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阳市绿江生化有限公司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简阳市绿江生化有限公司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简阳市绿江生化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收集工程资料、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将编制情况及编制成果公示。一、项目由来建设的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2、分和改革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垃圾问题伴随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已经成为一个人民关心、旅游观光者留心、新闻媒体关注、对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此外,简阳市第二垃圾处理场工程是三峡库区环境治理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护三峡库区的水质,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简阳市城市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封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收运系统,并结合城市近远期发展,建设一座有足够容量、技术先进合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是十分必要的。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建成后,将对简阳市,尤其是服务范围内的西部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峡库区环境的改善,沱江及长江中下游用水地区水质保证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意义。简阳市已有垃圾卫生填
3、埋场一座,位于简阳市东南距离简阳市7公里处,其设计规模为200t/d,该填埋场于2007年投入运行,运行以来每天接纳垃圾已接近200t,其服务范围是简阳市及其东部的乡镇;而拟建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本工程服务范围中的13镇均分布在简阳市的西部,随着简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人口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日益增加的垃圾量,垃圾处理面临的困境,已影响到简阳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建一座垃圾垃圾场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已十分重要。为了满足简阳市城市发展和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简阳市的城市形象,保护水资源环境,做好生态与环境保护,新建简阳市
4、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是非常必要的。简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址选择在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场选址于简阳市灵仙乡严家祠村一社,交通、供水供电便利。本工程设计服务年限17年,时间20142030年,规模为200t/d,填埋库区有效库容为237.4104m3。本工程服务范围为简阳市市区西部13个乡镇,垃圾处理场处理对象为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简阳市发展和改革局以简发改函201212号文关于同意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四川省水利厅以川水函2013772号文批复同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二、建设内容概况1、项目名称及地址项目名称:简阳市生
5、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址:填埋场位于简阳市灵仙乡严家祠村一社。建设单位:简阳市绿江生化有限公司。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活垃圾库容237万立方米,日处理200吨及配套设施建设等,设计处理年限17年。总投资8000万元。2、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垃圾填埋场库容237.41104m3,服务年限17年。工程用地面积27.22 hm2(含进场道路2.53hm2),其中填埋区面积为18.77hm2。建设工程由主体工程和配套辅助工程组成,主体工程包括库区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垃圾坝、渗滤液导流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及监控设施等,配套辅助工程包括进场道路、
