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仪表工具使用培训(1).ppt
《FTTH仪表工具使用培训(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TTH仪表工具使用培训(1).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联通FTTH开户及维护常用工具、仪表、故障处理及施工规范及技能培训,武汉光孚通信有限公司,2023/2/26,2,培训内容,一、FTTH光缆主干线路组网示意二、FTTH到户皮线光缆示意图及布放中的 注意事项三、OTDR常规使用以及日常维护 四、皮线光缆接续常用工具五、故障处理及施工规范,2023/2/26,3,一、FTTH光缆主干线路组网示意,机房OLT 机房ODF架 室外光 缆交接箱 单元或楼层壁挂箱,2023/2/26,4,二、FTTH到户皮线光缆示意图及布 放中的注意事项,单元或楼层壁挂箱机房 用户室内面板盒或多媒体箱 用户电脑或电话,三、OTDR常规使用以及日常维护,1、OTDR的
2、相关介绍2、OTDR的工作原理3、OTDR的常规使用4、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5、OTDR日常维护6、其他应该注意事项,2023/2/26,5,2023/2/26,6,OTDR的相关介绍,OTDR的发展外国品牌:安捷伦(Agilent)、安立(ANRITSU)、EXFO、韦夫泰克WAVETEK、安藤等国内品牌:41所(AV6411型 OTDR),2023/2/26,7,OTDR的相关介绍,选择如选择40/39dB动态范围的,那么它的测试距离为:当 1310nm,L40/0.35=114KM当 1550nm,L39/0.25=156KM,2023/2/26,8,内容提要,1、OTDR的相关介绍2
3、、OTDR的工作原理3、OTDR的常规使用4、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5、OTDR日常维护6、其他应该注意事项,2023/2/26,9,OTDR的工作原理,掌握OTDR的工作原理有助于使用有助于仪表维护有助于分析测试误差特别提示:当不能确定被测试光纤是否有业务时,应先用光功率计或光纤识别器测试是否有业务运行,以免损坏OTDR或其它相关设备。,2023/2/26,10,OTDR的工作原理,概述 OTDR是光缆工程施工和光缆线路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测试仪器,它能将长100多公里光纤的完好情况和故障状态,以一定斜率直线(曲线)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在几英寸的液晶屏上。根据事件表的数据,能迅速的查找确定故障点的
4、位置和判断障碍的性质及类别,对分析光纤的主要特性参数能提供准确的数据。,2023/2/26,11,OTDR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OTDR在电路的控制之下,按照设定的参数向光口发射光脉冲信号,之后OTDR不断的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从光口接收从光纤中反射回的光信号,分别按照瑞利背向散射(测试光钎的损耗)和菲涅尔反射(测试光钎的反射)的原理对光纤进行相应的测试。瑞利散射:由于光纤本身的缺陷,制作工艺和石英玻璃材料组分的不均匀 性,使光在光 纤中传输将产生;菲涅尔反射:由于机械连接和断裂等原因将造成光在光纤中产生,由 光纤沿线各点反射回的微弱的光信号经光定向耦合器到仪 器的接收端,通过光电转换器,低噪声
5、放大器,数字图象 信号处理等过程,实现图表、曲线扫迹在屏幕上显现。,2023/2/26,12,OTDR的工作原理,损耗:Rayleigh Backscatter(瑞利背向散射)=5Log(P0WS)-10ax(loge)式中:P0:发射的光功率(瓦)W:传输的脉冲宽度(秒)S:光纤的反射系数(瓦/焦耳)a:光纤的衰减系数(奈踣/米)1奈踣=8.686dBx:光纤距离散射是光线遇到微小粒子或不均匀结构时发生的一种光学现象。这种散射主要是瑞利散射,其损耗的大小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即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迅速下降,瑞利散射的方向是分布与整个立体角的,其中一部分返回到光纤的注入端,形成连续的后向散射回
6、波,成为背向散射光或称为后向散射光。光纤中某一点的后向回波可以反映出光纤中光功率的分布情况,椐此可以测试出光纤的损耗。,2023/2/26,13,内容提要,1、OTDR的相关介绍2、OTDR的工作原理3、OTDR的常规使用4、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5、OTDR日常维护6、其他应该注意事项,2023/2/26,14,OTDR的常规使用,三种方式 自动方式:当需要概览整条线路的状况时,采用自动方式,它只需要 设置折射率、波长最基本的参数,其它由仪表在测试中自 动设定,按下自动测试(测试)键,整条曲线和事件表都 会被显示,测试时间短,速度快,操作简单,宜在查找故 障的段落和部位时使用 手动方式:需要
