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用探讨及其工程设计.doc
《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用探讨及其工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用探讨及其工程设计.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工程学院毕 业 论 文浅层地热能在热水系统中的利用初探及其工程设计姓 名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042班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 5 月 28 日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学生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得的成果。除了文中已用特别标志加以标记的引述内容之外,本论文不含有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的致谢部分里面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人完全可对本论文研究的真实性负责。 签名: 日期: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2、,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在许多)公共建筑中越来越普及。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作为公共住宅建筑的能耗大户,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对建筑节能尤为重要。本着“节能、经济、舒适、环保”的原则,本文初步探讨了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节能效果,并以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新校区学生公寓A栋为对象,完成其地源热泵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工程设计。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热水量与耗热量的计算,热水系统整体方案研究和设计,室内热水供、配水子系统设计计算,室外吸热子系统设计,主要设备计算与选型,系统能耗分析,简单控制方案。通过在新校区学生公寓的设计计算,理论上验证其在集中热水系统中是一种可行的节能的方案。充分显示了它在节能方
3、面的优势,能耗系数达到3.3左右,是建筑降耗的重要方式之一。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地源热泵 热泵热水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 目 录1 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用探讨11.1 引言11.2 浅层地热能介绍11.2.1 浅层地热利用原理11.2.2 浅层地热热水系统的特点21.2.3 地热能采集方式的分类31.2.4 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1.2.5 国内地源热泵的应用与发展52 工程概况及方案的确定52.1 学生公寓工程概况52.2 学生公寓热水系统方案的确定63 生活热水设计标准与相关参数计算63.1 广州高校学生公寓热水系统使用特点63.2 生活热水设计标准73.2.1 热水用水定额73
4、.2.2 热水水温的确定73.2.3 热水水质73.3 热水量、耗热量的计算73.3.1 热水供应时间方案的确定73.3.2 热水量的计算83.3.3 耗热量的计算84 集中热水系统方案设计94.1 热水贮存方案的选择94.1.1 热水贮存方式的分类94.1.2 热水贮存方案的确定104.2 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104.2.1 热水循环方式的分类114.2.2 热水循环方案的确定114.3 热水配水系统给水方式的选择114.4 整体方案示意图及工作原理125 室内热水供、配水子系统设计计算145.1 室内管网分区方案145.2 室内管网布置敷设与保温145.2.1 管网布置与敷设要点145.2.
5、2 系统保温155.3 室内管网的水力计算165.3.1 室内管网布置方案与读图说明165.3.2 水力计算步骤175.3.3 配水管网和循环管网布置图175.3.4 配水管网的水力计算185.3.5 配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汇总215.3.6 循环管网水力计算225.3.7 循环管网水力计算结果汇总236 室内系统设备选型246.1 地源热泵主机246.1.1 地源热泵主机运行参数246.1.2 地源热泵主机选型256.1.3 主机实际运行时间计算2662 蓄热水箱选型2663 水处理器选型2664 水泵选型设计276.4.1 补水动力设计276.4.2 供水泵选型276.4.3 配水动力设计2
6、96.4.4 循环动力设计307 室外吸热子系统设计307.1 室外地下吸热系统负荷计算307.2 地下热交换器设计317.2.1 选择埋管形式317.2.2 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327.2.3 确定竖井埋管深度337.2.4 选择管材和确定管径337.2.5 确定换热器管间距347.2.6 确定竖井数目347.2.7 室外地下埋地管网布置357.3 地下管网水力计算357.3.1 地下管网沿程阻力损失357.3.2 地下管网承压能力校核377.4 地下管网敷设与竖井灌浆388 室外系统设备选型388.1 水处理器选型398.2 埋地管循环水泵选型399 控制方案与计费409.1 运行控制40
7、9.2 计费系统409.3 能耗分析与水费409.3.1 系统用电功率统计419.3.2 耗能计算与经济性分析419.3.3 能耗系数计算与能效比分析419.3.3 其它制热方案费用4210 总结4211 设计说明书43111 工程概况43112 设计依据43113 设计参数43114 室内热水系统设计44115 系统分区与管道布置44116 室内主要设备的选型44117 室外埋地管系统设计45118 室外系统主要设备选型45119 简单运行与控制451110 能耗分析451111 主要设备选型参数45参 考 文 献47Abstract48附录49致 谢50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8、表511 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用探讨1.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在许多高档小区和公共建筑中越来越普及了。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许多新建的高校学生公寓都提供集中热水供应。在集中热水系统普及的同时,合理选择系统方案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生活热水供应是建筑的能耗大户之一,根据估算,为满足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热水供应(日人均耗用热水2535升/日),一年约要耗用相当于1750亿到2450亿度电的能量1。而集中热水系统设计运行年限都很长,一旦方案确定,其能耗都比较稳定了,系统方案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学生公寓如果在规划建设前期合理地选择系
