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检测器.ppt
《FID检测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ID检测器.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新项目质量部,学习内容,FID检测器的初步认识FID检测器的工作原理FID检测器的结构FID性能的选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1958年Mewillan和Harley等分别研制成功氢火焰离子化检侧器(FID),它是典型的破坏性、质量型检测器,是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生成的火焰为能源,当有机化合物进入以氢气和氧气燃烧的火焰,在高温下产生化学电离,电离产生比基流高几个数量级的离子,在高压电场的定向作用下,形成离子流,微弱的离子流(10-1210-8A)经过高阻(1061011)放大,成为与进入火焰的有机化合物量成正比的电信号,因此可以根据信号的大小对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FID是利用氢火焰作电离源,使有机物电离,产生微电流而响应的检测器,它是众多的气相检测器之一,是破坏型的、典型的质量检测器。FID的突出优点是对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均有响应,特别是对烃类灵敏度高且响应与碳原子数成正比。它对水、二氧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无机物不敏感,对气体流速,压力和温度变化不敏感。FID线性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的死体积几乎为零,可与毛细管柱直接相连。FID的缺点是需要三种气源及其流速控制系统,FID工作原理,响应机理,氢火焰FID的氢/空气火焰石一种典型的扩散焰。柱后流出物与H2混合后从火焰的中心流出,空气在火焰四周。氢气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必须通过火
3、焰外围向内扩散才能得到。扩散焰的特征是火焰中产生的基团和内、外火焰温度变化极大。如FID内火焰为富氢焰,外火焰为富氧焰,它们之间即使H2和O2的混合区。在此又随火焰高度不同,发生不同的火焰化学和火焰电离反应。,FID的响应机理,烃类:在火焰下部,从燃烧区向内扩散的氢原子流量较大,烃类首先产生热氢解作用,形成甲烷、乙烯、和乙炔的混合物。然后这些非甲烷烃类与氢原子反应,进一步加氢成饱和烃。在低于600温度下,C-C键断裂,最后所有的碳均转化成甲烷。C-C-CH2CH3+H+CH4+C-C-C-CH2+芳烃,如苯先加氢形成环乙烷,再转化成甲烷。总之,在火焰中时将不同烃分子中的每个碳原子均定量转换成最
4、基本的、共同的响应单位甲烷,然后再经过化学电离过程产生信号:CH+OCHO+e-所以,FID对烃类时等碳响应。当然,上式需要次甲基,而在C原子中产生CH的几率仅1/106,因此,FID最终产生信号的效率极低。,FID的结构,FID通常用一不锈钢外壳,将喷嘴、收集极、极化极及点火圈等密封在内,留一出口排除燃烧产物。,FID的结构,FID的性能决定于电离效率和收集效率,前者主要与氮氢比有关,后者与FID的结构以及样品浓度有关,这里讨论与结构有关的内容:喷嘴内径和材料,电极形状和位置极化极可用铂金、不锈钢或镍合金制作,多为圆形,并和喷嘴在同一平面。极化极低于喷嘴,灵敏度下降;反之,响应值虽可提高,但
5、噪声亦增大。收集极多用不锈钢制作,形状有多种,目前最常用的是圆筒形,它在火焰喷嘴上方与喷嘴同轴安置。收集极和喷嘴必须有极好地绝缘,在100V电压时,即有1012的漏电电阻,也能产生10nA的基线偏移。,收集极和极化极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6mm。过低时收集极过热,易产生热电子,增大噪声;过高时,离子流到达电极的时间长,正、负离子再结合的几率大,收集效率降低。极化电压在收集极和极化极之间,加一极化电压,即可形成一电场,使火焰中形成的正、负离子彼此分开而被有效地收集。,性能特征,灵敏度和零池(喷嘴)体积;适于对有机物,特别是烃类定量;线性范围宽,但定量时要注意是否为线性和在线性范围内。,灵敏度和池体积
6、,氢火焰检测器的特点,氢火焰检测器由于结构简单、性能优异、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所以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FID结构仍无实质性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对几乎所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均有响应,对所有烃类化合物(碳数3)的相对响应值几乎相等,对含杂原子的烃类有机物中的同系物(碳数3)的相对响应值也几乎相等。这给化合物的定量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具有灵敏度高(10-1310-10g/s),基流小(10-1410-13A),线性范围宽(106107),死体积小(1L),响应快(1ms),可以和毛细管柱直接联用,对气体流速、压力和很度变化不敏感等优点,所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气相色谱检测器,FI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ID 检测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