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九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方案.doc
《东九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九高速公路绿化施工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 一、工程概况21.1总体概况21.2地质情况21.3河流水文情况31.4气候特征3二、编制依据4三、绿化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案43.2.三维植被网护坡53.2.1工艺流程:53.3乔木、灌木种植73.3.1施工工艺流程:73.4喷播植草93.5挂铁丝网喷播植草123.6铺种草皮153.6.6养护管理期的施工方案:18四、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194.1基本要求194.2质量标准与检验19五、质保措施205.1质量保证体系205.2绿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5.3合格工程保证措施215.4施工用水215.5特殊季节施工22绿化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总体概况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四纵
2、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七”(南京-九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南沿江高速公路的最西段,列入了交通运输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是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根据本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封闭、全立交,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本项目总体走向为自东北往西南,起点接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接线,设置香隅枢纽互通立交,终点接在建的江西省彭泽至湖口高速公路赣皖界至彭泽段,路线总里程 10.802Km(K0+600K11+402.188)。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26米,全线设计时速10
3、0Km/h。 绿化主要工程数量:种草144320.8、三维植被网护坡46048.8、长绿灌木34929株、厚80mm客土草灌混植34286、撒播草种188405(撒播植草、路堤边坡喷播植草、挂铁丝网喷播植草、框架梁内植生袋绿化)、马尼拉草皮27036、人工种植乔木8125棵(香樟、蜀桧、枫香、构树)、人工种植灌木44066棵(红继木球、紫薇、紫叶李、红叶石楠、龟甲冬青、葱兰、紫藤、海桐、迎春、垂柳、小果蔷薇、天竺桂、高杆女贞、女贞、马桑、黄荆、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圆竹)、人工种植攀缘植物。1.2地质情况本项目全线均位于东至县香隅镇境内,自县域中西部往西南方向斜穿至皖赣交界鹰山尖附近。项目沿线
4、地形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北部为丘陵平原区,香隅附近地势平坦,其标高1040m左右,黄栗树至省界一带为岗地山坳和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标高在40300m之间。按地貌成因和形态分类,公路沿线可划分为冲积(堆积)平原、剥蚀丘陵、侵蚀低山三个基本类型。1.3河流水文情况地表水:项目沿线位于长江右岸,属长江水系,区内河湖区域辽阔、河系发达、湖泊众多。主要河流包括香隅河、尧渡河等,湖泊有七里湖、黄泥湖、茅田湖、泽潭湖、太白湖等;另外,还分布着桥上水库、潘冲水库、青山水库等。正常年区内径流深710毫米。地下水:一般情况下,沿江洲圩地区受江湖水位影响,汛期地下水位在50厘米上下,暴雨后为2030厘米。山丘
5、河谷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丰富,又受河水常年补给。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以及水利特征,将区域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通过对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1.4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中低纬度,系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因地区地形复杂,各地气候有异,季节转换明显,水、旱、风、冻、冰雹等灾害频繁,给公路的施工、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区内多年平均气温在15.516.9左右,历年绝对最高气温(7月)达39.8,绝对最低温度(元月)为-16。区内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046.0小时,全年无霜期223天。