6、供配电、给排水设施、生活和管理设施等。(1)防渗方式:HDPE膜单层防渗结构(HDPE膜厚:1.5mm)。(2)垃圾坝:碾压式土石坝,1#主坝位于填埋区东北侧,2#副坝位于填埋区东南侧。主坝坝高90.0m,坝宽m;副坝坝高76m,坝宽7m。(3)调节池:本工程调节池容积定为12000m3。在垃圾坝下游共设1座调节池,长宽40m60m,有效水5.0m,有效容积为12000m3。池顶设置雨棚。(4)渗滤液处理:200m3/d,中温厌氧+MBR+反渗透处理工艺(5)道路工程:新建进场道路(路面宽3.5m):长1520m;3、厂区平面布置1)、总图布置原则在处理城市垃圾过程中,臭味、蚊虫、污水、噪声对
7、周围环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在具体布置时,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环境保护、劳动卫生、施工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场区的地形、地质和气象条件,按照规划垃圾产量,对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管线及运输线路等进行统筹安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紧凑,用地少,建设快,投资省,运行安全、经济和检修方便。2)、总平面布置特点(1)总平面布置采取平面与竖向设计,将生产和生活区按照功能进行分区,现状与规划合理结合,各处理工艺衔接流畅,整体布局合理,通过景观设计,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营造生态园区,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2)结合填埋库区整平
8、和运行中填埋作业道路设置情况,设计进场道路,使总平布置更为合理。(3)设置全场监测系统,实现场区管理的有效监控。(4)项目辅助工程合理设计,有利于处理工程的运行。3)、平面布置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填埋场区,其中包括填埋库区、垃圾坝、截洪沟。二是渗沥液调节池和渗沥液处理区。三是管理区,其中包括门卫、垃圾车停车场、地磅房、洗车台、综合楼、仓库、食堂、加油设施等。垃圾填埋区位于灵仙庙乡严家祠一社,场址现况地貌为浅丘侵蚀剥蚀地貌,垃圾处理场库区三面环山由一条“U”字型沟谷组成,沟谷两侧斜坡较陡,谷底宽200400m。整个场区内最高点高程为486m,位于库区顶分水岭处,最低点高程为46
9、0m,位于山谷下游出口处,相对高差26m,总体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斜坡地貌。填埋场充分利用天然沟谷通过必要的工程措施修建而成。山谷下游的排洪冲沟,可作为雨水排放地。管理区布置在垃圾填埋区东南侧,进场道路旁,垃圾填埋场夏季主导风向的上方向。整个场区设一个进出口,管理区及地磅设置在新建进场道路旁,在地磅附近设置值班室,管理区内设有办公楼,满足行政办公与人员生活、休息的需要。主要承担填埋场的日常运行管理任务。为了美化环境,在管理区因地制宜布置了景观绿化,大门设在进场道路口。调节池区域位于库区的东侧下游较低处,有一定的高差能保证渗滤液重力流流出。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调节池下游,紧靠调节池,管
10、线便捷。堆土场堆放填埋库建设期开挖剥离的表层土和其它弃土,在垃圾处理场运营过程中,将除表层土外的土方逐渐回采利用,并在垃圾堆放完毕后,将原来剥离的表层土用于填埋区的表层覆土。堆土场选址于垃圾处理场东侧的沟谷地带,与进场道路相连接的通村公路连接,由于临时用地,考虑租用当地农民旱地等。进场道路在设计垃圾堆放库区的东南侧,利用原有部通村公路,加宽硬化。取土场位于垃圾处理场北侧,主要用地运营过程中垃圾隔层土取用,面积3.58hm2,该部分区域取土完毕后,进行复耕处理。垃圾填埋场的进场道路经常有满载垃圾的大型垃圾车经过,故在绿化方面着重考虑吸附尘土能力较强和抗性较好的绿化植物如夹竹桃、广玉兰等以减少尘土
11、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垃圾封场后将以大量的草坪进行绿化并在其中辅以造型灌木带如杜鹃,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给人以美观整齐大方的印象。4)、道路系统设计道路系统由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及填埋作业道路组成。(1)进场道路拟建进场道路沿现有乡镇公路布线,起点为填埋场南侧马道起点,终点灵仙乡灵仙庙村。道路设计等级为山岭重丘四级厂矿道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设计年限18年。道路全长1520m,全线设平曲线24处,最大平曲线半径200m,最小平曲线半径14.95m,最大纵坡9.5%,最小纵坡0.544%。本工程垃圾场日处理量为200t/d,交通量较大,
12、因此进场道路路面采用3.5m宽的单车道,混凝土路面,厚度20cm,采用C25预制混凝土路缘石,路基宽度5.0m,厚度30cm,采用级配碎石,满足垃圾运输车辆和交通车辆运行。(2)马道路马道路作为车辆进入填埋作业区而设置的临时道路,马道结合场区道路高程选择合适的路线修建。随着作业面的升高,将废弃部分旧的作业道路,同时修建新路。路宽8m,道路路面宽为6m(泥结碎石路面),土路肩挖方段21m,填方段21.25m。马道西侧设U性排水沟,防止雨水对马道路面的冲刷。马道总长约258米。当垃圾按1:3 坡度堆埋到一个8m填埋高度后,需设4m宽的堆积平台,平台兼做马道用。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内侧设有U型排水
