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320号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评价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建设单位: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二0一三年十月仅用于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项目名称: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法人代表: Corp:地址:中国江西 Add:938 ying Bin North Ave 南昌市迎宾北大道938号 Nanchang JiangXi,PRC电话:(0791)5202618 Tel:(0791)5202618邮编:330030 Postcode:330030传真:(0791)5202618 F
2、ax: (0791)5202618 电子信箱:jxdkjcszxhpzx E-mail: jxdkjcszxhpzx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法人代表:祝立人审 定:林伟平 高级工程师 审 核:熊顺伟 高级工程师(环评师)证字B23200020800项目负责: 李 瑾 工程师(环评师)证字B23200030800主要编写人员编写人员国岗证号编写签名李瑾B23200015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联系方式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 1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
3、、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 -3.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 3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4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4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4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与效果- 6 -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6 -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8 -3.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9 -4.环境风险分析- 11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4 -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15 -7.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5 -(四
4、)公众参与- 18 -1.调查方式与内容- 18 -2.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18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 23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6 -(六)联系方式- 26 -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1)建设地点: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 (2)项目背景:条坡煤矿是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煤矿核定生产能力40 kt/a,规划生产能力为40 kt/a。现有采煤证(证号:C3600002010011120052668)开采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074 km2,开采深度+425 m +270 m;划定矿区范围9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3777km2,开采
5、深度+495 m+130 m,划定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575.1 kt。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井采用2.5t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现有生产能力为年采煤4万吨,此次改扩建提升为6万吨。矿山改造后可采储量为34.34万吨,主要开采大槽煤层和B4煤层,分别为厚煤层及中厚煤层,厚煤层采区设计回采率为77%,中厚煤层采区设计回采率为82%,设计服务年限3.9年。1.2 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建设内容 萍乡市南坑镇条坡煤矿为改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矿井、采矿工业场地;辅助工程矸石堆场;公用工程供热、供水、供电、行政设施等;
6、储运工程储煤场等;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办公楼等。项目工程特性表见表1。表1 项目主要内容组成表工程分类项目组成用途或技改内容备注主体工程井下工程主平硐+281m担负提煤、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及进风等任务,并作安全出口。依托斜风井+333m作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开采紫家冲组煤层回风任务。依托暗斜井在平硐往里约50 m处向东掘后期暗斜井(=28)至+150 m水平。新建回风平硐+250m在预划定矿区东南角掘后期回风平硐,后期回风平硐揭B4煤层后沿煤布置后期+250 m回风大巷。新建地面生产系统采煤工业场地采煤工业场地占地共约3000m2,含坑木房、地磅房、空压机房、机修间、KJ
7、65N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一套、蓄水池等。改造炸药库位于主井南侧约100m处,最大储存量为3t,占地约300m2依托辅助工程矸石临时堆场设置拦矸坝、截排水设施。改造公用工程(含环保工程)热水供给延用现有电热水器。依托给水矿坑生产用水取至矿坑涌水,生活用水取至山上溪水。依托井下废水处理系统设置井口沉淀池,总容积约100m3。新建生活废水保留化粪池的基础上,设置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能力30m3/d。新建场地废水设置排水沟、清污分流。新建供电一回电源引自南坑变电站,另一回引自安源变电站。依托生活设施办公行政、职工休息、生活等,辅助矿井正常生产。依托储运工程井下运输主平硐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方式。一采区轨道上
8、山采用单钩串车混合提升。改造地面运输采用装载机装煤,汽车运输。依托原煤仓在原有钢结构式原煤仓基础上改造成封闭式原煤仓。最大储煤量5000t。改造(2)生产工艺条煤矿现采用地下开采、平硐+斜井开拓方式,设有主井、风井两口井筒,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改扩建后开拓和采煤方式不变。 (3)生产规模现有生产能力为年采煤4万吨,此次改扩建后提升至6万吨。 (4)建设周期:12个月。 (5)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261.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8.7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1.0%。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本项目选址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9、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禁止和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范围,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的有关规定。矸石堆场周边500m范围内、炸药库周边300m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塌陷区范围内均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各场址选址总体可行。 项目符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赣府厅字200674号)要求;已获得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见赣采复字20110047号。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的环境现状芦溪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1年对项目所在区域各环境要素进行了质量现状监测。(1)大气环境现状在矿区采矿工业场地主导风向上风向和下风向各设一个
10、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测点,监测结果表明,两监测点处的TSP、SO2和NO2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要求。(2)地表水环境现状在矿区废水入南坑河上游500m至下游1500m处共设置四个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各断面水质中pH值、SS、CODcr、石油类、氟化物、Cu、Pb、Cd、Cr6+、Zn、Hg、As等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地下水环境现状在矿区周边的双凤村、水尾村村和三湾村各设一个地下水环境现状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处的PH值、CODMn、Zn、Hg 、Cr6+、Pb、As及Cd等指标均
11、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6个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水文观测数据表明,各测点水位标高(黄海标高)在+250.8m至+258.2m之间,水位埋深12.7m至18.5m之间。(4)声环境现状在矿区周边共设置四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昼、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大气评价范围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以工业场地和排风井为中心的周边2.5km范围,原煤仓边界100m范围。(2)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确定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本项目废水排入南坑河上游500m及下游4
