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旅游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旅游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柳州市旅游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旅游业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强依赖性的产业,良好的旅游资源及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与环境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发展旅游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和培育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旅游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有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中,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旅游业是冲突最少的产业。但国内外的众多事实表明,如果旅游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不当,也可能对自然与社会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工程建设造成视觉景观破坏;旅游景区的污水、垃圾处理不好,游客严重超量以及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习惯等,都会造成旅游区环境污染或资源破坏。因此,一定
2、要重视制订和实施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规划,才能确保区域旅游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时,应当树立和贯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原则,坚持“综合开发,保护第一”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有:防止旅游区内因各种开发建设、自然变化及旅游活动本身所导致的旅游区环境质量的下降、生态恶化等现象;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旅游区内各类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景观,特别是对重要历史文物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矛盾,在充分开发利用旅
3、游资源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及立法措施,采取相应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游客的身体健康。1 柳州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柳州市的生态系统构成了柳州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背景,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客观限制因素。维持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状态,就是维持柳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1.1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柳州市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柳州地处亚热季风气候区,山地、丘陵上原生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终年常绿,物种甚为丰富,是由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乔木一般分为两层,高度在16-20cm左右,很少超出25cm,植物群落是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种类组成,树木叶片以小
4、型为主,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引起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柳州市还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落叶林、针叶林、竹林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水青冈和青冈栎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是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出现的森林类型,主要为栓皮栎、麻栎林。针叶林主要有天然云南松林、人工马尾松林和杉木林。马尾松、细叶云南松常与枫香树、栓皮栎形成混交林。竹林以毛竹林为主,成片分布。1.2 地貌形态多样,河流众多柳州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势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不少裸露、冲刷严重,地形破碎,东南部多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小,峰尖坡陡,地表高差不大,存在面积不大的河谷平原
5、。西北部大部分为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属于桂北变质岩断块山地,河流沿构造线发育,形成断裂河谷,主要山脉有九万山、元宝山。喀斯特是柳州很突出的自然现象,它是由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所发生的溶蚀作用造成的。柳州的主要可溶性岩石是石灰岩,这类碳酸盐类灰岩在柳州市分布广泛,如柳州市区的岩溶地区占市区总面积的51.6%,柳江县更是高达93.1%。柳州市江河纵横,地表径流十分丰富,据全国径流地带的划分,属多水地带,水系呈树状分布,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1公里。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地区内总集水面积31956平方公里(含柳州地区),其中65地面集水区属西江一级支流柳江。柳江的集水面积58398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
6、400亿立方米,有都柳江、寻江、融江、洛清江等支流。1.3 植被和植物种属呈热带、亚热带特色,多珍稀树种柳州的九万山、元宝山等山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动植物资源富集区,植被覆盖率高,有乔木树种400余种,蕨类和裸子植物种属较齐全。珍稀动物云豹、熊猴等仍有所见。第三纪以来,没有受到冰川期或气候变干的灾难性影响,植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以热带、亚热带种属占优势的特色。如九万山热带性质的植物有1356种,占当地总种数的56.7%,温带性质的植物有716种,占29.9%。柳州地层起源古老,在大瑶山和融江流域山区,生长着松叶蕨、石松类、卷柏类、马蹄蕨、阴地蕨等古生代残遗植物;有紫箕、芒箕、里白等中生
7、代残遗种。柳州的特有植物相当丰富,在大瑶山区特有种有瑶山凤尾蕨、广西短肠蕨、瑶山瓦韦、瑶山舌蕨、瑶山野木瓜、瑶山丁公藤、瑶山毛药花等40种,还有一个特有属瑶山苣苔属;九万山特有植物有细蕊木兰、苗山桂、苗山润楠、长梗新木姜子、林地小檗、大苗山胡椒、广西棕竹等36种。根据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92年国家林业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1995年广西林业厅关于开展珍贵树种资源及名木古树调查的通知。全柳州(含柳州地区)现存珍贵濒危对种共有67种,属于稀有21种,濒危6种,渐危4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树种58种,林业部级重点保护树种29种,广西区级保护树种51
