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及风峪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及风峪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及风峪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11.1.1 项目建设地点11.1.2 建设背景11.2 建设项目简要工程分析11.2.1 工程组成11.2.2 工程整体布局21.2.3 工程占地41.2.4 拆迁安置费用41.2.5 建设日期41.2.6 工程投资41.3 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62 项目周边环境现状7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7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83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8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3.1.1 废气影响83.1.2 废水影响83.1.3 固体废物影响103.1.4 噪声影响环节及污染
2、防治措施103.1.5 生态影响环节103.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13.2.1 水环境影响分析113.2.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23.2.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123.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33.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33.2.6 景观环境影响分析133.2.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43.3 环境保护目标143.4 污染防治措施173.4.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73.4.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223.5 对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预测评价结果253.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63.6.1 环境影响效益分析263.6.2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263.7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274 公众
3、参与294.1 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29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30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30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304.5 从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等方面对公众参与进行总结32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36 联系方式35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区南部,汾河段河道两岸由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南北向通过,东西向由太原环城高速、岗乱线(小店桥)横跨,由祥云桥到迎宾路南2公里处,总长12公里,治理段右岸有支流风峪河汇入。风峪河段位于汾河治理段右岸,为汾河一
4、级支流,全长23.1公里,流域面积56.4km2,本次治理范围西起入汾河口前9公里,东至入汾河口,全长9公里。1.1.2 建设背景自1998年以来,太原市政府对主城区段的汾河河道进行了两期综合治理,北起太古岚铁路桥,南至祥云桥下游500m,总长约20km。一、二期工程以水为墨、以绿为彩,绘就了一幅新的汾河画卷,建造了具有北方园林风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汾河景区滨水公园,大大改善了并州古城的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汾河公园建成后,先后荣获中国人居范例奖、“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山西省十佳设计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太原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实现晋阳古城水
5、系的连通,太原市2012年初提出“两河一湖”水系连通方案,包括祥云桥-小店桥段、风峪河和晋阳湖,即通过风峪河将晋阳湖和汾河贯通。根据太原市城市发展,为进一步改善省城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启动实施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工程和风峪河治理工程是迫切的。1.2 建设项目简要工程分析1.2.1 工程组成1、汾河三期治理工程汾河治理三期工程处于汾河中游太原市区段,北起二期治理段末端(即祥云桥南500m),南至迎宾路南2km,治理段全长约12km,规划河道宽度450m,蓄水面积330hm2,蓄水量约790万m3,两岸新建排污暗涵各12km。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橡胶坝工程、堤防工程、箱涵工程、防
6、渗工程、生态岛工程、景观及绿化工程等。(1)防洪:通过河道的拓宽、堤防的防护加固,消除汾河及风峪河大堤的安全隐患,满足太原市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2)蓄水:通过对治理河道的整治及设坝蓄水,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本工程从祥云桥下游500m(二期工程末端)迎宾路南2公里,治理段总长约12km,蓄水长度11.8km,蓄水面积330hm2,蓄水量约790万m3;(3)两岸景观建设搭建平台:景观平台分为两级,一级平台高出设计河底23.3m,二级平台高出设计河底3.3m,一、二级平台采用1:5的缓坡衔接,将暗涵布置于二级平台上;当设计蓄水位高于或等于2.3m时,仅设一级亲水平台,高出设计河底3.35.1m。
