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doc
《某地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doc(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送审稿)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赣州市规划建设局 赣州市城市管理局二八年四月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送审稿)项目号:专规285院长总规划师所长项目负责人 工程设计证书号 甲级 二八年四月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送审稿)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审定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专业审核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负责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参加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协编单位:图 纸 目 录 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2 中心城区各区块污水量分配图3 河套老城区排
2、水现状图4 章江新区排水现状图5 西城区污水现状图6 西城区雨水现状图7 水东梅林组团排水现状图8 南康市排水现状图9 防洪规划图10 西城、章江排水分区图11 赣州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图12 河套老城区排水规划图13 章江新区污水规划图14 章江新区雨水规划图15 西城区污水规划图16 西城区雨水规划图17 水西湖边片污水规划图18 水西湖边片雨水规划图19 水东梅林组团污水规划图20 水东梅林组团雨水规划图21 沙河片区污水规划图22 沙河片区雨水规划图23 创新园区污水规划图24 创新园区雨水规划图25 南康市污水规划图26 南康市雨水规划图目 录第一章 总论71.1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
3、料71.2 编制原则81.3 规划范围91.4 规划年限划分91.5 规划目标9第二章 城市概况102.1 赣州市概况102.2 社会经济概况122.3 赣州市区概况132.4 南康市概况13第三章 对相关规划的解读163.1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给排水规划的解读163.2 对赣州市中心城区各片控规给排水部分的解读16第四章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194.1 水环境现状194.2 污水处理设施现状194.3 老城区截污干管194.4 分区排水现状204.5 存在问题22第五章 供水量预测235.1 供水现状分析235.2 现状供水情况分析245.3 赣州中心城市供水规模预测295.4 赣县用水
4、量预测315.5 南康市用水量预测335.6 用水量汇总355.7 赣州中心城市按控规预测的用水总量及各片水量36第六章 污水量预测426.1 排水体制确定426.2 赣州中心城市污水量预测486.3 赣县污水量预测506.4 南康市区污水量预测526.5 污水处理规模汇总536.5 按控规预测的总污水量及各片污水量54第七章 赣州中心城区污水系统方案567.1 章江新区污水系统方案567.2 西城区污水系统方案587.3 创新园区、沙河片区污水系统方案607.4 水东梅林组团污水系统方案627.5 河套老城区657.6 赣州中心城市污水系统方案总述65第八章 赣州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6
5、78.1 污水处理厂规划678.2 污泥最终处置方案论证768.3 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788.4 南康市污水系统规划818.5 管材选择838.6 污水回用848.7 排污系统的管理86第九章 防洪及雨水规划889.1 排水河道现状889.2 防洪治涝规划889.3 雨量公式及设计参数确定939.4 雨水管道规划96第十章 几个重要问题探讨10010.1 福寿沟规划10010.2 管道施工与古城保护10110.3 对已编控规排水系统修改说明102第十一章 城市排水管理10311.1 加快排水行业体制改革10311.2 排水管理模式探讨10411.3 建设工程管理10511.4 排水管网的管理
6、10711.5 节能减排108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11012.1 规划用水指标11012.2 规划污水量11112.3 近期建设污水工程设施11212.4 近期建设污水管网113第十三章 工程投资估算11413.1 工程投资估算114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意见118前 言近年来,随着赣州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赣州中心城市章江新区、西城区建设加快,一期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赣州市区一、二、三水厂相继建成,赣县水厂扩建、南康二水厂扩建也相继完成,城区沿江截污干管及水西污水处理厂也在建设之中,南康、赣县污水处理工
7、程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因此迫切需要有全面的系统的排水专项规划,来统筹规划全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协调全市及各区块排水管线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就小区论小区、就路论路的倾向,解决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系统性差,投资浪费等问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赣州市城市管理局于2007年7月委托我院编制“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本工程编制组于2007年7月至赣州踏勘现场并调查基础资料,走访了十几个部门和单位,收集了上百张小区及道路下排水管线的施工图。依据城市总规、给水专项规划、防洪规划、各地块的控制性详规等规划,参阅管线的施工图资料及1995年6
8、月编制的赣州市市政公用设施普查资料汇编。经过近二个月的紧张工作,于2007年8月底完成初稿。并于2007年8月28日由赣州市规划建设局主持进行了初步方案汇报,与会专家及部门领导畅所欲言,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编制组进行了进一步的现场踏勘和补充调查,又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期间又与赣州市规划建设局及赣州市城市管理局进行了一次内部汇报,几经修改,2007年12月完成中间成果,并于2008年1月5日进行了中间成果汇报。根据中间成果评审会议纪要,及进一步调查补充的部分资料,其间几经与赣州市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沟通,对创新园区、近期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形成本次送审稿。赣州市中心城市是组团式城市
9、,又是三江汇流的城市,河套老城区、南康城区、赣县城区已有较完整排水系统,截流干管已建和拟建中。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们对赣州市中心城市排水规划形成了初步的思路:即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与尊重现状设施相结合;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与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利用地形重力自流与局部压力提升相结合;雨污分流与已建成区的截流式合流制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根据赣州市中心城市实际情况,五个结合中应以集中为主、自流为主、分流为主、近期为主。根据规划思路,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污水处理规模,污水量源于用水量,提出合理的、切合实际和有利发展的用水指标是确定用水量的基础。赣州市城市规划的几个版本都提出用
10、水指标,我们不宜硬性套用规范指标和其他城市用水指标,而应以调查研究为主,分析城市用水项目,参照类似城市经验,预测赣州城市的发展,提出留有余地的用水指标,由此确定污水量。2截污率确定,根据城市用水量、产污率可以确定城市污水量。但就城市污水工程来讲,为合理确定各规划水平年的城市集中处理的污水量,必须涉及截污率。城市污水须经污水工程设施(管道、泵站等)收集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这就提出有多少污水进入污水工程设施,截污率概念就出现了。截污率的选用必须要切合实际,而且是发展的。截污率对污水工程的投资起了很大作用。城市财力投入过大了,不能发挥投资效益。因此截污率近期切忌过大。3截流倍数确定,当城市将雨污合流
11、制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时,必须有截流倍数介入,就是有多少雨水量伴随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工程设施。截流倍数的大小,决定了工程投资的多少,而它仅仅是在雨季时节发挥其投资效益,但过低的倍数又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我们必须针对赣江(含章江、贡江)水体环境和赣州城市财力来确定截流倍数。4排水系统的深化、优化赣州市政府对城市规划较为重视,已有多种版本的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乃至工程可行性研究,均有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论证。规划是在不断深化、优化中发展的,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与人对事物的认识、发展是一样的。原规划的良好基础,为下次规划的优化创造了条件。一个好的规划是在不断深化、优化中完
