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最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最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来源:景观水利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15 1 总则1.0.1为加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业区的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变更设计应经过设计单位同意。1.0.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管材、管道附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管道,其材质水得污染水质。1.0.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爆、环境
2、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1.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施工准备2.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2.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就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2.0.2.1 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2.0.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2.0.2.3气象资料;2.0.2.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2.0.2.5施工供水、供电条件;2.0.2.6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
3、件;2.0.2.7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及流冰的资料;2.0.2.8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2.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材料、主要机械设备的供应、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以及保护周围环境的措施等。对主要施工方法,尚应分别编制施工设计。 2.0.4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0.4.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2.0.4.2临时水准点和
4、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2.0.4.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2.0.4.4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3沟槽开挖与回填3.1 施工排水3.1.1施工排水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3.1.1.1排水量的计算;3.1.1.2排水方法的选定;3.1.1.3排水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置,观测系统的平面布置以及抽水机械的选型和数量;3.1.1.4排水井的构造,井点系统的组合与构造,排放管渠的构造、断面和坡度;3.1.1.5电渗
5、排水所采用的设施及电极。3.1.2施工排水系统排出的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不得影响交通,且不得破坏道路、农田、河岸及其他构筑物。 3.1.3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管道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3.1.4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排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漏,应立即用砂、石等材料填实;地下水静水位以上部分,可采用粘土填实。3.1.5冬期施工时,排水系统的管路应采取防冰措施;停止抽后应立即将泵体及进出水管内的存水放空。3.1.6采取明沟排水施工时,排水井宜布置在沟槽范围以外,其间距不宜大于150m 。3.1.7在开挖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土方前,应先修
6、建排水井。 3.1.8排水井的井壁宜加支护,当土层稳定、井深不大于1.2m时,可不加支护。3.1.9当排水井处于细砂、粉砂或轻亚粘土等土层时,应采取过滤或封闭措施。封底后的井底高程应低于沟槽槽底,且不宜小于1.2m。3.1.10配合沟槽的开挖,排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排水沟的深度不宜小于0.3m。3.1.11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宜采用盲沟排水。当盲沟排水不能满足排水量要求时,宜在排水沟内埋设管径为150200mm的排水管。排水管接口处应留缝。排水管两侧和上部宜采用卵石或碎石回填。3.1.12排水管、盲沟及排水井的结构布置及排水情况,应作施工记录。3.1.13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水位降至沟槽底
7、面以下,并距沟槽底面不应小于0.5m。3.1.14井点孔的直径应为井点管外径加2倍管外滤层厚度。滤层厚度宜为1015cm。井点孔应垂直,其深度应大于井点管所需深度,超深部分应采用滤料回填。3.1.15井点管的安装应居中,并保持垂直。填滤料时,应对井点管口临时封堵。滤料应沿井点管四周均匀灌入;灌填高度应高出地下水静水位。3.1.16井点管安装后,可进行单井或分组试抽水。根据试抽水的结果,可对井点设计进行调整。3.1.17轻型井点的集水总管底面及水泵基座的高程宜尽量降低。滤管的顶管高程,宜为井管处设计动水位以下不小于0.5m。3.1.18井壁管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井点管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
8、应为100mm。3.2沟槽开挖3.2.1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宜按下式计算:B=D1+2(b1+b2+b3) (3.2.1)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可按表3.2.1采用;b2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盘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的厚度(mm)。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表3.2.1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D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非金属管道金属管道D1500400300500D110005004001000D11500600600150080150快速路及主干路9395次干路9092