7、(4)排污:将上游下排的污水和两岸拦截的污水送至治理段下游。便于与二期工程暗涵的连接和最下游暗涵的出流顺畅,暗涵的高度不变,继续为3.5m高,加宽至4m,过流能力加大至25m3/s。,总长度为12.0km。2、景观及绿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景观土方工程、建筑工程、水景工程、广场与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及配套管理用房建设。建设位置包括两部分,一标段设计范围:起点祥云桥南500米至小店桥,全长约4.49公里,规划河道总宽度450米,景观平台平均宽度约170米(不含河道水域),景观面积约76.33公顷。设有荻花野渡景区、古韵新影景区、翠堤春晓景区、回澜远影景区、伊林垂钓景区。二标段设计范围:起点小
8、店桥至晋祠迎宾路南2000米,全长约7.51公里,规划河道总宽度450米,景观平台平均宽度约170米(不含河道水域),景观面积约127.67公顷。3、风峪河治理工程风峪河治理段位于本次汾河治理段右岸,治理范围西起入汾河口前9公里,东至入汾河口,治理长度9km,蓄水长度3km,蓄水量55万m3,蓄水面积0.27km2。治理工程主要为河道生态防护工程、生态蓄水工程、钢坝闸工程等。1.2.2 工程整体布局1、汾河治理段本工程是二期工程的延续,工程区位于太原市南部新区段的汾河主河道上,北起二期工程末端的祥云桥下游500m,南至晋祠迎宾路下游2km,全长约12km,呈南北向展布。本段河道采用复式断面,总
9、宽度为430450m,由行洪主槽(即蓄水池)及两侧的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组成。主槽宽270300m,深(即一级平台高出设计河底)2.25.1m,两级平台总宽130150m。一、二级平台间采用1:5的缓坡衔接,高01.8m,采用草皮防护。二级平台外侧为东、西大堤,大堤高出二级平台2.03.7m。行洪主槽最大行洪流量800m3/s流量(约34年一遇);超过800m3/s时,一级平台参与泄洪,最大行洪能力2000m3/s(约十年一遇);超过2000m3/s流量时,二级平台参与泄洪,大堤满足百年一遇3450m3/s防洪标准。本工程采用全槽蓄水,共设有1、2、3三座橡胶坝,分别布置在小店桥上游100m处、
10、规划的12号线下游100m和治理段末端主槽内,形成3座蓄水池,蓄水位分别为775.0m、771.9m和769.6m,采用水泥土地连墙垂直防渗型式。本三期工程东、西暗涵不再临水布置,而是外移至东、西大堤内侧25m处的二级台地上,暗涵上接二期工程暗涵,向下游延伸至治理段末端,总长24km。2、风峪河治理段本工程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工程治理起于入汾河口前9公里,东至滨河西路全长9.0km,治理范围内有开化退水渠和规划晋阳湖退水渠汇入。风峪河经过2008年的治理后,大部分河段能够满足防洪要求,只有局部堤段遭到损毁,现状河道南岸为贴坡式岸墙,为水工砖防护,坡面坡度为1:2.5;北岸采用为重力式浆砌石,边坡
11、1:0.2。北岸浆砌石防护较为生硬,而南岸的水工砖基本无植物生长,体现不出河道的生态性,因此确定对两岸堤坡进行生态治理。根据治理目的确定治理方案,工程分为两段治理,即生态治理段(桩号0+000.0桩号5+800.0)与蓄水段(桩号5+800.0桩号9+000.0)。本方案的优点为:首先是在保证河道断面满足防洪要求的提前下,对河道进行了生态化治理;其次,用于生态化治理的填土充分利用蓄水段及全河段疏浚清淤的土方,减少土方二次移运次数,减少工程投资。本次对河道两岸岸墙进行覆盖,填土绿化,填土后河道为梯形断面,开化退水渠上游段填土河道上口宽度为45m,下口约为25m;开化退水渠下游段上口宽度为90m,
12、下口宽度为85m。蓄水段位于治理段的下半部分,是“两河一湖”工程的组成部分,起点位于晋祠路上游500m处,并有晋阳湖退水渠与之相交,下游与汾河蓄水池相连,长度为3.0km。本段现状河道宽度为119m70m,治理后宽度为119m69m。蓄水段起点设一道拦污闸,共两孔,每孔净宽为35m。在河道南岸设一条箱涵,箱涵起于拦污坝上游,下游与汾河西暗涵相连。1.2.3 工程占地由于本项目汾河治理段涉及到得征地和拆迁量较大,且公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征地及拆迁补偿方案。本工程主要涉及太原市两个城区的征地,分别为小店区和晋源区。涉及征地类型包括耕地、果园、林地、建设用地。1、农村部分经调查,本工程占地共涉及影响
13、各类土地1330.4亩,其中汾河占耕地940.1亩,果园43.8亩,林地278.5亩,建设用地67亩,涉及水利设施用地2857m2,房屋884.7 m2;风峪河占耕地1亩。2、专业项目工程共涉及北格镇西水东调红旗抽水站、太原兆海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太原市阳曲县锦威混凝土有限公司小店分公司和刘家堡水管站4家企事业单位。1.2.4 拆迁安置费用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占地投资42280.3万元,其中农村部分26156.8万元,其他费用2798.8万元,基本预备费3474.7万元,有关税费9850万元。1.2.5 建设日期本工程目前还未开工,定于2013年3月开始动工,施工期分为3个阶段。其
14、中:筹建及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22个月,完建期1个月,总工期约24个月。1.2.6 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16.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519.14万元,所占比例为0.9%。表1-1 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一、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百年一遇太原市城区段2汾河洪峰流量P1%m3/s3450百年一遇P5%m3/s22705年一遇P99% m3/s1801年一遇3风峪河洪峰流量P1%m3/s418P2%m3/s2714地震设防烈度度8二、工程等级1堤防工程等1级2蓄水工程等4级三、工程规模1治理长度km12二期末端迎宾路南2治理宽度m4304503蓄水面积hm23304蓄水量万m379
15、01045堤防总长度km24.4四建筑物设计1防洪大堤1)汾河新建大堤长度km15.4大堤外移130-150m2)汾河大堤加固长度km9顶宽10m,坡面采用生态材料防护3)风峪河大堤加固长度km182蓄水1)1蓄水池长度km4.3宽度m270300水深m1.24.1蓄水量m33301042)2蓄水池长度km4.0宽度m270300水深m1.03.4蓄水量m32401043)3蓄水池长度km3.5宽度m270300水深m1.13.2蓄水量m32201044)风峪河蓄水池长度km3.0利用汾河1#橡胶坝回水宽度m58102水深m1.62.1蓄水量m3551045)1橡胶坝坝长m270坝高m4.16
