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doc
《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编制组2014年9月目 录1工作背景11.1任务来源11.2工作过程12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情况22.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22.2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43制定标准的必要性43.1安全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需要43.2加强环境管理的需要53.3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的需要53.4现有标准不足的需要64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简介64.1工程措施74.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74.3植物修复技术9 4.4农业生态修复技术115本项目组研究结果125.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125.2植物修复
2、技术235.3农业生态修复技术266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336.1国外标准336.2国内标准347标准主要技术内容357.1法律地位及适用范围357.2术语和定义357.3工作程序367.4本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对比情况398本项目组发表论文409主要参考文献401工作背景1.1任务来源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理”中明确指出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方向。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指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今后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加
3、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督管理,规范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农作物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标准。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由河北省农业大学承担,现就标准制定工作进行说明。1.2工作过程1.2.1 前期研究工作承担该项目后,编制组全面收集了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污染防治的相关文献,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资料。同时对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 (1)对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调查研究。(2)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3)
4、根据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等级,拟定相适应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2.2 开题论证 河北省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课题立项论证会专家意见2012年4月25日,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在石家庄组织召开了“定河北省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规范课题” 地方标准课题立项论证会。会议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听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标准立项可行性汇报,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论证意见:针对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制定河北省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对促进全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规范可完善现行标准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减轻土壤环境污
5、染有着重要意义。该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正确可行、编写单位技术力量能够满足课题研究需要。建议: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尽快修改完善。专家组组长: 2012年4月25日1.2.3 征求意见 2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情况2.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2.1.1土壤重金属来源土壤是人类获取食物和其他再生资源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人口的增加,以及大量开发矿产资源,人们忽视了土壤的环境承载能力,各种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正在加剧环境中污染物的积累。工业污泥和垃圾农用、污水农灌、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含重金属矿质化肥和农药长期施
6、用于农田,这些活动加剧了环境中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的积累。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酸雨、施加某些土壤添加剂等),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使重金属向下渗透,可污染地下水,并较容易为植物吸收利用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的生物产生毒害。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直接或间接的进入土壤中,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加剧,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可使土壤肥力退化,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将会降低,进而对土壤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影响,通过生物链放大作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潜伏期长、危害呈慢性积累,不易被人们察觉,而且重金属在环境
7、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难降解性,一旦污染土壤,就不易从环境中清除出去(不可逆性),因此重金属常被人们列为优先考虑的污染物之一。有研究表明,化肥尤其是进口磷肥是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没有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畜禽粪便和有机肥是Fe Cu. Zn和Cr的主要来源。农业部调查表明,我国Cd污染耕地1.3万hm2,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Hg污染3.2万hm2,涉及15个省市的21个地区;粮食含Pb量大于1.0 mg kg-1的产地有11个;有6个地区生产的粮食含As量超过0.7 mg kg-1。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污染区调查结果发现,重金属
8、含量超标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总超标种植面积80%以上。据国家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 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 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 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 中度污染的占9.7%, 严重污染的占8.4% 。重金属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2.1.2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亦较为突出。河北省15县20.53万hm2玉米主产区土壤中,Cr,As,Hg,Pb,Cd,Ni,Cu,Zn8种重金属在河北省玉米主产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现象。全省玉米总污染面积占到了监测总面积的12.0%;不同重金属
9、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县域污染程度不同。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所监测的15个县,均存在污染等级处于警戒限和轻污染水平的土壤,其中警戒限水平的土壤面积占到了监测总面积的39.8%,轻污染水平的土壤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6%。河北省13县(市)182万hm2优势小麦产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适合发展优势小麦生产,但根据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本底值和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所监测的8种重金属在河北省优势小麦产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现象,全省污染而积占到了总而积的11.9%,所监测的13个县(市)均存在污染等级处于警戒限和轻污染水平的土壤,全省达到警戒限水平的土地占到了总而积
10、的41.0%,达到轻污染水平的土壤而积占总而积的4.3%,中度污染的土壤而积占总而积的0.07%。清苑县及周边的农田土壤以重金属Zn、Cu、Cr、Pb、Cd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d污染已达显著富集程度,其农产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玉米子实中的重金属Ni和Pb存在超标现象。对河北省12个县的无公害果品产地也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 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发现迁西县、曲阳县、行唐县三个采样点均受到了重金属Cr 的污染。对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调查与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达到轻污染水平,与河北省土壤自然背景值比较,土壤Pb和As含量在背景值以下,Cd和Cr含量分别
11、是背景值的12倍和4倍,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分别是对照农田的5.7,2.9,4.0和15倍。在河北省污水灌溉区也普遍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以镉累积较为普遍。研究表明,与清灌区相比,污灌区土壤的Cu, Zn, Pb, Cd和Cr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且存在个别样点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情况。污灌区土壤Cd和Zn含量沿洨河流域自上向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相比,冀东表层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大;与研究区背景值相比,表层土壤中Pb,Cd,Hg富集程度较大,其中Hg平均含量为背景值的2.91倍,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按富集程度排序为HgCdPbAsCr。2.2农田土壤重
