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概述11.1 设计依据1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1.2.1 建设规模11.2.2 设计范围11.3 工程技术特性表12 线路路径32.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32.2 线路两端进出线情况32.2.1 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35KV线路出线情况32.2.1 两端进出线情况31.XX电站为单一间隔出线,升压站正在建设当中。32.35KVXX变电站出线间隔示意图如下:32.3 线路路径方案32.3.1 路径方案介绍32.3.2 西方案路径42.3.3方案二路径42.3.4 方案比较43.4 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53.5 交通运输情况153.6 主要交叉跨越情况153.7 林木砍伐情
2、况163.8 协议处理情况163.9 设计气象条件163.10 导、地线型号、安全系数及防振措施203.10.1 导线选择203.10.2 导地线型号213.10.3 导、地线的安全系数及防振措施223.11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233.11.1污秽区的划分233.11.2 绝缘子选择233.11.3 空气间隙243.11.4防雷接地243.11.5 机电部分设计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253.11.6 地线的接地方式263.12 金具263.13 通信保护263.13.1 对通信线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263.13.2 对无线电设施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273.13.3线路与所跨越的各级通信线的交叉角均
3、满足设计规程的规定273.14 结构部分273.14.1杆塔选择273.14.2杆塔数量273.14.3、杆塔材料273.14.4、防腐防盗283.14.5、杆塔设计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283.15 基础293.15.1 基础设计原则293.15.2 材料293.15.3 基础型式293.15.4 基础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303.16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303.16.1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执行规范及任务303.16.2 路径环境保护方案313.16.3杆塔基环境保护323.17 线路节能333.18 劳动安全35 结论355 投资估算365.1投资估算表365.2主要工程量每公里用量表376附件377
4、附图381 概述1.1 设计依据1.1.1 本工程设计委托书、初设批复以及设计合同。1.1.2 四川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1.3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1.1.4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输电线路部分)1.1.5规划部门对本工程的路径批复意见。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2.1 建设规模本工程的线路名称为:XX县XX电站XX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本工程线路的起点为XX电站升压站出线柜,终点为XX县XX变电站2#进线柜(
5、备用)。额定电压为35kV,线路长度约12.5公里,单回。导线型号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1.2.2 设计范围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升压站出线至终端塔,线路走架空线经XX、德谷沟、新营盘村、到达干XX县XX变电站。全线线路长12.5公里,线路曲折系数为1.2,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安全系数K=2.7,地线采用GJ-35型镀锌钢绞线,地线安全系数均为K=3.0。1.3 工程技术特性表本线路工程的工程技术特性详见表1.3。表1.3 工程的工程技术特性工程名称XX县XX电站XX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起止点从XX电站至XX35kV变电站线路长度新建线路长
6、12.2km 电压等级35kV杆塔基础44基,其中新立直线杆塔15基,转角及终端29基(沿线地形为高山线路通道受现有线路转角较多,线路沿线与原有线路交叉次较多)曲折系数1.2转角次数29(包括终端)平均档距272米导线LGJ-150/20地线GJ-35镀锌钢绞线污秽等级I级绝缘子门构耐张串、悬垂串、耐张及跳线串均采用U70B型悬式绝缘子主要气象条件最大设计风速30m/s,覆冰厚度5mm,地线覆冰厚度10mm。海拔高程5001200m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56沿线地形高山占90%,丘陵占10%。沿线地质坚土占10%,松砂石占20%,岩石70%(其中人工凿石占30%)汽车运距20km人力平均运距0
7、.8km2 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线路路径的选择,既要考虑尽量缩短路径,又要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的方便,还要考虑尽可能避开林区,少砍或不砍伐林木,保护生态环境。2.2 线路两端进出线情况2.2.1 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35KV线路出线情况本工程线路的起点为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初设阶段)35KV线路出线柜,终点为XX变电站35kV线路2#进线门架。额定电压为35千伏,线路长度约12.5公里,单回。导线型号采用LGJ-150/25型钢芯铝绞线。2.2.1 两端进出线情况1.XX电站为单一间隔出线,升压站正在建设当中。2.35KVXX变电站出线间隔示意图如下:表3.2.1 XX变电站35
