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邵阳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古来就是湘西南重镇,辖八县一市三区,197个乡镇,5643个行政村;总人口7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2.31万人;国土总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8千公顷,林业用地121.08万公顷,有林地105.2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670.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8%。境内雪峰山横亘西北,越城岭耸立西南、是长江水系中的湘、资、沅水及珠江水系之源头。有5公里以上河流633条,50公里以上的11条,河道总长度1.13万公里,其中资江水流量占洞庭湖入湖水量的18%。因之,邵阳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2、全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土安全。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对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认真深入调研。现将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及20042013年总体规划汇报如下。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一)、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情况。1、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有坡耕地410万亩,退耕还林规划总面积296万亩,已实施142万亩,经2002年春秋和2003年春季检查,“三率”均合格达标,省林业厅先后两次在我市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工作经经验。在工程建设中,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在确保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调整林种
3、、树种结构,造林所用树种均为本地适生的优良乡土树种,针叶树以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柏木为主;阔叶树以枫香、南酸枣、栎类、木兰科树种为主;经济林以脐橙、板栗、漆树、杜仲、厚朴为主。生态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被配置,以达到最佳生态效果。探索出“林果”、“林药”、“林草”、“林竹”等多种造林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2、生态公益林保护。1999年,全市林业用地1800万亩中的51.8%被区划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93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71.4万亩,省级公益林221万亩,市级公益林4.5万亩,县级公益林35.1万亩。在全国首次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中,试点面积33
4、8.17万亩。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每年的补助资金都落实到户,管护责任落实到户。3、防护林建设。全市长江防护林营造面积达93.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5.7万亩,低改7.5万亩,封山育林44.2万亩,幼林抚育5.9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一级支流资水、沅水和湘江源头、干流及其他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有力改善了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4、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市已有绥宁黄桑、隆回屏风界、武冈云山、新宁舜皇山、新邵龙山等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小区23个,面积103.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81%,近几年年平生态旅游人数达5万多人次。正在逐步形成依托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
5、局面。5、森林防火工作。全市现阶段的森林防火工作主要是狠抓机构设置、森林防火专业队伍、防火基础设施及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推行地方政府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森林防火行政责任体系基本完善;建立了三个成建制单位的专业森林消防队,182个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130个义务森林消防队;建有21座森林防火了望台和3500公里森林防火阻隔带,其中防火林带2200多公里。从而大大减少了灾害性森林火灾的发生。6、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市年平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面积70万亩左右,占发生总面积的80%以上,森林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搞好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从市到县到乡镇(场)都签
6、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了枯死松树档案,将监测任务落实到乡村护林员和虫情调查员。2003年,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普查,共查出11.5万株枯死松树的死因,其中松褐天牛、拟松材线虫病致死的为109株,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的可喜局面。同时,加大了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的工作力度,及时对进入我市的包装物、种苗等进行复检,尚未发现检疫对象流入我市。(二)、水土保持情况。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2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0.6%,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地及部分经济林地和难以利用地。自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国发935号文件下发后,全市紧抓机遇,切实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建立健全市、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和专门的
7、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坚持治理和监督两手抓。在水土流失区,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坡耕地、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 。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方面,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法,强化预防监督,提高有关部门和广大公民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到2003年止,全市共兴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2万余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4万平方公里,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农业建设情况。我市生态农业建设主要是在邵东、邵阳、隆回等县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其中邵东县是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邵阳县是国家
8、“十五”沼气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着重开发了五大工程。一是旱土坡耕地改造工程。共改造坡耕地69.5万亩;二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关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339家;三是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开发利用工程。全市共推广“畜(禽)沼粮(菜、渔、果)”等生态农业模式面积150万亩;四是庭园生态致富工程。全市建立了葡萄、梨、桃、药材等各种庭园生态经济户20多万户;五是特优农产品开发工程。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精品水果基地2万亩、优质稻基地33万亩、金银花等药材基地20万亩。洞口“雪峰”蜜柑、新宁“莨山”脐橙、武冈“华宝”铜鹅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城步“南山”奶粉获“绿色食品
9、”证书。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地区,实现了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促进了种、养、加循环链的价值流通畅;实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周而复始顺畅进行;实现了增环加链,促进了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得以充分合理利用。(四)、江河水库生态治理情况。为保护江河水库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全市充分利用义务植树运动、绿色通道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契机,大力绿化沿江、沿河、沿库的砂洲、坡地及第一层山脊200米以内的可造林地。近五年来,累计绿化江河水库沿岸1850公里,绿色屏障营建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积极推行水利设施有偿转让的办法,利用社会力量保养和管理水利工程,共整改小型水
10、库1200多座,疏浚河道750公里,基本达到防洪保安的目的。(五)、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为治理环境污染,我市对十八类小型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关闭了严重污染环境的339家企业。对新上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即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不得投产,擅自投产的,环保部门坚决予以责令停产,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使老污染得到治理,新污染得以控制,基本实现污染企业排放达标。(六)、矿山和地质生态治理情况。近三年来,共处理矿业废渣985.8万吨,处理率41.3%;处理矿业废水2850.9万吨,处理率81