8、种。另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1种。1.4 生态环境脆弱和敏感地区根据最近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傅伯杰等人提出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见傅伯杰等.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生态学报, 2001年第1期,柳州市属黔桂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突出的生态问题就是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柳州市有大面积的岩溶地貌存在,不少旅游景区就是岩溶地貌区域。据广西科学院的研究资料,岩溶区20厘米土层,需长达750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平均375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土层,可见石山地区的土壤的形成极为缓慢。加上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雨量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形成强大的地表迳流,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被不
9、连续,石多土少,植被生长缓慢,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比非石山地区相对较少,环境容量低,承受灾变的能力小,故生态系统变异的敏感度高,自我调节能力低,一旦遭到人为条件的破坏,便迅速恶化,不易恢复。的水土流失又非常快 ,这就造成我国石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1.5 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程度大,生态系统功能部分受损柳州市广大农区人口密度较大,长期受发展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加上自然资源利用的水平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很大,过度砍伐森林、滥捕珍稀野生动物等事件时有发生,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破坏植被现象不断发生,使森林年消耗量大于年增长量,不少林地变成荒山。同时,人工造林的林种结构上不合理,针叶林多,阔叶林,不利
10、于水土持和水源涵养,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常常泛滥成灾,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损害。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在下降,如驰名中外的枧木砧板资源已日益枯竭,油桐树砍伐培养木耳严重,致使桐油产量大幅度下降。 柳州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各项生态环境因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超标现象,对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构成威胁,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2 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城市旅游生态环境具体反映在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噪声状况、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园林绿化等方面。它是发展旅游产业最基本条件,且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旅游业能否兴旺发达。 2.1 城镇大气环境1996-2000年对柳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11、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 19962000年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表年度统计量二氧化硫(mg/m3)氮氧化物(mg/m3)总悬浮颗粒物(mg/m3)降尘量(吨/平方公里.月)对照点市区1996均值0.1520.0360.192.5712.22超标率(%)47.51.311.3-88.61997均值0.1240.0430.1693.209.82超标率(%)31.03.510.1-76.51998均值0.1360.0460.2052.478.92超标率(%)30.37.618.7-66.71999均值0.1290.0360.2352.237.03超标率(%)32.12.524.1-58.52000
12、均值0.0920.0380.2072.426.88超标率(%)13.93.416.8-56.1GB3095-1996标准值年均一级标准0.020.050.08按对照点平均值3计算超标率年均二级标准0.060.050.20年均三级标准0.100.100.30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年均值二级标准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综合污染指数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年际变化以及城市空气污染程度的比较。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污染物浓度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无量纲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综合污染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13、的加和,它评价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综合污染指数的数值。它的数值越大,表明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单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比例(负荷系数)越大,其对综合指数的贡献越大,对空气污染程度的影响越大。表2 五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年度综合指数名次19962.530.720.952.196.39119972.070.860.841.585.35419982.270.921.021.635.84219992.150.721.181.345.39320001.530.741.041.274.585合计10.553.965.038.01-名次143
14、 21从表1可知,总体上看,柳州市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存在污染现象,各项污染物都出现超标现象,但有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日均值范围0.008-0.834 mg/m3,1996-1999年年均值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三级标准,2000年首次低于三级标准值。氮氧化物各年年均值都低于二级标准值,日均值范围0.003-0.238 mg/m3。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范围0.02-0.805 mg/m3,1996、1997年年均值低于二级标准值,19982000年年均值则超过二级标准值。降尘污染逐年下降,下降趋势明显。从表2可知,用污染综合指数分析五年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结果,1996年综合污