13、沟。平台马道总长约1406米。因此,场区平面布置合理。4、垃圾处理场与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项目场址位于简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之外,不占用基本农田,经比选该拟选场址符合垃圾填埋场技术规范要求,与简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容。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选字第512081201200182号文同意项目选址,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局以简住建2012347号文出具了选址意见,说明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已竞得该项目土地。本评价区域内无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本场址位置远离供水水源,位于城市建设区之外;场址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下风向位置,距离公路相对较近,交通相对方便,成库条件好,截洪工程较小,地下水不
14、丰富,抗渗性较好。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简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选址符合法规要求,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选址要求,项目选址对外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选址可行。5、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垃圾进场后,按预先确定的填埋小单元区卸下,用推土机分层推平后压实、覆土。收集到的气体和渗滤液需分别进行处置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填埋作业方式主要包括运、卸、摊平、压实、覆土等环节。卸料填埋作业采用垃圾进场后由下向上分层压实填埋的方式。2)工艺流程简述垃圾由转运车经电子计量称重后进入场中,填埋作业采用斜坡作业法。先在坝前最低位置开平场地,做防渗导流、导气工程后,按
15、夹层式作业,分期填埋。具体操作程序为:由推土机将进场垃圾均匀摊平在适当面积上,每层4060cm厚。垃圾由羊角碾压实机或推土机碾压23次,由于填埋的主要是生活垃圾,垃圾压实容重在0.85t/m3左右,多次循环操作。厚度达2.5m时,覆盖0.3m厚的粘土。为了改善景观,减少气味和碎片飞扬,抑制疾病的传播,若填埋厚度未达到覆土的高度,可利用塑料布临时覆盖,填平一区,再开上坡位,移土作为覆盖土,多梯作业,直至设计高度为止。填埋作业采用自下而上的填埋方式,垃圾运输车经地磅房称重后进入填埋场,将垃圾到入预定位置进行卫生填埋操作。按预先确定的填埋小单元卸下,用推土机分层推平后压实、覆土。填埋作业主要包括运、
16、卸、布料、压实、覆土等环节。最后封场时要注意地貌的美观并及时清理场地。在填埋终面上,先铺设30cm排气层,再覆盖一层30cm厚的k1.010-7 cm/s的粘土进行防渗,其上再覆盖30cm厚粗粒作为导流排水层,最后再覆盖45cm厚以上的自然土,并均匀压实,最终顶面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坡面地(坡度5%),以利于排除面层雨水,坡度10%的应增加水平台阶,坡度20%时,坡高每升5m建一台阶,大于20%而小于30%时,应按实际情况增加台阶,但坡面坡度不得大于33%。填埋终面完成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至少还需观察3年,其间对沉降引起的破坏要修复,注意防火、防爆。三年之后,经鉴定确信场地已经稳定,可订
17、出规划逐步扩大使用。若考虑种植浅根作物,可在最终覆土之上加营养土15cm。种深根作物,营养土应增加为1m以上。未经长期观测和环境专业技术鉴定,禁止在填埋场上建工厂、商店、学校、住宅等。在填埋过程中,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已填埋区域的渗滤液收集至调节池,就地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截洪沟将未填埋区域的雨水和周边的降水引出填埋场,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填埋中产生的CO2和CH4气体,通过填埋场中设置的导排气井排出,燃烧或排放,填埋后期,随着填埋气体的逐渐增加,可考虑进行集中收集利用。3)填埋作业本填埋场采用阶梯式填埋,即将垃圾在不同填埋高度沿水平方向倾倒、推平、压实、分层填埋及覆土,垃圾作业面按阶梯式
18、层层向上填埋。垃圾填埋以每日为一单元,单元内层层压实,单元层厚2.5m,压实密度为0.85tm3,每单元层的表面包括水平面及斜面均覆盖2030cm厚的粘土或其它覆盖材料。填埋结束时覆土厚度为30cm厚,最终面上覆土50-80cm厚。填埋边界以1:3的比例放坡。根据地形在库区周边设置截洪沟,将场外雨水通过截洪沟导排至场外。并在实施过程中将填埋场库区的中间两道锚固平台兼做临时截洪沟,将还未填埋作业区域的雨水导排至填埋场外,以尽可能减少渗滤液产生量。4)填埋场终场封场封场覆盖层的设置,应有利于阻断外界与堆场垃圾的相互影响,阻断雨水进入堆场,减少渗滤液量,防止堆场气体的无规律逸出,恢复垃圾填埋区域的生
