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表编号2013 年编号 029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留庆新横街住宅综合楼新 建荔湾区黄沙大道留庆新横街10-20号广州羊城铁路集团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市南岭铁路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约2000202491115859871024985.251.825大坦沙西航道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建发字(2000)第454号240项 目 名 称: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 编制日期:2014年9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
2、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3、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法人代表黄栋洲联系人黄晖通讯地址公益路43号花都区水务局(原自来水公司)联系电话18924189204传真邮政编码510800建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立项审批广州市花都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花发改基2014147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620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m2)1151.35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226.6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26.6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2.28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4、、任务由来近年来,花都区各乡镇的建设发展迅速,但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大多数布局较为凌乱,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基本上采用明沟排放,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旧屋基本无化粪池,新建的住宅基本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质量差、易渗漏;化粪池收集厕卫污水为主,厨房、洗涤、洗菜等日常用水则处于无序乱排放的状态;各种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农田,对农业生产、珠江河的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最终使地表水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给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给地表水以及下游水质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
5、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将会大幅增长,若不尽快治理,污染会更加严重,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为确保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2011年州市水环境治理任务书精神,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工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于2014年7月委托我司对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
6、及其它有关文件,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报告表按总规模工程进行评价。二、工程规模(1)工程内容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位于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总投资约为226.64万元。工程新建排水管1357m,污水检查井约103座、双面支密板挡土板2732m2、人工湿地系统3座、一体化厌氧池2座及挡土墙等。(2)工程规模本工程设置人工湿地系统3座,一体化厌氧池2座。人工湿地系统A服务水口营一队居民,服务人口800人,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80 m3/d;人工湿地系统B服务水口营二队居民,服务人口800人,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80 m3/d;人工湿地系统C服务
7、大岭背二队居民,服务人口200人,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20 m3/d;一体化厌氧池A服务大岭背一队居民,服务人口100人,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10 m3/d;一体化厌氧池B服务水口营一队居民,服务人口500人,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50 m3/d。本工程污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约1151.35m2,建成后处理污水总量为240 m3/d。(3)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本项目的主要原料为PVCU双壁波纹管,合计总用量为1357m。表1 工程量一览表1PVC-C双壁波纹管米DN30011672PVC-U双壁波纹管米DN2001903砌筑检查井座(溢流井10001000)384砌筑检查井座检查井700655双面支密板
8、挡土板平方米27326拆除混凝土路面平方米20cm厚6987修复混凝土路面平方米20cm厚6988人工湿地系统座39厌氧池座2(4)给排水规模本项目用水由花东镇自来水厂管网接入,本项目用水主要为施工用水。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搅拌产生的泥浆水、砂石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水,这部分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是SS和石油类。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项目营运期服务水口营村人口2400人,污水量计算拟采用人均生活污水量预测法确定,参考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同时考虑水口营村的经济情况及村民的用水习惯,水口营村人均综合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为100L/d计。水口营村生
9、活污水总排放量约为240m3/d。项目运营期的污水经人工湿地、一体化厌氧池处理后达标排放。(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人员统一由建设单位在外安排食宿。营运期间不需要定点专门设置管理人员。(6)技术标准查阅关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于2011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本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三、建筑方案1、 污水管道工程 开挖管沟基坑时,如遇到厚度小于1.0m的淤泥或浮土则应全部清除,超挖部分用碎石、砂回填并夯实。 排水管施工完毕,在覆土前必须进行闭水实验,建议可回填时回填。闭水实施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 排水管安装完毕,管沟应用原土
10、回填至稳定层底,应分层回填并用水冲实,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不低于95%。 从化粪池连接管网的管道弯头应使用有检查口的弯头或用三通弯头,以便日后对堵塞的疏通。 村内巷道内敷设污水管道时,宜将污水管紧挨现状排水沟敷设,并且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埋深。遇到化粪池占用村内巷道位置情况时,采取避让措施。 未经化粪池的生活污水在排入收集系统前居民应设置格栅或格网,拦截固体物,以免堵塞村内污水管道。 居民应在院内取水处设置集水池,居民可将洗浴及厨房污水排入集水池内,并在集水池内设置地漏,接入管网中。 开挖管沟时破坏的路面,恢复时可按C25砼200mm;其它的,如房屋散水、街坊路面等混凝土面层,按照
11、其实际厚度恢复原貌。 农户入户管采用PVC-U管,管径小于等于150mm,完全收集户内冲厕污水、洗浴污水、厨房污水等,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有化粪池的农户,由化粪池溢出口将上清液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中。污水收集系统入户管须比农户卫生器具排出管,或化粪池出水管,或农户排水立管管径大一级。连接每户卫生间出水的管道不应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1%,出户后首先接入化粪池。连接每户洗涤水的出水管道不应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2.5%。污水入户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3m。2、人工湿地工程(1) 湿地基础处理a 人工湿地原土碾实,其密实度达93%95%,基础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b 黏土采用回填