15、染指数最大,污染最重,2000年综合污染指数最小,污染最小。二氧化硫和降尘污染负荷系数合计约达60%,是影响柳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另外经分析可知,受城市地面风场扩散条件影响,柳州市空气污染随季节而变化明显,四季度最重,二季度最轻。 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柳州市工业需求的大量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解决,年消耗量在350万吨以上,这种能源结构单一、燃煤污染物超量排放的原因是造成柳州市煤烟型空气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城市地理地形、气象等条件也不利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柳州的全年静风频率达到40%左右;由于历史原因,柳州市的主要工业区沿城市的主导风轴线方向摆布,燃煤造成的污染物向市中心排放。另外,1995年以前柳
16、州市酸雨率都在90以上,有“十雨九酸”的说法,从1995年开始,柳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酸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962000年柳州市降水酸雨频率逐年下降,年均PH值逐年回升,1996年酸雨频率54.4%,PH年均值4.61,到2000年酸雨率降至1%,PH值升至6.25,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对县城有关资料的分析,各个县城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处于良好状态。2.2 地面水质量柳州市区的地表水主要是柳江河水。19962000年柳江河水必测项目的年均值均达到原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88类标准限值(如表3),其中六价铬、总氰化物、石油类五年均未检出
17、,检出的项目中PH、悬浮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挥发酚的各监测断面水期均值也全部达到GB383888类标准限值,溶解氧、砷、汞、铅偶有1、2次水期均值超标,氨氮、亚硝酸盐氮、镉断面水期均值超标现象最为严重。柳江河受污染的主要特征是:从综合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分析,19962000年柳江河的主要污染物是镉、氨氮、铅和溶解氧,四个项目的污染分担率合计达71,这表明柳江河主要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柳江河在柳州市辖区段受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水质沿程变化明显,从进入柳州市区的露塘断面开始,综合污染指数沿程逐渐增加,水质逐步变差,到沙煲滩断面达最大,随后由于污染源的减少及河水的
18、自净作用,到达猫耳山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水质呈现恢复状态。柳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柳州是广西的主要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柳江河的污染负荷逐年增大,1996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91450吨,平均每年达18290万吨;由于柳州市城市污染处理厂尚未建成,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柳江河;柳江河网箱养鱼发展较快,特别是上游断面,致使水质有机污染增加。柳州地区环境监测站于2000年对三江县城的寻江(测点是三江水厂)的水质监测(表4)和柳江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01年2月21日对融江的水质监测(表5)结果表明:柳江上游的融江的水质良好清洁,主要污染指标均在I-II类水体标准之间,
19、符合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 19962000年柳江河柳州市段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除pH外均为mg/L)指标19961997199819992000均值超标率(%)均值超标率(%)均值超标率(%)均值超标率(%)均值超标率(%)PH7.8807.9407.8707.8107.962.2悬浮物471.15611.17416.7400220溶解氧7.708.007.506.64.57.50高锰酸盐指数2.002.002.302.31.11.70生化需氧量10101023.310氨氮0.31313.60.31422.20.28915.60.4934.50.210.0亚硝酸盐氮0.02300.029
20、00.03200.09122.20.0230硝酸盐氮1.2301.3001.0001.4501.290挥发酚0.0014.30.00100.00100.00100.0010砷0.00500.00400.00600.0134.40.0140铅0.0142.50.0317.80.0211.10.0141.10.0161.1镉0.0038.90.031.10.00310.00.00417.80.00314.4表4 2000年寻江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除pH外均为mg/L) 点位项目三江水厂平水期丰水期采样日期4月1日7月18日水温14.528PH值7.427.42悬浮物(SS)1616总硬度21.0
21、220.10氟化物0.1540.125溶解氧(DO)9.66.8氨氮0.0950.0125d挥发酚0.001d0.001d氰化物0.003d0.003d砷(As)0.035d0.035d铬(六价)0.002d0.002d总汞0.00005d0.00005d总镉0.002d0.002d水质类别表5 融江河柳城河段监测断面水质及评价断面名称主要监测项目(单位:除pH外均为mg/L)水质类别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十五坡7.6110.150.810.05水厂7.259.870.850.05车渡7.459.712.390.10牛头潭7.369.753.630.16类水质标准6.5-8.5644-注:
22、本表数据引自柳城报2001年10月15日第四版 需要注意的是柳州市区的个别旅游景区里的水质存在污染现象,如鱼峰公园里的小龙潭,在2000年枯水期为轻污染,到丰水期升格为中度污染,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是从5月份起,其时水变得不透明、发绿,有异味,水面发现有死鱼,超标项目是化学耗氧量、亚硝酸盐氮,说明小龙潭水已富营养化,其主要原因是自然出水口的位置被人为抬高,排水通道不通畅。2.3 声学环境质量。柳州市区内的噪声监测结果表明(表6),2000年柳州市噪声污染情况仍然较为严重,1类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7.2分贝,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同类区域标准值2.2分贝,2类和3类区环境
23、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7.3、59.0分贝,均没有超过相应的区域标准值。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值超过GB3096-93中4类标准(70分贝),其中超过国家标准70分贝的干线长度占全市交通干线总长度的54.2%,与1997、1998、1999年相比有明显上升。同时发现,其中夜间超标值大于昼间,即夜间噪声污染大于昼间,这与南方居民的夜生活有关。在各类声源构成中,生活噪声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其它噪声、建筑噪声。柳州市的噪声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柳州市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建筑群密集,市区绿地空少;人口、车辆数量急增,车流量增大,而道路基础设施还跟不上发展需要,造成道路交通人员、车辆