9、支路8790150快速路及主干路8790次干路8790支路8790注:1.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2.回填土的要求压实度,除注明者外,均为轻击实标准的压实度(以下同)。3.5.13.2矩形或拱形管渠的压实度应设计文件规定执行;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3.5.13.3有特殊要求管道的压实度,应按设计文件执行;3.5.13.4当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且路基要求的压实度大于上述有关款的规定时,按本规范第3.5.12条执行。3.5.14当管道覆土较浅,管道的承载力较低,压实工具的荷载较大,或原土回填达不到要求
10、的压实度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具有结构强度或可以达到要求的其他材料回填。为提高管道的承载力,可采取加固管道的措施。3.5.15没有修路计划的沟槽回填土,在管道顶部以上高为50cm,宽为管道结构外缘范围内应松填,其压实度不应大于85%;其余部位,当设计文件没有规定时,不应小于90%。处于绿地或农田范围内的沟槽回填土,表层50cm范围内不宜压实,但可将表面整平,并宜预留沉降量。 3.5.16管道沟槽回填土,当原土含水量高且不具备降低含水量条件不能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管道两侧及沟槽位于地基范围内的管道顶部以上,应回填石灰土、砂、砂砾或其他可以达到要求压实度的材料。3.5.17检查井
11、、雨水口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3.5.17.1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3.5.17.2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cm;3.5.17.3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3.5.17.4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3.5.17.5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3.5.18新建给水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应符合要求的压实度,并应使回填材料与被支承管道紧贴。4预制管安装与铺设4.1一般规定4.1.1管及管件应采用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起吊,装卸
12、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垫稳、绑牢,不得相互撞击;接口及钢管制的内外防腐层应采取保护措施。 4.1.2管节堆放宜选择使用方便、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堆放层高应符合表4.1.2的规定。使用管节时必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管节堆放层高表4.1.2 管材种类管径(mm)10015020025030040050060040050060080080012001400自应力混凝土管7层5层4层3层预应力混凝土管4层3层2层1层铸铁管3m4.1.3橡胶圈贮存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4.1.3.1贮存室内温度宜为-530,湿度不应大于80%,存放位置不宜长期受紫外线光源照射,离热源距离不应小于1m;4.1.
13、3.2橡胶圈不得与溶剂、易挥发物、油脂和可产生臭氧的装置放在一起;4.1.3.3在贮存、运输中不得长期受挤压。4.1.4管道安装前,宜将管、管件按施工设计的规定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起吊及运送。 4.1.5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当地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4.1.6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道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4.1.7接口工作坑应配合管道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应符合表4.1.7的规定。接口工作坑开挖尺寸(mm)表4.1.7管材种类管径宽度长度深度承口前承口后刚性接口铸铁管7
14、5300D1+800800200300400700D1+120010004004008001200D1+12001000450500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滑入式柔性接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管500承口外径加800200承口长度加2002006001000100040011001500160045016001800500注:1.D1为管外径(mm);2.柔性机械式接口铸铁、球墨铸铁管接口工作坑开挖各部尺寸,按照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一栏的规定,但表中承口前的尺寸宜适当放大。4.1.8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4.1.9管道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4.1
15、.9.1采用天然地基时,地基不得受扰动;4.1.9.2槽底为岩石或坚硬地基时,应按设计规定施工,设计无规定时,管身下方应铺设砂垫层,其厚度应符合表4.1.9的规定;4.1.9.3当槽底地基土质局部遇有松软地基、流砂、溶洞、墓穴等,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措施;4.1.9.4非永冻土地区,管道不得安放在冻结的地基上;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地基冻胀。 砂垫层厚度(mm)表4.1.9管材种类管径500500,且10001000金属管100150200非金属管150200注:非金属管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及陶管。4.1.10合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邻近管道
16、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4.1.11管道安装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4.1.12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扫管道中的杂物,给水管道暂时停止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4.1.13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4.1.13.1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暂时中断安装的管道及与河道相连通的管口应临时封堵;已安装的管道验收后应及时回填土;4.1.13.2做好槽边雨水径流疏导路线的设计、槽内排水及防止漂管事故的应急措施;4.1.13.3雨天不宜进行接口施工。4.1.14冬期施工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4.1.15当冬期施工管口表面温度低