12、善。我们能对前几次规划中污水规模、污水系统方案,提出调整意见,应该感谢前几次规划成果,也应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下次规划的修整。本次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赣州市、南康市、赣县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城建档案馆、城发集团、水利局、自来水公司及章江新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赣州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规划编制组 2008年4月第一章 总论1.1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 室外排
13、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13. 防洪标准(GB50201-94)14.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2007年4月15. 赣州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2007年3月16. 江西省南康市城市总体规划17. 赣州市章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3月18. 赣州
14、市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8月19. 赣州市河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 赣州市水东梅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12月21. 赣州市水西湖边控制性详细规划22. 赣州市站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4月23. 赣州市站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12月24. 江西省赣州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4月25. 赣州市污水处理厂章江北岸截污干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6年26. 赣州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 2006年10月27赣州市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评审稿)28赣州市已实施及已设计的道路施工图1.2 编制原则1.2.1 因地制宜,从赣州市实际出发编制规划。编制本规划要从分析赣
15、州市排水现状着手,充分考虑赣州市环境状况、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既不脱离实际,又必须保证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1.2.2 遵循国家及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编制本规划必须遵循国家关于给排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及各项技术政策,并与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赣州市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及各专业专项规划相协调。1.2.3 规划编制需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依据科学的分析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使编制的规划在技术上科学先进,经济上合理可行。1.2.4 规划近远期结合,具有可操作性。规划需结合现状,充分发挥城市现有排水设施的作用,考虑远期规划的合理性,兼顾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便于分期分步实施。1.
16、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赣州市中心城区(含赣县梅林和南康城区),建设用地约150平方公里。1.4 规划年限划分根据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本规划委托合同,确定本规划年限为2007年至2020年。规划近、远期及远景划分为:1近期:2007年2010年2远期:2011年2020年3远景:2021年以后1.5 规划目标根据赣州市现状及规划要求,确定赣州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污水集中处理率目标如下: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目标 表1-1规划年限项目近期远期远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57580污水集中处理率(%)608090处理水量(万吨/日)“满足各规划期排放污水量的要求”出水水质根据受纳水体的环
17、境容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A标准或B标准第二章 城市概况2.1 赣州市概况2.1.1区位条件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四省交界处。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抚州两地区。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赣州市人民政
18、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1.2自然条件1地势、地貌山脉的分布和走向组成地貌骨架。环绕赣州市四周的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全市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1%;全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
19、。海拔高度,全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赣州市位于赣州瑞金东西向凹陷带与赣州南雄凹陷带的复部位。中部赣州盆地大面积出露白垩纪底层,局部见第三纪地层。河流两岸主要是第四纪地层。境内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发育,其次有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2气候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3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一般每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
20、北风,46月,南北风势均力敌,仍以北风稍多,78月南风最多。多年累计各风向频率为偏北风占全年风向的44,偏南风占21,偏东风占6,偏西风占4,静风占25。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4水资源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赣州市基本属富水区。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327.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为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流量的24.46%。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
21、、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有一部分开发用来养鱼、育秧、养殖、洗涤、旅游等。5河流赣州市四周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射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东江的源头之一。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琴江、绵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条较大支流。其中由上犹江、章水汇成章江;由其余7条支流汇成贡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赣江,北入鄱阳湖,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另有
22、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赣江赣江以章、贡二水在章贡区汇合而得名,古代传说以“赣巨人”而名水。主源为贡水,发源于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石寮岽,为江西省最大河流。赣州市境内赣江长度45千米(自章贡区八境台至赣县尧口),自南向北流向。河流落差11米,平均坡降0.24。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包括由湖南、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1016平方千米),约占赣江总流域面积8.12万平方千米的44.8%,流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地 中心 城区 排水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