24、拥挤,流通不畅;建筑机械噪声与工业噪声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近年来歌舞厅、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增多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噪声污染。表6 2000年柳州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dB(A)功能区区域说明区域标准值(昼间)Leq平均值1类区居住、文教区5557.2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6057.33类区工业区6559.14类区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区域7070.5另外,三江县古宜镇与柳江县大埔镇的噪声值都低于相应的区域标准值。2.4 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柳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危险废物以及以食品制造业废物(如蔗渣)为主的“其它废物”,五年间柳州市固体废弃物的
25、年均产生量为235.96万吨,构成情况如表7。从产生量来看,柳州市产生固体废弃物最大的行业是食品和黑色冶炼行业,分别占总产生量的35.7%和27.2%;从种类来年,冶炼废渣产生量最大的黑色冶炼行业,占冶炼废渣总产生量的87.8%;粉煤灰产生量最大的是电力行业,占粉煤灰总产生量的70%;炉渣产生量最大的是化工产业,占炉渣总产生量的32.9%;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行业是有色冶炼行业,占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93.2%。19962000年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排放大户见表8。表7 柳州市工业固体5年平均(19962000年)废弃物构成表项目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危险废物其它废物合计产量(万吨)71.5736.05
26、23.129.2895.63235.96比例(%)30.315.59.83.940.5100表8 柳州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排放大户的排放量 单位:万吨 排放单位19961997199819992000柳州钢铁集团48.568.265.571.466.8柳州发电集团有限公司35.829.825.822.126.2露塘糖厂28.933.633.731.728.6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多,有部分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置直接排入江河,污染河水。另外还有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堆放贮存,据统计占地已达42.75万平方米,这样不仅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利用,还使周围的环境质量受到影响。工业固体废弃物,成
27、份复杂,露天堆放,经雨水淋洗,浸出的有害成分,使地下水和土壤遭到污染,另外风吹日晒,散发臭味和毒气,还有一些粉状、尘粒状的固体废弃物常使周围的环境灰砂弥漫,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柳州市正在设法解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尽量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19962000年柳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逐年增长,综合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橡胶、纺织和食品行业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2.5 园林绿化状况 柳州市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的习惯,唐代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推行植树绿化,清代分巡右江视察使王锦奏议在柳州一带道路两旁种树,民国期间当局制订城市绿化奖励制度。解放后,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园林绿化事业,经
28、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市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目前市区现有各类公园8个、小游园8个,街道绿地50余处,绿化街道168条,长112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5%。园林绿地640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5.3平方米。是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3.1 大气、水体、噪声环境保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影响柳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和降尘,由燃煤造成的。应以合理的环境容量为科学依据,对全市企业的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进行分配和核定,执行排污总量达标的严格管理,同时推广低硫优质煤和实现清洁替代燃料,淘汰使用高硫劣质煤的沸腾锅炉,使柳
29、州市的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逐年削减,最终使柳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的改善,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工业污水不经净化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是柳州市水体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应重视工业废水的达标处理,争取地面水体环境质量达二类标准,同时大力加强主要旅游城镇的环卫和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对旅游景区的污水、垃圾等进行无害处理。调整城镇和交通道路系统,尽量避免过境车辆穿行城镇主要旅游功能区和主要旅游景区(点),减少车辆的尾气和噪声污染,另外建筑机械、工业的噪声要加强治理。 柳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成份是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等,一定要提高这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能未经处置直接排入江河和露
30、天堆放。3.2 旅游景区绿化、水土保持规划柳州市旅游景区绿化、水土保持规划的要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和永续利用的保护方针;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管理,重视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区的保护,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主要措施包括:(1)造林绿化。以增加森林资源、保育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加速绿化和植树造林工作,发挥森林在柳州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建旅游大环境。对旅游区,要从点、线、面三个层次考虑绿化规划。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
