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噻唑烷酮区域环境概况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噻唑烷酮区域环境概况环评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邹平县位于滨州市最南端,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理坐标北纬36413708,东经1171811751。全县最大纵距50.15km,最大横距为57.55km,面积约1252km2,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西距济南9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3.1.2 地形地貌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北麓与鲁西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貌复杂,类型繁多。南部是中度切割的低山丘陵,东南部是第四纪形成的山前冲积平原,北部和西
2、北部是广阔的黄泛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呈倾斜式下降。南部的低山丘陵,面积19602hm2,海拔为51-826.8m,多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南部的山前冲积平原,面积36408hm2,海拔高度15-50m,地势平缓,间有岗地、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北部和西北部的黄泛平原,面积69165hm2,海拔为12-20m,岗、坡、洼相间,土体深厚。全县分三个大地貌类型,十七个微地貌单元。该地区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玄武岩、火山岩等,上覆较厚的第四系沉积层,厚约120m,主要为冲积洪积物,本区构造活动稳定。3.1.3 地质条件邹平县位于鲁西台背斜泰沂隆断区北缘,北以齐河广饶大断裂与冀辽台向斜为界,属淄博茌平凹陷
3、构造单元。自震旦纪以来,中生代初期,燕山运动、断裂运动与岩浆活动甚为强烈,从济南到金岭镇构造的岩浆通过本县西南部喷出,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活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系列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构成了白垩纪青山组中基性火山溶岩和碎屑岩的山脉,后历尽沧桑至新生代,形成了南部的长白山脉。北部由于鲁北平原在古地质体断裂发生下沉影响而下降,又经第三、四纪沉积了巨厚松散地层而成平原。全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侏罗、白垩系地层;主要母岩为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岩;主要成土母质有近代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黄土状母质、黄河冲积物和湖积物。项目厂区无影响工程稳定的断裂、构造不良等地质现象。3.1.4 水文地质邹平
4、县可分为东部山前平原区、西部低山丘陵与山前平原混合区,中部黄山火成岩地质体阻挡了南部山区地下径流补给源入城区,所以在地质构造与含水岩性上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东部为贫水区、西部为富水区,北部又较南部补给条件好的格局。项目区域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水和浅层微承压水以垂向补给为主,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入渗,次为地表水及灌溉水的回渗。其补给量受降水量、降水强度、灌溉水量、地下水埋深、地貌及地表径流状况的控制。排泄途径以大气蒸发为主。浅层淡水孔隙水:全淡水区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及中细砂层。多集中在百米深度以内,冲洪积扇上游及轴部为中粗砂、沙砾石机砾卵石,向下游及边缘带逐渐变细,层数增多,
5、总厚度由5米增至大于10米。水位埋深由817米变浅为23米,年变幅大于2米。单井涌水量一般1000-3000m3/d,局部大于3000m3/d,山前及边缘地带500-1000m3/d。矿化度小于1克/升,以重碳酸钙或钙镁型水为主,东部为硫酸重碳酸钙或钙钠型水。浅层淡水区淡水底界面埋深大部小于50米,含水层由粉砂、粉细砂或中细砂组成,均沿古河道带或间带展布。古河道带单层厚度5-10米,顶底板埋深一般15-35米,水位埋深1-4米,年变幅小于2米,南部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矿化度多小于1克/升;北部500-1000m3/d,矿化度1-2克/升。古河道间带含水层岩性较细,单层厚度薄,
6、埋藏不稳定,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 m3/d。浅层淡水水化学类型复杂,均以多元水形式分布。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3-1。3.1.5 地表水邹平县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境内共有黄河、小清河、杏花河、孝妇河等8条大型河流,14条骨干排水沟,306条小型排水沟,总长1045km。除黄河外,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全县地表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0.89亿立方米,历年平均客水量为 4.18亿立方米,年利用量0.78亿立方米。项目厂址周边地表水体主要为孝妇河。孝妇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全长135.9km,仅淄博市境内流程就达77公里,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
7、湖,后经广饶、博兴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区域地表水系分布情况见图3-2。3.1.6 气候气象条件邹平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温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光热资源丰富,但年际变化较大,冷暖旱湿变化剧烈,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全县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123.94kcal/cm2,年平均日照率为59%。气温的季节变化是冬夏相差29.8,一月最冷月均为-3,七月最热月均为26.8,年平均气温为13,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邹平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旱涝经常发生,近20年平均降水为658.93mm。降
8、雨最大特点是:年际变化差异很大;年内降水分布十分不均,每年7、8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3.8%,达313.9mm。一月份最少,仅占年均值的1%;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南部降水多于北部,以山区最多,多年平均在640mm左右,小清河南岸,里八里、九户一线最少,多年平均在540mm左右。年蒸发量为111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0%,最大积雪深度为23cm,最大冻土深度为47cm。3.1.7 土壤条件邹平县境内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表面质地85%以上为轻壤和中壤。全县土壤分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土类,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褐土化潮土、黑土等9个亚类。褐土近2/5,主要分布东部和南部山区,