7、对几个主要的参数全部进行设置,主要用于对测试曲 线上的事件进行详细分析,一般通过变换、移动游标,放 大曲线的某一段落等功能对事件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测试 的分辨率,增加测试的精度,在光纤线路的实际测试中常 被采用。实时方式:实时方式是对曲线不断的扫描刷新,由于曲线在 不断的跳动和变化,所以较少使用。,2023/2/26,15,OTDR的常规使用,测试项目:光纤接续点的接头损耗了解沿光纤长度的损耗分布光纤链路的全程损耗和回波损耗等光纤断点的位置,2023/2/26,16,OTDR的常规使用,模式事件采样点分辨率,波长距离范围脉宽折射率平均化单位平均化值背向散射电平,设置1,设置2,2023/2/2
8、6,17,OTDR的常规使用,事件阀值 接续损耗 行业标准一般为 0.08dB 回损 光纤远端 告警阀值 非反射性损耗 反射性损耗 回损 光纤损耗 全损耗 全回损 平均损耗,设置3,2023/2/26,18,OTDR的常规使用,1、接续门限值:接头损耗作为事件的门限值。所有接头中,其损耗凡超过该门限值的即称为事件(即不合格接点)。在电信部门为:双向平均损耗为0.08dB。在广电部门为:双向平均损耗为0.05dB。,2023/2/26,19,OTDR的常规使用,2、接续门限值(第二极):光纤冷接器作为连接器的连接损耗门限值。一般清况下,超过该值,OTDR即认为光纤已到末端。,2023/2/26,
9、20,OTDR的常规使用,3、反射、非反射:事件是光纤中引起轨迹从直线偏移的变动。可以分析为反射或非反射。反射事件:当一些脉冲能量被反射,例如在连接器上,反射事件发生。反射事件在轨迹中产生尖峰信号(有一个急剧的上升和下降)非反射事件:在光纤中有一些损耗但没有光反射的部分发生。非反射事 件在轨迹上产生一个倾角。通常为熔接接头OTDR判断被测试光纤中反射事件的门限值。在测试过程中,凡有超过该值的反射点即称为事件点。,2023/2/26,21,OTDR的常规使用,4、距离/分辨率:对被测光纤设置的测试距离和采样点的间隔。距离的设定原则为:大于被测光纤实际距离的1.5到2.0倍,以保证分析软件提供一个
10、曲线端点之后足够清洁的噪声区。分辨率的设定原则见上表,2023/2/26,22,OTDR的常规使用,5、脉冲宽度:脉冲宽度决定了OTDR所发出的光功率的大小。脉冲宽度选择的越宽,OTDR所发出的光功率越大,测试的距离也就越远。反之,脉冲宽度越窄,OTDR发出的光功率也就越低,测试的距离也就越近。但决不是说,脉冲宽度越宽越好,脉冲宽度越宽,盲区(尤其是近端盲区)越大,不可测试的损耗区和不可分辨的事件区越大。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该参数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建议用户遵照下属原则:脉冲宽度 长度分辨率8/光速/光纤折射率例如:当长度分辨率=0.25米时,脉冲宽度 0.25米8/300000000米/s/1
11、.4681100ns但需注意:脉冲宽度又与测试距离有关,因此测试距离、分辨率、脉冲宽度等参数的设置应参照上面表中的设置参数。,2023/2/26,23,OTDR的常规使用,6、折射率:此处折射率的数据应为被测光纤折射率的数据。该数据与被测光纤折射率实际值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到OTDR对被测光纤距离的测试精度。因此,该折射率数据的设置应与被测光纤实际的折射率相一致。默认值为:SM(单模):1550nm为1.468100,1310nm为:1.467500,MM(多模)1300nm为1.487000,850nm为1.496000。,2023/2/26,24,OTDR的常规使用,7、背向散射:此处背向散射
12、的数据应为被测光纤背向散射的数据。该数据与被测光纤背向散射实际值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到OTDR对被测光纤损耗的测试精度。因此,该背向散射数据的设置应与被测光纤实际的背向散射相一致。背向散射的默认值为:SM(单摸):1550nm为83.0dB、1310nm为80.0dB、MM(多模):1300nm为74.0dB、850nm为67.0dB、,2023/2/26,25,OTDR的常规使用,8、平均时间 OTDR每当向被测光纤发出一个光脉冲后,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由被测光纤返回的背向散射的光信号进行采样。但由于在每一个采样点上均有噪声信号,因此将严重的影响到测试的准确度。根据噪声信号的随机特性,为了极大
13、的减小噪声信号对测试准确度的影响,OTDR采用了反复发送光脉冲、反复进行采样计算的测试方法,最后将每一采样点反复采样的数据进行求和并取平均值,以此对噪声信号进行抑制。这就要求OTDR要有一定的测试平均时间,平均时间越长,OTDR对噪声信号的抑制性能越好,损耗测试的精度也就越高。一般情况下,平均时间应在2到3分为好。,2023/2/26,26,OTDR的常规使用,轨迹分析1、正常轨迹2、脉冲设置较小3、阻断图形4、衰减图形5、严重受损图形6、成端故障图形7、发光受阻图形8、跳纤图形9、仪表发光受损图形,2023/2/26,27,OTDR的常规使用,这是一条比较完好的纤芯背向散射图形。,1、正常轨
