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在不同地区的几种处理方法.doc
《软土地基在不同地区的几种处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土地基在不同地区的几种处理方法.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土地基在不同地区的几种处理方法 大家好,非常感谢会议组织者提供的这次与大家一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1 概 述软土具有软松、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和结构性灵敏的特点,在其上修筑道路、特别是高等级道路,如不进行处理,势必会引起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严重者会引起地基失稳破坏,因此,软基处理是道路工作者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虽然软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软土的特异性、多变性,至今,在软基处理中仍然无法找到一套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时有工程因为软基处理不当而引起质量事故或造成巨大浪费,。因此,软基处理技术值得探讨。本次讲座结
2、合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标准设计图集的出台,对常用的几种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较系统的讲解,从软土的概念、特点、分布、工程问题出发,对软基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处理方法、存在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结合工程实例对几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重点对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标准设计图集所提到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介绍,结合我国软土分布最多的三大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软土的特点,对其工程特性与加固方法进行总结,对软土地基处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大家对软基处理技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对软基处理方法、关键问题、注意事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道路设计提供更好的服务。1.1 软土的概念及鉴别为了更好地理解软土的工
3、程特性,首先介绍软土的概念。(1)软土概念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浙、闽沿海地区等地,以海相或湖相沉积为主,它们是在咸水或淡水中沉积形成、含有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细粒土,厚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但在同一地区厚度的变化不大。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地质手册、公路工程名词术语、岩土工程勘测规范中都有大同小异的定义,以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的定义简单明了,工程设计人员可以以此作为软基的定义: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
4、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归纳各种定义总结出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a1-2=5kPa-1)、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0、抗剪强度低(快剪的内摩檫角5o、凝聚力c20kPa)的细粒土。(2)概念意义上软土的鉴别工程上可参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中所提到的三个指标进行软土判别。如满足表1-1中的特征指标即可判别为软土。软土鉴别表 表1-1特征指标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十字板剪切强度(kPa)指标值35与液限1.035(3)需要处理意义上软土的鉴别教课书上软土应与我们需要处理的软弱土区别开来,因为工程设计人员
5、更应该关心的是需要处理土的鉴定标准,为此在工程设计中要认真阅读软土地基六个方面的资料,全面分析所在地段的软土特征。这六个方面是:u、各土层土壤成因;v、各土层土壤类别;w、各土层土壤所处状态;x、各土层土壤四大物理指标,K(压实系数),(干容重),(含水量),e0(天然孔隙比);y、规范所指软土和习惯所称软粘土所处层位与层厚;z、钻探孔位地基承受不同荷载(路基、路面,折算成土柱高度)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以及各钻探孔位承受不同填土荷载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的图示。 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可以明确道路范围内分布的软土地基情况、弱软程度以及每一桩孔各土层中软弱土处于那一层位(通过K、eo反映出
6、来),其中最直观的,也是最本质的参数应为(或K)和。下面结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浅层处理为例,介绍采用这些基本参数判别软弱土地基的方法。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填方(挖方也是如此)路段路床顶面以下大于1.5m深度的路基压实度应该大于或等于90%。路床顶面以下1.5m加上路面厚度(一般为0.60.9米之间)总厚度为2.5m左右,对于城市道路由于两侧建筑物的限制,填土高度一般不会超过2米,大多数城市道路路面标高与现状地表标高基本接近属于挖方路基,因此要求天然地基在深度03米范围具有0.85的压实系数是必要和恰当的(天津市软基处理经验)。若以max(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的最大干容重)等于1.80g/cm3,土颗粒比
7、重2.70计,当K=0.85时,土壤的孔隙率等于43.3%,孔隙比等于0.76,饱和含水量等于28.3%(土壤中的孔隙全由水分充满),这是软粘土的界定含水量标准。当地基表层含水量大于28%30%时,筑路机械几乎无法直接在地基表面上作业。 于是,软弱土地基各地层应具有的标准是:K0.85,与其对应的1.80g/cm3,29%,如不满足以上标准可判定为需要处理的软弱土地基。通过钻孔基本参数的判定,使我们真正抓住处理重点所在,避免以笼统概念来“加封”软土地基,进而避免以笼统的规范来对待它。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弱淤泥、淤泥质粘性土