31、性,要求成林、成丛、成荫、成景、成境、成趣,表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景象;游道(含陆路和水路)的绿化注意与环境相协调,造风景林带;面上重点要提高景观和生态环境效果。在绿化树种选择上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文化氛围。(2)水土保持。继续大力加快、加强林草建设,增加地面植被,风景区坡度在25以下而强度侵蚀以上的坡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对流域水土流失地区实行全面综合治理;大力建设各类水利水保工程、沟道治理工程。3.3 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 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
32、,控制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基本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监督,使农业环境质量和农村人口居住环境与小康水平相适应。为此应当采取下列措施:(1)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开展农村能源与环境综合建设。推广平衡施肥、长效肥试验、新品种化肥试验等技术,改造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力;推广普及省柴节煤灶,户用沼气池,发展薪炭林等途径,解决农户用柴难问题,以促进对生态林的保护。(2)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包括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小区试点建设、可持续发展县级示范点建设等,主要通过完善农田灌溉设施
33、,吨粮田示范,无公害水稻示范、建设生态果木园等途径,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重视绿色食品产业化,通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开发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形成农业环保一体化产业,促进地区环境、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4)加强农业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对荒山开垦、农业区域开发、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等,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和预防各类农业建设产生的负环境影响效应。加强农业环境监督管理,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广秸杆还田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3.4 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旅游环境管理制度是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政策,具有强制性,可以推动、促进旅游环境
34、的保护。应当把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纳入到柳州市环境保护计划及旅游业发展战略之中;建立旅游区规划、开发改造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旅游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对其中的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旅游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游客游览环保守则、重点旅游区设置旅游警察和生态监察员。开征旅游保护税、旅游资源税和建立旅游发展基金。从旅游资源保护角度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旅游治污、旅游环境美化、绿化。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公民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与可持续教育,增强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的环境保护与培育环保意识。3.5 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柳州市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和维护生态环
35、境,必须立足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防患于未然,强调发展旅游与防灾减灾并重。柳州市自然灾害相对较多,主要有洪水、干旱、低温冷害以及风灾、雹灾、雷暴、病虫害等。其中以柳江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平均不到三年就会出现一次81.5米(防洪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造成水灾,主要原因是柳江流域处于暴雨区,雨量大且集中,雨区又往往自北向南移动,与干流流向一致,流域形状呈扇形,坡面及河道坡降大,有利于洪水汇集。汇集至柳州的洪水,其洪峰流量大。在市区内,河道过于弯曲,且建有较多的桥梁等阻水建筑物,水流受阻,所以洪峰在市区内易形成水灾。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计划地建
36、设和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加固防洪堤和导引堤,加快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另外,防止森林火灾也义不容辞,应建立防火完善的制度和监测站。对其它各类自然灾害,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3.6 改善与保护旅游社会文化环境 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21世纪支柱产业,需要安全、卫生、方便、舒适、轻松和愉快的旅游人文社会环境,因此应不断完善旅游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社会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共同创造和维护,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正常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形式和渠道的旅游信息服务,如建立旅游信息中心,设立旅游咨询电话,改善旅游
37、城市和旅游区点的公共设施标识系统,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设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专职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地整治旅游市场,解决实际问题;对旅游区居民经常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人人关心旅游、个个热爱旅游,热情友好,举止文明,给游客宾至如归之感。 同时充分挖掘柳州市富有地方特色、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使之开发成特色旅游资源,及时搜集分析市内外、区内外、国内外文化市场和学术信息,提高精品意识,拓展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与民间交流的视野和途径,宣传扩大柳州市的知名度,提高柳州市的影响力,促进对柳州市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4 旅游资源的保护4.1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保护柳州市的地文景观多样,有古
