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榆树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榆树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榆树环评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国环评证甲字第1607号)二一五年六月项目建设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法人代表赵立群联 系 人赵立群通信地址吉林省 梨树县联系电话13844419004传 真邮 政 编码136500建设地点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立项审批 部 门批 准 文 号建设性质新 建 扩 建 技 改行业类别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2411绿化面积(平方米)总 投 资(万元)245.44环保投资(万元)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4.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 日 期2016年1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2、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位于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四乾公路(梨树至榆树台)东侧,场区占地面积为2190,原建筑面积365,设开放床位9张,现有在职职工16人,全部为初级职称。院内下设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职能科室。服务面积总共12个行政村, 全乡1.7万人囗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根据梨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现实及未来工作发展需要,拟在原址新建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为1200。梨树县环保局2012年9月24日对该项目的环评报告进行了批复(梨环建字【2012】140号)。但由于2014交通规划将原舍开公路(卫生院门前的公路)变为国道,原审批董家卫生院地块无法实
3、施项目建设,经梨树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建设地址变更为榆树台镇董家窝堡村村民委员会地块,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总投资均不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环评需要重新报批。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吉林大学承担了该项目地址变更后的环评工作。医院搬迁后,原址不再作为医院使用。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院区平面布置见图2。本项目拟建规模见表1。表1 本项目新建规模一览表楼层用房名称房间数量每间使用面积总使用面积一层抢救室13535X光室13535心电室12828B超室13030医生办公室12525护士办公室12525病房24080收款室13535药房23060注射室22550二层财会室23060合作医疗室
4、250100电诊室16060保健室18080防保室1100100三层院长办公室24080会议室480320合计1200项目总投资为245.4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5.44万元。卫生院共有员工16人,年工作日365天,实行三班工作制度,每班8小时。公用工程: 1、给水、排水卫生院供水利用井水,院区现有水井出水量可以满足供水需求;本项目排水主要是新增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的生活、医疗用水,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运至梨树县污水处理厂,最终通过梨树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招苏台河。2、采暖本项目冬季供暖利用0.2t/h生物质锅炉,年燃烧生物质燃料30t;3、供
5、电项目电源由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农业用电接入,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手术室设置应急电源。工程进度:为尽快发挥工程效益,结合城市发展和实际情况,本工程在2016年11月完成,建设进度初步安排如下:(1)2011年3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审批。(2)2015年3月4月,初步设计及审批、场地勘测;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3)2015年6月11月,土建施工。(4)2015年12月2016年3月,设备安装工程。(5)2016年5月10月,装饰工程。(6)2012年11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卫生院原有建筑面积为365,院内开设内科、外科、预防保
6、健科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职能科室。污染物分析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卫生院现有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废水的产生量为3t/d,未设污水处理站,废水直接排入渗水井。2、废气现有废气污染源主要为锅炉烟气。卫生院现有1台0.2t/h散煤锅炉,燃煤量为30t/a,用于卫生院冬季取暖,锅炉无除尘器,锅炉烟气经15m烟囱排放。根据理论计算,锅炉采暖期排放烟气30万m3,SO2 0.192t/a(煤的含硫量按0.4%计算)、NOx0.088 t/a。3、噪声卫生院无产生噪声设施,主要医疗设备均安装在房间内,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性影响。4、固体废物医院现有固体废物主要有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产
7、生量约为1t/a,主要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有机污染废弃物,定期焚烧处理。院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t/a,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送往城市垃圾场统一处理。现存主要环境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医院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医疗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锅炉烟气无除尘设施,排气筒高度不达标。医疗废物处置不符合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梨树县位于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土地肥沃平坦,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土地面积4209km2。
8、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12053、北纬42494346。南与辽宁省西丰、开原两县及四平市接壤,北与辽河农垦管理区相邻,北、西隔东辽河与公主岭市、双辽市相望,西毗辽宁省昌图县。全县辖15个镇、6个乡,县城所在地梨树镇地势平坦,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地面自然坡度为1.5,镇北2km有招苏台河流过。本项目位于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村二社,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2、地形地貌梨树县位于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中部,海拔高度在100240m之间,平均海拔高度200m,南部丘陵地带为古生界中侏罗系陆相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及侵入不同时期的火成岩。镇区平原地带为中生界白垩系泉头组陆相沉积碎屑岩和新生界第四纪冲洪积层,工程地
9、质剖面结构较一致,黄色粉质壤土土层厚4.25.6m,含壤土、碎石的黄色粗砂层厚为2.23.2m,白垩纪紫红色泥岩层0.30.5以下是硬塑干硬状态,持力层为黄色粉质壤土,允许承载力15t/m3,最大最载力为22t。土壤类型有山地石质土、黑土、淡黑钙土及草甸土等。最大冻土深度1.481.51m。3、气候特征评价区域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干燥晴朗,早晚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5.7。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35.2,年平均降雨量560mm,常年主导风向西南,年平均风速2.8m/s,无霜期120-150天,雪压35kg/,风压55kg/,年日照26