9、统方案,不但能减轻学校的投入,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目前,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主要有:太阳能供热、锅炉供热、电热供热、热泵供热和热电联供。广东地区日照较少,在我国属太阳总辐射照度较少的地区之一,年日照百分率只有35502。尤其在需热量较大的冬季,太阳能反而偏低,需要其它热源补充热量,不适合广东高校。而锅炉供热、电热供热的能效比不高,一般低于1,热电联供则需要有电厂而限制了其应用。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供应热水的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方案,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方案?本设计将从节能、经济、环保、适用等原则出发,以新校区学生公寓为工程实例,结合广东气候特点、综合投资收益、能源利用效益、收费方案等方面分析考虑
10、,初步探讨浅层地热能在集中热水系统的利用。1.2 浅层地热能介绍1.2.1 浅层地热利用原理浅层地热能是地球在接受了太阳的辐射后,在地球浅层蕴藏着一定的热能。浅层地热能是地球热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地热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浅层地热能的温度略高于当地平均气温353,全年温度相对比较稳定,波动性小,一般为10254。据参考文献5介绍,广州市年平均气温21.8,极端最低气温0,极端最高气温38.7。地下4米深处,土壤温度最高25左右,最低l7左右;地下7米深处,土壤温度最高23左右,最低21左右;地下lO米深处,全年土壤温度基本稳定在22左右,温度变化不超过05。热泵浅层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热泵
11、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中的低位热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源,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其原理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或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利用埋藏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与建筑物内部进行热交换,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转移,从而达到制冷或供热的目的。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1.2.2 浅层地热热水系统的特点地源热泵由于节能、环保、经济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暖通工程都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地源热泵在空调系统的工程应用比较成熟,应用于生活热水系统中在国内比较少,但其潜
12、力是非常大的。相对于传统供热方式,浅层地热能在供热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1、高效节能。目前,传统热水系统的热源主要有:煤、电力、煤气、天然气、和燃油等,用这些能源直接加热冷水,这些热源设备热效率都不高,一般是投入的能量多,而产出的热量少一些,它们的热效率都恒少于1,即使是电加热,其热效率也只能达到95%98%。而地源热泵由于利用浅层地热能温度的稳定性,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转移,使得地源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较高,约为22326。热水系统的热效率越高,说明其越能以尽可能少的有用功来利用环境的低品位热能,这样就越节能,对于当前一个处于能源危机的世界来说,节能的意义重大。2、经济
13、。衡量一个热水系统方案是否经济,由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浅层地热能热水系统作为经济的集中供热方式,其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行费用低。不同热源运用费用比较如表1所示。表1 不同热源运行费用7 热源名参数 参数值电天然气地源热泵热值效率9065%30%实际热值单价运行费用(元)31141472934备注:假设以1000kg15的冷水加热至55的热水,需要168192KJ的热量为例。实际热值=热值热效率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远低于其它热源,如果地源热泵热水系统再利用低价谷电,其平均运行费用就更少了。运行附加费用低。地源热泵不仅运行费用低,其运行附加费用有很多优势。首先,地源热泵
14、由于不需要燃料作为热源,也就不需要燃料输送费用和保管费、排渣运输费等。其次,检修周期长,地源热泵系统的运动部件少,磨损也少,平时无需任何检修,这将会为运作省下费用。此外,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管理人员与劳动强度均可减少,节省工资开支。节省空间。由于地源热泵供热系统的管路系统多数都铺设在室外的地面以下,隐藏安装,室内的设备相对较少,这就减少了室内面积和有效空间的占用,从而节省费用。总投资省。由于地源热泵系统需要在室外地面铺设管网,增加了较多的费用,其初投资较其它供热方式多。但是根据对美国七个不同地区2184台热泵系统的调查表明8,热泵系统设备的寿命期从1年到24年不等,平均寿命在
15、184年左右,较燃气(油)热水器寿命长,这就大大提高了初投资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对环境污染少等优势,许多国家政府都加大了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出台了许多优惠补助政策和技术指导,产业化规模的不断加大,生产厂家和集成商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还会进一步降低。总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相对较多,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它在经济性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是一种经济省钱的供热方式。3、环保1。由于地源热泵系统中热源仅用少量的电能和环境中的热量,根本不用燃油、燃气、燃煤或液化石油气等矿物燃料,工作过程中没有燃烧生成物,没有任何有毒气体
16、、温室气体和酸雨气体排放,没有废热污染,也没有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隐患。其制冷剂采用环保工质,不含氟里昂,对臭氧层零污染,对地球的温室效应无任何影响,热泵机组的运行也没有任何污染,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不产生任何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不会破坏周围环境的生态,具有良好的社会环保效益。此外,利用浅层地热作为热源的热水系统还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优点。是非常不错的供热方式。1.2.3 地热能采集方式的分类地热能采集方式共有以下三种形式9:1、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包括一个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它或是水平地安装在地沟中,或是以U形管状垂直安装在竖井之中。不同的管沟或竖井中的热