38、生物化石点、山地、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小型岛屿、洞穴等,但以岩溶地貌及其地下的溶洞为特色,它们是柳州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观赏山岳峡谷等地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严禁开山炸石、毁林开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行为,保持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植被的原始风貌和整体性与观赏性。在景区内修建道路和必要旅游设施等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尽量与周围的地文景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项目应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筑所需石材,采石场应安排在景区之外开发。在开展登山、探险、徒步旅游时,要规定并告示旅游者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而应将其集中掩埋,以保护环境。对于溶洞这种地下风景地貌资源,开发施工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
39、景观的保护,不准使用电雷管,不准放炮,避免放炮引起的冲击波对景物造成损伤;洞内的各类人工设施、设备,不要影响溶洞的原始自然风貌;对一些重要景点,可焊接防护栏杆,安装防护网。4.2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保护柳州市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发育良好,有一定面积的原始森林,但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我们要一定加强此类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倡在景区入口处附近,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向游客展示景区的资源与环境,介绍生态知识,增强游客生态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在修建道路、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进行野炊、吸烟、采花折木等可能对森林
40、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应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修筑围栏,严禁人畜靠近,减少机械损伤。动物旅游资源保护要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则,坚决打击滥捕乱杀,走私贩卖等违法活动。要划出核心保护区域,禁止开展任何旅游活动,确保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繁衍。4.3水体景观旅游资源保护水是旅游景观的“魂”。水质、水量及沿岸景观直接影响到景区(点)对游客的吸引力。纵贯柳州市全境的柳江,是重要的水体旅游景观。目前柳江的上游和支流的水质没有受污染,而柳江的柳州市区段已出现污染现象。为了实现把柳州建设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柳江及
41、沿岸水体旅游景观的综合整治与保护:首先要加强市区环卫设施的建设和市容卫生的管理,严禁向河流直接倾倒垃圾和排放废水,确保河流水体环境质量达标。其次,采取坚决措施,严格控制工业新污染源,抓紧治理旧污染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清洁生产,现有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实行限期治理,使其排放达到标准,否则将依法关闭或转产;水上交通游览船只,要利用垃圾箱袋集中收集垃圾,靠岸后再处理,不能直接排放水中,要杜绝燃油机动船只跑、滴、漏油现象。 柳州市有不少水库已开发或准备开发成旅游景区。其旅游开发的接待设施建设要有地方特色,严禁在湖边建造永久性建筑。对旅游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集中掩埋,以保护水体及周边环境。
42、4.4 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柳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文物古迹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以“柳江人”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为纪念柳宗元修建的柳侯祠以及相关历史史迹,数量不少的摩崖石刻等,这些历史的遗存和见证,是柳州的珍宝和财富,是柳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可随意拆迁和异地复制。不能人为的增减古迹和所谓装修,也不宜在古建筑附近建造与之不相称的建筑物和项目,确实需要维修的,应遵循“两保持、两保存”的原则,即保持原来的形制、结构,保存原来的材料、工艺的原则。对某些目前无条件难以修复的
43、历史遗址,与其整修不伦不类,不如保存真实的残缺原貌,“不修如旧”切实保护好文物古迹。4.5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柳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大市,主要居住着汉、壮、瑶、侗、苗等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传统服饰、烹调技艺、宗教信仰、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丰富多样,是具有神秘独特的高品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这类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应通过开发扶持的方式予以保护继承并发扬光大,要把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与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并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因此,需借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行政机制予以督导和宣传,通过国家的一定投资,在一些民族文化相对集中分布而又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地区,建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限制地向游人开放,避免过多过滥的旅游活动造成对当地人传统生活的影响,并且抵制影视文化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同化,保持乡土文化的特性和淳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抢救保护民族珍奇文化艺术(包括有形和无形文化 )并把它们制成音像、书刊等资料的同时,还要在本民族中进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文化传统的不可再造性和独特价值,强化其保护意识。对旅游管理部门及从业人员也要进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