9、呈中性或微碱性,含钾较丰富,宜种植林果、粮棉。潮土面积约占3/5,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山前倾斜平地上,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含钾丰富,是主要粮棉产地。砂姜黑土近200公顷,主要分布在好生、礼参镇、黄山交接地带,含氮最高。3.1.8 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邹平县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调查境内共有木本植物63种,分属26个科,47个属,主要草本植物30余种。乔木树种主要有:黑杨、白杨、刺槐、泡桐、白榆、旱柳、国槐、侧柏、火炬树、苹果、桃、杏、梨、山楂、核桃、板栗、香椿、柿子、枣等。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紫穗槐、黄荆、酸枣、柘树、连翘、胡枝子、金鸡儿、爬山虎、紫丁香、葛藤、溲疏、葡萄、野葡萄等。主
10、要草本植物有:白草、黄被草、拐草、狗尾巴草、马唐草、墩草、灰菜、茅草、芦苇等。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豆类、棉花、花生等为主。由于历史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内原始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现存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且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包括农田栽培植被和人工森林植被。天然次生植被多见于滩涂、沟渠、田间隙地等处,主要有车前、苦荬菜、蒺藜、蒲公英、狗尾草、茅草、芦苇、蒲草等。农田栽培植被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三大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其次是花生、芝麻等,蔬菜品种较多,有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茄子、黄瓜等。人工种植的树木主要有:杨、柳、槐、枣以及柽柳
11、、紫穗槐等。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较多,人类干扰强度较大,植被较少。3.1.9 自然资源邹平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金、银、钼、硫、花岗石、麦饭石、矿泉水、天然气、石油等,特别是铜、金、矿泉水、花岗石等储量巨大。项目所在地无矿产资源分布。3.1.10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2008年6月11日实施),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2 社会环境概况邹平县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全县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58个行政村,户籍人
12、口78万,总面积125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1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73%,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9,人口密度为569人/km2。邹平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物产丰富,南部长白山区是重要的林果产地。邹平水杏、礼参葡萄等久负盛名。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材资源和中药材资源。中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黄河、小清河、孝妇河等主要河道纵横交织,水利工程配套,历来是粮棉集中产地和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邹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有古文化遗址80多处,出土文物数千件。邹平县工业优势突出,工业基础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棉纺织、酿酒饮料、建材、有色金属、
13、机械、食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生物工程及制药、信息等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邹平县农业基础日益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邹平县是山东省第一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第一个棉花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常年全县生产粮食50万吨,棉花2万吨。全县还拥有魏桥纺织、果品公司、芳绿奶业、西王、华义、利生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是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9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00元。被确定为
14、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本项目所在区域3.0km范围内没有受保护的文物古迹和重要的人文景观分布。3.3 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区环境空气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地表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区,地下水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功能区,声环境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功能区。3.4 区域环境质量概况3.4.1 环境空气质量根据2012年至2014年邹平县例行监测数据年均值看,SO2和PM10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2013年N
15、O2年均值出现超标现象。总体上看,2012年到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恶化,随着2014年邹平县环境空气质量整治工作的开展,2013年至2014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改善。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孝妇河郭家桥断面的例行监测数据表明COD和氨氮超标,孝妇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地表水超标可能是受到生活面源污染影响,随着区域污水管网的配套完善,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将有所改善。3.4.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根据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出现超标,其余各项水质因子均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要求。综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主要由于矿化度普遍较高,区域地下水不具备开采利用价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超标为当地普遍现象,超标主要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3.4.4 声环境质量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期间,项目正常运行,根据厂界噪声和周边敏感点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3.4.5 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表4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