17、交换器成并联连接,再通过不同的集管进入建筑物内的水环路相连接。水等工作液体在封闭的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管内循环流动,通过管壁与管外土壤进行热量交换。2、地下水地源热泵。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分为两种,一种通常被称为开式系统,另一种则为闭式系统。开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换热器,吸(放)热之后将井水回灌。在闭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和建筑内循环水之间是用板式换热器分开并进行换热的。3、地表水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由潜在水面以下的、多重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表水热交换器取代了土壤热交换器,与土壤热交换地源热泵一样,它们被连接到建筑物中,不同之处是管内循环工作液体与管外地
18、表水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也有用江、湖、海等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形式类似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的。1.2.4 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源热泵技术和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虽然在我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着浅层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持续利用。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首先,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浅层地热能利用涉及土壤学、传热传质学、建筑材料学、钻井技术、热泵技术等多个学科,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土壤热性能研究、回填材料的研发和热泵系统的合理配置。我国在这方面的研发技术
19、还没有达到成熟,适合我国特点并满足不同要求的地源热泵系列产品有待积极开发。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还需努力。其次,室外管网施工技术不够成熟。地源热泵的室外管网施工比较复杂,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勘查才能动工。目前,专业的施工队伍还是比较少的,打井技术没有外国成熟,因为室外管网施工是地源热泵初投资大的主要因素,如果室外管网施工技术能够提高,这将大大减少初投资,非常有利于地源热泵的发展。再次,地源热泵产品技术水平偏低。由于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设备研究和开发能力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地源热泵应用的增多,相关的研发中心也开始成立,生产厂家也与研究所或技术中心密切联系,设
20、备的性能有了较大的进步,生产水平也有了提高,但产品研发和生产商还需要继续努力,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最后,国家及各级政府缺少必要的扶持政策及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地源热泵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技术,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国家及各级政府扶持力度跟不上,使得这项技术发展得缓慢。同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也不够完善,不利于提高地源热泵开发利用水平。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政府和科研部门需要在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激励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努力,推动示范工程的建设,促进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产品生产商需提高热泵产品的生产水平,提供质高价优的产品。工程设
21、计和施工人员也需提高自身水平,设计和施工出合格的工程。总之,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人员花共同努力。1.2.5 国内地源热泵的应用与发展我国对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较晚,20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的热能研究所最早开展了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组。而对土壤源热泵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科研工作者相继展开地源热泵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各种试验研究工作主要由各大学进行。尽管起步较晚,但地源热泵的发展势头很好,地源热泵发展已列入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大型地源热泵工程实例有: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6年中国十
22、大新建筑奇迹之一的北京万国城MOMA,该项目空调系统垂直埋管的土壤换热器数量为635个,孔深1OO米,土壤换热器全部布置在建筑物地下二层车库的下面10。此项目不仅为国内土壤换热器埋置在建筑物下面的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开创了先河,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领先优势。还有北京嘉和园国际公寓、宁波服装厂厂房楼、广州松田学院教学主楼三处示范性工程,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建成或在建的工程,特别是在游泳池、温泉、企事业单位集体宿舍生活热水等领域,地源热泵越来越受欢迎。它们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很好地证明了其节能、安全、环保的优点。2 工程概况及方案的确定2.1 学生公寓工程概况新校区A栋学生公寓,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总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热能 集中 生活热水 系统 应用 探讨 及其 工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