12、黏土。c 由于表层在浸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建造时填料表层标高应高出设计值10%15%。d 湿地床底坡一般取1%8%,须根据填料性质及湿地尺寸加以确定,本工艺湿地床一般取1%2%。 (2) 湿地处理池种植皇草、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a 美人蕉丛生性,适宜密植,适宜集中分布,芦苇散生性,适宜稀植,适宜遍植。b美人蕉栽一般每平方米810穴,每穴栽23株。亦可用行距10cm,蔟距15cm控制,覆土710cm。c 芦苇栽一般每平方米810穴,每穴栽12株。亦可用行距10cm,蔟距15cm控制,覆土1020cm。d 皇草栽培先清除杂草,按常规平整土地后,开穴,行株距均为4045cm,穴深2530cm。e
13、皇草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氮肥敏感,如果在每次割青后,每亩兑水追施1518公斤尿素。f 皇草的割青与利用:首先应选择好割青刀具和割青时间,严禁用生了锈的刀具和在雨后或草上露水未干时割青,皇草种植后,5055天便可割青利用。割青次数因地力水平、饲喂对象不同而异。用作鱼及奶牛饲草,全年可割青57次。当株高11.2米、基部节间开始外露时即可割青。每次割青后应按前述用量追施尿素1次。(3)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理及日常维护a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
14、成活。b植物栽种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c 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其他杂草滋生和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腐烂污染。d 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e 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应在老枯之前收割,一般一年收割12次,采割的植物残体应及时运出人工湿地并用切草机切碎后做处理与利用。3、一体化厌氧池工程新建一体化厌氧池2座。厌氧池底座三角堰厚钢板,入墙深度150mm;通气管灌直径300mm。4、安装工程本项目安装工程主要是提升泵等设备的安装,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统一安装。5、装饰工程 水池内批荡用1:2.5水泥砂浆,2cm厚(掺5
15、%防水剂)。 水池埋入地下部分外池壁用2cm厚1:2.5水泥砂浆随抹随光,经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回填土。水池地上部分外池壁采用纸皮石长条砖装饰,池壁顶采用防滑砖铺贴。6、工程施工进度表2 工程建设进度表序号进度时间1 前期工作2013年5月-2013年12月2初步设计2014年1月-2014年7月3项目报建及招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4施工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四、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2013年2月26日)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即“三废”综合利用及治
16、理工程),因此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目前花都区各乡村的排水设施很不完善,随着各城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现有排水方式多数为明渠、暗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地表水体,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水口营村排水现状:(1)村屋大多数布局较为凌乱,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基本上采用雨污合流,明沟排放,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2)农村旧屋基本无化粪池,新建的住宅基本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质量差、易渗漏;化粪池收集厕卫污水为主,厨房、洗涤、洗菜等日常用水则处于无序乱排放的状态。(3)各种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河流、鱼塘、农田或水沟,对
17、农业生产、珠江河的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一、地理位置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广州北大门,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5、106、107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花东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部,西连花山镇,东、北与
18、从化市接壤,南临白云区。花东镇地理位置优越,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北出口在镇境内,花都大道和山前旅游大道横贯中部,105、106、107国道毗邻而过,京珠高速、机场高速北延线、北三环高速和街北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便利。水口营村位于花东镇东南部,北临四联村、望顶村,南接莘田村,西与港头村接壤,东与北兴村交界,村域总用地面积约3.24km2,下辖2个自然村,即水口营和大岭背庄,5个经济社。其中一至四社属于水口营,五社属于大岭背庄。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花都区地形呈东北向西南倾斜的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阶梯式倾降;北部丘陵绵亘,海拔在300
19、-500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是浅丘台地;南部位于广花平原,最低处海拔5米左右;境内最高峰牙英山,海拔581米。依形态划分,花都地貌有平原、岗地、低丘陵和高丘陵4类;按形态成因划分,可分为12个类型,没有高峻崎岖的山地,也没有低洼的湿地,所有地貌类型均可利用。全境大致为“三山一水六平原”。三、气候气象花都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北占2/3,南占1/3),北区中部偏南处(花都区回归线之南占1/3)。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量充足,温暖湿润。花都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花都气象站22年的资料统计,花都区年平均气温21.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年
20、降水量为1699.8mm,最大日降雨量185.3mm,最大年降雨量2416.7mm。最小年降雨量1074.8mm,最大月降雨量640.4mm,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37天,降雨量为773mm。降水集中在每年的410月,降水量年均14002000mm。根据花都气象站多年的观测统计资料,花都风向季节性明显,主导风向秋冬为偏北风,春夏偏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频率为20%,夏季SSE风次频率24.3%,冬季北风频率36-37%,静风频率为16%,地面年平均风速1.5m/s。日照时数为1936.5小时,无霜期为342天。四、水文花都区境内有中小河流8条,分属珠江支流白坭河、新街河、
21、流溪河三大水系,并有中、小型以上水库十七座。区内主要是新街河及其支流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白坭河位于花都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步段又汇入新街水,最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流珠江。白坭河干流长53km,流域面积788km2,平均坡降0.1%,其中花都干流长32.55km,集流面积628.58km2。五和断面河宽150m,中水位河槽水深 22.3m,历年平均流量60.40m3/s,90%保证率流量为4.33m3/s,平均流速为 0.20m/s。白坭河已成为赤坭、炭步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在赤坭以下可通航300t级船只。流溪河流经市域东南,是本区农田水利灌溉主要水源。此外,流
22、溪河、白坭河每年还有过境客水22.5亿m3。全区有大型水库 11 座,总库容量为1.06亿m3。流溪河发源于从化桂峰山,从牛心岭流入花都,至境内东南部由花东李溪附近流往广州市白云区,在鸦岗纳入珠江。流经花都河段长24.38公里,流域面积196.6平方公里。历史最大洪峰量1470立方米/秒。流溪河花干渠起自花东镇的利源分水闸,止于花东镇的集益水库尾,全长26.6 km,渠首设计流量为8.24m3/s,渠道坡降为1/10000,灌溉农田面积6.1万亩。除新街河、新街河在境内发源呈扇形分布并自北向南汇流白坭河出境外,其余河流均发源与邻市。网顶河是流溪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本项目区域水系图见附图2所示。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花都区花东镇 水口 农村 生活 污水 治理 工程 建设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