19、态系统。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由四部分构成:导气层、防渗粘土层、排水层、营养土层。导气层下为垃圾堆体。导气层材料为粗砂及砾石等,起到导排垃圾填埋气体进入导气石笼排出垃圾层的作用。防渗粘土层是终场覆盖的关键,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阻止雨水渗入垃圾体中,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填埋气体通过土壤孔隙迁移扩散。构成材料用渗透系防渗系数k10-7cm/s的粘土组成。排水层由砂砾构成,渗透系数应大于10-5m/s,可以收集通过营养土层下渗的雨水,还能阻止植物根系侵入破坏防渗层,避免了防渗层同营养层直接接触,对防渗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植被层(营养土层)是垃圾填埋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边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
20、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营养土层富含有机质,其厚度和表层生态恢复植被有关。若植被为浅根系植物,则营养层厚度可相应减少,否则就增大其厚度。本填埋场终场封场覆盖层设计自下而上依次为:(1)导气层:30cm粗砂,平铺、压实,作为导气层;(2)防渗粘土层:30cm黏土层,防渗系数k10-7cm/s;减少降雨进入垃圾堆体,同时阻止堆体内的填埋气无规则逸出造成事故;(3)导流排水层。导流排水层由粒径26cm砾石构成,厚30cm,大石在下,小石在上,排出浸入自然土层中的雨水,进一步消除雨水浸入垃圾堆体的几率。(4)覆盖土支持土层厚0.45m,由压实土层构成,渗透系数应大于110-4cm/s;(5)营养土层(植被层
21、)厚0.15m,便于填埋场生态的恢复,力求使填埋场封场后成为一片绿地。封场表面进行绿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垃圾填埋的封场坡度为33%。6、工程建设内容3)防渗系统结构防渗层设计遵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采用HDPE 膜单层防渗结构。防渗层构成自下而上如下:压实基础+750mm 压实粘土(k110-7m/s)+1.5mmHDPE 土工膜+600g 长丝土工布+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此外,由于渗漏量主要是由土工膜的缺陷引起的,因此,在铺设土工膜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土工膜的损坏,同时在压实操作时,应尽量避免破坏场底的防渗层。本工程防渗结构采用
22、HDPE膜单层防渗结构: 膜下保护层采用压实粘土,厚度为750mm(渗透系数110-5cm/s);膜上保护层采用600g/m2非织造长丝土工布。场底防渗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压实地基、750mm的压实粘土层(渗透系数110-5cm/s)、1.5mm 厚 HDPE 膜、600g/m2 长丝无纺土工布一层、300 厚砾石导流层、最上面是垃圾层。边坡防渗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压实基础、750mm的压实粘土层(渗透系数110-5cm/s)、1.5mm厚 HDPE 膜、600g/m2 长丝无纺土工布一层、砂袋保护层。场底导渗设计对于渗滤液排水层而言,由于填埋场底部排水坡度相对较缓,要求导流层不易堵塞、可长期
23、使用。结合国内卫生填埋场对两种材料的使用情况,综合库容需要、投资因素,本填埋场底部采用粒径为1540mm的卵石作为渗滤液导流层材料。填埋场边坡坡度不大,但是可以保证防渗层上的渗滤液能很快流向坡脚。因此,边坡上不再另设渗滤液导流层。渗滤液收排系统由导流层、导渗盲沟和支盲沟组成,为收集渗滤液,在防渗层上铺设渗滤液导流层,使渗滤液快速排至场外,防止污染地下水。在填埋区底部满铺厚度为300mm的级配卵石(直径1540mm),其中大石在下,小石在上,防止垃圾堵塞石缝而影响导流。同时设置渗滤液收集盲沟,在盲沟中填充碎石。渗滤液由HDPE管穿过垃圾坝,通过渗滤液导排实管输送至渗滤液调节池。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
24、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物逐渐生物降解,产生一定量气体,气体主要成份是CO2,CH4,N2,H2S等。为了避免这些气体在填埋垃圾内积累,消除由此而来的潜在火灾及爆炸危险,因此在垃圾层中设有导排气系统。填埋气(LFG)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本工程拟采用被动导气方式,即在填埋气体大量产生时,为其提供高渗透性的通道,使气体按设计的方向运动。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133-2009) 设计总容量大于或等于10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10m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主动导气;设计总容量大于或等于25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阳市 第二 生活 垃圾处理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