8、kV间隔现状布置情况表间隔编号123间隔名称(备用)场房电站德谷沟电站表3.2.1.1 XX变电站35kV间隔最终布置情况表间隔编号123间隔名称场房电站城东(本期)德谷沟电站2.3 线路路径方案2.3.1 路径方案介绍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公路两侧分别选择了东、西两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2.3.2 西方案路径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S208左侧基本平行于已建35KV线路(线路左侧)走线经XX、二坪子、仁义田、德谷沟、天台中学后进入位于县城边的35KVXX变电站,其线路主要沿山脊半坡走线,沿线海拔高程约5001200m之间,线路长度约12公里。2.3.3方案
9、二路径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S208公路右侧基本平行于已建35KV线路(线路右侧)走线至天台中学后进入位于县城边的35KVXX变电站,其线路主要沿山脊半坡走线,沿线海拔高程约5001200m之间,线路长度约11.8公里。2.3.4 方案比较1)路径方案比较表项目名称东方案西方案线路长度11.8km12km曲折系数1.151.2海拔高程5001200m之间5001200m之间气象条件覆冰b=5mm、温度-5、v=30m/s.覆冰b=5mm、温度-5、v=30m/s.地形条件山地10%,高山大岭90%山地10%,高山大岭90%地质条件坚土占10%,松砂石占20%,岩石70%(其
10、中人工凿石占30%)坚土占10%,松砂石占10%,岩石80%(其中人工凿石占30%)不良地质作用无无压覆矿产无无交通条件主要沿S208公路走线运输条件良好主要沿S208公路走线运输条件良好主要交叉跨越的情况跨35kV线路2次、跨10kV线路5次、低压线10次、公路3次、通信80次河流3次房屋4次跨35kV线路3次、跨10kV线路6次、低压线12次、公路5次、通信10次河流4次树区分布及砍伐森林覆盖率约10%森林覆盖率约5%汽车平均运距20km20km人力平均运距0.8km1.5km投资估算(万元)7658202)路径方案推荐意见综合上述两个方案比较结果:东方案虽比西方案线路短,但须经过天台中学
11、附近人口密集区域,有成片房屋无法避让,且需垮房屋4次,后期施工协调较困难,赔偿额度不可估计,且工程人力运距远投资较高,为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施工期间阻挡,故本工程设计推荐“西方案”作为初步设计路径方案,详见附图线路路径方案图。2.4 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2.4.1概述受XX电站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县XX电站到XX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线路起点位于XX电站止于位于XX县XX电站止于XX354KVXX变电站。设计人员在接受任务后赴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资料收集。据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电源点、负荷的分布等因素的综合比较,本阶段对送电线路路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踏勘,原
12、则上参照德谷沟电站35kV并网线路的通道,并以该线路工程地质资料为参考,经现场踏勘对新建的35kV输电线路的走向选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西方案为本次线路新建工程的推荐方案,现就推荐线路路径方案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作简要介绍。工程区沿线有S208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一般。本次勘测的目的与任务是:查明拟建送电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情况、地层出露及时代成因、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沿线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对拟建工程、轩塔位的影响等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测主要采用一般踏勘宏观分析和重点查勘察具体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参阅有关资料(参
13、阅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初步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地质岩性、区域构造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的送电线路重点位置进行实地勘察,如方案比选、变化点等。2.4.2 区域地质2.4.2.1 、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工程区位于凉山州东部,地处大凉山的南端。地势北高南低,河谷下切剧烈,两岸山顶高程15003000m,谷底高程600820m,相对高差9002180m,属中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区。XX河总体上由北向南流经本区,在棉花地一带注入金沙江,区内多为狭窄的“V”型谷,两岸坡角4575,冲沟发育。区内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南北或近于南北(北北东)向展布,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南