6、区内雨量充沛,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降水量1554.4毫米。因季风气候影响,月、季分布不均,旱涝频繁。常年3、4月份雨水明显增多,5、6月份雨水集中多洪涝,7、8月份降水不均、伏旱多夏涝,9、10月份秋高气爽、秋旱频繁。年蒸发量1444.9毫米,小于年降雨量。二、编制依据1、 本工程的招标文件; 2、本工程的工程设计图纸及所附工程量清单; 3、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操作规程; 4、本单位曾经施工过的同类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及本单位所固有的综合管理水平。三、绿化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案3.1 撒播种、植草 施工工艺流程:表(层)面处理设置高程控制桩运料、摊铺植草。 3.1.1表(层)面处
7、理:需要植草的部位清除表面的废弃钢筋、模板及其他影响植物生长的垃圾。经工程师检查并批准将要被植草的表面后,才能开始植草。3.1.2测量放样:测量人员进行铺筑的放样,设置高程控制标杆,标出15cm种植土厚度线,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标杆的保护。3.1.3运料、摊铺:直接用反铲或装载机装载,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卸料。采用SD23推土机或者装载机摊铺,人工配合平整,厚度控制约15cm。铺料过程中参照做好的高度标杆来控制,避免出现超厚或不足现象。整平表面做到基本平坦。3.1.4植草:根据规定的比率均匀的进行播种后,用耙子杷种,并轻轻的卷入表面。并时常进行洒水养护,雨季也可利用天然降水养护。种草的密度为5到7
8、cm(草丛之间的间隔)。3.2.三维植被网护坡3.2.1工艺流程: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挂网固定覆土播种再覆土覆盖纤维布或稻草、秸杆浇水养护后期管理。3.2.2施工技术方案3.2.2.1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 a.在路基土方已经完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放出路基边坡坡脚桩。直线路段基边桩及坡脚桩每隔20cm打桩,进入曲线段加密到510m,以保证路基边坡线平滑顺直。 b定出路基边桩及坡脚桩后,用白灰标出控制线,然后开始刷坡。刷坡时可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按1:1.5的坡度进行。用挖掘机刷坡时要预留约20cm宽由人工清除,以保证路基边坡的密实度,人工刷坡时要挂线,并用坡度尺检验路基边坡坡度,以确保基边坡的
9、外观线形,刷坡后将边坡上的土块粉碎、平整,并施入底肥。完工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3.2.2.2开挖沟槽。在坡顶及坡脚处,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尺寸,人工开挖预埋植被网的沟槽,并平整。注意开挖沟槽和刷坡一次不要过长,防止雨水、风沙等作用破坏路基边坡坡面。3.2.2.3覆网。边坡整理完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或工程师的指示,及时进行人工铺设三维植被网。覆网时,先将网置于坡顶沟槽内,然后从坡顶到坡脚依次进行。网昼与坡面贴附紧密,防止悬空,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皱褶。网块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部分应在10cm左右。3.2.2.4固定三维植被网。覆网后按照一定的密度和方式,采用竹钉(长
10、25cm)或R型钢筋(长25cm)打入边坡进行固定;然后将植被网预埋在沟槽中,再回填土夯实。3.2.2.5覆土。在三维植被网固定好以后,在网上覆一薄层土进入网包(可以用木条刮入),而土壤要求细碎、肥沃、pH值适中。3.2.2.6播撒草籽。要求如下: a根据气候、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择易于成活、枝叶茂盛、根系发达、茎低矮、多年生、便于养护和经济的草籽种类。 b撒播草籽应在无风,气温15度以上的天气进行,避免干燥的风季和暴雨季播种。为使草籽均匀分布,草籽应掺加细砂或细土,搅拌均匀后播撒。3.2.2.7再覆土。撒播草籽后,网上面再均匀覆盖一薄层土,并适当拍实,使边坡表面平整,并保证使土盖住草籽。网
11、上覆上总百度约为2cm 左右。3.2.2.8覆盖纤维布或稻草、秸杆。为了让草籽尽快发芽,边坡上面应考虑采用纤维布或稻草、秸杆等进行覆熏,使土壤保持湿润和适宜草籽生长的温度。3.2.2.9浇水养护。种植草籽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直到草籽成活并覆盖坡面。浇水时最好采用雾状喷施,防止形成径流,以免造成草籽分布不均匀而影响覆盖率和美观。3.2.2.10养护期加强管理。应有效地养护所有种植面上的植物,直到养护期终止。3.3乔木、灌木种植3.3.1施工工艺流程: 选苗 植树前准备 定位放线 掘苗 挖树坑 填土、换土、施肥 装车、运苗、卸车、假植 栽植3.3.2苗木来源:原有乔、灌木应尽
12、量就地移栽使用,其余的按图纸所规定的品种、规格尽可能在本地区选苗。如某些品种的苗木需到外地采购,必须向业主、监理方申请,并做好苗木的检疫工作。3.3.3、植树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了解设计意图,认真听取设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技术交底,包括设计规定的树种、定点依据等。施工前必须了解植树场地的情况,清除障碍。落实苗源,专人看苗、号苗。3.3.4定点放线: 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定点标记要明显,用木桩、白灰 漆进行标记。定点后编好放样报验单,报业主、项目监理部有关人员验点。3.3.5掘苗标准: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绿化效果,选用生长 健壮、无病虫害、树形好、根系发达的苗木。操作方法:a、掘苗根据甲方要