11、.2%;处理矿业废气159.8亿立方米,处理率89%;矿山企业用于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的投资额为350万元,土地复垦及还绿面积896亩。(七)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全市在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着力于狠抓“四高”:按产业化的思路高起点规划,确定以沼气产业为纽带,推动养殖业,带动种植业,促动林产业的发展战略;按标准化的要求高质量建设,对沼气建设普遍实行责任追究制,技术人员从规划选址到施工到运行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全程负责;按多元化的机制高幅度投入,坚持“项目、财政、部门、银信、农民”五个轮子一齐转,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高水平发展,实现能源建设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突出生态效益;与农业结构
12、调整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与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突出改善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沼气池5.6万口,配套改水1.8万户,改厕2.6万个,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城镇污水净化沼气池51处,更新改选两省灶3.9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24台。(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长期以来,邵阳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较为滞后,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发展缓慢,全市生态环境仍呈局部改善、总体脆弱的态势,以致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全市规划退耕还林面积296万亩,还只实施142万亩,尚有154万亩需退
13、耕造林;全市长防林规划面积384万亩,到2013年,还需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中幼林抚育139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173万亩。特别是高寒山区、石灰岩裸露山地及部分坡陡耕地的造林难度尤为突出,低产林改造任务艰巨。二是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由于全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对林业依存度较高,对林业重取轻予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依然把林业部门作为纯经济部门对待,只希望多砍树来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有所放松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随着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林内可燃物厚积,而部分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薄弱,森林防火部门控制林内可燃物及农村野外用火的设施落后,手段陈
14、旧,火灾隐患居高不下,森林防火难。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市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达2543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1581万吨,局部发生地质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四是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差,全市矿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差,废渣堆存量高达6000多万吨,极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五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工业“三废”及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年排放量分别达0.83万吨、162.59万立方米、1.07万吨,农田污染面积达20.78万亩,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九)、加强生态
15、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给地处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过渡区域的邵阳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迅速治理和改善邵阳生态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邵阳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经济落后,其原因之一就是近50%的
16、农村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20%的群众居住在环境恶劣地区而不能安居乐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但能使人民群众从工程项目建设中直接受益,也能从自然灾害减少、农业稳产高产中持续受益,从而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三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意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治理森林退化、土壤退化、水质退化、农作物质量退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危机,维护国土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全市人民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晰思路,加大力
17、度,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开展。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积极造林、严格管林、合理用林”的林业方针,明确加强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安全的战略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通过积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争取主要实现“四增三降两保持”的发展目标,即:在2003年的基础上,分别到200
18、8年和2013年,有林地面积年平递增0.67万公顷、0.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年平递增0.1%;森林蓄积量年平递增97.23万立方米、102.29万立方米;城镇绿化率年平递增2.2%、1.6%;水土流失面积年平减少400平方公里;农田污染面积年平减少2万亩;坡耕地面积年平减少5.48万公顷;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在现有状况。具体目标见下表。内 容03年末现状08年末目标13年末目标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2.082.082.08林业用地面积 (万公顷)121.08124.43125.47有林地面积 (万公顷)105.25108.61109.64其中公益林面积(万
19、公顷)62.2365.4767.96 国家公益林(万公顷)44.7644.7644.76 地方公益林(万公顷)17.4717.4717.47 其中省级 (万公顷)14.7214.7214.72 市级 (万公顷)0.30.30.3 县级 (万公顷)2.452.452.45内容03年末现状08年末目标13年末目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的比例(%)51.851.851.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3.81(8万公顷)6(13万公顷)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6.857.457.9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4670.995157.165693.92立竹总株数 (万根)2310925
20、01827084城镇绿化率 (%)21.532.537.5无林地面积 (万公顷)1.570.50宜林荒山荒地 (万公顷)0.3100坡耕地面积 (万公顷)27.3800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4289.12789.1789.1农田污染面积 (万亩)20.7810.50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8%30%7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05080城市城区空气质量(%)65%75%8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4.46.58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其中废水排放量(万吨)280028002800 废气排放量(万立方米)656565 废渣排放量(万吨)0.40.40.4(三)、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
21、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认识水土流失、洪涝旱灾、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疾病流行等生态危机,明确生态改善、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围绕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实现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围绕江河治理、开发,加大水域区森林植被恢复力度;围绕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城镇林业,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是处理好林业税费负担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通过减少林业税费,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林业,激发林业经营者造林、抚育、更新和创办企业的积极性,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
22、量,加速林业发展。三是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关系。在加快资源培育的同时,把资源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不断巩固资源培育成果,在加强资源保护中,突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四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动力,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面壮大林业产业。重点发展速生丰产工业林、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绿色能源开发、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化的协调发展。五是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项目由政府投入为主,相关产业由市场配置资源,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邵阳市 2004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