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30)环境影响评价.doc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30)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30)环境影响评价.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告一、规划概述规划名称: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苏州工业园区行政辖区范围,涉及4个街道,包括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总面积约278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规划目标:探索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新路径,建设经济、管理、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水平全面协调现代化的新城区。至2020年,优化提升既有基础,发掘存量资源潜力,积累自主创新资本,稳中求进,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导先行。力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
2、,生态建设等部分指标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2030年,主要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产业高端、文化繁荣、居民富足、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至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0.1:47.9:52;至203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0.1:34.9:65。其中,第二产业优化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实施“退二进三”、“退二优二”、“留二优二”等策略,对已开发工业用地进行调整,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二、规划分析(1)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外部符合性分析园区本轮规划对苏
3、州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为国际领先的高科技园区、国家开放创新试验区(中新合作)、江苏东部国际商务中心和苏州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区,园区将引领和带动苏州市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推动长三角地区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进并完善整个苏南地区的城镇体系发展。园区本轮规划中,将率先达到基本现代化作为总体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新路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的现代化新城区;园区力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生态建设等部分指标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外合作方面,园区将深化拓展与新加坡的合作,在区内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和信息化领域的发展等,继续提
4、升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园区本轮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江苏省、苏南地区、苏州市等各个层次的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各个层次的相关政策及规划。(2)产业发展的外部符合性分析园区本轮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向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和商贸业方向进行引导;优化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分析,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与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对
5、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要求相符合。(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外部符合性分析园区本轮规划明确了低碳生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治理措施要求,以及积极推进阳澄湖保护区生态修复及生态湿地建设的要求;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明确了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划定了饮用水源地的禁建区和限建区,并分别提出严格的管制要求以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通过四区划定、提出管控要求,构建园区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分析,园区本轮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与国家、江苏省、苏州市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相符合。建
6、议园区本轮规划在规划指标体系、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过程的环境保护方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4)土地利用的外部符合性分析园区本轮规划中,规划远期的建设用地规模符合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对园区用地指标的要求。(5)规划的内部协调性分析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用地布局、交通布局、市政公用设施布局与空间管制规划之间,以及排水工程规划与给水工程规划之间均是相协调性的;根据园区规划发展产业和人口规模预测,园区供水设施规划规模能够满足发展用水量需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规模能够满足园区排水需求;园区排水、供热、供气、固废处置规划分别与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相协调。(6)规划的不确
7、定性分析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园区上游来水水质的不稳定性、相关政策调整带来的环境信息的不可预见性;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园区土地资源开发和优化调整进程的不确定性、交通规划车流量的不确定性。三、园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2013年监测期间,评价范围内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除O3外的各监测因子均达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部分点位O3小时浓度超标或近标,其主要原因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监测期间苏州出现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强烈的太阳辐射和较高的温度非常有利于光化学烟雾和二次O3的生成;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导致了地面风速较小,不利于地面
8、O3的扩散,加剧了O3的累积。(2)地表水环境质量园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3年,河流水质基本符合IV类水质目标,继续呈现园区下游水质优于上游来水的特点,水质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娄江园区段跨塘桥(入境)断面水质为V类,下游唯亭桥、朱家村断面水质均为IV类;吴淞江园区段车坊大桥断面(上游)水质为V类,下游其余3个断面水质均为IV类。湖泊水质除总氮、总磷外均符合相应水质目标,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园区部分)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超标原因主要为:园区上游来水长期未能达到水质目标。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程实施及其环境效应的显现,将逐步改善园区上游来水水质。(3)其他20
9、13年,园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个别道路的部分监测点处的交通噪声监测值超过4a类标准,但超标程度不大;园区地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V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河流、湖泊底泥环境质量符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园区本轮规划方案实施后,SO2、NOX、PM10、HCl、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硫酸雾等污染物的排放不会造成区域大气环境功能降低;规划期园区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有明显的削减,交通污染源对园区空气质量的影响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工业园区 总体规划 2030 环境影响评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