14、面相对较低。区内水系呈树枝状发育。2.4.2.2、 地层岩性坝址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其各层岩性特征见表34-1。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表34-1时 代工区层或成因代号岩 性 特 征厚 度(m)分 布第 四 系全 新 统Q4pl块碎石07.5下闸址公路外侧Q4col+dl块碎石夹亚砂土08分布于右岸坡Q4al漂卵砾石夹砂2026.5漫滩及河床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深至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紫红色、浅黄色的粉砂岩、砂岩不等厚互层。1000枢纽区内广泛分布2.4.3地质构造工程区为位于XX断裂(F1)和臭水井断裂(F2)之间,工程场地受外围断裂构造控制。据地质
15、测绘工程区内发育一个小向斜和两条小断层,其特征见表3-3。构造形迹的特征表表34-2名 称特 征 描 述分布位置XX1向斜轴线走向北5565西,发育于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核部宽缓,两翼基本对称,北东翼地层倾角2530,北西翼地层倾角2040。延伸长度3.0km。位于工区西侧45km。f1断层断层走向北5055西,发育于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全长约2.4km。破碎带宽0.21.3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570,属压性逆断层。断层上盘(南西盘)岩层产状N2030W/SW7075,下盘(北东盘)岩层产状N45W/SW3545。位于工区东侧23km。f2断层断层走向北70西,发育于
16、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全长约3.4km。破碎带宽0.51.5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065,属压性逆断层。断层上盘(南西盘)岩层产状N50E/SE6570,下盘(北东盘)岩层产状N55W/NW1625。位于工区西侧1.52.5km。岩体中主要发育四组构造裂隙,见裂隙统计表(表34-3)。据勘探成果资料:区内岩石风化较强烈,强风化带厚度35m,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410m。构 造 裂 隙 统 计 表表34-3组别裂 隙 产 状延伸长度(m)间 距(m)填充物质特征走 向倾向倾 角1N1020ESE50751.52.50.21.512m钙质薄膜2N5060ESE或 NW7080350.31
17、.223cm岩屑充填3N3045WNE6072580.52.0部分23cm充填岩屑4N6570WNE 或SW 7083231.03.0部分12cm充填岩屑2.4.4新构造与地震2.4.4.1新构造运动的特征洲区位于康滇地轴南段西缘,即地轴与拗陷结合部,为横断山系的东缘,“喜山运动”以来区内主要显示总体抬升运动,受构遥控制而区内各地段又各有其差异。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特征如下:中上游冲积阶地不发育测区北部,河流为深切河谷,堆积阶地不发育,表现为强烈抬升,陡崖貌发育。2、下游河道相对宽缓,低阶地较发育,表现为抬升相对缓慢区。3、在热水河有温泉出露,水温20以上,表明局部地段有老断层的复活。2.4
18、.4.2地震测区处于西昌强震带和金沙江河谷震带之间,区内据有历史记载以来,区内并无强震发生(M6级),属外围西部及东部两强震带的影响涉及区。西昌地震带从历史上有记载以来至今都是我回国南部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带,多次发生强震。工程区附近及外围受其影响也多次发生中强震。据外围强震资料和测区附近地震资料,工程区在强震波及区。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值为O.45,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4.5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送变电线路沿线山高坡陡,物理地质作用较为强烈,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卸荷崩塌、泥石流和滑
19、坡。 滑坡下游河流左岸分布一古滑坡体,该滑坡体地貌上呈圈椅状地形,后缘被断层切割,两侧缘被冲沟切割,前缘临空于XX河,组成物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该滑坡与工程建设无关,未作详细研究,不再叙述。 崩塌区内陡峻岸坡岩体,岩石风化卸荷较为强烈,加之构造裂隙的切割,边坡岩体在重力、地下水等地质营力作用塌落堆积于坡脚,形成崩塌堆积体。其组成物质为块碎石夹亚砂土,大小混杂,局部具架空结构。引水线路沿XX河两岸,均有分布,但由于引水线路多为深埋隧洞,崩塌堆积体与工程建设无关,不予叙述。左坝肩下游分布的崩塌堆积体:分布高程840852.5m,顺河流方向长3540m,宽1015m,厚度约06.0m,体积约210
20、03600m3。组成物质为块碎石夹亚砂土,堆积体后缘基岩卧坡约34,前缘基岩卧坡约16。经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堆积体天然密度2.05g/cm3,天然含水量8.25%,5mm颗粒含量占81.27%,饱和快剪强度=22.82,C=0.011MPa。经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推荐的“剩余推力法”计算,堆积体在自然条件下整体稳定,但在遭受暴雨或人为破坏了边坡结构的条件下,稳定性差。 泥石流下游河流左岸有三条冲沟均属于泥石流沟,根据地质现场调查该三条冲沟切割深度大,沟底坡降陡,每每遭遇暴雨就会发生泥石流。鉴于设计将引水线路布置于河流右岸,与工程建设无关,不予详述。河流右岸与引水线路相交于二坪子沟,为泥石流
21、沟。但引水线路在该段为深埋隧洞,与工程建设无关。与引水线路相交于勒布左沟,冲沟流域面积约4.2km2,沟长3.5 km,流域完整性系数0.34,沟底纵坡比降:上游350400。沟岸坡度及稳定性分析:上游4555,冲沟两侧岩石风化卸荷较强烈,零星分布崩塌堆积体,属横向谷,植被良好谷坡整体稳定;下游2030,谷坡主要第四系堆积物。据调查访问近50年内未发生过泥石流,但由于冲汇水面积较大,具备发生洪流的地质条件,当地村民反映:1979年暴雨冲沟发生洪水曾冲毁公路,阻断交通。引水线路在该段为隧洞,深埋50m,受冲沟洪流侵害的可能性很小。2.4.6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溶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5 kV 变电站 送电 线路 新建 工程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