13、求先进行选苗号苗。b、掘苗处土壤干燥时,应在掘苗前 3 天浇水一次。c、常绿树或灌木掘苗前要用草绳将树冠围拢,所留根系及苗木土球应符合规定尺寸。起苗后要视树种及栽植需要进行 适当修剪,以减少水份蒸发,提高成活率和观赏效果。d、掘苗当时要先铲去表土,然后开环状沟,同时修土球,再用草绳打包。e、花灌木小苗则注意取苗后放置阴凉处或用遮阳网挡住强光,防止脱水萎蔫。3.3.6挖树坑: 挖树坑时要找准位置,以所定位置为中心按规定直径划一圆圈作挖坑范围。挖树坑时要将表土与底土分别置放。挖坑时,对坑壁要随挖随修,坑壁直上直下,口大底小。3.3.7填土、换土、施肥: 填土时要先填入表土,然后填入底土,并要求及时
14、除去树根、草根及砖石块。如挖出的坑土不适宜种植,则应换上肥沃 的土壤。施肥时严禁树根与肥料直接接触,施用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以免烧伤树根。模纹花坛、遍植花灌木可结合平整土地撒施肥料,并充分拌匀。3.3.8装车、运苗、卸车、假植:苗木装车前,押运人应仔细核实树种、规格、质量、数量后再行装车。装运灌木可直立装车,并对根部采取保护措施。装运裸根苗木应根向前,树梢向后,按顺序堆码,并采 取措施使树干免遭损伤。装运带土球苗木,苗木 2 米以下可立放,2 米以上则斜放,且土球向前,树干朝后。卸苗时要按顺序从上至下。苗木土球直径 40 厘米以下的,可直接搬动土球卸苗。土球在 40 厘米以上的,必须用木板
15、搭成斜面,将土球从木板上慢慢滑下。所有苗木卸车时均要轻拿轻放。苗木卸车后不能马上栽植的,应进行假植,并适当浇水, 保证苗木根部、茎部湿润。3.3.9栽植:灌木的栽植:栽植前对苗木的枝干与根系进行必要的修剪。在树坑所施的肥料上覆盖5-10厘米的泥土,使根系不直接接触肥料。坑中所填泥土应在洞坑深度三分之二处,中央呈馒头状。然后将灌木球苗放置其上,在树坑四周及其上回填泥土。当回填土达到根系一半深度,要将苗木向上稍微提起,随即按每层厚15厘米回填土并适当压实。带土球苗木的栽植:填土至坑深三分之二处,将土球上的包装物去掉,在坑中放稳,将种植土回填在土球周围并分层压紧。做保护圈、浇水:待乔木栽植完毕后,用
16、土围成土堰,土堰高为15厘米,然后浇足定根水。胸径大于6厘米的苗木,应在浇定根水1天后设立支撑。根据土壤墒情浇第二、第三次水。待浇完第三次水就可封堰。3.4喷播植草 喷播植草技术,是以水为载体的植被建植技术,首先将配置好的种子、肥料、覆盖料、土壤稳定剂等与水充分混合后,再用高压喷枪均匀地喷射到土壤表面。喷播后的混合物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种子被冲刷,并保证在较短时间内植株迅速覆盖地面,以达到稳固边坡和绿化美化的目的。3.4.1、施工工艺流程坡面清理种子处理土壤处理配置喷播液喷播覆盖无纺纤维布养护管理3.4.2、坡面清理清除经过验收的稳定边坡上的易碎落的孤石、松动岩块及杂物。
17、3.4.3土壤处理 施工设计边坡存在边坡土壤硬度较大(非坚硬岩石)或坡面太光滑,进行开挖水平沟处理,一般水平沟间距5cm,沟深5cm;对局部硬度较大地区,需要进行局部挖水平沟处理。而对坡面极为不平整或有废渣的区域,进行表面清理、平整。未进行过种植土处理的地点,土壤应进行深耕作业,并打碎土块,翻耕深度大于30cm。有工程防护的边坡,只允许使用锄、铁锹等工具进行翻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工程设施,翻耕深度大于30cm。场地种植土中如含有有害成分,则应采用客土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场地有积水的地方应整平或挖排水沟将水引走。3.4.4草籽处理草籽选用根系发达、茎矮叶茂、成活率高、生产快、适宜当地土质和
18、气候条件的品种。种子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方法可使用化学溶液浸泡,或采用温水处理,或采用流水冲洗的方法。3.4.5配置喷播液 按设计规范要求选配肥料、种子、覆盖料、土壤稳定剂、着色剂等与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喷射于坡面。在喷播前一定要对批量种子发芽率进行测定。由于灌木种皮较厚,需要温水浸泡处理和催芽处理,具体措施依据种子的特性,以保证灌木的正常出苗。3.4.6喷播 喷播时先加水至罐的1/4处,开动水泵,使之旋转,再加水,然后依次加入种子、肥料、保水剂、纸纤维黏合剂等。搅拌5-10分钟使浆液充分混合后,方可喷播。喷播时,操作人员要均匀连续地喷到播种地面。 为了保证效果,应每次喷4米,下一次喷
19、重叠2米,且从左右两个方向往复喷植,即每一个地方都是左右方向各喷一次。喷播后5-10分钟水分下渗,此时容易检查效果,不足应补喷,喷播过的地方严禁踩踏。3.4.7覆盖无纺布 由将无纺布平整的铺于坡面上,如须搭接,则纵向覆瓦状搭接15cm,横向搭接15cm。并且每1m用一枚竹钉固定。3.4.8养护管理 雾化浇水,水点宜细密均匀,防止水流冲蚀坡面。浸透土层80100mm为宜,除降雨天气,喷水不得间断。待草长至5cm时或23片叶,揭掉无纺布,使用人工方法加速生长,使之快速成坪。作好草坪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肥料管理。3.5挂铁丝网喷播植草挂铁丝网喷播植草施工方案适用于本标段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3.5.1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公路 绿化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