17、于-3,进行石棉水泥及水泥砂浆接口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4.1.15.1刷洗管口时宜采用盐水;4.1.15.2砂及水加热后拌和砂浆,其加热温度应符合表4.1.15-1的规定;材料加热温度()表4.1.15-1接口材料加热材料水砂水泥砂浆8040石棉水泥504.1.15.3有防冻要求的素水泥砂浆接口,应掺食盐,其掺量应符合表4.1.15-2的规定;4.1.15.4接口材料填充打实、抹平后,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4.1.16新建管道与已建管道连接时,必须先核查已建管道接口高程及平面位置后,方可开挖。食盐掺量(占水的重量%)表4.1.15-2接口材料日最低温度()0-5-6-10-10-15
18、水泥砂浆3584.1.17当地面坡度大于18%,且采用机械法施工时,施工机械应采取稳定措施。4.1.18安装柔性接口的管道,当其纵坡大于18%时,或安装刚性接口的管道,当其纵坡大于36%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下滑的措施。4.1.19压力管道上采用的闸阀,安装前应进行启闭检验,并宜进行解体检验。4.1.20已验收合格入库存放的管、管件、闸阀,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及启闭等复验。4.1.21钢管内、外防腐层遭受损伤或局部未做防腐层的部位,下管前应修补,修补后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3.4条和第4.3.11条的规定。4.1.22露天或埋设在对柔性接口橡胶圈有腐蚀作用的土质及地下水中时,应采用对橡胶圈无影响的
19、柔性材料,封堵住外露橡胶圈的接口缝隙。4.1.23管道保温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4.1.23.1管道焊接、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4.1.23.2法兰连接处应留有空隙,其长度为螺栓长加2030mm;4.1.23.3保温层与滑动支座、吊架、支架处应留出空隙;4.1.23.4硬质保温结构,应留伸缩缝;4.1.23.5施工期间,不得使保温材料受潮;4.1.23.6保温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23的规定;保温层允许偏差表4.1.23项目允许偏差厚度(mm)瓦块制品+5%柔性材料+8%4.2钢管安装4.2.1钢管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4.2.1.1管节的材料、规格、压力等级、加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4.2
20、.1.2管节表面应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4.2.1.3焊缝外观应符合本规范表4.2.17的规定;4.2.1.4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的规定;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表4.2.1项目允许偏差(mm)周长D6002.0D6000.0035D圆度管端0.005D;其他部位0.001D端面垂直度0.001D,且不大于1.5弧度用弧长D/6的弧形板量测于管内壁或外壁纵缝处形成的间隙,其间隙为0.1t+2,且不大于4;距管端200mm纵缝处的间隙不大于2注:1.D为管内径(mm),t为壁厚(mm);2.圆度为同端管口相互垂直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4.2.1.5同
21、一管节允许有两条纵缝,管径大于或等于600mm时,纵向焊缝的间距应大于300mm ;管径小于600mm时,其间距应大于100mm。4.2.2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接。4.2.3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4.2.4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4.2.5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4.2.6管节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下列规定:4.2.6.1焊条的化学成分、机械强度应与母材相同且匹配,兼顾工作条件和工艺性;4.2.6.2焊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
22、焊条、低合金焊条的规定;4.2.6.3焊条应干燥。4.2.7管节焊接前应先修口、清根,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应符合表4.2.7的规定;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热法缩小间隙施焊。电弧焊管端修口各部尺寸表4.2.7修口形式间隙b(mm)钝边p(mm)坡口角度a()图示壁厚t(mm)491.53.01.01.5607010262.04.01.02.060 54.2.8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当采用长300mm的直尺在接口内壁周围顺序贴靠,错口的允许偏差应为0.2 倍壁厚,且不得大于2mm。4.2.9对口时纵、环向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2.9.1纵向焊缝应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
23、左右处;4.2.9.2纵向焊缝应错开,当管径小于600mm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m,当管径大于或等于600mm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300mm;4.2.9.3有加固环的钢管,加固环的对焊焊缝应与管节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加固环距管节的环向焊缝不应小于50mm;4.2.9.4环向焊缝距支架净距不应小于100mm;4.2.9.5直管管段两相邻环向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4.2.9.6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4.2.10不同壁厚的管节对口时,管壁厚度相差不宜大于3mm。不同管径的管节相连时,当两管径相差大于小管管径的15%时,可用渐缩管连接。渐缩管的长度不应小于两管径差值的2 倍,且不应小于200mm。4.2.11管道上开孔应符合下列规定:4.2.11.1不得在干管的纵向、环向焊缝处开孔;4.2.11.2管道上任何位置不得开方孔;4.2.11.3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4.2.12直线管段不宜采用长度小于800mm的短节拼接。4.2.13组合钢管固定口焊接及两管段间的闭合焊接,应在无阳光直照和气温较低时施焊。当采用柔性接口代替闭合焊接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确定。4.2.14在寒冷或恶劣环境下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4.2.14.1清除管道上冰、雪、霜等;4.2.14.2当工作环境的风力大于5级、雪天或相对湿度大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3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