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doc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专业简介1(二)专业建设基本情况21、彰显行业特色,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22、依托产业实体,“专业+设施+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完善33、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64、加强师资建设,稳步提升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65、强化校内外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36、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187、加强素质教育,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208、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人才的素质培养20(1)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手
2、段的改革21(2)教学改革成果229、提高突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2210、发挥职教集团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对外服务23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背景24(一)行业及区域背景24(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27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29(一)目标制定宗旨29(二)具体目标311、校企合作,深化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12、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完善“专业+设施+岗位”人才培养模式313、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材314、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提升岗位质量32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考试制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336、进一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满足
3、学生全面发展需要337、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评价体系338、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339、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公司、社会多赢格局34四、专业建设内容34(一)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34(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素质培养36(三)建设“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38(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39(五)丰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40(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与考评体系421、理论教学改革422、实践教学改革433、考评体系改革44(七)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保证学生全面发展45(八)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评价体系46(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47
4、(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49五、改革举措51(一)机构设立511、建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512、组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523、组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52(二)保障机制531、组织保障532、政策和制度保障543、综合保障54(三)过程管理54(四)保障建设经费551、制定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552. 行业企业投入和学院自筹经费措施56六、绩效考核指标57(一)考核措施57(二)考核指标57七、专业建设预算57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
5、、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等要求及“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实施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专项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湖南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结合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一
6、、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简介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环保为特色、省部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79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的骨干力量。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我院开办最早的环境类专业之一,其前身为1989年开设的环境保护专业,2003年首次招收了该专业的高职学生,2005年根据国家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更名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9年来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了9届高职高专学生,为社会输送了34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全部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就业率95%以上。本专业以“主动适应环保需求,
7、服务学生就业”为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2005年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专家评审,成为湖南省高职院校重点教改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从湖南省乃至全国环境类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设的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体现“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指导思想进行建设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专业建设
8、基本情况1、彰显行业特色,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的环保类职业院校和具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使得我院成为各家环保企事业单位竞相合作的对象。从2005年开始就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沙市污水净化中心、湖南湘牛环保实业公司、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清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建立了科研课题攻关团队、职工教育培训及专业教材开发团队及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各合作单位为本专业提供了大量技术、设备和实训场
9、所的支持,提供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实训教师,本专业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企业培训环保人员,共同开发和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已经聘请10多位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和讲座,同时有20多名本专业教师担任合作企业的外聘专家、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委员等。凭借环境保护部在我院设立的培训中心和学院培训中心各种环保培训班的天然优势(我院每年培训服务达1000多人次),我们经常性地组织企业技术专家与本专业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讲座、座谈、选聘等多种方式,让师生了解公司企业文化、市场发展状况、公司专业人才需求、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也
10、让企业了解本专业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实训或就业。每年100%的毕业生都能推荐就业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真正实现了学院与企业多功能、全方位的无缝对接。2、依托产业实体,“专业+设施+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完善为适应我国环保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岗位技能要求,本专业及时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专业标准。建设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湖南产学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等“校中厂”,与合作单位共建了“厂中校”式的校外合作基地,构建了“专业+岗位+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图1 人才培养模式示
11、意图按照“职业岗位明确,服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指导思想进行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深度实践“专业教学与工作现场相结合、校内生产/仿真性实训设施与实际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既在课堂按企业实际岗位反馈的能力需求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在学校提供的实训室里进行操作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顶岗实习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社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由学生承担校内实训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企业根据自身所设岗位的特点向学校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