14、迹,2023/2/26,28,OTDR的常规使用,2、脉冲设置较小,由于脉冲的设置较小,电平噪声十分明显。,2023/2/26,29,OTDR的常规使用,3、阻断图形,此图反映出光缆已经发生阻断,2023/2/26,30,OTDR的常规使用,4、衰减图形,类似台阶的图形就是一个衰减事件,台阶幅度越大说明光纤衰减量就越大。,2023/2/26,31,OTDR的常规使用,5、严重受损图形,如箭头所示,此图有多个衰减事件,严重影响光纤传输质量,应找出原因,进行整治。,2023/2/26,32,6、成端故障图形,此图反映出成端无正常反射峰,说明有几个问题:1。法兰盘故障 2。光缆纤芯故障 3。尾纤故障
15、,OTDR的常规使用,2023/2/26,33,7、发光受阻图形,此图无背向散射图形显示,说明仪表发光部分故障或成端部分如:尾纤、法兰盘故障等。,OTDR的常规使用,2023/2/26,34,8、跳纤图形,每一次跳纤,在图形上都会形成一个反射峰。,OTDR的常规使用,2023/2/26,35,9、仪表发光受损图形,注意箭头所指的弧线部分,说明激光器受损 或光接口不清洁。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直角。,OTDR的常规使用,2023/2/26,36,内容提要,1、OTDR的相关介绍2、OTDR的工作原理3、OTDR的常规使用4、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5、OTDR日常维护6、其他应该注意事项,2023/2/
16、26,37,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障碍点的判断 按障碍性质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断纤障碍,一种为光纤链路某点衰减增大性障碍。按障碍发生的现实情况可分为显见性障碍和隐蔽性障碍。,2023/2/26,38,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初步解决方法显见性障碍查找比较容易,多数为外力影响所致。可用OTDR仪表测定出障碍点与局(站)间的距离和障碍性质,线路查修人员结合竣工资料及路由维护图,可确定障碍点的大体地理位置,沿线寻找光缆线路上是否有动土、建设施工,架空光缆线路是否有明显拉断、被盗、火灾,管道光缆线路是否在人孔内及管道上方有其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损伤光缆等。发现异常情况即可查找到障碍点发生的位置。,2
17、023/2/26,39,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隐蔽性障碍查找比较困难,如光缆雷击、鼠害、枪击(架空)、管道塌陷等造成的光缆损伤及自然断纤。因这种障碍在光缆线路上不可能直观的巡查到异常情况,所以称隐蔽性障碍。如果盲目去查找这种障碍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财力和人力的浪费,如直埋光缆土方开挖量等,延长障碍历时。,2023/2/26,40,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分类解决1.部分光纤阻断障碍 精确调整OTDR仪表的折射率、脉宽和波长,使之与被测纤芯的参数相同,尽可能减少测试误差。将测出的距离信息与维护资料核对看障碍点是否在接头处。若通过OTDR曲线观察障碍点有明显的菲涅尔反射峰,与资料核对和某一接头距离
18、相近,可初步判断为光纤接头盒内光纤障碍(盒内断裂多为小镜面性断裂,有较大的菲涅尔反射峰)。修复人员到现场后可先与机房人员配合进一步进行判断,然后进行处理。若障碍点与接头距离相差较大,则为缆内障碍。这类障碍隐蔽性较强,如果定位不准,盲目查找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如直埋光缆大量土方开挖等,延长障碍时间。可采用如下方式精确判定障碍点。用OTDR仪表精确测试障碍点至邻近接头点的相对距离(纤长),由于光缆在设计时考虑其受力等因素,光纤在缆中留有一定的余长,所以OTDR测试的纤长不等于光缆皮长,必须将测试的纤长换算成光缆长度(皮长),再根据接头的位置与缆的关系以确定障碍点的位置,即可精确定位
19、障碍点。,2023/2/26,41,光纤断点定位与误差分析,具体算法如下(1)纤长换算成皮长 La=(S1-S2)/(1+P)式中La为光缆皮长;S1为测试的相对距离长度;S2为光缆接头盒内的单侧盘留长度,一般取0.6-1.2;P为该光缆的余长,因光缆结构不同而异。可用同型号的备用光缆进行测试。也有的厂家提供该项指标。余长也可简单表示为P=(Sa-Sb)/Sb,其中Sa为单盘光缆的测试纤长;Sb为单盘光缆标记的皮长尺码长度。对中心管式光缆和层绞式光缆是不同的。一般光缆余长是根据结构基本固定的中心管式光缆余长为:3-5 层绞式光缆余长为:10-15 左右,具体可以向供货商询问。(2)光缆障碍点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TTH 仪表 工具 使用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