8、、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按沉积环境及成因分为:(1)滨海沉积滨海相、泻湖相、弱谷相及三角洲相;(2)湖泊沉积湖相、三角洲相;(3)河滩沉积河漫滩相、牛轭湖相;(4)沼泽沉积沼泽相。以滨海相沉积为主的软土层,如湛江、香港、厦门、舟山、宁波、连云港、塘沽、大连湾等;泻湖相沉积的软土以温州、宁波为代表;弱谷相软土在福州、泉州一带;三角洲相软土如上海地区、珠江下游的广州地区;河漫滩相沉积软土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内陆软土主要为湖相沉积,如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四周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等。按工程性质结合自然地质地理环境,软土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地区北部地区,中部地
9、区,南方地区。各地区软土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见表1-2。我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的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1-2区别海陆别典型地区沉积相土层埋深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天然含水量容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限指数液限指数有机质含量mg/cm3北部地区沿海天津塘沽、连云港、大连等滨海034451.781.23934222191.257.5三角洲59401.791.11973519161.35中部地区沿海温州湾、宁波、舟山滨海232521.711.4198462424温州、宁波地区泻湖135511.671.61984725241.346.5福州、泉州弱谷125581.631.74955231261.911长江下
10、游(上海)三角洲219431.761.24984023171.11内陆昆明的滇池高原湖泊771.541.9370281.2818.4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平原湖泊471.741.314323199.9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河漫滩471.751.2239171.44南方地区沿海湛江、香港、厦门滨海09611.631.65955327261.94珠江下游(广州)三角洲1101.581.675437241.3 软土的工程性质总结以上各地软土的物理指标,可看出软土最大的工程性质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小。在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沉载力低,地基沉
11、降变形大,容易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而且沉降稳定历时较长。各地软土的特性可简单的总结如下:(1)孔隙比大、含水量高软土孔隙比及含水量都大,渤海湾地区软土含水量一般在4060%之间,孔隙比在1.01.3之间;长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含水量一般在3555%之间,孔隙比在1.11.5之间;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含水量一般在5090%之间,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孔隙比在1.42.1之间。各地软土含水量一般大于40%,孔隙比大于1.1。(2)压缩性高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压缩系数通常大于1.0MPa-1,压缩模量Es多在1.02.0MPa,其他地区软土压缩系数通常小于1.0MPa-1,压缩模量Es多大于2.
12、0MPa。长江三角洲地区5米的填土沉降量为1.52.0米,渤海湾地区5米的填土沉降量为1.01.5米,珠江三角洲5米的填土沉降量为2.03.0米。(3)强度低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十字抗剪强度多小于20 kPa,一般容许承载力在2045 kPa;长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十字抗剪强度大多小于30 kPa,一般容许承载力在5070 kPa;渤海湾地区软土十字抗剪强度大多小于40 kPa,一般容许承载力在5080 kPa。1.4 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在道路荷载(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地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13、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引起道路破坏或边坡失稳。(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在荷载作用下(静力和动力荷载),地基产生变形。当道路沉降或水平位移,或不均匀沉降超过相应的允许值时,将会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引起破坏。道路沉降量较大时,不均匀沉降往往也比较大,不均匀沉降对道路的危害较大。综合变形方面的工程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A、变形量大软土中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其孔隙比e大于1.0,受力后压缩量自然较大,有些软土含水量达60%以上,e大于1.5,则压缩性更高。更有泥炭类的软土含水量高达200%500%,土体大部分由水构成,荷载一加,水从孔隙中挤出,土就向泡沫塑料一样被挤出。B、压缩稳定所需时
14、间长软土的颗粒组成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却很细,水在孔隙中流动较难,因此,渗透性很低,渗透系数一般在10-7cm/s10-8cm/s数量级。饱和土受荷后,水不能很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慢慢发展。在地基中,这一变形过程常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C、侧向变形较大软土的侧向变形比一般土要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也比一般土要大,换句话说,其泊松比要比非软土大。饱和软土受荷时,初期水来不及排出,土体体积不能收缩,便从侧向向外挤出,侧向膨胀的体积与竖向沉降的体积近于相等,泊松比接近于0.5。随着水的逐步排出,土体体积收缩,竖向沉降进一步发展,而侧向可能略有收缩。这时的泊松比小于0
