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敷设.doc
《电缆敷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敷设.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 缆 敷 设一、电缆敷设一般要求1.电缆敷设的全部路径应满足所使用的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2.电缆支持点间距离水平敷设时电力电缆为1000mm,控制电缆为800mm;垂直敷设时电力电缆为1500mm,控制电缆为1000mm。3.对运行中可能遭受机械损伤的电缆部位(如在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的地坪以上2m从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2m范围)应采取保护措施。4.敷设电缆和计算电缆长度时,均应留有一定的裕量。5.电缆在室外明敷时,宜有遮阳措施。6.所有钢件全用热镀锌处理,若无镀锌条件,推荐采用涂磷化底漆一道,过氯乙烯漆两道或耐酸漆两道。7.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常用敷设方式及敷设数量:(国标图集04D
2、X101-1)直埋敷设8根,电缆沟敷设18根,电缆隧道敷设18根,排管敷设12根。8.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二、电缆埋地敷设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农田埋深深度不应小于1000mm。2.电缆埋地时(铠装电缆直埋或非铠装电缆穿管),埋深不应小于0.7m。当冻土层厚超过0.7m时,应将电缆敷设在冻土层下或采取防护措施。3.电缆直埋敷设时,禁止电缆在其他管道上下平行敷设。三、电缆敷设于保护管或排管1.电缆穿保护管时,长度在30m及以下,直线段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一个弯曲时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二个弯曲时
3、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上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过长时应设手孔井或人孔井。2.电缆保护管不能超过2个弯。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4.在预埋时,各类保护管管口应用木塞堵住管口,以防杂物进入管内。5.一般每管只穿一根电缆。6.电缆穿钢管保护时,钢管两端应做成喇叭口。7.当电缆有中间接头时,应放在电缆工作井中。8.石棉水泥管、混凝土管块电缆排管穿过铁路、公路及有重型车辆通过的场所时,应选用混凝土包封敷设方式。当石棉水泥管排管敷设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流砂层、八度及以上地震基本裂度区、回填土地段等)应选用钢筋
4、混凝土包封敷设方式。当石棉水泥管顶距地面不足500mm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另行计算确定配筋数量。9.敷设电缆排管时,排管向工作井侧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10.电缆排管应在终端、分支处、敷设方向及标高变化处设置工作井。在直线段工作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四、电缆沟和电缆隧道敷设(一)一般要求1.只给出电缆沟的宽度,对于盖板的宽度一般我们不考虑,由土建来定(对于花纹钢盖板一般盖板伸出电缆沟两侧各50mm)。2.电缆沟的宽度为内壁之间的宽度,深度为盖板下皮距沟底的深度。3.电缆沟最下层层架的底边距电缆沟底一般为100mm或者最下层层架的上边距电缆沟底一般为150mm。电缆沟最上层层架的上边
5、距盖板下皮一般为150200mm(一般为150mm或200mm)。4.层架间距300mm是安装三芯35kV电缆用;层架间距250mm是安装6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单芯35kV电缆用;层架间距200mm是安装1kV、6kV、10kV电缆(即10kV及以下电缆)用;层架间距120mm(或150mm)是安装控制电缆用;(国标图集94D101-5-P4)当采用难燃槽盒(封闭式)时,层架间距为h+80(h为盒的外壳高度)设计。5.电缆沟的主架与层架连接采用焊接;主架的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预埋件焊接,此时预埋件连接板为-120*120*6的扁钢,固定圆钢为12 L=500的圆钢。预埋件的水平安装
6、间距为800mm。一种是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又有底脚螺栓连接、膨胀螺栓连接及用射钉枪将螺栓射入混凝土或砖墙内连接。6.单层电缆沟角钢支架用505,支架敷设间距800mm;当电缆沟层架为25层时,主架一般选用404角钢,层架一般选用304角钢;当大于5层时,主架一般选用755角钢,层架一般选用455角钢。7.电缆在沟内敷设时,层架的长度不宜大于350mm。8.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底部应做不小于0.5(5)的纵向排水坡度,同时要设集水坑(井)。积水的排出,有条件时可直接排入下水道,否则可经集水井用泵排出。电缆沟较长时应考虑分段排水,每隔50m设置一个集水井。室内电缆沟的底部也应设坡度和集
7、水坑(考虑积水)。9.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电力电缆间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控制电缆间净距不作规定。在沟底敷设时1kV以上的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净距不应小于100mm。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当双侧设有支架时,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尽可能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国标图集94D101-5-P6)10.电缆在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终端、转弯及接头两侧均应加以固定,且宜在直线段每隔100m处也加固定。11.
8、电缆沟里的接地线在电缆敷设前与主架焊接。12.电缆沟穿过不同等级危险区之间的隔墙处,均需采用防火堵料严密堵塞。(二)室内电缆沟1.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重量不宜超过50kg。在屋内需经常开启的电缆沟盖板,宜采用花纹钢盖板,花纹钢盖板重量不超过30kg.电缆沟盖板上的荷重按2500N/m2考虑。电缆沟两边的沟沿一般敷设50*50*5的角钢(即护边角钢为50*50*5)。2.室内电缆沟一般可分为无支架沟、单侧多层支架沟、双侧多层支架沟三种,当电缆根数不多(一般不超过5根)时,可采用无支架沟,电缆敷设于沟底。3.室内电缆沟的盖板应与屋内地坪相平,在容易积水积灰处,宜用水泥沙浆或沥青将盖板
9、缝隙抹死。4.电缆沟的沟宽与沟深的标准配置1)采用无支架电缆沟时沟宽400mm:配沟深200mm;沟宽600mm:配沟深400mm;沟宽800mm:配沟深400mm。2)采用单侧支架电缆沟时沟宽600mm:配沟深500mm;沟宽800mm:配沟深700mm;沟宽800mm:配沟深900mm。3)采用双侧支架电缆沟时沟宽1000mm(1200mm):配沟深700mm;沟宽1000mm(1200mm):配沟深900mm;沟宽1000mm(1200mm):配沟深1100mm。(三)室外电缆沟1.室外电缆沟一般可分为单层支架沟、单侧多层支架沟、双侧多层支架沟三种(按有无覆盖层可分为无覆盖层电缆沟和有覆
10、盖层电缆沟)。2.室外电缆沟的沟口宜高出地面50mm,以减少地面排水进入沟内。但当盖板高出地面影响地面排水或交通时,可采用具有覆盖层的电缆沟,覆盖层一般为300mm厚(即电缆沟盖板的上皮至地面之间为300mm)。室外电缆沟的结构形式、防水处理由土建设计决定。3.室外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或变电所)处,应设有防火隔墙。4.室外电缆沟用水泥盖板。一般厂区内的室外电缆沟采用有覆盖层的,边沿地方的室外电缆沟可采用无覆盖层的。不论采用有覆盖层的电缆沟还是无覆盖层的电缆沟,都要用水泥砂浆等将水泥盖板的四周及缝隙抹死。5.采用室外电缆沟敷设时,当在过路的地方电缆根数不多时,最好采用电缆穿钢管敷设。如果在过路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缆 敷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