12、000m累计约4500m的河段。(3)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工业场地场界外200m范围及运输线路经过的环境敏感点。(4)地下水评价范围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为矿区周边2km(以矿区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单元为界)。(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矿区范围向外延伸500 m为界。面积约为1.4km2。(6)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炸药库为源点3km范围内。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废气排放情况井下废气主要含有粉尘和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有害气
13、体。井下采取降尘、防尘和稀释有害气体的措施,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和水幕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风井排出的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低至1.0mg/m3以下。根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赣煤行管字20137号关于对萍乡市二0一二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条坡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7.115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5.456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地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的环节主要包括原煤和矸石出料口、地面矸石堆场以及各转载点的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的防治措施有:成品煤进入储煤仓堆放,各原煤转载点、矸石堆场设置洒水降尘系统,运输道路硬化,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通
14、过上述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低于1.0mg/m3。(2)废水排放情况井下涌水:井下涌水(197m3/d)由矿井水管抽至中段水仓初步沉淀后部分(80m3/d,损耗31m3/d)回用于井下采煤工艺,其余(148m3/d)排出地表,经地表中和澄清池处理后,部分(6m3/d)水用于厂区道路、原煤仓场扬尘洒水,其余(105m3/d)用于农灌,剩余37m3/d外排。矸石堆场淋溶水:扩建后矿山利用现有矸石堆场,并修建拦截坝、环矸石堆场截洪沟及澄清池(50 m3),矸石淋溶水量约3.94m3/d,矸石淋溶水经中和沉淀后全部用于矸石堆场扬尘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生化工艺装置处理后外排,出水水质C
15、ODCr80mg/L、BOD515mg/L、NH3-N15mg/L、SS60mg/L。矿山各类废水排放浓度见表2。表2 井下涌水及其澄清后各污染物浓度 (单位:mg/L,pH为无量纲)项目pHSSCODPbZnAsCdr6+石油类井下涌水(沉淀前)6.4623.584.30.0260.0250.00070.0020.0170.005井下涌水(沉淀后)6.4115.617.70.0010.0250.000250.00070.0140.005矸石堆场淋溶水6.3319.633.40.0150.0250.00050.00070.0180.005综合标准值69701001.02.00.50.10.51
16、0行业标准值6970500.52.00.50.10.55农灌水质值(水作)5.58.5801500.22.00.050.010.15.0地表水III类标准69-200.051.00.050.0050.050.05(3)固体废物生产期间的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生活垃圾和澄清池沉淀煤泥,其中煤矸石是主要固体废物,生产期间矸石量为3000t/a;扩建后矿山生产人数约10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产生的垃圾量约15t/a;澄清池沉淀煤泥(浓缩干化后)约3t/a;生活污水沉淀污泥产生量约3t/a。根据类比同一矿带芦溪县海源煤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对项目煤矸石的毒性、腐蚀性进行了鉴别实验
17、结果,判定本项目煤矸石为不具有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特性的固体废物,为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类比2011年2月广州市分析测试中心对芦溪县海源煤矿煤矸石的放射性检验结果表明,该项目煤矸石符合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值,可以作为建材使用。因此根据类比,判定本项目煤矸石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的限值要求,可作为建材原料使用。(4)噪声矿井开采噪声主要来自于凿岩、矿井抽风机、空压机、水泵、坑木加工及工业场地运输等设备,声级多在7095dB(A)之间,高噪声设备多集中在井下。设计时考虑对噪声源进行综合治理,尽量选用低噪声电机设备,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
18、、减振等控制措施。(5)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扩建工程对现有原煤仓、煤矸石堆场等进行改造,因此对地表植被将有一定的破坏;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掘进废石、余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将占用一定的地面堆积,从而破坏植被。施工过程中植被的破坏,会造成土壤扰动,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生产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矸石场,煤矿生产掘进过程产生的矸石堆存于矸石场内,使场地原地表植被丧失。矿井工业场地、道路、原煤仓等地的原有土地利用性质由林地变为工矿用地。这些占地会对局部地区造成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岩石移动区,尤其是采空区塌陷危险区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
19、破坏;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建设对植被的破坏和因人工切坡造成的岩石裸露;矸石场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堆放的矸石裸露地表。影响范围以矿区所在的沟谷水系(含塌陷区范围)至矿区下游小溪所组成的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及地理单元为范围,面积约为4km2。(6)矿山扩建前后“三废”排放情况见表3。表3 改扩界前后矿山“三废”排放量对比表污染物名称单 位改扩建前改扩建后增减量废气粉尘t/a1.800.36-1.44废水废水总量万m3/a3.501.59-1.91SSt/a0.800.46 -0.34CODcrt/a1.150.58 -0.57NH3-Nt/a0.130.07-0.06固废煤矸石t/a000澄清池沉淀
20、煤泥t/a000生活污水污泥t/a000生活垃圾t/a000注:按每年300天/年折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矿区附近分布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居民区、南坑河。该区属于丘陵地区,地表植被较发育。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4和附图1。表4 主要保护敏感目标名称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与工业场地相对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备注)主井大气环境声环境双凤冲村小组ES60010户4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水环境南坑河取水点WS7000矸石堆场大气环境双凤冲村小组ES59010户4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环境南坑河取水点WS7000
21、炸药库风险评价双凤冲村小组S50010户40人风险评价等级二级3.3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大气环境影响井下废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外排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至1mg/m3,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对成品煤堆场、矸石堆场、运输道路等采取措施后,无组织排放粉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地表水环境影响矿井涌水经井下水仓收集沉淀后,大部分回用,剩余部分外排。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扩建工程建成后事故排放情况下对南坑河水质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从预测结果可见,昼间及夜间厂界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地下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矸石淋溶水、井下涌水均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萍乡市 南坑镇条坡 煤矿 扩建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