10、57.8h。该评价区内,采暖期F类稳定度发生频率较高,为31%,其次为中性D类稳定度为27%;非采暖期以中性D类稳定度为主,占35%,其次为F类稳定度占19%,年平均发生频率仍以中性D类稳定度为主,达31%,其次为F类稳定度占25%。逆温特征见表2。表2 逆温特征表类 型平均厚度(米)平均强度(/100米)频率(%)贴地逆温1780.9237.5低层逆温2030.9237.5合 计1910.92754、区域地表水概况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有招苏台河。招苏台河是东辽河上游一个较大支流,发源于三家子土门岭西北折西河,经十家堡、梨树白山、大房身、四棵树、喇嘛甸乡,在喇嘛甸镇张家桥出境,入辽宁省昌图县界。招
11、苏台河在梨树县境内流长为85.7km,平均水深0.5m,县内流域面积为1136.2k,占全县总面积29.4%。平均坡降2.3,弯曲系数1.45,1960-1980年平均年径流量8738万m3,最大洪峰流量120m3/s,枯水期流量1m3/s。招苏台河水文条件季节性变化很大,旱季水位降低,河水极少,有断流现象,雨季河水充沛,水位上涨,出现数次洪峰。冬季结冰封冻,从11月中旬开始结冻,冰封期大约110天。招苏台河流量及变化规律与大气降水有直接关系,一般7-8月雨量最大,雨季随着雨量增加,河水流量随之增加,丰水期平均流量为19.8m3/s;平水期平均流量为3.95m3/s;枯水期平均流量0.70m3
12、/s;经统计分析招苏台河多年平均流速为0.6m/s。水位的变化与降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是招苏台河的主要来源,除夏季降水外,冬季的积雪,春讯桃花水下山,也是河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其比例较小。降水量决定了枯水期的最低水位和枯水期长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时使招苏台河产生断流现象。上三台河中游建有水库一座(上三台河水库),招苏台河主干中下游区建有八一水库一座。5、植被本地区地处东部长白山区和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加上地形复杂、条件差异而形成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植被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本区林地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为19.1%,区域内植被类型以两种阔叶-针阔混交林和
13、森林草原类型为主,前者主要分布在招苏台河上游区300400米高的丘陵上,后者主要分布在混交林以西地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行政隶属四平市,幅员4,209km2。梨树县地处东辽河下游,东、北、西北为东辽河所环绕。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系长白山支脉大黑山余脉,山山相接,岭岭相连,岗峦起伏,绵延不断。最高的大砬子山主峰海拔537m。中部为波状平原,北部系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辽阔的米粮川,为吉林省黄金玉米带的主要地段之一。全县土地使用面积63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1万亩,占55.6%,林地129万亩,占20.4%,
14、草地38.7万亩,占6.1%,水域42.7万亩,占6.8%,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县份。截至2006年1月,梨树县辖21个乡镇,其中6个乡、15个镇:梨树镇、喇嘛甸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榆树台镇、小宽镇、沈洋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石岭子镇、白山乡、双河乡、金山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共有33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99个)、313个行政村 (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梨树县的石岭镇已经划入四平市的铁东区,但没有操作,仍统计在梨树县内。) 。全县总人口86万人,农业人口64万人。土地面积大,类型多,土质肥沃,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农业具有较
15、大优势。从南向北集资分布着灰棕壤、棕壤、黑土、黑钙土。高肥高适应性土壤和中肥中适应性土壤达167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47.6%。这种多样化土壤种类和肥沃的土质条件,使梨树县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以种植业为主,兼营林、牧、副、鱼的产业结构,并逐步形成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的构成特点,成为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的优势使牧畜业发展具有优越条件。以食粮动物猪、牛、羊、禽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势头大,饲养量逐年增加。年饲养生猪193.7万头,牛36.2万头,羊17万只,禽2147万只,猪的三元杂交率达到60%,黄牛改良达100%。被列
16、为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吉林省鹅业生产基地与黄牛改良基地。粮食优势,也使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雄厚原料基础。目前,以玉米为原料的无水酒精、淀粉生产和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油生产已成为梨树工业的支柱和带头产业。梨树生产的酒精、淀粉和植物油,产量大,质量好,饮誉全国。 矿藏资源丰富,开掘利用潜力大,特别建材工业前途较大,现已初具规模。梨树县南部半山区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金、银、铜、铅、锌、陶石、石灰石、硅灰石等百余种,现已开掘利用的有煤、铜、陶石、硅灰石等23种。北部砂碱地带有储量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已开发利用为四平、梨树提供优质天然气。现已探明硅灰石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之首,列为全国非金属矿生
17、产基地。全县境内现有水泥厂5座,产品销往东北各地,全县现有各类建材企业121个,建材行业同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行业作为支撑梨树工业的两大支柱,对于振兴和繁荣梨树经济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野生经济植物较多,综合开发前景广阔。全县有各类野生植物面积1796万亩,占总土地的28%,人均占有2.9亩。野生植物品种较多,兼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和西部草原区的植物种群,有些特产品种全省稀有。食用类植物71种,饲料、饲草植物53种,药用植物364种,观赏绿化类植物65种,工业原料类植物187种,其中,储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细辛、蕨菜、毛榛、山里红、山葡萄等数十种山珍食品。特别是山楂和葡萄,家植时间长,品种优良,
18、栽培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大,有较大开发潜力。 梨树县交通四通八达。“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从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6处,年吞吐货物量在300万吨以上。县城距东北交通枢纽四平市仅10公里,距省城长春100公里,距大连港560公里。邮电通讯设备先进。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公众传真、特快传递广泛应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利设施齐全,境内有二龙湖水库及东辽河等多条河流,水资源充足。电力资源丰富,设施配套,保证供给。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
19、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状况,本评价采用2014梨树县空气环境质量报告中的3月份(采暖期)、9月份(非采暖期)监测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位置详见表3。监测项目选择TSP、SO2、NO2 3项。表3 大气监测结果 单位:mg/m3测点名称功能区代码日期二氧化硫日平均值氮氧化物日平均值TSP日平均值党校对照点1号2014、3、50.0220.0180.1922014、3、60.0230.0100.1702014、3、70.0290.0130.1992014、3、80.0230.0090.1922014、3、90.0260.0140.173总平均值0.0250.0130.185最大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榆树 台镇董家 卫生院 门诊 综合楼 建设 台镇董家村二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