯相对抗。136
10、7年,汉萨同盟的77个城市代表集会于科伦,明确决定同盟有公共的财政和海军,同盟有独立的外交、宣战、媾和、缔约的权力,并向丹麦宣战,1370年强迫丹麦签订了斯特拉松和约,承认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特权。同盟每三年召开一次代表会议,同盟内部有共同的章程和决议,同盟城市必须严格遵守,汉萨同盟还制定了商业法,抵制封建法庭对商业诉讼的干涉。除汉萨同盟外,1254年,成立了莱茵同盟。1331年,德国南部又建立了士瓦本同盟。,二、德意志帝国各邦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宗教改革与德意志各邦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1517年,德国爆发了对整个西方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改革运动,接着,15241526年又爆发了声势浩
11、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国农民战争以失败告终,农民又重新回到由封建主任意剥削和统治的地位,大批中小农民破产,许多自由农民变成了农奴,广大的马尔克自由农村公社土地被侵占。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教会僧侣、贵族受到很大的打击,城市也不得不去依附于诸侯。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后,分裂为新旧教派的诸侯在“宗教纠纷”的幌子下为争夺教产和领地加剧了斗争。在七大选侯中,勃兰登堡、巴拉丁和萨克森的选侯为新教徒,捷克国王和美因兹、科伦、特里尔的三大主教为旧教徒。新旧教诸侯的内讧接连不断,并日益具有国际性质,终于引发了西欧、北欧、中欧等许多国家都先后卷入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这场战争具有德国内战和国际战争的特
12、点,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德国,它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威斯特伐里亚和约,1648年参战双方所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承认了获胜的新教诸侯和支持他们的瑞典、法国在战争期间占领的大片领土,承认了对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信仰自由,特别是进一步承认了德国诸侯的完全独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自由施政,独立进行外交,同国外缔约、结盟、宣战、媾和的权力。和约还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帝位不得世袭,帝国的一切重要事务,如制定法律、宣战、决定赋税、规定军队的征募或经费以及在各地的驻军等等,均须由诸侯参加的帝国议会决定。三十年战争后,德国的分裂割据更趋严重,德国分裂为296个小邦,此外还有1000多个帝国骑士领地,一些大的诸
13、侯获得了国王的称号,君主专制体制在他们的领地内发展起来。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诸侯专制政权的形成,从高级贵族中出现的诸侯,他们几乎完全脱离皇帝而独立,并且掌握了大部分统治权。他们自行宣战与媾和,拥有常备军,征收赋税,已经把大部分低级贵族和城市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二)普鲁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普鲁士国家的主要部分是勃兰登堡区,1356年勃兰登堡伯爵获得选侯的称号,1415年霍亨索伦家族开始占有这一选侯缺。1415年后,霍亨索伦家族利用联姻关系、继承协定和其他类似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1618年,霍亨索伦家族的选侯约翰西基斯蒙又获得了波兰国王所属的采邑普鲁士公爵的职位,这样就把勃兰登堡区和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64 _4656634_ 中世纪 德国 意大利 政治制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4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