12、金属污染修复现状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一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围绕这两种治理途径,已相应地提出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治理方法。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安全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迫切任务。虽然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但针对河北省的种植模式及土壤污染特点的修复技术尚无规范化导则可循,也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技术作为依托。尽管已经监测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终因修复技术没有形成规范化管理和治
13、理模式,再加上治理收费存在很大困难,农村的土壤治理意识较差,使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不能得以解决。3制定标准的必要性3.1安全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需要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As,Hg,Pb,Cd, Cr等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土壤重金属污染一般是几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表聚性、长期性、不可逆性,且可通过水环境直接毒害植物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退化,并可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治理和修复的难度大,但又极为迫切。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目前我国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
14、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我省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农业种植模式,结合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用于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规范,引进、开发适用于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或技术组合及其规范等,对保护我省农业土壤环境,提供安全清洁的生产基地,保证城市绿色的食品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2加强环境管理的需要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
15、题日益严重,要想打赢这场污染治理之战,观念、技术、制度、经济能力等因素要综合考量,只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技术政策、技术法规等尚未制定,环境效益好、经济上可行的适合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尚未得到全面推广实施。河北省非常有必要根据全省农业土壤类型、质地和种植模式的特点,结合不同重金属污染的水平,制定出适宜于河北省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报告,引进、开发适用于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或技术组合及其相关规范等,对全面开展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制定我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6、规范是非常亟需和必要的。本标准的制定是加强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强化环境监管的核心,有了标准,才能使农田土壤重金属的防治步入正轨,为农村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依据。3.3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的需要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安全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迫切任务。国家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中提出,环境标准的制修定要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关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具有先进性,具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目前,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方面,国内外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化学修复的研究,也有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但由于研究思路、效果、成本、环保等
17、因素制约,尚无成熟、经济、有效的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产品。因此,适时出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得到很好地推广,有效控制污染,还能促进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使污染治理技术得以提高,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 3.4现有相关标准不足的需要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的土壤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已有数十项,包括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332-2007),以及包括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等土壤污染控制相关标准,这些标准中虽然涉及了重金属的标准值
18、或阈值,但是均未涉及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面,因此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标准非常匮乏,迫切需要制定出台。4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简介目前,综合国内外各种研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四种:工程措施、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其主要技术优势与缺点见表4-1。表4-1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优势与缺点修复方法修复类型优点缺点费用工程措施深耕翻土客土、换土法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处理成本低,操作方便能有效将污染土壤从生态系统中去除不能将重金属彻底去除,只适合轻度污染土壤工程量大费用高,适于小面积重污染土壤,会产生二次污染低高物理化学修复固化技术电动修复化学提取原位修复原位修复原位修复
19、处理费用低,简单易行处理成本较低,修复效率高,后处理方便适于轻质土壤,对中度污染土壤修复效率高一旦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重金属有再度溶出的风险需电力输送方便,修复效率受土壤性质影响大,只适于沙质土壤容易产生地下水污染,环境风险大低较低较高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原位修复原位/异位修复费用低,是一种廉价环保的修复方法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固定或转移重金属,费用低修复效率一般较低,所需时间较长微生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低低农业生态修复农艺修复生态修复原位修复原位修复费用低,操作方便费用低,操作方便修复周期长,修复效率低修复周期长,修复效率低低低4.1工程措施 指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离开原位置的过
20、程,一般包括挖掘过程和挖掘土壤的后处理、处置和再利用过程。工程措施可使污染重金属与生物圈尽可能隔离,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系接触的可能性。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土壤,客土和换土用于重污染区。客土法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换土法是部分或全部挖除污染土壤而换上非污染土壤。实践证明,这是治理农田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耗费人力、物力,且必须注意两点:用做客土的非污染土壤的pH等性质最好与原污染土壤相一致,以免引起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增大;应妥善处理被挖出的污染土壤,使其不致引起二次污染。4.2物理化学修复 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化的方法隔离污染物或者将重金属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
21、的形态,降低重金属的危害,包括固化技术、电修复技术、化学提取修复技术。 4.2.1固化技术 是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按一定比例与固化剂混合,经熟化最终形成渗透性很低的固体混合物,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为低溶解性、低毒性及低移动性的物质,以减轻其危害。加入稳定剂直接吸收、络合沉淀重金属或是改变 pH 值而间接影响重金属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土壤环境中的有毒重金属的移动性,它涉及固化基质的形成和通过固化机制将污染物机械固定等步骤,但固定(稳定)法是把重金属保留在污染土壤中。固化剂的种类主要有卜特兰水泥、硅酸盐、高炉矿渣、石灰、窑灰、飘尘、沥青等。不同固化剂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见表4-2。固化技术的处理效
22、果与固化剂的组成、比例、土壤重金属的总浓度以及土壤中一些干扰固化的物质的存在有关。表4-2不同固化剂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研究者选用的固化剂处理效果M L Allan含0-80%高炉矿渣水泥含1000mg/kg Cr的土壤经固化后Cr浓度低于5mg/kg ,且随矿渣比例的提高,浸提液中Cr浓度进一步降低M Testa沥青浸提液中Cd、Pb、Zn 浓度低于规定标准,且比填埋要节约处理费用M eegoda硅土实现了铬的固定化Qi Yingmal磷酸盐岩石能固定土壤中的铅K R PagillaFeSO4 和NaOH可固定80%以上的铬本研究硅藻土、钠基膨润土、膨润土和沸石硅藻土效果最好,施用量以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农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修复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