16、)2橡胶坝坝长m270坝高m3.47)3橡胶坝坝长m270坝高m3.28)防渗型式汾河三期垂直防渗风峪河4排污1)汾河暗涵型式箱涵43.5m砼排污暗涵长度km212过流能力m3/s252)风峪河暗涵型式箱涵22.5m长度km3.2过流能力m3/s103)风峪河拦污坝坝长m2352跨坝高m2.5五、经济指标1总 投 资万元1660001)环境部分投资万元1519.141.3 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汾河治理三期工程处于汾河中游太原市区段,北起二期治理段末端(即祥云桥南500m),南至迎宾路南2km,治理段全长约12km,规划河道宽度450m,蓄水面积330hm2,蓄水量
17、约790万m3,两岸新建排污暗涵各12km。风峪河治理段位于本次汾河治理段右岸,治理范围西起入汾河口前9公里,东至入汾河口,治理长度9km,蓄水长度3km,蓄水量55万m3,蓄水面积0.27km2。本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太原市内的地表水环境,使太原市区环境得到改善,使太原市真正成为园林绿化城市、魅力城市,对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项“水利”第10条“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因此,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调整方案,城
18、市发展要遵循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次建设项目位于规划整治河道范围之内,本项目建设可改善太原市水环境污染现状,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把太原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2 项目周边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太原市大气例行数据分析得知,评价区金胜监测点的SO2有超标现象,PM10和NO2则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晋源监测点的SO2和PM10有超标现象,NO2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的
19、要求。可见可吸入颗粒物及二氧化硫是太原市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这与太原市煤烟型污染有关,主要是区域冬季采暖锅炉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可见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1年汾河全河段监测数据分析得知,除CODmn、石油类、CN-未超标外,其余项目均超标,该河段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尤其严重,主要原因是沿途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汾河内,同时河道内脏乱差现象严重,部分河道被生活垃圾占道。同时,该河道还接纳沿途工业企业废水,也是造成该河段水质超标的原因。说明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12月11日对区域6个关心点
20、进行昼、夜监测数据得知,各关心点昼、夜噪声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类标准极限要求。说明,本项目所处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为简要分析,评价范围为沿施工场地横向各延伸100m及周围敏感点。(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为简要分析,评价范围为汾河治理段(祥云桥南500m迎宾路南2km)12km和风峪河治理段(入汾河口前9公里入汾河口)9km。(3)噪声评价范围本项目噪声环境影响为简要分析,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地横向各延伸200m及周围敏感点。(4)生态评价范围考虑本工程河道治理宽度
21、、生态影响范围以及周边环境,确定本次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河河岸两侧各150m的带状区域,评价范围总面积12.6km2。3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1.1 废气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污染环节为材料运输、堆放、施工便道、土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另外,施工机械尾气污染和清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恶臭也是本工程施工过程应关注的一项内容。3.1.2 废水影响工程施工期产生污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质的扰动。(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清洗水、砂石料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泥沙与
22、悬浮物,另有少量油污,处理不当会污染附近水体和土壤。为防止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场地对生产废水设置沉淀池收集,每个施工区设置1个容积为20m3的沉淀池,沉淀后作为场地洒水循环使用,禁止未经处理直接对外排放;在不可避免冒、滴、漏油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固体吸油材料将废油收集固化,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2)生活污水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区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日常盥洗废水、粪便污水等。根据施工区布置,本项目在汾河治理段集中布置6处施工区,在风峪河治理段布置3处施工期,每个施工区设有生活区,高峰期施工区人数约为300人。施工生活区建立临时公共卫生厕所,粪便污染集中处理,定期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 综合治理 工程 风峪河 治理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