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doc
《辰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辰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辰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武汉金山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六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工艺路线3(一) 构建天然水体原位净化系统3(二) 重点水域强化净化4(三) 景观节点营造4(四) 长效管理系统建立5三、施工概况5(一)施工组织与管理5(二)技术管理情况6(三) 质量保证情况6(四)资料编制情况7四、工程质量评定7(一)质量自评依据7(二)质量过程控制7五、单位工程质量评估9(一)工程质量评定9(二)观感质量评定9(三)工程资料核查9六、 自评结论10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辰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地点:华市辰湖公园建设单位:华市风景园林绿化管理局设计单位:武汉金
2、山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华市天景园林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武汉金山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竣工时间: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8日。工程内容:1、水体生态系统构建; 2、重点水域水体强化净化工程; 3、湖泊景观节点营造工程;工程目标:采用多种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措施,形成水体自净生态体系,使整体水质明显好转,湖水水体达到地表水类标准;二、工艺路线(一) 构建天然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该方法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解决水体富营养的根本方法,水体生态系统主要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底栖动物和有益微生物构成。挺水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直接
3、排入大气,对水体本身没有直接的净化能力;浮叶植物从根系和浮叶背面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但碳源也只要来自大气,产生具备净化能力的氧气,对上层水体有一定地净化能力;沉水植物根系和整个叶面直接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所需碳源直接从水体中吸收,产生的氧气直接自下而上对整个水体产生巨大的净化能力。本工程采用水生植物包含有六种挺水植物菖蒲、鸢尾、梭鱼草、伞草、美人蕉、水葱;六中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狐尾藻、菹草、苦草以及眼子菜;三大类十二小类的浮叶植物包括有十二种睡莲、芡实以及荇菜;(二) 重点水域强化净化 主要利用生物物理法对水体自净生态系统创造条件,项目中采用的柔性生物膜填料是我公司的专利产
4、品,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分解能力,为各种微生物、藻类和微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并会在载体上形成具有去污净水能力的多功能生物膜;另外为了满足水体净化对氧气的需求,项目采用了强制曝气充氧设备, 在湖区设置了三台耕水机,既满足了水生生物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溶解氧的水环境,同时考虑到了湖泊水体景观的实现,并且推广了这一技术。(三) 景观节点营造 目前湖泊水面形式较单一,以静态水面为主要,观赏对象缺乏动态性、多样性。为丰富湖面景观视觉效果,在湖面布设生态浮岛,通过动态的水景与多样化的绿化,远眺近观各相宜,景观型生态浮岛工程面积为1476。生态浮岛上的植物都利用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在生长的
5、过程中不断地从水体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并储存于体内,同时强大的植物根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各类污染物有较强的截留、降级功能,特别是水下根区为许多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这些微生物亦对水体有很强的净化功能。(四) 长效管理系统建立 俗语有云:“三分治、七分管”受损湖泊水体通过治理恢复良性状态后,其良性状态的保护与维护很大程度上甚至根本上依赖于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本项目中配备有经验丰富的4人2船的维护队伍,每日对湖面进行维护工作,运行费用上分月统一解决运行费用,长远看我方与公园业主取得良好的联系,一起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做好水体生态系统调控,并建立了应急处理系统。三、施工概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园 水体 水质 改善 生态 修复 工程施工 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