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全国卷1考试说明解读.ppt
《2016高考生物全国卷1考试说明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生物全国卷1考试说明解读.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6.1.25,2016年高考生物考试说明解读(全国卷),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使用一览表,2,考试说明的作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生物部分中明确了考试性质,细化了能力要求,框定了考试范围,指明了考试形式,对生物学科高考的知识要求和能力目标作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说明,同时给出了试卷结构,列举了题型示例,是高考生物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3,解读考试的能力要求(高考真题+具体措施)解读考试的范围与要求解读考试说明题型示例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特点分析2016届高三备考建议,4,解读考试的能力要求,5,6,1.理解能力2.实验与探究能
2、力3.获取信息的能力4.综合运用能力,解读考试能力的要求,未 变,解读考试能力的要求,7,(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读:一是对所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考查)。(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解读:二是对所学知识的表达。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文字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此外,模式图、图解、表解、坐标图、数学方式等都是生物学中重要表达形式。(绘图题)(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
3、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读:三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和判断有关生物问题。(注:浙江考试说明将此放在综合运用能力中),解读考试能力的要求理解能力,8,1.(全国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9,2015高考真题,细菌无复杂细胞器,抽样统计难度为0.689,区分度为0.511,2.(全国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
4、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10,2015高考真题,成熟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抽样统计难度为0.885,区分度为0.298,4.(全国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11,2015高考真题,演替的过程,抽样统计难度为0.919,区分度为0.340,6.(全国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
5、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12,2015高考真题,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抽样统计难度为0.826,区分度为0.440,3.(全国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
6、+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13,2015高考真题,细胞外液几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抽样统计难度为0.718,区分度为0.395,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海南卷)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14,2015
7、高考真题,抽样统计难度为0.752,区分度为0.492,1、(全国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5,2014高考真题,6、(全国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6,考查种间关系,20
8、14高考真题,2、(全国1)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17,2014高考真题,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全国1)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9、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18,2014高考真题,30、(全国1)(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次生演替已具备其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到达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10、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9,变快,未发生改变,识记演替的概念理解演替的概念影响演替的因素,2014高考真题,强化基础知识!加强概念教学,教给学生知识结构!,如何提高理解能力?,20,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知识的训练,形成知识网络适时进行渗透,解读考试能力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11、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教材实验的综合考查)(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实验验证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21,29.(全国1卷)(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
12、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
13、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2015高考真题,答案为“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C组用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相对含量达94%”“C组光暗交替,光照时间短,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光合效率高”“94%/67.5100%/135”“单位光照时间内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C组高(无光照不对)”以上答案可以得分。,“C组有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产物,但其相对含量与D组相差不大”“处理时间短,产物相差不大”“C组光合作用产物
14、相对含量低于D组”“C组只有D组一半时间在积累有机物,另一半时间消耗有机物”“温度相同,则呼吸强度相同,C组光合作用产物相对含量低于D组,说明C实际光合作用慢”“C产物相对含量低D的高”没有明确组别和处理条件的答案,这些答案未能得分。,抽样统计难度为0.426,区分度为0.651,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15、;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
16、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第三空答案为“光照”,答出“光照”、“光”、“太阳光”等得分。答出“光强”、“光反应”等不得分。第四空答案为“基质”,答出“基质”或“叶绿体基质”等得分,答出“细胞质基质”、“类囊体膜”或“类囊体”等不分得。,2015高考真题,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
17、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
18、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第一空答案“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写出“光暗交替频率”、“交换频率”、“转换频率”、“转换次数”等也得分。答:“交替时间”、“交替时间间隔”、“光照时间”、“光照、黑暗的交替次数”、“光照频率”等不得分。第二空答案为“ATP和还原型辅酶II”,将“ATP”写成了“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腺三磷”等表述,将“还原型辅酶II”写成了“NADPH”、“H”、“还原氢”等得分。答:“能量”、“有机物”、“H-”、“活跃化学能”、“暗反应”不得分。,2015高考真题,4、(全国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
19、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25,2014高考真题,29、(全国1)(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26,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碱,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
20、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014高考真题,实验复习的策略,27,实验复习的策略,28,实验复习的策略,29,实验复习的策略,30,实验复习的策略,31,实验复习的策略,32,解读考试能力的要求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解读:一是从文字、图表中获取信息。高考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对于含有图表的题目,首先要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加工、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STS)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解读:二
21、是了解社会热点信息。这种以社会热点为素材组织考查,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影响。,33,5.(全国1)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34,2015高考真题,获取题干有效
22、信息,抽样统计难度为0.899,区分度为0.394,5、(全国1)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2和4必须是纯合子B.1、1和4必须是纯合子C.2、3、2和3必须是杂合子D.4、5、1和2必须是杂合子,35,2014高考真题,病孩概率?,Aa,29.(全国1)(11分)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
23、)、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36,(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苏丹(),橘黄(红),O,一定的光照,适宜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2013高考真题,29(全国1)(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
24、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7,(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通过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原因是,葡萄糖,呼吸,72-96,265,22,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真审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高考 生物 全国卷 考试 说明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