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ppt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2/26,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十大阶层的划分与流动,2023/2/26,2,研究背景说明,调查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正确认识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于我们研究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有着重要深刻的意义;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时间:2002年出版第一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4年出版第二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样本分布:第一部调查样本是在全国10个省市所做的1.1万个抽样调查问卷和上千份各阶层成员访谈的数
2、据和资料;第二部是在全国12个省、区及直辖市的73个区县收集了6193个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16-70岁人口;,2023/2/26,3,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组织资源:也可称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生活中,人们凭借其社会经验和主观感觉对人群进行的分类,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标准:即是否有钱(收入高低或拥有财产的多少)、是否有权(在政府或企事
3、业组织中担任的职位高低)、是否有文化(学历文凭高低),2023/2/26,4,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最主要的机制是劳动分工、权威等级、生产关系和制度分割;,劳动分工:即职业的技术等级分化,如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化,体力劳动者有技术型、半技术型与非技术型之分,非体力劳动者的技术层次也有高级、中级与低级之别等等;权威等级:指科层组织中的管理等级的分化,如管理与被管理、高层管理与中低层管理等;生产关系: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雇主、自雇)与受雇用者(雇员、雇工)之间的分化;制度分割:指体制内人员与体制外人员、体制内核心部门人员与体制内边缘部门人员之间的分化;,2023/2
4、/26,5,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界定:是以所从事单位的性质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单位类型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及家庭经营来区分;体制内核心部门:是指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这些单位的资源配置主要受国家计划控制并且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体制内边缘部门:指公有制企业及部分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这类单位的资源配置受政府计划控制程度较弱;,2023/2/26,6,十大阶层划分列表,2023/2/26,7,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定义: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
5、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县、乡镇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以及部分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的处科级以下干部和不拥有实行行政管理权的处科级及以上干部;优势:他们是体制内核心部门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者,掌握着当前中国社会最关键的资源组织资源,也分享部分经济资源,同时还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源;比例:这一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2.1%,在城镇阶层结构占2.6%,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2%;分类:(1)高级行政管理者,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等机关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的县处级及以上级别干部(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部门负责人);(2)中层行政管理者
6、,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机关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的乡科级干部(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的部门负责人);(3)低层行政管理者,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机关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的乡科级干部(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科室负责人)、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的科级以下干部(管理人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部门负责人)和无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的科级以上级别干部(无下属管理人员);(4)中高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即各类公有制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如医院院长和书记、学校校长和书记、电台、电视台台长和书记报社出版社社长和书记、研究所所长和书记;,2023/2/26,8,流动特征,主要特征: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具有代
7、际继承性并且多进少出的优势阶层代际继承性:身于不同阶层家庭的人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几率有明显不同,例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家庭出身的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是他们总体结构中的比例的6倍,而农民家庭出身的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则只是其总体结构中比例的2/3,具有一定程度的代际继承性,再如父亲职业是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可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代际流动年代比较: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代际继承性的强烈程度存在着年代差异,在经济改革以前,农民子弟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几率要高于经济改革以后,而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几率要低于经济改革以后,如
8、1980年以前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有53.2%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0.6%的人出身于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家庭;1980年以后,25%的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来自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家庭,31.3%的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来自农民家庭;代内流动: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一个多进少出的阶层,在社会流动链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通常是流动的最终目的地;从流出情况看:最初职业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人,59.1%目前的职业仍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9.1%流入了经理人员阶层,27.3%流入办事人员阶层;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下海经商潮流的冲击,有少许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流向掌握经济资源的经理人阶层和私
9、营企业主阶层;,2023/2/26,9,二、经理人员阶层,定义:指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基层管理人员;优势:这一阶层的成员处于体制内、体制内边缘部门或体制外,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者,虽然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实际上控制和管理着生产,因此他们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同时享有文化资源,在等级排列中仅次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比例:这一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1.6%,在城镇阶层结构占3.4%,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4%;来源:(1)国有和集体企业领导干部;(2)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管理人员;(3)“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类
10、:(1)高层经理人员,指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总经理、书记、厂长;(2)中层经理人员,指大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如部门经理、科长、车间主任、工段长,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厂长、书记、经理等;(3)基层经理人员,指大中型企业的白领基层管理人员(即下属管理人数在3人以上)和半蓝领基层管理人员(下属管理人数在20人以上),以及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厂长、书记、经理,注:大企业是指第二产业中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和第三产业中员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中小企业是指第二产业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上和第三产业中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上的企业,小企业是指第二产业员工人数少于20人和第三产业中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企业。,
11、2023/2/26,10,流动特征,主要特征:经理人员阶层是正在形成中的较为开放性的优势阶层代际继承性:经理人员的家庭出身与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阶层的家庭出身有某种程度的类似性,其相同之处是父亲职业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有较多机会成为经理人员,而农民家庭出身的人成为经理人员的几率相对较低,不同之处是工人家庭出身的人成为经理人员的可能性要比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多;代际流动年代比较: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相同;流入情况:经理人员阶层较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更开放,流入渠道更广泛,其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和农民上升流动进入经理人员阶层的可能性要比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大得多;流出情况:经理人员阶
12、层流出率低,略超过20%的经理人员流向其他阶层,在流出率方面,其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人员阶层不同的是,经理人员并没有完全的就业保障,他们是有可能失业而流入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2023/2/26,11,三、私营企业主阶层,定义: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同时雇用他人劳动的人;优势:这一阶层占有生产资料,即拥有经济资源,在阶层排列中位于前三位;比例:这一阶层在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占1%,在城镇阶层结构占1.5%,在农村阶层所占比例为0.7%;分类:(1)大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100人及以上和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50人或以
13、上的私营企业主;(2)中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30-99人和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10-49人的私营企业主;(3)小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8-29人和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4-9人的私营企业主。,注:本书中的私营企业主的界定与工商部门统计的私营企业主的界定有所区别,传统的私营企业主的划分是以雇工人数来确定,即雇工人数在8人以上者为私营企业业主为私营企业主,然而,有些企业虽然雇工少于8人,但其投资额、经营方式和业主的收益水平与一般的个体工商户差异很大,在此次分类中,也把这一部份业主划为私营企业主,其具体分类指标是:第二产业雇用人数在8人以上和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4人以上并且不直接参与体
14、力或半体力劳动的业主为私营企业主。,2023/2/26,12,流动特征,主要特征:来自社会较低层的自立创业的优势阶层代际继承性:私营企业主阶层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相比,基本上没有表现出代际继承性,总体上来说,这一阶层位置获得没有明显的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成长较少依赖于父辈和家庭资源,78.1%的私营企业主出身于农民家庭;自立创业性: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阶层,由于缺乏上一代的资本累累,因此他们大多是创业者,而且大多数私营企业主都有较复杂的职业变换经历,仅有16.9%的人最初就业就开办私营企业,35.7%的人从事过一项其他工作然后开办私营企业,47.4%的人从
15、事过多种职业然后再开办私营企业;流入情况:2/3的私营企业主在开办私营企业之前从事着蓝领职业,其中9.7%是个体工商户,11.3%是商业服务业员工,11.3%是产业工人,29%是农业劳动者,其整体文化素质较低,10%的私营企业主的前任职业是白领职业,因此他们在生活方式、消费品味和言行举止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更接近于较低社会位置的蓝领阶层,而不是社会位置较高的蓝领阶层;,2023/2/26,13,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定义: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优势: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阶层 划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