12、。学校在与企业的联合下为其培养和提供专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速度快、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规范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本专业已逐渐成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对各岗位的适应速度快,用人单位评价高。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起我院就不断吸纳环保行业企业专家、环保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来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环保行业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将专业方向分为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施运营与管理、环境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方向。在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线学习,了
13、解企业文化、公司产品和工作流程。组织学生去实训基地参观和演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2006年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金霞污水处理厂)在我院挂牌,成为第一个能同时满足50名以上学生进行实践的大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资源渠道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将教学活动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专业+设施+岗位”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半年的顶岗实习、假期的社会实践以及课程过程中的参观、实践,各种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时间超过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 “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度卓有成效。我院是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
14、废水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和湖南省废水处理工、环境监测工等职业资格考试考点,本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3、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本专业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完善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分别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吉首大学等本科院校签订了三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院校对口专业继续学习协议。对于五年制学生推广“3+2”教学模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未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采“1+2”培养模式。同时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充分体现中职与高职、高职与继续教育的专业和知识衔接。此外,学校与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签
15、订了自考本科教育协议,学生在高职三年的时间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考本科学习。借助学校环保职教集团,为企业在岗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平台。通过一系列建设,搭建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条件。4、加强师资建设,稳步提升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1)师资结构本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共有专职教师34人,外聘兼职教师10人(见图2),目前生师比为16:1。专职教师中专业带头人3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1人(见图3),实训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环
16、境监测中心站、长沙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的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完整,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1人,双高职称6人(其中双正高1人)(见图4),其现有专业老师学历结构图见图5,专业师资队伍具体情况见表1。 图2 现有专兼教师结构图 图3现有专业教师双师结构图 图4 现有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图 图5现有专业教师学历结构图(2)师资质量本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优良,34名专任专业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先进职业教育工作者2名,院级青年骨干教师1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湖南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5名。本专业教师团队多次获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专业教师中2人为环境保护类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
17、员会委员,1人获首届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7人为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员,6人为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废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分别担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委员职务,16人有国家劳动部废水处理工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资格,2人进入湖南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审专家库,另外还有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证,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员证书,国家计算机CAD辅助设计高级考评员资格,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资格证书,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 “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营”培训师资格证书,“锅炉烟气设备运营”培训师资格证书,“水污染及烟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运
18、营”培训教师资格证书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废水处理工职业技能鉴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人员培训等领域从事广泛的实践活动。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及应用技术开发,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各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市级课题27项,院级课题10项,先后完成了工业企业锑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有: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特殊类型河流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清水塘工业区入江废水中重金属减排和综合整治技术课题(国家水专项)、长沙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联合国
19、能源基金会)、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株潭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控制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湘江长沙段水污染控制5年行动计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部)、铅锌银矿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研究(中华环保基金项目)、氨催化脱硝治理技术研究(湖南省科技厅)、电解锰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湖南省环境保护厅)等科研项目。由潘琼、钟琼、王金菊、陈琳等老师组成的污染设施运营培训团队在2008年-2011年期间主办污染治理设施培训班12期,共对口培养58个环保企业84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由熊素玉、杨冰、沈华、潘琼、谢武、王凡、曹群等老师组成的项目团队近3年先后完成山西晋城煤矿生态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等各类服务企业项目40余
20、项。近三年,专业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20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编写校本教材6本,还自编了部分实训教材。表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专职教师基本情况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特长职称等级职称名称职业资格证书是否骨干教师是否双师教学名师1刘扬林男1965-01博士研究生学士废水处理、环境监测高级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废水处理工高级考评员是是2孙蕾女1964-12博士研究生学士环境监测高级研究员级高工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是是3王巧玲女1971-06本科硕士废水处理高级教授废水处理工考评员是是4谌永红女1968-02本
21、科学士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废水处理工高级考评员、注册环评工程师是是5郭正男1961-05研究生硕士环境工程高级教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是是国家级6刘颖辉女1970-02研究生硕士环境工程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图形图像处理高级图像制作员、安全评价师是是7钟琼女1968-06本科硕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营运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废水处理工高级考评员是是8沈华女1961-04研究生硕士环境科研与教学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废水处理工高级考评员、安全评价师是是是9潘琼女1978-12研究生硕士环境工程清洁生产审核高级副教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废水处理工考评员是是10程运林男195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 治理 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5160.html