15、.5,达到0.4,乃至0.3以下。从最终稳定的变形来看,软土的泊松比一般高于非软土。2 软土路基设计要求及步骤2.1 软土路基设计一般要求我国地域辽阔,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各地施工机械条件、技术水平、经验积累,以及建筑材料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在选用软基处理方法时一定要因地制宜。软基处理方法很多,每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对具体工程都要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应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包括经处理后地基应达到各项指标,处理的范围,工程进度等)、工程费用以及材料、机具来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地区特点。 2.2 软土路基设计原则软土地基上的路堤设
16、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得设计成果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的目的。设计原则归纳如下:(1)、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技术先进;(2)、因地制宜,具体工程具体分析;(3)、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地方资源;(4)、引用外地或外单位方法时克服盲目性,注意地区特点。2.3 软土路基设计一般步骤软土地基设计步骤按以下程序进行:首先,根据道路工程对地基的要求和天然地基条件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确定进行地基处理的天然地层范围及处理要求。在具体确定地基
17、处理方案前,应根据天然地层的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材料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然后,对提出的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重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确定采用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这也是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过程。最后,可由初步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案,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先进行施工设计,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监测、检测,如需要还应进行反分析,根据情况可对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对于一具体工程,技术上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往往有几个,应通过技术、经济、进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8、,进行地基处理方案优化,以得到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案。天然地基是否满足要求地基处理设计人工地基道路对地基要求天然地基要求天然地基机具、材料条件经验、教训地基处理原则地基处理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技术、经济、进度比较,并满足环保要求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满足不满足图2-1 地基处理设计步骤框图2.4 软土路基处理效果鉴定与评价软土地基处理的好坏,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鉴别:1、以地基承载力为标准,或辅以触探。常用于建筑地基。 2、以计算的工后沉降为标准。常用于道路、机场跑道方面的工程中。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指标表 表2-1 部位容许最大工后沉降(mm)桥头及无覆土的箱形通道及涵
19、洞 100 有覆土的箱形通道及涵洞 200 一般路段 5003、施工过程中沉降速率控制为标准,各地依据经验而确定自己的标准计算的工后沉降不超过规范许可值,这仅仅是计算结果而已,其可靠性极差。因为软基的变异性及对软土了解深度的不足,沉降计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结果只能起到比较参考作用,不可能成为设计结果的依据。因此,各地区和部门都在做“工后长期观察”,以求积累经验,供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这里要谈谈沉降速率控制法,综合各地的经验,可采用三种指标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侧向水平位移、路基中心沉降速率、孔压系数,其中侧向水平位移、路基中心沉降速率是常用的指标。在路基实际加载过程中,填筑速率根据上述指
20、标进行双控。当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控制值时,就需要停止填筑。指标控制如下:路基中心填筑速率应控制在10mm/d以内;坡脚处的侧向位移控制在5mm/d,单级孔压系数(各级加载的孔隙水压力增量与荷载增量的比值)小于0.6,综合孔压系数小于0.4。下一层土填筑标准: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在5mm/d。由于孔隙水压力监测费用高,费用贵,该标准作为辅助手段,修筑路面时沉降速率标准:在填土至预定高度后,在排水固结区保证69个月以上的预压期,复合地基处治区保证36个月的预压期后,推算路基的工后沉降,如小于设计容许沉降或满足连续三个月不超过4mm/月的沉降速率时可修筑路面。3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及实用条件软土地
21、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置换、夯实、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改善地基土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动力特性等。为了更好的理解处理后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的区别,将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人工地基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形成的人工地基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仍可采用均质地基的计算方法,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例如:采用强夯置换法、石灰桩法、深层搅拌法、低强度桩等均可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不同 地区 处理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